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4 修身養性的奇書《菜根譚》,蘊藏人生大智慧

2020-10-18 雙辭Molly

    「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這句話,既象徵了粗茶淡飯、清貧淡泊的生活,也體現了一種清而彌遠、淡中有味的大智慧。「咬得菜根」,寓意人的才能和修養,唯有經過磨練才能獲得。只有堅守理想、甘於淡泊,歷經艱難困苦,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以此命名的《菜根譚》,就是這樣一部論述人生修養及處世哲學的傳世奇書。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著述的語錄體小品文集,洪應明,明朝人,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著有《菜根譚》和《仙佛奇蹤》。其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退隱山林,專心禮佛。《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句句都是處世經典,蘊藏著人生的大智慧。

1.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悽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悽涼。

——棲守道德,毋依權貴

堅守道德的人,只是寂寞一時;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悽涼萬古。胸襟開闊的人,重視物質以外的精神生活,又顧及死後的名聲,寧可忍受暫時的冷落,也不願遭受永久的悽涼。

2.面前的天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眼界寬廣,恩澤流長

為人處世要心胸開闊,寬厚待人,才不會招人怨恨;死後所留的德澤,要流傳長遠,才會贏得無盡的懷念。

3.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路留一步,味減三分

經過道路狹窄的地方,要留一點餘地給別人走;享受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一些分給別人吃。這是安身立命獲得快樂的最好方法。

4.交友帶三分俠氣,做人要留一點素心。

——俠心交友,素心做人

交友要有三分見義勇為的俠義精神,做人要有一顆純粹天真的赤子之心。

5.彼富我仁,彼爵我義,君子故不為君相所牢籠;人定勝天,志一動氣,君子亦不受造物之陶鑄。

——超越天地,不入名利

別人擁有富貴,我擁有仁德,別人追求爵祿,我追求正義,君子不被帝王將相的高官厚祿所束縛;人一定能夠戰勝天命的安排,堅守理想信念,鼓起追求真理的勇氣,所以君子不會被天地造物所改變。

6.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苦中尋樂,得意生悲

人處在艱難愁苦之境,要經常感受生活中讓人愉悅的樂趣。處在順境得意之時,要經常保持一種失意的悲愁情懷。

7.衰颯的景象就在盛滿中,發生的機緘即在零落內;故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盛極必反,剝極必復

衰敗的現象往往是在得意時種下禍根,機運的轉變多半是在失意時種下善果。所以君子平安時要頭腦冷靜以防患於未然,出身於變亂時要堅忍奮鬥以謀成功。

8. 毋憂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憚初難。

——喜憂安危,勿介於心

不要為不順心的事發愁,不要為短暫的歡樂瘋狂,不要依賴長久的安定,不要畏懼創業初始的艱辛。

9.世人以心肯處為樂,欲被樂心引在苦處;達人以心拂處為樂,終為苦心換得樂來。

——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世人以滿足欲望為快樂,常被尋歡作樂的心引到痛苦中去;豁達的人能忍受各種不如意,最終用勞苦換到真正的快樂。

