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本莎士比亞作品集」出版 敬一丹深情誦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2020-12-07 鳳凰網讀書


詩體插圖珍藏本莎士比亞作品集

2016年4月23日是英國偉大的作家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隨著這一紀念日的臨近,上海譯文出版近日推出了二十卷本的「詩體插圖珍藏本莎士比亞作品集」。不同於市面上其他的莎士比亞作品,該套文集是一套詩體「莎士比亞文集」,特以譯文出版社詩體版《莎士比亞全集》為基礎,綜合考慮悲劇、喜劇、歷史劇、傳奇劇和十四行詩,精選二十種出版單行本,配以約翰•吉爾伯特爵士(Sir John Gilbert)的全套經典插圖。

以詩譯詩,呈現莎劇「原汁原味」

經過幾代翻譯工作者近百年的艱辛勞作和不懈努力,在詩體版莎士比亞作品出版之前,華語世界已經有了四套莎士比亞作品的散文體譯本。

誠然,這些翻譯大家為莎士比亞文學作品的普及傳播做出了不朽之功,使得莎士比亞成為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英國作家,但是實際上莎士比亞的劇本是詩劇,而不是降格以求的散文體,而且莎士比亞作品的藝術生命力就在於那有魔力的詩的語言。

方平主編、主譯的這個版本是華語世界第一個用詩體翻譯的莎士比亞譯本。莎士比亞戲劇的原貌是詩劇,是以素詩體(blank verse)為基本形式的詩劇,以詩體譯詩體,儘量使譯文在語氣、語言節奏感上更接近莎劇原貌,是這個版本的最終訴求。

該文集的主編與主譯方平先生堪稱中國莎學泰鬥,方平先生終生研究莎士比亞,生前是中國莎士比亞協會會長,國際莎士比亞協會執行理事。因此這個譯本溶入了最新的莎學研究成果,每部劇作和詩歌作品之前均有「前言」——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題等,對這部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綜合評價;之後又附有簡明扼要的「考證」——對此部作品的版本情況、寫作年份和取材來源等做出交代。

臺灣著名詩人、翻譯家余光中對本套譯文寄予厚望,他指出莎士比亞首先是一個專業戲劇家,其作品是為了演出而創作的,並不是為了案頭閱讀。方平等人的譯本,有望恢復莎士比亞劇作本來面目,從「案頭書」變成「演出本」。

詩體版本,從傳統「案頭劇」轉向「臺上之本」

方平先生在生前曾指出,他組織翻譯的莎士比亞作品「不僅新在這是按照原來的文學樣式(詩體)的新譯,而是想著重表明在一種新的概念啟發下,試圖體現對於莎劇的一種新的認識。」

歐美現當代莎學研究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有一部分來自從一個新的角度去研究莎士比亞的戲劇,即強調莎劇和舞臺演出之間的密切聯繫。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形象取代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評論家們心目中的詩人兼哲人的莎士比亞的形象。所以方平先生等譯者是用「詩體」還原了莎士比亞戲劇大師的形象,為此,在翻譯工作中,方平先生要求自己和同伴們「進入角色,進入戲境」,「心中有戲,有助於把人物的口吻譯得更傳神些,或者更確切些。」

方平先生還在翻譯過程中,試圖把莎劇文本從傳統的「案頭劇」轉向「臺上之本」。比如在原來的莎劇中附加於文本的一些說明詞、舞臺指示等相當一部分不是出自莎士比亞之筆,而是當時的抄錄員、劇場的提示者,以及十八世紀的編著者。英國著名的莎學家杜佛•威爾遜在編纂「新莎士比亞版」(1921-1966)時,很多場景說明和舞臺提示,都不搬用現成的套語,而另出之散文化的語言。本套譯文也做了這方面的改進。比如在《馴悍記》中,方平先生參照了澤菲瑞理導演的故事篇《馴悍記》(1967)中的處理,用這樣一行舞臺指示交代了當時的情景:[把新娘摔在肩頭,扛著她就走;僕從格路米隨下]。而朱譯本則按照「牛津版」簡單地交代:[彼特魯喬、凱瑟麗娜、葛魯米同下],沒有展現新娘被新郎「搶親」似地當眾劫走的場景。

