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明太子蕭統本打算調整下風水,卻被誣告行詛咒祈禱之事
蕭統是南北朝時期南梁開國皇帝蕭衍的長子,因其去世後諡號「昭明」,故稱「昭明太子」。蕭統聰穎好學,史書記載其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雖然貴為太子,卻為人謙和。蕭統雖然英年早逝,但其所著的《昭明文選》卻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
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南陳文帝陳蒨永寧陵(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墓)
在南京東北十幾公裡的棲霞區甘家巷獅子衝有一處南朝陵墓,保存下來一對石獸,過去一直認為這裡是南陳文帝陳蒨的永寧陵,但2013年對旁邊的墓室進行考古發掘,根據出土文物,推測有可能是南梁昭明太子蕭統的墓墓在村子外面,走過一段小路才能到,兩隻石獸都很完整
-
天選之子卻英年早逝:昭明太子蕭統終難造命
從永元二年起兵討伐蕭齊末代帝王蕭寶卷,到中興二年接受蕭寶融禪位稱帝,短短兩年時間就建立起偌大的南梁帝國,不可謂不雄才大略。 更重要的是在他起兵過程中誕下了他的長子蕭統,可謂雙喜臨門。而且蕭統出生之後蕭衍就起兵成功了,以至於當時的文武百官都認為蕭統乃天命所歸,蕭衍百年之後理當由其繼承皇位。
-
散文精選:昭明臺與昭明太子
昭明臺也稱鐘鼓樓,是襄陽標誌性建築,位於古城最中心的北街入口處,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建。建築風格仿魏晉時期的高臺基重簷歇山頂式,青磚築臺,中以條石拱砌洞,臺上建5開間閣樓,西南有鼓樓、鐘樓各一。因著對這個南朝梁傳奇太子的好奇與探究,我曾經翻閱了大量史料,從中抽絲剝繭,一點點還原,終於對這個完美人物的塵封往事、滄桑過往有了一點點粗淺的了解和認知。梁昭明太子蕭統,梁武帝蕭衍長子,南朝梁文學家。《梁書》列傳中曾記載:「太子生而聰睿,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能諷誦。讀書數行並下,過目皆憶。」
-
論外在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南梁太子蕭統
說蕭統也許有的人不熟悉,但說昭明太子或者《昭明文選》想必大家就不陌生了吧。唉哎跑題了,剛剛說的是維摩是如何具備成書的精神條件,這一切歸功於蕭衍對教育的重視,你去看南史或梁史,一定會發現南梁的朝臣都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都做過太子的老師,不能說全部,畢竟朝中的名臣也有武將,你總不能讓一個習武之人去教太子文科吧,不但有這些國內頂尖的文人做太傅,還有十幾個年齡不一的侍讀,也是國內的英秀和高材生,但凡有真才實學的,不管年齡大小,都被蕭衍弄來給太子陪讀
-
蕭統與《昭明文選》
據《南史》記載,「太子生而聰睿,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通諷誦」。3歲開始學習《孝經》《論語》;5歲遍讀《五經》,而且能夠背誦。史書中還記載,天監八年,當時只有8歲的蕭統就在壽安殿登臺宣講《孝經》,並且「盡通大義」,其後太子又親臨國子學講授。 這些都是蕭統天才的證明,但在他短短的一生中,讓他名垂後世的,不是他神童的聰明,也不是他太子的地位。
-
一捧紅豆寄相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愛情故事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和南唐後主李煜一樣, 是個很有文學才華、在政治上卻作為平平的人。昭明太子在一次遊湖中落水,劃傷了大腿,沒等坐上皇位就去世了。
-
昭明太子蕭統為何錯失繼承大統,他又是怎麼死的?
