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選之子卻英年早逝:昭明太子蕭統終難造命

2021-01-21 騰訊網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亂世,除春秋戰國,兩晉南北朝也為我們熟知。而屬於南朝的南方四朝中,國勢最盛者當屬劉宋和蕭梁!其中蕭梁建立者蕭衍因為篤信佛教而流傳至今,唐代詩人杜牧的《江南春》也曾提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兩句詩道盡了蕭衍因崇佛而廣建寺廟的荒唐事。

圖1,南朝四百八十寺

但是蕭衍除崇佛這些荒唐事之外,作為蕭梁的開國之君,也曾奮發有為!從永元二年起兵討伐蕭齊末代帝王蕭寶卷,到中興二年接受蕭寶融禪位稱帝,短短兩年時間就建立起偌大的南梁帝國,不可謂不雄才大略。

更重要的是在他起兵過程中誕下了他的長子蕭統,可謂雙喜臨門。而且蕭統出生之後蕭衍就起兵成功了,以至於當時的文武百官都認為蕭統乃天命所歸,蕭衍百年之後理當由其繼承皇位。蕭衍一方面因為自己老來得子,另一方面也覺得這個兒子到來為自己增添不少運氣而非常看重他。於是在天監元年、起兵成功當年的十一月就將彼時不足一歲的蕭統立為太子,是為昭明太子。

圖2,昭明太子蕭統

就這樣,昭明太子開始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從記事起,父親梁武帝對於他的教育就看的重中之重,使得他沒有像歷史上那些因溺愛而走上不法的皇子一樣,相反!他非常明事理,懂感恩,且極富同情心,數歲就已經通曉《孝經》大義,天監八年更是當眾講此書。《梁書.卷八 列傳第二》亦有所記載:

太子生而聰睿,三歲受《孝經》、《論語》,五歲遍讀五經,悉能諷誦。五年五月庚戌,始出居東宮。太子性仁孝,自出宮,恆思戀不樂。高祖知之,每五日一朝,多便留永福省,或五日三日乃還宮。八年九月,於壽安殿講《孝經》,盡通大義。

這段文獻記錄將昭明太子的聰慧形象躍然紙上!

圖3,《孝經》節選

在此之後,昭明太子從各個方面均表現出了作為合格儲君的能力和品格,從他十二歲時觀看審案就已經懂得分析對錯,知道犯人情有可原後對其從輕發落就可以得知一二。同時也正因為他性格仁孝,在普通七年母親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悲切欲絕、飲食俱廢,贏得朝野一片讚譽。

但是也正因為他的性格仁孝、才能俱佳間接導致他和父親梁武帝蕭衍漸生嫌隙,尤其表現在普通七年的蠟鵝厭禱一事中。

《南史·梁武帝諸子·昭明太子傳》為我們還原了事情的始末:

「初,丁貴嬪薨,太子遣人求得善墓地,將斬草,有賣地者因閹人俞三副求市,若得三百萬,許以百萬與之。三副密啟武帝,言太子所得地不如今所得地於帝吉,帝末年多忌,便命市之。葬畢,有道士善圖墓,雲『地不利長子,若厭伏或可申延』。乃為蠟鵝及諸物埋墓側長子位。有宮監鮑邈之、魏雅者,二人初並為太子所愛,邈之晚見疏於雅,密啟武帝雲:『雅為太子厭禱。』帝密遣檢掘,果得鵝等物。大驚,將窮其事。徐勉固諫得止,於是唯誅道士,由是太子迄終以此慚慨,故其嗣不立。」

從中我們知道:這件事的起因是他母妃丁貴嬪的墓地不利長子(蕭統),之後蕭統在他墓地埋蠟鵝等物以祈禱鬼神,最終被人告密使得梁武帝知道了這件事,導致梁武帝大怒,一波三折,決定要把這件事追查到底,但因為徐勉的堅持勸諫,最終只殺了道士而作罷,但是也導致了梁武帝和昭明太子的嫌隙。

這件事使得昭明太子這一段時間直到去世都鬱郁不得志!

