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大智慧: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2020-12-11 騰訊網

1

「菜根」指《菜根譚》。舊語有「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三味之說,菜根為其中之一。

嚼菜根滋味者,必是淡定執著、寵辱不驚之人;得菜根智慧者,必是涵養品德、大智大勇之士;踐菜根真行者,必是金玉人品、濟世經邦之才。

《菜根譚》為語錄體,讀之朗朗上口,其絕大多數人生感悟直到今天仍有指導為人處世的現實意義,這或許是它流傳不衰的緣故吧。

閒暇之時,我常坐陋室,手捧「菜根」,反覆咀嚼,回味悠長,就像生活中那些看似平淡無奇的道理,用心品味,就會發現這些道理質樸純真,充滿意味。

每每吟誦《菜根譚》,就像和一位飽經滄桑、閱歷豐厚的智者促膝交談,常有「勝讀十年書」之感。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在這裡,沒有戰火烽煙、金戈鐵馬,也沒有鈎心鬥角、尖峰對決,於平淡中看百態人生,在細微處盡顯中國式人生智慧。

2

如何修身?

《菜根譚》曰:「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意思是說,假如天不給我多少福分,我就加強我的德行來對待;假如天勞累我的身體,我就用逸養心境的方法加以補償;假如天在我的際遇中設置了很多困苦,我就開拓出自己的道路闖過難關。那麼天又能對我有什麼辦法呢?

又說「做人要存一點素心」「厚德載物,雅量容人」「留正氣給天地,遺清名於乾坤」……

這些精妙的做人之道,對修身來說大有裨益。

3

如何涉世?

《菜根譚》曰:「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意思是說,一個人對社會生活的閱歷越淺,他所受世俗惡習的沾染必然也越淺;一個人飽經了人世間的世態炎涼,他內心中的奸詐虛偽必然也越深。

所以,作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與其處世圓滑機敏,倒不如保持質樸爽快的天性;與其事事拘謹小心,倒不如狂放豪邁一些為好。書中還說:「冷靜觀人,理智處世。」