10.不可乘喜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不可輕諾,不可生嗔

不要因為高興而輕易許諾,不能因為醉酒而亂發脾氣,不能因為衝動而惹是生非,不能因為疲倦而有始無終。

洪應明的《菜根譚》深得儒釋道思想之三味,寓意深刻雋永,讀之令人心曠神怡。讀懂《菜根譚》,發覺書中所蘊含的智慧,便可感悟到人生的大智慧。

相關焦點

  • 修身養性必讀三大奇書,每天讀一讀,心態越好,心境越開闊
    消除負面情緒,最根本之處在於修身養性。而談到修身養性,就不得不提被稱為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小窗幽記》《菜根譚》《圍爐夜話》, 其中蘊含著時光沉澱的處世智慧和傳統韻味。它不僅能治癒快節奏生活帶來的焦慮,還讓讀者能從中學到超有用的處世智慧!01.君子處世之書,賢士管理之智《菜根譚》是《處世三大奇書》中傳播最廣的一本。
  • 不可不讀的處世三大奇書,內藏人生大智慧
    今天東西君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的《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它們不僅是為人處世的寶典,其中蘊含的人生哲學更是涉及方方面面。可以說,人生在世面對的許多問題,這套書都能給你解答。稻盛和夫、王家衛都在讀的人生大智慧!按順序,東西君先說說《菜根譚》。
  • 《菜根譚》交友處世大智慧:為人處世的道理,在這8句話中
    《菜根譚》交友處世大智慧:為人處世的道理,全都在這8句話中。《菜根譚》是明朝的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寫的一部書,書中主要的內容是修身養性,人生哲學,處世之道的一些經典的語錄,被稱為了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一些真正去修身養性的人,有很大的影響。
  • 精選《菜根譚》十句處世箴言,揭露人生百態,「嚼」出人生智慧
    先賢的經驗對後世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而這一切大智慧,都凝聚在一本《菜根譚》中,值得後人每個字每個字地細品。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其中的十句經典:01.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 修身養性必讀《菜根譚》,看透人生百態,讓內心獲得安寧
    這本書與《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經邦治國的謀略、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詩情畫意的生活都蘊含其中,不論地位、學歷、年齡、性格等,不同人讀此書都能有所收穫,它就是明朝萬曆年間洪英明寫的一本語錄體著作《菜根譚》。
  • 《菜根譚》裡的名句,懂得人生智慧,多看看,積攢好運來!
    《菜根譚》是一部為關於人處世的奇書,成書四百多年以來,頗受讚譽。《菜根譚》中的智慧包羅萬象,以儒家思想為根底,又融合了釋道兩家的思想,蘊含著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義。而且文字空靈、生動形象,語言雋永、韻味無窮,既體悟人生智慧,又獲得美的享受。
  • 中國三大處世奇書,修身養性的經典讀本
    遍覽古籍,《小窗幽記》《菜根譚》《圍爐夜話》這三本書,洞察世事,勘破人情,實在是學習為人處世不可多得的佳作。》: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它字字珠璣,好讀易懂,幾乎囊括了中國古代為人處世、修身養性的所有智慧:句句都是膾炙人口的醒世箴言,民間智慧之大成,難怪與《圍爐夜話》《小窗幽記》並稱為中國處世三大奇書。無論你處於人生何種階段,《菜根譚》一定是你此生繞不開的書。《菜根譚》蘊含無窮的能力,我們當下所有的困惑,關於修身、處世、為人的種種,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 千古奇書《菜根譚》,季羨林贊它耐人尋味,稻盛和夫:我成功靠它
    作為"處世三大奇書"之一的《菜根譚》集世故之大成,蘊含人生百態。花一點時間看看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的《菜根譚》,就能學到他一輩子為人處事通變的智慧。萬物發展有因果,萬事起落有條件。幸福既不是茫茫然的追索,也不是呆傻傻的靜默。
  • 「處世三大奇書」《菜根譚》修身養性處世 經典名句鑑賞(17)
    「處世三大奇書」包括:明·洪應明《菜根譚《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從結構上《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全書共360條,其中修身養性經典對偶名言多達200多句,實乃語言之精華,思想之寶庫。●唯苦事者,方知少事之為福;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 處世奇書《菜根譚》中的七則名句,講透了人生世態!
    《菜根譚》,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論述了人生處世的哲學,出世入世的智慧,對於修身養性,正心誠意大有裨益,被譽為處世三大奇書之一。一、讀書窮理,要以識趣為先。【譯文】窮理:深入了解事物之理。
  • 《菜根譚》:懂得修身養性,以免積鬱成疾