圖4,因為蠟鵝厭禱大怒的梁武帝

其實我們今天細思:以昭明太子的才情、仁孝、痴情於山水且淡泊於名利權位的性格,會因為母親墓地不利於他就做出這些事情嘛?況且這件事只記載於《南史》,《梁書》、《魏書》等史籍竟然無一言提及,確實匪夷所思!但因為任何事情無風不起浪,關係疏遠總有原因,所以即使此事真偽性有待考證,還是把他作為父子幾乎反目的一個重要事件。

總之不管怎樣,梁武帝和昭明太子已經誕生了嫌隙,父子舐犢情深的日子從此一去不復返。之後僅僅過了五年,昭明太子就因為遊後池落水去世,時年三十一。

《梁書.卷八 列傳第二》對於他病逝時的情景亦有詳細描寫:

三年三月,寢疾。恐貽高祖憂,敕參問,輒自力手書啟。及稍篤,左右欲啟聞,猶不許,曰"云何令至尊知我如此惡",因便嗚咽。四月乙巳薨,時年三十一。高祖幸東宮,臨哭盡哀。詔斂以袞冕。諡曰昭明。五月庚寅,葬安寧陵。

臨死前仍為他人著想,遺憾的是終究抗爭不過命運。

南北朝乃至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有作為和成就的太子之一就此英年早逝。

圖5,蕭統雕像

昭明太子死後,梁武帝更加腐化:廣建佛寺,甚至三次出家,耗費巨資贖身,間接導致侯景之亂爆發,南梁滅亡。梁武帝其人也被侯景攻入建康後活活餓死,讓人不勝唏噓!

但是悲劇之下亦參雜一絲安慰:先是在其死後,梁武帝封其子大郡以慰其心事;然後在天正元年,其孫蕭棟被侯景立為傀儡,追封昭明太子為昭明皇帝。接著在大定元年,其子蕭詧建立西梁,追尊蕭統為昭明皇帝,廟號高宗。

縱觀蕭統的一生,除了文學上的成就之外,更性仁孝且天資聰穎,記事起就明事理,懂感恩,極富同情心,可惜未及繼位就英年早逝,倘若登基,很大概率延長國祚!且時北魏遭逢六鎮起義,國力衰退,又給其統一天下增加了一絲可能性。加上他愛民如子高貴品質、過目不忘的聰慧,統一開創治世都具有很大的可能性。但是歷史沒有假如,史書只會留下冰冷的文字,對於史書背後的因果循環、政治權謀,溫情畫面只能我們去延伸、去遐想,從而學習借鑑。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錯誤希望大家及時指出,版權為日月千年依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參考文獻《梁書.卷八 列傳第二》、《南史·梁武帝諸子·昭明太子傳》。

