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餃子香!湯圓甜!羊肉鮮!釀酒純!哪種是你家鄉的風俗呢?

2020-12-20 戔戔美食

冬至到,餃子香!湯圓甜!羊肉鮮!釀酒純!哪種才是你家鄉的風俗呢?

冬至,意味著漫長的數九寒天即將到來,是從最早的2500年前古人最早精確計算出來的節氣,這一天是冬天最為嚴寒的一天,從古代的時候就流傳開來了冬至北吃餃子,南吃湯圓的說法,意味著為了迎接春天的到來,人們歡樂齊聚慶祝的日子。在這裡小編祝大家冬至快樂那作為傳統,冬至各個地方的人們對吃食有什麼講究呢?為何傳統習俗都各不相同呢?在這裡小編看見南北方人為了這次冬至的吃食習俗又開吵了起來,其實在小編看來,各地的風土人情不同,所流傳下來的傳統文化也是截然不同的做法!畢竟在古代,各地的百姓無法像如今的我們一樣擁有發達的交通工具,所流傳的傳統習俗各不相同也是常見之事,我們要尊重各地地區的傳統文化,現在小編就來總結一下全國各地冬至的傳統習俗吧!

在廣東人的心裡,吃湯圓是冬至的傳統習俗,是在古代時候就在江南最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在這一天,無論是國外國內都要求回家團聚,一起來慶祝這個美妙時刻!

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冬至來臨,家家戶戶包起了餛飩餃子,不論貧富,餃子都是當天必不可少的主食。有諺雲道:「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北方諸多地區均以水餃作為冬至風俗的吃食。

在山東和四川一帶的,節前會給長輩們送諸如羊肉等禮品,家家戶戶都要喝羊肉湯,意在圖個好兆頭,按照中醫所說的羊肉湯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具有補腎壯陽、暖中祛寒、溫補...寒冬臘月裡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節!所以歷來山東和四川一帶素有吃羊肉湯的習俗,還有一些地區比較流傳吃狗肉的也大概是這種原因!

姑蘇地區對冬至這一節氣非常重視,當地俗語云「冬至如大年」。當地最為傳統的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這是一種米酒,中間加入了桂花釀造而成的,氣味香氣宜人。喝酒當然少不了下酒菜啦,滷牛肉是最佳的首選!在寒冷的冬至天,喝一口冬釀酒不僅僅是驅寒,更是寄託了當地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期盼!

冬至是最為適合滋補的一天了,它象徵著萬物生靈復甦成長的開始,迎接春天的到來!這時科學性的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小編在這裡就祝大家冬至快樂,家庭團圓和睦

