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陳文帝陳蒨永寧陵(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墓)

2020-12-13 愛塔傳奇

在南京東北十幾公裡的棲霞區甘家巷獅子衝有一處南朝陵墓,保存下來一對石獸,過去一直認為這裡是南陳文帝陳蒨的永寧陵,但2013年對旁邊的墓室進行考古發掘,根據出土文物,推測有可能是南梁昭明太子蕭統的墓

墓在村子外面,走過一段小路才能到,兩隻石獸都很完整,而且充滿靈動,並不是臃腫呆立的狀態

陳文帝陳蒨是南陳第二位皇帝,在位七年,其在位時北方是北齊和北周,在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中留下了陳蒨的形象

【《歷代帝王圖》中的陳文帝】

另一位可能的墓主人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長子,還沒等到繼位就去世了

南梁被西魏打敗後,擁立蕭統第三子蕭詧建立西梁政權,後來西涼併入隋,蕭詧的孫女是隋煬帝的蕭皇后,在洛陽博物館還保存有蕭皇后的弟弟蕭瑒的墓誌

【洛陽博物館蕭瑒墓誌】

2018.10.10,南陳文帝陳蒨永寧陵

相關焦點

  • 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因風水事件而慘死受辱
    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因風水事件而慘死受辱時間:2016-02-18 17:3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因風水事件而慘死受辱 與電視劇《琅琊榜》裡的太子形象迥然不同,歷史上的梁國太子蕭統是一個接近於完美的人物。
  • 陳文帝陵變梁昭明太子墓? 張冠李戴提法引爭議
    但是在六朝史學界、考古界,獅子衝南朝麒麟的身份,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它們並非永寧陵石刻,而是屬於梁昭明太子蕭統。  「早在十幾年前,我們就懷疑,這裡不可能是陳文帝陵墓所在地,將這對麒麟定名為『永寧陵石刻』,肯定是錯誤的!」著名六朝考古學者、南師大教授王志高曾這樣告訴記者。
  • 南梁的歷史其實很簡單
    南梁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四個王朝中的第三個(前兩個為宋和齊,後一個為陳),因為王朝的建立者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所以定國號為「梁」,又稱「蕭梁」。有意思的是,從公元502年蕭衍建立南梁,到公元557年陳霸先代梁建陳,南梁的國祚一共有55年,而除了梁武帝蕭衍在位48年之外,後面的7年則陸陸續續產生了十多位皇帝,可謂走馬觀花,讓人眼花繚亂,不過如果稍作總結,這段歷史其實也並不複雜。
  • 梁代昭明太子陵墓考古獲進展
    會上,有專家透露了南京考古的新發現,位於棲霞區獅子衝的梁代昭明太子蕭統陵墓,其周邊區域近期發現了疑似陪葬墓、陵牆、墓闕基座等遺蹟。  2013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棲霞區新合村獅子衝北象山南麓,調查發現了兩座大型南朝磚室墓。經過考古發掘,墓中出土了「中大通二年」紀年磚和「普通七年」紀年磚(「中大通」、「普通」均為南朝蕭梁時期的年號)。
  • 「整理」南梁相關資料
    南梁(502年-557年),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第三個朝代,由雍州刺史蕭衍(子姓蕭國後代)取代南齊稱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定國號為梁。因皇室姓蕭,又稱蕭梁。南梁後期國政敗壞,導致侯景之亂,戰火使南朝的社會經濟遭到巨大破壞。隨後南梁皇室為爭帝位又紛紛招引北齊和西魏為援,使這兩朝趁虛攻奪了南梁大片土地,使南朝實力大為削弱,奠定了南弱北強的局勢。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廢梁敬帝自立,定國號為陳,以陳代梁,建立陳朝。至此享國五十五年。3年後北周攻滅了位於長江上遊郢州的南梁殘餘。
