8歲寫詩,婚後逃離俗世三人同居,37歲殺妻自縊釀成悲劇

2020-09-19 女神故事圈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再讀顧城的這首《門前》,仍覺得美得像一個夢。

顧城的生活有兩個世界。在詩歌的世界裡,他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用孩童般純真的心來看萬物生態。同時,他不得不面對另一個他看不懂的現實世界。

1993年10月,紐西蘭激流島上,顧城用一把斧頭砍死妻子謝燁後自縊。

這個不願長大的孩子最終都沒有和世界妥協。

顧城


01 怪小孩

顧城從小就是個「怪」孩子。

他很孤僻,不愛湊熱鬧。有時候他的姐姐顧鄉去幼兒園接他的時候,看到很多小朋友三五成群在一起玩,只有顧城經常一個人待著。一個正常孩子的五歲該是充滿著冰激淋的誘惑。五歲的顧城卻想到了「死亡」。


顧城一家


有天醒來,顧城面對著一堵白牆,想到那白色的灰燼竟然離自己如此之近。

我那時候已經知道每個人都可能要死,但是我沒想到我要死。

多思過慧,顧城顯得非常不合群。

比起和小朋友們在一起,他更喜歡看一朵花怎麼開、甲蟲怎麼爬行、雲如何漂浮……顧城最喜歡法布爾的書,裡面講的都是他熱愛的昆蟲。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一樹一葉,成了顧城寫詩的靈感。

我在荒地上走的時候,曾經有一群鳥落在我周圍對我叫,它們飛走以後,我的生命中間像是留下了它們的叫聲,好像有一種語言誕生了,這時候無論大地還是河流,小花還是樹叢,都在對我說話,我就一首首地寫起詩來,像是在回答它們。

八歲,他就寫下了「我失去了一隻臂膀,就睜開了一隻眼睛」這樣的詩句。



12歲那年, 顧城離開了北京,隨父親去山東,在一家部隊農場幹活。顧城的父親顧工也是個詩人,認為讀書也不一定非要去學校。所以,12歲以後顧城就再也沒有上過學。養豬割草,雖然累,但他樂在其中,只要不讓他和人打交道就行。對於顧城來說,別人說的話他聽不懂,他說的話別人也聽不懂。

顧城回憶自己通過看《辭海》,來學習對人說話。他像常規禮儀一般逢人就問好。客人來家裡,他對他說「您好」;路上遇到個人,他對他說「您好「 。後來有次,顧城激動地說:「中國人不關心靈魂,見面就問『吃了麼?』從來不問『你悲哀麼』」。第二天他走近人的時候,人們依次問他:「你悲哀麼?」

他不懂別人的世界,別人也走不進他的心裡。他從小就渴望一個區分於他人的獨立世界。

那時候,顧城就有一個夢想:想有一片土地,用土築一個小城,城裡邊種上土豆,可以背著弓箭在城上面巡視,不時地向外邊放幾箭。


02 顧城和謝燁

1988年,顧城終於實現了他童年的夢想,在紐西蘭激流島上過上了幾乎與世隔絕的田園生活。從12歲那年開始,他為夢想整整準備了20年。

顧城能在現實世界裡過一把原始生活的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妻子謝燁。


謝燁

顧城不善交際,靦腆憂鬱,謝燁則是暖陽一般的存在,開朗而健談。她仰望著顧城這座精神豐碑,心甘情願照料這個」大孩子「的一切。顧城出國不會說英文也拒絕學習,全都由謝燁翻譯。凡是國外邀請顧城去演講的,都必定也要邀請謝燁。顧城想要過烏託邦的生活,謝燁陪著他一起在激流島上過著艱苦的生活。他們的孩子」木耳「出生後,因為顧城不喜歡而不得不把孩子交給當地毛利人撫養。

當我們選擇和某個人在一起,不是選擇一個人,也不是一個家庭那麼簡單,而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嫁給顧城後,謝燁就不再是自己,而是顧城的妻子。沒人記得謝燁曾經也是個熱愛寫詩的女詩人。