「君子居安思危,亦無用其技。」這些精妙的處世哲學,都有感而發,發人警醒。

END

文字:《思維與智慧》,來自《廣州日報》

原題為《嚼「菜根」之滋味》

供圖:神話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方

相關焦點

  • 交友三分俠氣,做人一點素心
    《菜根譚》中說:「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如此看來,素心之人,古往今來,格外讓人追崇。在物慾橫流的當今,做一個素心之人,享受真水無香的幸福,才能有長久唯美人生。交友三分俠氣,做人一點素心。這幾個字道出了我們人生非常重要的兩件事,做人與交友。而俠氣和素心,則代表了中華文化中的兩個要點。俠源於戰國墨家,亦有儒家仁義、自強之義;而素心,則是老莊哲學的精華。
  • 《菜根譚》「俠心交友,素心做人」:做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這些人打量了她下,問了她是打哪來的,知道她要找周瑞家的,就都不再瞅睬,半日才說:遠遠的牆根等著,一會那家有人出來的。從這一段描寫,就可以生動地看到幾個「狗腿子」形象,明明是看門人,指路是自己的職責所在,卻拿自己當成了主子大爺。而劉姥姥進了榮國府後,讓我們來看看王熙鳳是怎樣對待劉姥姥的:她忙欲起身,猶未起身,滿面春風的問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說。
  • 《菜根譚》「俠心交友,素心做人」:做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臨走的時候,鳳姐的一番話,更是帶出了大家風範:外頭瞧著家大業大,殊不知大有大的難處,說與人也未必信罷了。可巧太太給我的給丫頭們做衣裳的二十兩銀子,您若不嫌少就拿去吧。既謙遜,又話到好處。所以,才有了後面:得意濃時易接濟,受恩深處勝親朋。
  • 《菜根譚》教你如何做人,值得閱讀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俠氣交友 素心做人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這句話是說,交朋友要有幾分俠肝義膽的氣概,做人處世要持一顆赤子之心。
  • 《菜根譚》教你如何做人。受用終身
    俠氣交友 素心做人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這句話是說,交朋友要有幾分俠肝義膽的氣概,做人處世要持一顆赤子之心。感覺這句話用來形容《天龍八部》的喬峰再合適不過了,喬峰豪邁颯爽,廣交好友,為朋友兩肋插刀,更與段譽、虛竹義結金蘭;做人又是情義兩全,忠誠為國,有著悲天憫人的大情懷。
  • 【雜彈說】素心做人,俠氣交友
    去除一真一假,單存「朋友」二字,此時無疑分水嶺,視乎眼緣、心緣而定,好則同行,歹則分道;僅此而已,莫傷尊嚴。  古語云:人以群分,物以類聚。我覺得,自己首先得知道自己是「何人」,方能尋得「友」,後尋得「群」,這就好比懷才不遇,自己都捋不清自己是庸才還是天才,就到處嚷嚷生不逢時、素不得志。我是誰?這裡不涉哲學,屬我個人自我剖析罷了,頂多虛榮地貼上「明志」標籤。
  • 2020.03.14 修身養性的奇書《菜根譚》,蘊藏人生大智慧
    以此命名的《菜根譚》,就是這樣一部論述人生修養及處世哲學的傳世奇書。《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著述的語錄體小品文集,洪應明,明朝人,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著有《菜根譚》和《仙佛奇蹤》。其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退隱山林,專心禮佛。《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句句都是處世經典,蘊藏著人生的大智慧。
  • 做人處事奇書《菜根譚》之本心篇,值得珍藏品讀,受益無窮
    《菜根譚》作者是洪應明,號還初道人,明代思想家、學者,約明神宗萬曆中前後在世。該書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菜根譚》的讀者眾多,理解各異。小編以為該書是一部教人去妄存真、直指本心、率真自我的書。與明代王陽明的心學相比起來也不遑多讓。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段,讀此書會有不同的收穫。也許,一千個人就有一千部《菜根譚》。
  • 為人處世三大奇書《菜根譚》—教你如何交朋友以及正確的相處之道
    02交友的基本原則和標準—「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後世稱《菜根譚》是「人生的一劑良藥,急功近名者服之,可當清涼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當益智膏。」文中說「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這是因為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當中,人性使然。
  • 處世奇書《菜根譚》七句處世金言,道破為人處世天機!
    《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生活在明萬曆年間,早年生活在秦淮河一帶潛心修習,生活清苦,長到集市拾人菜根爛葉煮食,因不忍虧欠於人,遂留幾文錢買來。長此以往當地人稱其「傻菜根」。以上就是《菜根譚》得名的由來。《菜根譚》內容兼儒釋道三教精華,雅俗共賞妙語絕倫,是處世智慧的曠世之作,內容以語錄形式教化世人,受後世人所推崇,是一本勸人向上文學著作。下文選七句語錄經典與君品讀。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菜根譚》釋義:榮辱不再計較,心存淡泊悠然自得的看院落裡的花開花落。
