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別董大》

2020-12-06 騰訊網

別董大

作者: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一望無邊的昏黃-陰-雲籠罩著昏暗的天地,連太陽也顯得昏黃暗淡,失去了光芒。只有一群群叫聲悽婉的大雁,在北風勁吹、大雪紛飛的秋冬之際匆匆南遷。此去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誰會不賞識像你這樣優秀的人呢?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作品收錄於《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裡,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濛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餘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相關焦點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 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 耘田:除草。 3. 績麻:把麻搓成線。
  • 小學必背古詩80首:《別董大(其一)》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今天,咱們來學——《別董大(其一)》。這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的作品。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別董大其一高適03:24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別董大》(其一)唐·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乞巧》
    舊時風俗,婦女們於這一天牛郎織女相會之夜穿針,向織女學巧,謂乞巧。 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幾萬條:比喻多。
  • 《別董大》古詩朗讀
    別董大盛唐邊塞詩繁榮的原因:1. 唐代國力強盛,與邊疆交往廣泛。2. 邊境戰事頻繁,文人把邊塞立功作為求取功名、為官於朝的途徑。他擅長寫七言古詩,氣勢壯闊,開合動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律師不多,但寫得一些與從軍邊塞相關的絕句,也有氣質沉雄、境界壯闊的特點。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寶六年)春天,吏部尚書房琯被貶出朝,門客董庭蘭也離開長安。是年冬,董庭蘭與高適會於睢陽,高適寫了這首詩。
  • 四年級上冊語文全部古詩注釋、譯文及賞析,孩子學習古詩輔導資料
    學習古詩要掌握古詩詞注釋和譯文,還有古詩中蘊含的道理,要深入理解古詩的內容。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部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全部古詩注釋、譯文及古詩賞析,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收藏起來,作為孩子學習古詩的輔導資料。這一學期同學們要學的古詩共有9首,分別是王維的《鹿柴》、白居易的《暮江吟》、蘇軾的《題西林壁》、盧鉞的《雪梅》、李商隱的《嫦娥》、王昌齡的《出塞》、王翰的《涼州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高適的《別董大》,這些古詩要求學生掌握。大家記得關注我,點讚,轉發,收藏!所有資料已收集在圖片中,大家可以直接點擊大圖查看。
  • 給學齡前兒童講解古詩,家長快別自作聰明了,古詩啟蒙不是這樣學
    作為語文老師我想說,古詩啟蒙肯定是要學,但是怎麼學?我們也要根據孩子的學習發展階段來進行古詩啟蒙教育。學齡前的孩子,接觸古詩,學的是音律、練習的是記憶力;上了小學,學習古詩,學的是字詞、練習的是文學的賞析;到了高年級階段學習古詩,那就是應用和體會,明白學習古詩詞的意義,用來指導生活。會錯了意,學錯了詩,那還不如不學。
  • 一邊教孩子畫畫,一邊學古詩,很棒的方法,快來試試吧!
    古詩詞是先人給予我們的一份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短短的幾行字,寥寥數語,卻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韻。而這其中的哲理與美韻是讓學生受益終生的知識積澱。今天跟著千千一邊畫畫,一邊學習古詩,簡筆畫古詩倆不誤!
  •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別董大》
    鄭州小學必備古詩解析:《別董大》   《別董大》——高適   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①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聽彈琴》
    我雖然很喜愛這首古時的曲調,但在今天人們大多已不去彈奏了。 注釋 泠(líng)泠:形容清涼、清淡,也形容聲音清越。絲:一作「弦」。 松風: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悽涼。琴曲中有《風入松》的調名。
  • 孩子不認字不懂意思,學古詩沒用?巧讀,才是古詩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樣讀古詩有什麼意義?純屬浪費時間。 的確,三四歲的娃一板一眼地背古詩很可愛,聽孩子背詩也覺得很自豪,但很少有家長把孩子學古詩當個正經事,畢竟現在背多熟都沒啥用,過不了多久就忘了。 孩子讀過那麼多詩都忘記了,學古詩還有意義嗎?當然有意義。古詩對孩子來說,可不止是文字。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歸雁》
    大雁答道:湘靈之神在月夜彈的瑟曲調太傷感了,我忍受不了那悲怨欲絕的曲調,不得不離開瀟湘飛回到北方來。 注釋: 瀟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內。 等閒:輕易、隨便。
  • 古詩可以唱著學 洮南路小學開展古詩誦讀活動
      你家孩子還在為背古詩發愁嗎?快來瞧瞧學古詩的新辦法——邊學邊唱真神奇!在本周的升旗儀式上,青島洮南路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同學們用歌唱的方式向全校師生展示了唐代詩人白居易年僅16歲時寫下的代表作《賦得古原草送別》。
  • 小學生要學古詩文嗎?
    最近初三的學生都在趕進度,上學期的課程早學完了,都在學下學期的內容,一個孩子媽媽向我抱怨:「孩子發著高燒,還在背《出師表》,小時候從來沒接觸過文言文,現在理解起來就是太難了。現在老二上小學二年級,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接觸文言文呢?」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田家》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暮江吟》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秋夕》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嫦娥》
  • 每日學古詩:我們今天來學古詩《蠶婦》
  • 古詩改讀音!這三首小時候學的古詩詞別再讀錯了
    現在我們再去閱讀這些上古的「歌詩」,就會發現其中的很多其實是讀不通的,裡面很多的字其實也很生僻,難以辨認,而且念起來感覺怪怪的,好像並不是很通順。其實這些是緣於漢語本身的特性,咱們漢語在流傳的過程中經歷了很複雜的階段,在讀音和意義方面其實都已經有所改變了。
  • 小學快樂學古詩方法初探
    如何探查古詩的意境美,讓學生快樂學古詩呢?筆者認為,應著重把握古詩文的意境及寫作目的。創設情境,以題入境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是古代詩人常用的手法。如何在精練濃縮的語句中進入情境,體會語感呢?首先應創設情境,運用錄像、課件等方式再現古詩的畫面,以圖入境,縮短時空差距,讓學生儘快進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