顧城和謝燁


這樣的兩個靈魂遲早要相遇。

1979年,顧城和謝燁在火車上遇到了。顧城坐著畫畫,畫了火車上的人,一個又一個,而謝燁就站在旁邊看著他畫了一路。火車到站,謝燁要下車的時候,顧城將一張寫了自己住址的紙片塞給了她。

80年代末、90年代初,詩人的地位不啻現在的明星大腕,何況才名遠播的顧城?在文藝女青年謝燁的眼裡,顧城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往後,信來來回回寫了四年,顧城和謝燁結婚了。

他們結婚,謝燁母親最初是極力反對的。一來是顧城無固定工作,沒有穩定收入,更為重要的是謝燁母親認為顧城有精神疾病。顧城靠著寫詩賺微薄的收入,即便這樣他還是要謝燁辭職,並竭力阻止謝燁去讀書。

有次,謝燁因在電大缺課太多,謝燁母親去顧城家想勸女兒回去上課。一開始顧城態度還好好的,一聽到嶽母說起「電大」,顧城一反常態,將在吃的一碗麵條向嶽母砸了過去。

或許顧城和謝燁的悲劇在最初就埋下了種子。顧城曾在詩中如此寫道:我的內心從來沒有八歲。

一個不到八歲的孩子,想要了立馬就要,要不到就哭鬧,要砸東西、搞破壞。謝燁選擇了顧城,在享受被他豐富的精神世界所滋養的同時,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容易情緒失控的「大孩子」。

03 烏託邦

可以說,謝燁是顧城能建立起一個烏託邦的重要因素,是她聖母般包容著這個任性的「巨嬰」。

顧城不讓謝燁工作,謝燁下班回家,經常是熱水瓶被砸碎,鋼精鍋被踩扁,墨汁濺得牆上斑斑點點,無法立足。最後她不得不停止了工作,呆在家裡給顧城當私人秘書和保姆。


顧城、舒婷、謝燁、北島


舒婷在《舒婷憶顧城》中說,謝燁是上海女孩子,愛美的天性殘酷地被壓制了。顧城不讓她戴耳環戴項鍊,連穿衣服都要顧城審過。謝燁想跟她們一起遊泳,顧城也不高興,因為他不喜歡她在公眾場所穿遊泳衣。

1988年顧城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丟失工作後貸款買了一個在紐西蘭激流島上的一個小房子,和謝燁過起了種地養雞的日子。

謝燁曾開玩笑地和舒婷(詩人、作家)說,在現代社會企圖過原始的生活,是很奢侈的。那時候的謝燁,想必是幸福多於不幸的。

在激流島上,顧城開始規劃他們的生活:

第一件事,我先戴上這個帽子;第二件事,我畫了一個伊斯蘭瑪巴德圖給謝燁看,還是帶城牆的,上面有大炮,有風車,有旗幟;第三件事我著手印紙幣準備在家發行。

是不是像極一個小孩在構建自己的理想王國?

顧城和謝燁共同的好友文昕曾在《最後的顧城》裡提及,顧城真的做了一種僅限於他和謝燁之間流通的貨幣。當謝燁給他抄稿的時候,就能掙到面值不等的「錢鈔」。


後來,他們的兒子「木耳」出生。謝燁很疼愛小木耳,顧城覺得兒子的存在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他的世界裡不允許有第二個男人。有次小木耳在玩耍的時候,顧城一腳把他從沙發上踢了下去。謝燁不得不把小木耳寄養在當地一個毛利人家裡。

顧城最快樂的時光應該是謝燁、英兒和他在激流島的「三人行」。英兒是顧城的愛慕者,後來謝燁幫她辦理移民手續,三個人開始了同住一個屋簷的日子。顧城很享受這種女兒國的狀態,他愛的女人都在身邊,圍繞著他。


謝燁、顧城和英兒


後來,英兒因為忍受不了島上的生活狀態,和一個也同住島上的人私奔了。這對於顧城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他曾對英兒說,謝燁是我造就的,而你和我一模一樣。在英兒離去後,顧城還特地寫了一本小說《英兒》,那也是他的絕筆之作。