  • 論外在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南梁太子蕭統
    說蕭統也許有的人不熟悉,但說昭明太子或者《昭明文選》想必大家就不陌生了吧。唉哎跑題了,剛剛說的是維摩是如何具備成書的精神條件,這一切歸功於蕭衍對教育的重視,你去看南史或梁史,一定會發現南梁的朝臣都有一個相似之處,就是都做過太子的老師,不能說全部,畢竟朝中的名臣也有武將,你總不能讓一個習武之人去教太子文科吧,不但有這些國內頂尖的文人做太傅,還有十幾個年齡不一的侍讀,也是國內的英秀和高材生,但凡有真才實學的,不管年齡大小,都被蕭衍弄來給太子陪讀
  • 南朝陵墓石刻訪古(十四)——梁昭明太子蕭統安陵
    日本學者曾布川寬在其著作《六朝帝陵—以石獸和磚畫為中心》一書中,從石刻藝術風格出發,認為此處石刻與丹陽三城巷(4)即梁簡文帝蕭綱莊陵石刻遺存,及丹陽陵口石刻遺存風格頗似並有進一步發展,應為梁代晚期及以後的墓葬遺存,故確認此處石刻為陳文帝陳蒨永寧陵石刻。此說影響甚廣,並為文保部門肯定,今陵前石刻之全國文保碑上亦題為永寧陵石刻。
  • 《昭明文選》匯集文學精品七百餘篇 由梁昭明太子編寫
    導讀:昭明太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其最大成就就是編選了《昭明文選》(簡稱《文選》)。宋代大詩人陸遊引言:「《文選》爛,秀才半」。後世則有將研究《文選》及李善等人的注釋稱之為「選學」的。《昭明文選》到底在哪裡編成,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有趣的話題。
  • 棲霞南朝陵墓確認為梁昭明太子墓 曾編"昭明文選"
    近日,《金陵晚報》報導,位於棲霞獅子衝的一座大型南朝陵墓,曾長期被認為是陳文帝的永寧陵,但近來考古學家確認是梁昭明太子的陵墓。  昭明太子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其最大成就就是編選了《昭明文選》(簡稱《文選》)。宋代大詩人陸遊引言:「《文選》爛,秀才半」。後世則有將研究《文選》及李善等人的注釋稱之為「選學」的。
  • 梁代昭明太子陵墓考古獲進展 陵園遺蹟被發現(圖)
    梁代昭明太子陵墓考古獲進展 陵園遺蹟被發現(圖) 2016-03-28 11:22:32會上,有專家透露了南京考古的新發現,位於棲霞區獅子衝的梁代昭明太子蕭統陵墓,其周邊區域近期發現了疑似陪葬墓、陵牆、墓闕基座等遺蹟,專家認為,如果未來有機會作進一步考古,當地有望重現一座完整的南朝皇家陵園。  蕭統陵墓得到考古界確認  2013年,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在棲霞區新合村獅子衝北象山南麓,調查發現了兩座大型南朝磚室墓。
  • 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原標題: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有種說法,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典禮,就是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被立為皇太子。 南梁不算一個很了不起的朝代,但是梁武帝蕭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他不分春夏秋冬,每天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這種工作壓力下,居然還對詩文音樂書法繪畫都很有造詣。
  • 散文精選:昭明臺與昭明太子
    昭明臺也稱鐘鼓樓,是襄陽標誌性建築,位於古城最中心的北街入口處,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建。建築風格仿魏晉時期的高臺基重簷歇山頂式,青磚築臺,中以條石拱砌洞,臺上建5開間閣樓,西南有鼓樓、鐘樓各一。徜徉在這巍峨雄壯的樓閣殿宇下面,穿行於琳琅滿目的店鋪商戶之間,心曠神怡之餘,便會對這幾千年前的天才太子有那麼一絲絲的好奇。這究竟是怎樣一個品行高潔、風流倜儻的傳奇人物!史書上對昭明太子的讚譽頗高,稱他為千古第一太子。華夏五千年,能當得起這個「第一」,該是多麼的文採斐然,風華絕代。