    國學文化《菜根譚》:懂得修身養性,以免積鬱成疾。在國學文化中,修身養性是一個非常重要事情,一個人只有懂得修身養性的時候,圍繞著這個核心,才能擁有一個更舒適的人生狀態。在我們上一篇文章中就說到了,修養心性中,需要在繁忙的時候仍然保持一種心態平靜是一種智慧。大多數人,一旦工作忙碌的時候,心浮氣躁,心煩意亂,容易亂了方寸。這個時候也會做出很多錯誤的狀態,這就是我們需要糾正的一個地方。在國學文化《菜根譚》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念頭昏散處,要知提醒。念頭吃緊時,要知放下。
  • 《菜根譚》:4種人生智慧 值得一讀
    「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這句為人津樂道的話,出自《菜根譚》。《菜根譚》是一部集修身、做人、處事於大全的語錄集,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書中包含了廣博的智慧,而其中有4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讀《菜根譚》有感
    《菜根譚》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
  • 《菜根譚》是誰寫的?這本書講了什麼?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不乏各種奇人奇物,自然也有奇書,《菜根譚》就是這樣一本奇人寫的奇書。《菜根譚》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隱士融釋、道、儒於一身,別具慧眼,將自我的人生奧妙和盤託出的經典之作。《菜根譚》,又名《處世修養篇》,「處世三大奇書」之一,糅合儒、釋、道精神內涵,總結前人生活經驗,傳授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的哲學智慧,為你解答生命中的種種困惑與疑難.《菜根譚》是明朝隱士洪應明所做,作者早年熱衷功名,晚年隱居,潛心禮佛,自號還初道人。
  • 古人言:「伏久者,飛必高」,下一句更是經典,道出人生大智慧
    這本書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精華,深入淺出的為什麼我們講述了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哲學,是難得的一本奇書。今天這句「伏久者,飛必高」,就是出自《菜根譚》。古人言:"伏久者,飛必高",下一句更是經典,道出人生大智慧。
  • 處世三大奇書之《菜根譚》經典對偶名言鑑賞
    「處世三大奇書」包括:明·洪應明《菜根譚《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從結構上《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全書共360條,其中修身養性經典對偶名言多達200多句,實乃語言之精華,思想之寶庫。●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 《菜根譚》處世智慧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勤奮的人注重對自己德行的操練,而世人卻借勤勉來濟助自己的貧窮;節儉的人應該對利益保持淡泊,偏偏世人卻借節儉掩飾自己的吝嗇,君子修身養性之道卻成為小人謀私的工具,真是可惜!明朝處世奇書《菜根譚》的這篇教會我們如何分辨君子與小人,我們對任何事物都不能依據表面就判定其本質,君子守身的法則往往成為小人圖利的工具,你無法阻止別人用世俗的想法去玷汙你心目中聖潔的事,對於不講道義的人來說,最好的道德只不過是最好的工具,你有仁義道德,他就竊仁義道德之名,為己所用。
  • 讀了處世奇書《菜根譚》,我才發現名字原來可以這麼玄奧智慧!
    《菜根譚》被譽為是中國三大處世奇書之一,這本書包含了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蘊含無窮的智慧,被後人奉為圭臬。《菜根譚》並不是一本看完就可以丟棄的書,人們可以在一遍又一遍的讀誦中,收穫不同的感悟,從而提升自己的內在修養。為什麼說從《菜根譚》中起的名字玄奧智慧?
  • 《菜根譚》:四種人生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做人、處事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書中包含了種種智慧,而其中有4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1、守拙樸《菜根譚》裡說:「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經常聽到一些不順耳的話,常常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恰是修身養性的磨礪方法。常言道:「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順耳的話,誰都願意聽,甜甜的糖,誰都喜歡吃。但聽到的話句句都順耳,遇到的事件件都順心,反而如同浸在毒藥中一樣。「聞逆耳言,懷拂心事」,說的就是一種對待逆境與順境的態度。在逆境中,忍得耐得,有所堅持。順境中,保持清醒,守住本心。
  • 奇書《菜根譚》
    這就是《菜根譚》,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更是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菜根譚》熱。這股熱潮很快傳到中國大陸,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菜根譚》成為國內各家書店暢銷書榜單上的常客。與此同時,《佛家菜根譚》《道家菜根譚》《儒家菜根譚》等等也是層出不窮,讓讀者都不知道到底該吃哪家的「菜根」了。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菜根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