相關焦點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自然就是以食取暖了、以食治病,就這樣經過數千年發展,就形成了獨特的冬至美食傳統。至今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但隨著各地區文化習俗的差異變化,餛飩、餃子、湯圓、年糕、冬節圓、赤豆粥、牛羊肉等這些其實都成為了冬至時令食品,那具體什麼地方吃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聊!
  • 羊肉湯鍋裡下餃子,湯圓當甜品,以後冬至我要這樣吃!
    但隨著各地區文化習俗的差異變化,餛飩、餃子、湯圓、年糕、冬節圓、赤豆粥、牛羊肉等這些其實都成為了冬至時令食品,那具體什麼地方吃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聊!說到冬至吃什麼,最最最普及的就是餃子了。特別是在北方區,吃什麼都不如吃碗餃子來的舒坦。冬至吃餃子的風俗相傳是東漢南陽醫聖張仲景發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 各地冬至吃什麼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今天凌晨1時11分,是我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是節氣中比較受老百姓重視的一個日子,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不過,網友又開始爭了,是吃餃子呢,還是吃湯圓呢?什麼,你們家還吃狗肉?!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為冬至。這天,北半球白晝最短而夜最長,所以冬至在我國歷代也稱為 「日短」、「日短至」。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每年一到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據說,餃子早在三國的時候就有了,不過那會的餃子跟現在的餛飩差不多,煮熟以後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直到唐代以後,餃子才變得和現在一樣。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要追溯到東漢末年。
  • 今日冬至,你吃餃子還是湯圓?
    在北方,冬至這天,老人們都有句俗語,那就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在我們北方,每逢冬至,我們一早就起來忙活包餃子了,從調餡兒、擀皮兒再到包餃子,我們都是純手工的,再配上一碗餃子湯,為的就是讓家人吃得暖和一些。」
  • 冬至還沒到,南北方人又吵起來了!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南北方每年都會因為一些飲食的分歧而引發爭論,到了冬至時節,吃湯圓的南方人和吃餃子的北方人就會開槓了!北方人說「冬至餃子夏至面」, 南方人說「冬至是媽媽口中吃了湯圓又長一歲的甜蜜」。但無論吃餃子還湯圓,都是以食物來都是用來象徵團圓周,一家人在一起共享此時。  南方人冬至除了湯圓還吃什麼?  南方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南方地區民諺云:「冬節大如年」、與過年一樣,冬至也是個團圓的日子。
  • 冬至全國各地的人都吃什麼?不只是餃子和湯圓,看看這些食物吧!
    冬至時節,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吃的也不盡相同。我們來看一看不同的地方在冬至都有哪些飲食習慣吧,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西施認為吳王是昏君,並且混沌不開,於是答到:混沌。所以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蘇州人會在冬至吃餛飩,不僅如此,蘇州還有釀酒、吃滷菜等習俗。
  • 冬至這天,每個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你的家鄉冬至吃什麼呢?
    冬至這天,每個地方的風俗是不一樣的,你的家鄉冬至吃什麼呢?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到了這一天的時候,我感覺離春節就不是特別遠了,而且在冬至的時候,我們公司還會舉辦一些活動,組織大家一起包餃子吃,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冬至吃餃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其實在冬至這一天,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是不一樣的,那麼你的家鄉冬至吃什麼呢?
  • 「冬至」來了,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還有寶島臺灣九層糕
    冬至節氣廣受重視,在古代這天是皇帝祭祀祭祖的日子。皇帝在天壇舉行祭天大典祈禱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百姓則祭拜父母,企盼來年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到了冬至會有很多民間風俗活動,尤其是我國地大物博從南到北地理環境有著不同的差異,在飲食上也有不同之處。
  • 只知道冬至吃餃子湯圓,你知道這些美食嗎
    >都要回家開始準備過年了正所謂「年終有所歸宿」經管君身為一名北方人到了冬至一定會想到的是 餃子!!!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一份餃子是冬天的暖陽是家鄉的美味(此處南方人有話說)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冬至只吃餃子和湯圓嗎?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民俗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開始數"九"。在古代,入九以後,文人墨客喜歡搞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冬至吃餃子  每逢一個節氣,最熱烈的話題往往是「這個節氣吃什麼」?冬至更不例外。小雪臥羊、大雪臥豬之後,冬至的吃,註定是豐盛的。「冬至不吃餃子凍耳朵」,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風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北方食餃,南方食粑。
  • 冬至成都羊肉湯店生意俏 你家鄉冬至有什麼習俗
    張浪攝 12月22日,正值冬至日,成都「羊肉一條街」小關廟街大大小小的羊肉湯店生意十分火爆,顧客絡繹不絕。成都當地民眾到了冬至日有吃羊肉的習慣,每到此時街頭羊肉飄香,以「羊肉一條街」小關廟街最為出名,各大羊肉湯店也迎來了一年最忙的一天。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 「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餃子的來歷與湯圓的寓意又是什麼呢?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有冬至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還有我們的傳統諺語也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說法。民間甚至流傳「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的說法。那餃子又是怎麼來的呢?傳說中,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和徒弟回到家鄉,看見貧窮的鄉親們在冬天,穿著單薄的衣服,辛苦的勞作,張仲景心裡很是難過,他和徒弟就在商量方法,如何幫助一下鄉親們,他們看到鄉親們的耳朵都被凍得紅腫潰爛了,就想著如何幫助鄉親們治好耳朵,經過了一番思考治好,張仲景和徒弟就開始行動了,他們把驅寒的藥物、羊肉、辣椒一起放在鍋裡煮,等到煮好後,
  • 冬至吃餃子,不管什麼肉餡,牢記放「3個1」,肉嫩餡香味道贊
    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在我們這裡也算是一個小節,生活需要儀式感,所以大家也格外重視,冬至吃什麼?北方人一定會說吃餃子,而南方人在冬至的時候會選擇吃湯圓。餃子是北方人鍾愛的食物,薄薄的一層麵皮,裡面滿滿的餡料,又當菜又當飯,所以民間就有「好吃不過餃子」的說法。餃子的做法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複雜的,但是每個人做出來的味道都不相同,特別是肉餡餃子,有的煮出來的肉餡口感柴不鮮嫩。肉餡的餃子,常見的就是牛肉餡、豬肉餡,羊肉餡,不管是哪種餃子,牢記放「3個1」,肉嫩餡香味道贊。
  • 冬至到了,為何北方吃餃子,南方卻吃湯圓呢?
    時值冬至,這一天,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同樣也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節氣,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我是北方人,從小長輩就告訴我,到了冬至這一天,一定要吃餃子,否則,冬天可能會凍掉耳朵。後來,由於他不滿官場的腐化和人們追逐權勢的風氣,再加上家鄉南陽一帶傷寒流行,於是毅然辭官返鄉從醫。回到南陽後,張仲景見許多老百姓饑寒交迫,甚至不少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裡難過異常,遂決心救治他們。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有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有多少你不知道的故事文/@成長新視點冬至,為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在3000多年前,古人通過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節氣到來的時間,為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時間:2019-12-21 18:2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每年的冬至,我國南北方的朋友都會為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開始據理力爭,其實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習俗,冬至吃什麼?大家不一定非要爭一個 的答案,下面惠農網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和感受下南北方地區的     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
  • 冬至習俗不能少,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你的家鄉都有哪些習俗?
    小時候經常聽爺爺講故事,爺爺說冬至的到來頸示著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日子,因此也有了「冬至大過年」的說法,對於冬至這個節日也就有了很多傳統習俗,是中華民族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的結晶,而人們又將冬至稱做為「小年」,一是說明就快要過年了,春天也快到了
  • 冬至將至,我們的習俗你還記得多少?吃湯圓還是餃子呢?
    冬至的到來,就是這個冬天最冷的天氣到來了,冬至這個節氣有一個習俗,北方人習慣吃餃子,南方人喜歡吃湯圓等,並且還流傳這句話「冬至吃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當然這句話是有依據的。下面就給大家講一下,冬至各個地方的習俗。1.
  • 冬至你是吃餃子還是湯圓?這些地方過冬至花樣更多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冬已至春欲來,新年餃好運,願好運跟陽光一樣越來越長。在每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節日到來,都會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慶祝方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各個地方的冬至習俗吧!在泉州這個地方,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