04 悲劇

這樣的生活,謝燁也累了。作為一個母親,她不能守在兒子身邊;作為一個妻子,她很少享受過被照顧的感覺。

1992年,他們在德國駐留的一段時間,住在一個叫「大渝」的人家裡。大渝也是眾多詩人的共同朋友。那段時間,他教謝燁開車,帶她去觀光,陪她購物,讓謝燁看到另一種生活,更為踏實的生活。

她要離開顧城了。

如果說英兒的離去殺死了顧城的精神,那麼,謝燁的離開,炸平了顧城的全部。顧城在給好友文昕的信中寫道:

文昕,我什麼也不懂,在這。謝燁只要離開我,死就在我面前了。她的生命裡真強,你見過她多好看,在花園裡。


顧城、謝燁、英兒和文昕


顧城一手打造了謝燁,也完全依賴於謝燁所給予他的安全感。謝燁離開了,顧城也就不在了。

1993年10月8日,就在大渝乘飛機來紐西蘭要接走謝燁的那天,顧城向妻子謝燁揮起了斧頭,隨後自縊。

做詩人不容易,做一個忠於自我的詩人更不容易。正如顧城的友人、詩歌評論家鍾文說的,詩人為了追求一種純真的自我,要麼瘋,要麼死。

顧城固執地守著自己的精神園地,幾乎帶著一種宗教般的信仰。當他長期所仰賴的外在支持沒有了,他的內心也崩塌了。



也正是詩人的這份純真,才有了來自生命呼喚的詩歌。

「在語言停止的地方,詩前進了。在生命停止的地方,靈魂前進了。在玫瑰停止的地方,芬芳前進了。」

相關焦點

  • 詩人顧城:才華橫溢卻深陷三人感情生活,最後殺妻自縊釀成悲劇
    顧城在《一代人》中這句詩,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但是,這首詩的作者顧城卻是少為世人所認識,更不知道他竟是一個用斧頭殺妻然後自縊於大樹的"瘋子"。 1993年的冬天,以純淨美好、空靈優美風格詩歌為世人所熟悉的顧城,在崩潰倉促中用決絕的姿態將生命永遠地停留在紐西蘭激流島上,而他妻子謝燁的生命也被一併停駐在此。
  • 他23歲成名,37歲殺妻:沒有界線的婚姻造就了一代才子的悲劇
    5歲開始寫詩,14歲便寫出「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 按理說,他應該還能在詩壇上創造更高的巔峰,卻在37歲磕然長辭,以一種極其不光彩,甚至是悲慘的方式。1993年的秋天,一條震驚國人的消息從紐西蘭的激流島傳來:顧城用斧子殺死妻子謝燁,留下遺書上吊身亡。
  • 他:8歲寫詩12歲養豬 27歲結婚37歲用斧子砍死妻子 然後上吊自殺
    三人中,顧城年齡最小,卻最天才,但這位最天才的詩人也最受爭議,其人生猶如驚險的過山車,他:8歲寫詩,12歲養豬,27歲結婚,37歲用斧子砍死妻子,然後上吊自殺。那麼這位8歲就開始寫詩的中國神童,為何最後在國外變成殺妻的「屠夫」?他的人生為何會有如此巨大的反轉?且看本期分解。
  • 5歲寫詩12歲輟學養豬,將兒子送人只為濫情,37歲殺了妻子後自縊
    他5歲時便開始寫詩,後來輟學了在家養豬,利用業餘時間寫詩。 14歲的顧城已經寫出了被認為是「朦朧詩」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 1977年時,21歲的顧城在《蒲公英》小報發表了詩作,並且在詩歌界引起強烈反響以及巨大爭論,他也成為了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詩人,受到了外界的廣泛關注。
  • 他8歲寫詩,12歲養豬,27歲結婚,37歲用斧子砍死妻子後自縊身亡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顧城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文化薰陶,自幼便對文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在8歲的時候便開始了自己的詩歌創作。1968年,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年僅12歲的顧城被迫輟學了,開始了養豬餬口的日子。在這段比較悽慘的日子中,顧城年紀雖小,但是卻很有自己的想法,將空餘時間都用來寫詩,抒發自己的內心想法。
