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因風水事件而慘死受辱
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因風水事件而慘死受辱時間:2016-02-18 17:3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因風水事件而慘死受辱 與電視劇《琅琊榜》裡的太子形象迥然不同,歷史上的梁國太子蕭統是一個接近於完美的人物。
-
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天選之子卻英年早逝:昭明太子蕭統終難造命
更重要的是在他起兵過程中誕下了他的長子蕭統,可謂雙喜臨門。而且蕭統出生之後蕭衍就起兵成功了,以至於當時的文武百官都認為蕭統乃天命所歸,蕭衍百年之後理當由其繼承皇位。蕭衍一方面因為自己老來得子,另一方面也覺得這個兒子到來為自己增添不少運氣而非常看重他。於是在天監元年、起兵成功當年的十一月就將彼時不足一歲的蕭統立為太子,是為昭明太子。
-
蕭統:被小人陷害致死的悲情太子
親情本應是人家最純粹,最無法動搖的情感。但在帝王之家,親情薄如紙。面對權力即便是父子之間都不能互相信任,古往今來因為這個不知引發了多少悲劇。南北朝時期,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就是一個例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他繼承了父親的文學才能,從小就聰明伶俐。蕭統三歲就開始學習孝經,論語,五歲就通讀四書五經。
-
南朝太子蕭統在南京編寫完《昭明文選》
策划過惠濟寺復建義捐活動總策劃的顧耀東介紹,蕭梁時,蕭統在這一代讀書,附近原有一處昭明太子濯足沐洗過的溫泉,後人稱「太子湯」。如今的惠濟寺遺址是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院內還修建了昭明太子讀書像和一系列石刻碑文。
-
散文精選:昭明臺與昭明太子
徜徉在這巍峨雄壯的樓閣殿宇下面,穿行於琳琅滿目的店鋪商戶之間,心曠神怡之餘,便會對這幾千年前的天才太子有那麼一絲絲的好奇。這究竟是怎樣一個品行高潔、風流倜儻的傳奇人物!史書上對昭明太子的讚譽頗高,稱他為千古第一太子。華夏五千年,能當得起這個「第一」,該是多麼的文採斐然,風華絕代。
-
蕭統與《昭明文選》
現在人們之所以還記得昭明太子蕭統,大致是因為他編纂的一部《昭明文選》。蕭統雖然兩歲時就被立為太子,但他卻像後世的納蘭容若,「不是人間富貴花」,他喜歡的是文章著述,可能是受了魏文帝曹丕的影響,認為只有文章才能「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蕭統先天聰慧,後天的家庭教育環境更是得天獨厚。
-
《琅琊榜》中祁王的歷史原型 為什麼梁武帝要打壓昭明太子蕭統
昭明太子蕭統是《琅琊榜》祁王的歷史原型 看過琅琊榜電視劇後,很多人都會意識到,梁帝的歷史原型就是梁武帝蕭衍,而出場率幾乎沒有,存在感卻不低的梁帝長子祁王,他其實也是有歷史原型的,那就是昭明太子蕭統。
-
昭明太子蕭統為何錯失繼承大統,他又是怎麼死的?