  • 《菜根譚》精華10句,經典透徹,百讀不厭
    《菜根譚》精華10句,經典透徹,百讀不厭1. 德者,才之主。出自明·洪應明《菜根譚》。品德是才學的主人。一個人品質高低,要在最關鍵時刻才會表現出來,生活中人們不重視品德培養的事很多,人們更重視的是眼前的利益。2. 交友須帶有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與朋友交往,需要有著幾分的豪氣,做人應當保持著一顆天真無邪的素心。3. 一苦一樂相磨鍊,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
  • 《菜根譚》六句名句,教你智慧處事少犯錯
    當我們今天身處於城市的繁榮躁動中,身心焦躁不安時,有一本書可以滌去我們心中的焦躁,清風徐來,吹得我們身心舒適,這本書就是《菜根譚》。「菜根」一詞出自於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譚》辭藻優美,言簡意賅,通過洞察人生百態來點化世間萬事。節選六句供大家賞讀。一、寒燈無焰,敝裘無溫,總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墮在頑空。
  • 《菜根譚》中的六句名言:老祖宗教給你的處世智慧,讀完醍醐灌頂
    《菜根譚》就是這樣一本奇書。《菜根譚》告訴我們,一切煩惱都來自於內心,而欲望來自於虛幻無常的妄心。人要先從修行自身開始,修心養德,保持純真的個性。做人要留有餘地,凡事讓一步,是為日後進一步留下了餘地。《菜根譚》裡的六句名言,教你為人處事、與人相處的智慧
  • 《孫子兵法》:多一些赤子情懷,留一些世外素心
    《孫子兵法》:多一些赤子情懷,留一些世外素心。《菜根譚》之中說: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交朋友要有幾分俠肝義膽的氣概,為人處事也要保存一種赤子的情懷。所謂「俠氣」,就是不拘束於世俗,能夠從狹隘格局中跳出來,塑造大我的精神,這是一份高於世俗的瀟灑;而所謂「素心」,就是能處事坦蕩,樸實無華,純潔無私的心靈境地。
  • 《菜根譚》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
    一起讀經典《菜根譚》第3天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譯文:在狹窄的道路上行走,要留一點餘地給別人;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請別人品嘗。這是為人處世一種最安樂的方法。譯文:做人不需要做出什麼豐功偉績,只要不貪戀世俗的功名利祿,便可躋身名流;為學沒有特別的捷徑可以走,只要能擺脫世俗的物慾之累,便可以達到聖人的境界。
  • 記住《菜根譚》中的兩句箴言,學會五分做人的智慧,福氣越來越多
    琢磨君(ID:zhuomojun)——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擊標題下藍字「琢磨君」關注,我們將持續為您提供有價值、正能量的國學文章。《菜根譚》:「爽口之味,皆爛腸腐骨之藥,五分便無殃;快心之事
  • 《菜根譚》:這兩種品質的朋友值得深交,讓你受益一生!
    大家好,歡迎來到的「琢磨歷史」,我們一起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菜根譚》:這兩種品質的朋友值得深交,可以受益一生!古人認為:一個人的品性會被其所交朋友影響,所以應該慎重交友。
  • 《菜根譚》中有名的5句話,讀起來很有哲理
    小人是非常可怕的,他會用一種美麗的語言來讓你忘乎所以;君子則不同,敢於說真話,也許刺耳,但是你要記得「忠言逆耳利於行」。2、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孔子說:「過猶不及。」
  • 《菜根譚》:在靜和動之間取得平衡,方是做人的智慧
    國學智慧《菜根譚》:在靜和動之間取得平衡,方是做人的智慧。用什麼樣的狀態去修行才是最合適的,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生活才是最合理的?在生活中,有人好靜,有人好動,然而這兩種人無論是哪一種都容易走向一個極端。在國學文化《菜根譚》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好動者,雲電風燈。嗜寂者,死灰槁木。須定雲止水中,有鶯飛魚躍氣象,才是有道的心體。好動的人就好像雲間的閃電一樣,又好像風前的燭光,喜歡清靜的人,好像是已經熄滅的灰燼一樣,又好像是喪失生機的樹木一樣。
  • 處世奇書《菜根譚》的8句經典名言,每一句都值得細細品味!
    《菜根譚》是明朝道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成書於萬曆年間。作為一部富有漢民族生活倫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體現了漢族傳統道德生活化的傾向。一、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素心做人,亦是簡單做人。是一種人生歷練,是一種人生智慧,更是一種人生哲學。交朋友要有幾分俠肝義膽的氣概,為人處事要保存一種赤子的情懷。二、魚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