  • 12歲養豬,37歲為愛自縊,顧城的人生到底有多悽慘?
    12歲養豬喜愛文學的讀者應該都知道顧城,他的詩浪漫又貼合實際,富有哲理又蘊含著幽默,曾經一度成為人們熱衷拜讀的詩人。但是顧城的一生卻並不如他寫的詩那麼溫暖,尤其是他的感情生活複雜到最後與妻子自相殘殺,最後因愛自縊。顧城在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他的父親是詩人顧工。
  • 還原顧城殺妻自縊的真相
    殺妻自縊作為朦朧詩的引領者,顧城確實為中國文壇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但是,1993年,年僅37歲的詩人顧城竟然舉斧劈死了結髮妻子謝燁後上吊自殺。顧城殺妻自殺案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無數人瞠目結舌、扼腕嘆息:詩人顧城到底是天才,還是瘋子?
  • 老照片:圖1殺妻自縊的浪漫詩人,圖6三毛和小她8歲的外國丈夫
    然而,在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紐西蘭寓所,用斧頭把妻子謝燁砍成了重傷;顧城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下,謝燁在顧城死後數小時後不治身亡。1949年18歲的徐雯波與48歲的張大千正式結婚。此後數十年,徐雯波成為畫家張大千筆下的重要題材和靈感之源。張大千以她為主題,繪有著名的《《至徐雯波七十自畫像與黑虎》等作品。
  • 天才往往是瘋子,詩人顧城和諧三人行,為何最終先殺妻後自縊?
    婚後,顧城仿佛與現在深諳PUA技巧的男士一樣,不允許謝燁繼續上學,而是全身心照顧他成為私人秘書。怕孩子分走妻子的愛,顧城將孩子寄養別出,只允許謝燁照顧自己一人。好在顧城後來寫詩的名氣越來越大,兩人一段時間內生活得有滋有味,琴瑟和鳴。隨著顧城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好,時常受邀出國交流。
  • 純真面孔的詩人顧城,出軌小三還三人同居,最後殺妻上吊
    他人畜無害的面孔和細膩的筆觸,讓誰也想不到他會做出「出軌」「殺妻」這種事。顧城的妻子叫謝燁,兩人最初的相遇是在火車上,當時顧城23歲,謝燁21歲。兩人交談起來後,顧城發現謝燁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平常也喜歡寫詩和散文。兩個人興趣愛好相同,自然是有聊不完的話題,一路談天說地,越聊越起勁,到了終點站,顧城還意猶未盡,給謝燁留下了自己的住址。顧城當時已經出名,在大部分文青的心中,就是偶像的存在。與偶像聊得這麼投機,謝燁心中很是開心,她義無反顧地投向了顧城,兩人談起了戀愛。
  • 逼迫妻子流產、出軌、殺妻後自縊,顧城的悲劇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殺妻後自縊提起顧城的名字,很多人都已經聽說過,他是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稱為「唯靈浪漫主義」詩人。但是提及顧城的時候,大家所記住的,並不是顧城較高的文學修養,而是顧城殺妻後自縊的事件。1993年10月8日,顧城用斧頭將妻子砍傷致死,隨後在一棵大樹下自縊身亡。
  • 顧城:像孩子一般的朦朧詩人,居然暴力殺妻,太震驚了
    5年後,1974年(18歲),顧城和父親回到北京。他開始打零工,做過搬運工、鋸木工等。工作之餘,他開始寫詩,在一些報刊發表了一些作品,頗受關注。顧城和謝燁兩人經過四年愛情長跑後,1983年8月5日(27歲),在上海正式結婚。
  • 他的詩句無人不知,卻在事業巔峰,親手殺妻自縊……
