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七不出,八不歸」。很多人都理解為農曆初七不出門,初八不回家,更有甚者連農曆的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也都給算進去了,這句老話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呢?其實這七不出,說的是出門之前要檢查好七件事,沒辦好別出門。
就是這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古代女人是很少出門的,一方面不太安全,另一方面是古代女性的地位沒有男性高的,所以出遠門通常都是男人,古時候的道路和交通都不發達,大多都是以步行為主,經常性的一出去就是一個多月,所以出門前必須把家裡的大事小情安排一下,然後才能放心的走,這就是所謂的七不出。
八不歸說的是,出門之後有八件事如果沒做好就不要回家,八不歸--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犯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七不出」強調了男人的家庭責任,「八不歸」則是對男人社會責任的要求。
一句話,我們五千年積累下來的文明博大精深,很多老祖宗留下來的遺訓都有其深刻含義,我們不能只通過其表面意思去理解,也不可認為是封建迷信,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通過學習了解其真正的含義,並深刻地去感悟,去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