普通七年(526)十一月,丁貴嬪有疾,昭明太子悉心侍奉,及母亡,步行還宮;至殯,水漿不入口,每哭則慟絕。武帝數次使人傳旨,勿滅性自毀,蕭統乃強自進食,日止麥粥一升,不嘗菜果之味,性至孝。昭明太子崇信「三寶」,對佛教義理特有興趣。他遍覽眾經,又於宮內別立慧義殿,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談論不絕。
-
蕭統《昭明文選序》
蕭統死後諡「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於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 至中大通三年(531年) 之間。《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它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崇文書局版 九百年間、100多個作者、700餘篇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蕭統(501年—531年)主持編選的,故稱《昭明文選》。
-
昭明太子為何如此推崇陶淵明?|陶淵明|蕭統|昭明文選|陶詩|莊子
昭明太子蕭統,字德施,中國南朝梁代太子、文學家,未及即位就英年早逝,死後諡「昭明」,故世稱昭明太子。蕭統編纂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人稱《昭明文選》。蕭統宅心仁厚,待人和氣,為國家招賢納士,不拘一格降人才,對有真才實學的人,倍加愛護,當時知名才子云集,文學創作一片繁榮,出現了自晉、宋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作為太子參與國家大事,必親力親為,日夜為國操勞,了解民間疾苦,經常救助、施捨貧苦百姓,免除過重的賦稅、勞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少有的勤政為民的太子,本可成了一位賢明的君主的,可惜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一歲。
-
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原標題: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有種說法,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典禮,就是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被立為皇太子。 南梁不算一個很了不起的朝代,但是梁武帝蕭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他不分春夏秋冬,每天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這種工作壓力下,居然還對詩文音樂書法繪畫都很有造詣。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的死竟然和李白相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的死竟然和李白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一捧紅豆寄相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愛情故事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和南唐後主李煜一樣, 是個很有文學才華、在政治上卻作為平平的人。昭明太子在一次遊湖中落水,劃傷了大腿,沒等坐上皇位就去世了。
-
為什麼說太子蕭統昭明臺是襄樊標誌性建築
為什麼說太子蕭統昭明臺是襄樊標誌性建築?昭明臺也稱鐘鼓樓,為襄樊標誌性建築。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昭明太子為梁武帝長子,生於襄陽,輯《昭明文選》,垂於後世。根據歷史記載:「樓在郡治中央,高三層,面南翼以鐘鼓,為方城勝跡。」此樓臺累毀累建,樓名亦多有更變。
-
中華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蕭統,下
大家好,這裡是楊雪芬聊一聊,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昭明文選》傳千秋,提起我國第一部詩文總集,人們自然會想起南梁昭明太子蕭統。蕭統留給後人的著作,有文集二十卷,已散佚。又撰集古今典浩文言為《正序》十卷,五言詩之善者為《英華集》二十卷,雖著錄於《隋書》今亦不存。唯一完好流傳到今天的,就是他編纂的《文選》三十卷。明人集有《昭明太子集》五卷,系明遼府刊本,今收入《四部叢刊》集部中,另嚴可均《全梁文》有明太子集一卷。《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選集,對後世影響較大。
-
昭明太子:黑夜之中的光輝
這位太子的名字為蕭統,諡號為昭明。自古以來諡號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因為只有德行出眾才為"昭",只有光照四方才會諡為"明",這充分說明了他在梁朝文人心中的地位。昭明太子自幼聰慧,記憶力特別好,很小就能背誦典籍,在寫作方面也頗有天賦。他的父親梁武帝愛好佛學,太子在這方面更是天賦異稟,甚至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解釋經文,見解新穎獨特。
-
他是梁武帝喜愛的太子,因一件小事得罪了太監,結果被搞掉太子位
昭明太子蕭統的老媽丁貴妃死後,梁武帝痛哭流涕了一番,選了塊風水寶地把妻子厚葬了。誰知有一天,太子門前來了個江湖道士,說太子老媽的墓地有晦氣,不利於太子的前途,應該找個東西驅散邪氣。蕭統一聽坐不住了,於是瞞著梁武帝,聽從道士的建議,在自己老媽的墓地裡,埋了個蠟鵝(用蜜蠟制的鵝形物)驅邪。
-
惠濟寺三棵古銀杏 相傳為昭明太子手植
原標題:惠濟寺三棵古銀杏 相傳為昭明太子手植蕭統,字德施,小字維摩,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天監元年(502年)立為皇太子,後因遊湖落水,受驚得疾而亡,諡昭明,人稱昭明太子。他編有《文選》30卷,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由於蕭統及《文選》的影響力,江浙一帶留下多處昭明太子讀書的名勝古蹟,其中南京有幾處,即江寧湖熟和鐘山主峰的讀書臺。
-
昭明太子蕭統—那些年埋在紅豆樹下的相思
關於這首詩有很多傳說,最有名的就是江陰顧山那顆生長了1300多年的大紅豆樹,傳說那顆美麗的紅豆樹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親自種下的。事實上,紅豆樹在江浙一帶並不多見。但江陰縣誌記載,這棵千年古樹,曾經每過數百年便會枯死,但必定會在它附近生出新幹,生生不息、千年不朽……如此頑強的生命力我想也正印證了千年前那個才華橫溢的太子與慧如的綿綿相思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