    12歲,顧城不再去學校讀書了。一方面是家庭環境與社會條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他的確不願與眾人相處。文革開始前,他動筆嘗試寫詩,寫自己的今日所見,寫自己與世界的單向碰撞,寫自己在「孤獨國」中的奇思妙想。他不願與他人接觸,不願被卷進柴米油鹽、人情往事的世俗中,而這種逃離方式正是寫詩。一字一句,在將他從混沌時代的渾水中隔離。1969年,他隨父親來到山東,開始了長達五年的農作生活,噩夢降臨。
  • 顧城生前老照片:與情人一起生活,37歲殺妻後自縊身亡
    顧城是一位作家,但是他卻在1993年10月8日,製造了一則震驚國內的重大新聞,那就是顧城用斧頭將自己的妻子殺害,之後自己選擇自殺。這則新聞被播出之後,引發了輿論長時間的討論。照片中就是小時候的顧城。顧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家庭。
  • 詩人顧城在紐西蘭實現三人愛情,情人妻子相繼離開他憤而殺妻!
    顧城12歲就輟學在家養豬,並且開始其詩歌創作生涯。14歲時顧城就寫出「朦朧詩」的代表作《生命幻想曲》,23歲時寫下成名作《一代人》。顧城被謝燁深深吸引,他後來寫詩回憶:「我覺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無法停留。」在下火車前,顧城把寫著自己地址的紙條塞給謝燁,謝燁是個文學愛好者,通過交談得知她對面坐的竟然是著名詩人顧城。火車站分別後,謝燁的芳心暗許,出於對偶像的崇拜和情竇初開,她拿著顧城給她的地址,找到了顧城。
  • 8歲成詩12歲養豬27歲結婚37歲砍死妻子後上吊自殺,他是誰?
    8歲寫詩12歲養豬27歲結婚37歲砍死妻子後上吊自殺,他是誰在今天,這個連詩都少有人讀的時代,20歲左右的青年不知道顧城其人其事,已不足為怪。1964年,在其8歲的時候就在一首名為《楊樹》的詩中寫下了「我失去一隻臂膀,就睜開了一隻眼睛」的詩句,很早就顯現出眾的詩才。然而天才歸天才,顧城自小就比較孤僻,12歲時,他就輟學回家養豬了。1969年他隨父下放山東、東北農場。鄉村的田園生活在他孩童時的記憶裡蒙上了一層純淨優美的色彩,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後來的詩情與風格。
  • 詩人顧城殺妻案:他與老婆、情人孤島同住,三人親密相處達兩年多
    杭州失蹤女子遇害案,真相接近水落石出,嫌疑人許某殘忍殺妻令人嘆息:夫妻為何到如此地步?歷史上也有很多殺妻案,今天給大家講講震驚當代文壇的顧城殺妻事件,情節曲折辣眼睛。,在家外的一棵樹上自縊身亡,生命畫上句號。
  • 他離去25年,永遠定格在37歲,大詩人用斧頭砍死妻子,隨後自殺
    他又是個任性的孩子,單純善良,他又是偏狂,自私,神經質的,這兩個極端在他的體內碰撞,也註定他是悲劇的。一九八三年,在顧城詩意的表白下,他們一起走進民政局,領證結婚了,婚後的生活就猶如進入了圍城,有甜蜜和溫馨。顧城除了寫詩畫畫之外其他的並不會,他會粘著謝燁一遍一遍的甜蜜的喊著,生怕她一轉眼就走了,他真的長不大,處處依賴她,洗衣做飯這些更是沒辦法了,連穿什麼都聽謝燁的,就像個沒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每次顧城出去演講或者有邀請的時候都會帶著謝燁。
  • 三人同居,斧頭殺妻的巨嬰天才
    謝燁是個文藝女青年,平時也寫詩,她更為顧城傾倒,崇拜著自己的偶像。而這種變異的感情,總有一天會釀成大禍!1993年10月8日,謝燁準備去機場接大魚。這一舉動,觸及了顧城的底線,兩人開始瘋狂地大吵。等到顧鄉趕到現場,顧城已經自縊在一棵大樹之下。
  • 顧城殺妻自縊的背後: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顧城17歲開始寫作, 1987年開始遊歷歐洲做文化交流,1988年隱居紐西蘭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寓所殺妻後自縊身亡。顧城是一個怎樣的人?在姐姐的眼裡,顧城從小就非常孤僻,總喜歡一個人孤孤零零地蹲在角落裡看大樹和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