本套譯文還考慮到到劇本所描寫的歷史背景和民族文化色彩。如在《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第一幕第三景中,克莉奧佩特拉說:「I would I had thy inches.」,朱生豪翻譯成:「我希望我也長得像你一樣高」,而方平則考慮到古代埃及人奢侈縱慾,翻譯為「但願我也像你,多長出來那麼幾寸。」

皓首窮經,跨越半個世紀的翻譯之旅

方平先生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就翻譯了莎劇《亨利第五》,但是50年代末到70年代,聲勢浩大的政治運動一浪高過一浪,席捲了整個中華大地,容不下知識分子一方書桌。雖然方平先生私下斷續翻譯了三部莎劇,但是他說那時候恐懼的心情「就像封建專制統治下的小媳婦,冒著傷風敗俗的罪名,內心發抖,在黑夜裡偷偷地去和自己過去的戀人私會。」

三十年後,雖然方平先生步入老邁,但是為了一嘗夙願,他於1993年又挑起了翻譯莎士比亞的重擔,他把「前輩翻譯家看做一位可尊敬的競爭對手,務必要在前人所取得的成就上再跨出一步」。

但是詩歌體譯本的翻譯工作量是散文譯本的兩三倍。為了和時間賽跑,方平先生戲稱自己是進入了「讀秒階段」,在接下來翻譯的四年多時間裡,「年年月月,伏案工作,沒有星期日,沒有假期、節日,甚至沒有年初一,每天早晨,坐到書桌前,無異跨入了激烈的搏鬥場,明知道強大的對手不會輕饒了你,卻偏又迫不及待,倒像去赴親人的約會」。

世界讀書日,共同紀念莎士比亞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上海譯文出版社攜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在北京繁星戲劇村5劇場舉辦一場「永遠的莎士比亞:莎士比亞作品賞析朗誦會」,敬一丹、李野墨,趙嶺等多位演播藝術家、主持人等精彩呈現莎翁著名戲劇作品選段。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文學評論家陸建德還為讀者深度賞析莎翁作品的魅力。繁星戲劇村根據《馴悍記》改編的舞臺劇《愛在無愛城》的演員也在現場讀者帶來了精彩片段。

「假如我的愛只是權勢的孩子/它會是命運的私生子,沒有爸爸/它將被時間的愛或憎任意處置」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為讀者朗誦的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裡的第一百二十四首,講述的主題是友誼。

本次活動作為第六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的重要活動,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娛樂廣播、上海譯文出版社聯合主辦,北京閱讀季、繁星戲劇村、西城區第一圖書館協辦,為響應「北京閱讀季」之「全城尚讀馬拉松」活動倡導「全民閱讀」,嘉賓還將在朗誦會後向讀者朋友推薦12本他們認為值得閱讀的好書。