  • 天選之子卻英年早逝:昭明太子蕭統終難造命
    《梁書.卷八 列傳第二》亦有所記載: 太子生而聰睿,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能諷誦。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東宮。太子性仁孝,自出宮,恆思戀不樂。高祖知之,每五日一朝,多便留永福省,或五日三日乃還宮。八年九月,於壽安殿講《孝經》,盡通大義。 這段文獻記錄將昭明太子的聰慧形象躍然紙上!
  • 昭明太子蕭統本打算調整下風水,卻被誣告行詛咒祈禱之事
    蕭統是南北朝時期南梁開國皇帝蕭衍的長子,因其去世後諡號「昭明」,故稱「昭明太子」。蕭統聰穎好學,史書記載其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雖然貴為太子,卻為人謙和。蕭統雖然英年早逝,但其所著的《昭明文選》卻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 書香氤氳 鎮江有座昭明太子讀書臺!
    嘉靖年間重建,長方形,壁間嵌砌有明嘉靖間所鐫昭明太子像、鄧撰《讀書臺銘》,僉都御史陳察撰《重建昭明太子讀書臺記》及乾隆覺羅雅爾哈善書「讀書臺」額等。1982年公布為鎮江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昭明太子,原名蕭統(501年—531年5月7日),南朝梁代文學家,南蘭陵(祖籍江蘇武進)人,梁武帝蕭衍長子,母親為蕭衍的貴嬪丁令光,又稱丁貴嬪。
  • 旅遊:梁洲——南朝梁昭明太子讀書處,有「梁園」之稱
    曾為梁代昭明太子編《文選》的讀書處,故有「梁園」之稱。這裡也是朱元璋建黃冊庫(國家檔案館)所在地。梁洲的名字緣自南朝『梁』的昭明太子曾在此編《文選》,是玄武湖五洲中開闢最早的島。梁洲位於玄武湖北部,是南京市區裡的旅遊勝地玄武湖內的湖心島之一,又稱老洲或舊洲,是玄武湖開闢最早、名勝最多的地方,南部通過芳橋與環洲相連,東面通過翠橋與翠洲相連,北部有輪渡與湖北岸相通。
  • 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被母親殺死的皇帝,除了南梁太子蕭策還有19歲的他,看來是個假兒子
    在近期的熱播大劇《楚喬傳》中,鄧倫飾演的南梁太子蕭策,他的母親就是一位心狠手辣的野心家。根據網友們的劇透,劇中的蕭策會在母親的支持下登上南梁皇位,但是由於他反抗了他的母親,更妄圖擺脫母親對他的控制,結果就被自己的親生母親給殺害了。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族之人互相殘殺早已是家常便飯了。由於好奇,就找了找古代歷史,看看有沒有像蕭策這樣被自己母親殺死的皇帝。
  • 南朝經濟文化最盛時——大梁王朝(南梁)
    文|王世東南梁(502年-557年),中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南朝四個朝代中的第三個朝代,由南齊宗室蕭衍取代齊朝稱帝,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國號梁,以蕭衍封地在古梁郡,故國號為梁。建立南梁 公元502年,南朝齊代的最後一個皇帝和帝蕭寶融將齊朝的統治權轉交給他的同族梁王蕭衍,蕭衍正式在建康稱帝,將國號定為大梁。蕭衍是在齊東昏候蕭寶卷當政時由荊州起兵反抗蕭寶卷的統治的,經過兩年的戰爭,蕭衍的軍隊攻入建康,殺掉蕭寶卷,改立蕭寶融為帝。當然,立蕭寶融只是蕭衍在代齊稱帝前的一個必要的緩衝階段。
  • 蕭統與《昭明文選》
    據《南史》記載,「太子生而聰睿,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通諷誦」。3歲開始學習《孝經》《論語》;5歲遍讀《五經》,而且能夠背誦。史書中還記載,天監八年,當時只有8歲的蕭統就在壽安殿登臺宣講《孝經》,並且「盡通大義」,其後太子又親臨國子學講授。  這些都是蕭統天才的證明,但在他短短的一生中,讓他名垂後世的,不是他神童的聰明,也不是他太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