據《廣弘明集》卷二一《昭明太子解二諦義章》、《昭明太子令旨解法身義一章》記載,時光宅寺釋法雲上表請昭明太子開講,昭明太子自稱「弟子」,應邀就「二諦義」和「法身義」與諸多高僧往復回答。就「二諦義」而言,蕭統認為,「二諦」一指真諦,二指俗諦。真諦亦名第一義諦,俗諦亦名世諦;真諦、俗諦以定體立名,第一義諦、世諦以褒貶立目。若以次第言說,應雲一真諦、二俗諦。一與二合,數則為三。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的死竟然和李白相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的死竟然和李白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琅琊榜》中祁王的歷史原型 為什麼梁武帝要打壓昭明太子蕭統
昭明太子蕭統是《琅琊榜》祁王的歷史原型 看過琅琊榜電視劇後,很多人都會意識到,梁帝的歷史原型就是梁武帝蕭衍,而出場率幾乎沒有,存在感卻不低的梁帝長子祁王,他其實也是有歷史原型的,那就是昭明太子蕭統。
-
《昭明文選》匯集文學精品七百餘篇 由梁昭明太子編寫
近日,《金陵晚報》報導,位於棲霞獅子衝的一座大型南朝陵墓,曾長期被認為是陳文帝的永寧陵,但近來考古學家確認是梁昭明太子的陵墓。昭明太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其最大成就就是編選了《昭明文選》(簡稱《文選》)。宋代大詩人陸遊引言:「《文選》爛,秀才半」。後世則有將研究《文選》及李善等人的注釋稱之為「選學」的。
-
棲霞南朝陵墓確認為梁昭明太子墓 曾編"昭明文選"
近日,《金陵晚報》報導,位於棲霞獅子衝的一座大型南朝陵墓,曾長期被認為是陳文帝的永寧陵,但近來考古學家確認是梁昭明太子的陵墓。 昭明太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其最大成就就是編選了《昭明文選》(簡稱《文選》)。宋代大詩人陸遊引言:「《文選》爛,秀才半」。後世則有將研究《文選》及李善等人的注釋稱之為「選學」的。
-
昭明太子為何如此推崇陶淵明?|陶淵明|蕭統|昭明文選|陶詩|莊子
昭明太子蕭統,字德施,中國南朝梁代太子、文學家,未及即位就英年早逝,死後諡「昭明」,故世稱昭明太子。蕭統編纂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人稱《昭明文選》。蕭統宅心仁厚,待人和氣,為國家招賢納士,不拘一格降人才,對有真才實學的人,倍加愛護,當時知名才子云集,文學創作一片繁榮,出現了自晉、宋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作為太子參與國家大事,必親力親為,日夜為國操勞,了解民間疾苦,經常救助、施捨貧苦百姓,免除過重的賦稅、勞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少有的勤政為民的太子,本可成了一位賢明的君主的,可惜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一歲。
-
為什麼說太子蕭統昭明臺是襄樊標誌性建築
為什麼說太子蕭統昭明臺是襄樊標誌性建築?昭明臺也稱鐘鼓樓,為襄樊標誌性建築。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昭明太子為梁武帝長子,生於襄陽,輯《昭明文選》,垂於後世。根據歷史記載:「樓在郡治中央,高三層,面南翼以鐘鼓,為方城勝跡。」此樓臺累毀累建,樓名亦多有更變。
-
南朝太子蕭統在南京編寫完《昭明文選》
B歷史遺存浦口惠濟寺三棵古銀杏為太子手植很多人都知道,玄武湖裡的梁洲、玄圃傳為梁代昭明太子編《文選》的讀書處。其實浦口區的惠濟寺也有蕭統留下的蹤跡。「寺內建有昭明太子讀書像,舊存碑刻也非常多。」策划過惠濟寺復建義捐活動總策劃的顧耀東介紹,蕭梁時,蕭統在這一代讀書,附近原有一處昭明太子濯足沐洗過的溫泉,後人稱「太子湯」。如今的惠濟寺遺址是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院內還修建了昭明太子讀書像和一系列石刻碑文。
-
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原標題: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有種說法,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典禮,就是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被立為皇太子。 南梁不算一個很了不起的朝代,但是梁武帝蕭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他不分春夏秋冬,每天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這種工作壓力下,居然還對詩文音樂書法繪畫都很有造詣。
-
蕭統《昭明文選序》
蕭統死後諡「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於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 至中大通三年(531年) 之間。《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它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崇文書局版 九百年間、100多個作者、700餘篇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蕭統(501年—531年)主持編選的,故稱《昭明文選》。
-
陳文帝陵變梁昭明太子墓? 張冠李戴提法引爭議
但是在六朝史學界、考古界,獅子衝南朝麒麟的身份,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它們並非永寧陵石刻,而是屬於梁昭明太子蕭統。 「早在十幾年前,我們就懷疑,這裡不可能是陳文帝陵墓所在地,將這對麒麟定名為『永寧陵石刻』,肯定是錯誤的!」著名六朝考古學者、南師大教授王志高曾這樣告訴記者。
-
蕭統是一個悲情太子,死前被蕭衍疏遠,死後兒子不得嗣位!
這八個人實際上都是南梁後裔,南梁滅亡後,蘭陵蕭氏不但沒有衰落滅亡,反而繼續昌盛繁榮,在混亂的南北朝和大一統的隋唐繼續發光發熱,站在國家權力最頂端。而這八個人都出自同一先祖,即南梁昭明太子蕭統,《琅琊榜》中太子祁王殿下的塑造便參考了他的。一、死前蒙冤蕭統,字德施,是梁武帝蕭衍長子、簡文帝蕭綱之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