相關焦點

  • 「詩體插圖珍藏本莎士比亞作品集」出版 敬一丹深情誦讀莎士比亞...
    詩體插圖珍藏本莎士比亞作品集  2016年4月23日是英國偉大的作家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隨著這一紀念日的臨近,上海譯文出版近日推出了二十卷本的「詩體插圖珍藏本莎士比亞作品集不同於市面上其他的莎士比亞作品,該套文集是一套詩體「莎士比亞文集」,特以譯文出版社詩體版《莎士比亞全集》為基礎,綜合考慮悲劇、喜劇、歷史劇、傳奇劇和十四行詩,精選二十種出版單行本,配以約翰 吉爾伯特爵士(Sir John Gilbert)的全套經典插圖。
  • 故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我們今天要分享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也來一起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他最著名的詩歌作品,是《十四行詩集》。十四行詩是一種詩歌體裁,最初流行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義大利詩人彼得拉克的創作使其臻於完美。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線裝珍藏版將面世 融入"中國風"
    原標題:看線裝版「莎翁」如何跨文化傳播  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線裝珍藏版,將於今年4月面世。這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首個出版眾籌項目,目前籌款進入衝刺階段。以著名翻譯家屠岸的權威譯本為底本,整套詩集採用傳統繁體直排、宣紙印刷、手工裝訂方式,在裝幀設計上頗具古風。
  • 《梁宗岱譯集》出版 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被公認「最佳」
    今年上海書展國際文學周的開場論壇是「莎士比亞的遺產」,詩人、作家和學者們痛心於莎士比亞「被網紅」,碎片化的「金句速讀」是對莎翁作品最大的傷害。所有曾經受惠於莎士比亞的寫作者給出懇切的建議:放下語錄,去讀他的原作。正經讀莎翁,不能繞開他的十四行詩。事實上,莎士比亞本人對十四行詩的重視和投入,遠在他的戲劇作品之上。
  • 草堂讀詩|故事: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我們今天要分享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也來一起聽聽詩歌背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威廉·莎士比亞,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出色的詩人。他最著名的詩歌作品,是《十四行詩集》。十四行詩是一種詩歌體裁,最初流行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義大利詩人彼得拉克的創作使其臻於完美。
  • 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他譯了70年
    深圳晚報記者 李福瑩 如今已經93歲高齡的著名詩人、翻譯家屠岸先生,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之間的故事,幾乎可以再寫一本書了。從上世紀40年代偶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因熱愛而翻譯,到1950年出版第一部中文全譯本,再到之後幾十年來不斷琢磨、修訂,屠岸把翻譯此書當成了「一輩子的工作」。
  • 國內首位完整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翻譯家屠岸先生逝世
    屠岸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中文全譯本身為翻譯家的屠岸對莎士比亞的翻譯成績卓著,口碑甚高。他從上世紀40年代偶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因熱愛而翻譯,到1950年出版第一部中文全譯本,再到之後幾十年來不斷琢磨、修訂,把翻譯此書當成了「一輩子的工作」。
  • 女王為何贈習大大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英國女王送給習近平的禮物是一本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送給彭麗媛的是英國德比皇家瓷器廠製作的一對燭臺。為何以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為禮物?相信這與習近平對莎士比亞的喜愛有關。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公開談及莎士比亞及其作品。
  • 美國圖書館收藏外研社2017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2019年6月28日,由北京大學黃必康教授譯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2017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仿詞全譯本)正式被美國福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Folger Shakespeare Library)收錄。
  • 生命的詩意永存: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莎士比亞是當時著名的十四行詩人,「莎士比亞式」十四行詩由3個四行的小節(quatrain)加1個偶句(couplet)構成,每行5個抑揚格音步(iambic pentameter),即一輕一重10個音節,韻腳排列為abab,cdcd,efef,gg。
  • 外研社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入藏美國福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
    本報訊(記者紅娟)6月28日,北京大學黃必康教授譯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2017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仿詞全譯本)正式被美國福爾傑莎士比亞圖書館(FolgerShakespeareLibrary)收錄。
  • 莎士比亞,在書頁間永生
    而當莎士比亞遇到線裝書,又會迸發出怎樣的藝術火花? 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將這一大膽的設想付諸行動,以最中國的方式紀念莎翁。  這次以線裝書形式出版的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這無疑是外國文學出版史上的一項創舉,因為在此之前,還從未有過外國文學作品是以繁體直排線裝書的形式出版的。
  •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詩篇中永恆的「玫瑰」
    用詩歌提煉「玫瑰的香氣」 雨果在《莎士比亞傳》中這樣形容莎翁作品:「在莎士比亞作品中,百鳥在歌唱,灌木在抽葉,人們心心相印、息息相通;雲彩在遊蕩,天氣時冷時熱,晨鐘暮鼓,朝發夕至,森林竊竊私語,人們促膝交談……」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有許多關於花卉與植物的細節和隱喻
  • ☆詩歌欣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21
    SONNET 21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
  • ☆詩歌欣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5
    SONNET 15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
  • ☆詩歌欣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8
    SONNET 18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
  • ☆詩歌欣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04
    SONNET 4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
  • ☆詩歌欣賞☆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2
    SONNET 12   William Shakespeare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
  • ...93歲翻譯家屠岸撰新序-屠岸 1950年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翻譯家...
    東方網2月18日消息:「以最中國的方式,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線裝珍藏版近期在眾籌網上線,目前籌款目標已過半。這是該社首個出版眾籌項目,計劃用傳統繁體直排、宣紙印刷、手工裝訂的方式,以著名翻譯家屠岸的權威譯本為底本,印製400套線裝珍藏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 《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序/文潔若
    他生活在中世紀的封建制度正在土崩瓦解、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上升的大轉變時代,從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傑出的作家在四百多年前所反映的由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英國生活。他大膽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與殘酷,強烈地表達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在歐洲文學史上,他是起過很大進步作用的一位巨人。  莎士比亞的第一個劇本集是在他去世後七年才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