相關焦點

  • 昭明太子蕭統本打算調整下風水,卻被誣告行詛咒祈禱之事
    蕭統是南北朝時期南梁開國皇帝蕭衍的長子,因其去世後諡號「昭明」,故稱「昭明太子」。蕭統聰穎好學,史書記載其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雖然貴為太子,卻為人謙和。蕭統雖然英年早逝,但其所著的《昭明文選》卻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 南朝太子蕭統在南京編寫完《昭明文選》
    他在廣覽、博集了上自周秦下至梁初1000餘年間的典籍文章,朝夕與才人學士討論商榷,費時數年後,終於編成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總集《文選》,這使得南朝「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讓人欽佩的是,蕭統不僅自己博通眾學,有足夠的學力,還能禮賢下士,招訥當時南朝著名學士雲集,連已出家當和尚的《文心雕龍》著者劉勰也被招致而來。
  • 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昭明太子蕭統一生多情孝順卻死於破傷風 昭明太子蕭統簡介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蕭統與《昭明文選》
    現在人們之所以還記得昭明太子蕭統,大致是因為他編纂的一部《昭明文選》。蕭統雖然兩歲時就被立為太子,但他卻像後世的納蘭容若,「不是人間富貴花」,他喜歡的是文章著述,可能是受了魏文帝曹丕的影響,認為只有文章才能「不假良史之辭,不託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  蕭統先天聰慧,後天的家庭教育環境更是得天獨厚。
  • 因為天妒英才 梁朝太子英年早逝
    梁武帝蕭衍的一個小妾生了個兒子,名字叫蕭統。這個蕭統天性聰敏,記憶力驚人,自小讀書過目成誦,他年幼的時候就把四書五經背了下來。朝中的很多大臣非常喜歡這個蕭統,所以在立太子的時候,這些大臣都提議立蕭統為太子。但是因為他並非嫡子,又非長子。
  • 安徽人文講壇:昭明太子池州編修傳世文選
    南朝蕭衍和夫人於501年9月生下長子蕭統。「說來也很神奇,或許是兒子給他帶來好運。他時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乘齊國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502年11月立蕭統為太子,封地在安徽貴池(今池州)。因為,當時貴池屬宣州郡,為宮廷內郡,隨宣隨到。太子英年早逝,未及即位於531年4月去世,死後諡號「昭明」,故後世又稱昭明太子。」 譚幼平說。
  • 散文精選:昭明臺與昭明太子
    徜徉在這巍峨雄壯的樓閣殿宇下面,穿行於琳琅滿目的店鋪商戶之間,心曠神怡之餘,便會對這幾千年前的天才太子有那麼一絲絲的好奇。這究竟是怎樣一個品行高潔、風流倜儻的傳奇人物!史書上對昭明太子的讚譽頗高,稱他為千古第一太子。華夏五千年,能當得起這個「第一」,該是多麼的文採斐然,風華絕代。
  • 蕭統《昭明文選序》
    蕭統死後諡「昭明」,所以他主編的這部文選稱作《昭明文選》。一般認為,《昭明文選》編成於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 至中大通三年(531年) 之間。《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編選最早的詩文總集,它選錄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崇文書局版 九百年間、100多個作者、700餘篇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因是梁代昭明太子蕭統(501年—531年)主持編選的,故稱《昭明文選》。
  • 蕭統:被小人陷害致死的悲情太子
    但在帝王之家,親情薄如紙。面對權力即便是父子之間都不能互相信任,古往今來因為這個不知引發了多少悲劇。南北朝時期,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就是一個例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他繼承了父親的文學才能,從小就聰明伶俐。蕭統三歲就開始學習孝經,論語,五歲就通讀四書五經。等他長大了,博聞強記,讀書經常一目十行,而且只看一遍就能倒背如流。
  • 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因風水事件而慘死受辱
    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因風水事件而慘死受辱時間:2016-02-18 17:34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因風水事件而慘死受辱 與電視劇《琅琊榜》裡的太子形象迥然不同,歷史上的梁國太子蕭統是一個接近於完美的人物。
  • 昭明太子蕭統為何錯失繼承大統,他又是怎麼死的?
    於時東宮有書近三萬卷,名才併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又性愛山水,與朝士名素者遊其中。出宮二十餘年,不蓄音聲。普通七年(526)十一月,丁貴嬪有疾,昭明太子悉心侍奉,及母亡,步行還宮;至殯,水漿不入口,每哭則慟絕。武帝數次使人傳旨,勿滅性自毀,蕭統乃強自進食,日止麥粥一升,不嘗菜果之味,性至孝。昭明太子崇信「三寶」,對佛教義理特有興趣。他遍覽眾經,又於宮內別立慧義殿,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談論不絕。
  • 昭明太子為何如此推崇陶淵明?|陶淵明|蕭統|昭明文選|陶詩|莊子
    昭明太子蕭統,字德施,中國南朝梁代太子、文學家,未及即位就英年早逝,死後諡「昭明」,故世稱昭明太子。蕭統編纂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人稱《昭明文選》。蕭統宅心仁厚,待人和氣,為國家招賢納士,不拘一格降人才,對有真才實學的人,倍加愛護,當時知名才子云集,文學創作一片繁榮,出現了自晉、宋以來從未有過的盛況。作為太子參與國家大事,必親力親為,日夜為國操勞,了解民間疾苦,經常救助、施捨貧苦百姓,免除過重的賦稅、勞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少有的勤政為民的太子,本可成了一位賢明的君主的,可惜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一歲。
  •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的死竟然和李白相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的死竟然和李白相似 昭明太子蕭統是梁武帝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於襄陽,當時蕭衍在擔任雍州刺史。蕭衍奪取了南朝齊的皇位後,就立蕭統為太子。蕭統當了多年的太子,但是沒有當上皇帝就去世了。
  • 一捧紅豆寄相思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愛情故事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和南唐後主李煜一樣, 是個很有文學才華、在政治上卻作為平平的人。昭明太子在一次遊湖中落水,劃傷了大腿,沒等坐上皇位就去世了。
  • 《琅琊榜》中祁王的歷史原型 為什麼梁武帝要打壓昭明太子蕭統
    昭明太子蕭統是《琅琊榜》祁王的歷史原型 看過琅琊榜電視劇後,很多人都會意識到,梁帝的歷史原型就是梁武帝蕭衍,而出場率幾乎沒有,存在感卻不低的梁帝長子祁王,他其實也是有歷史原型的,那就是昭明太子蕭統。
  • 中華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蕭統,下
    大家好,這裡是楊雪芬聊一聊,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昭明文選》傳千秋,提起我國第一部詩文總集,人們自然會想起南梁昭明太子蕭統。蕭統留給後人的著作,有文集二十卷,已散佚。又撰集古今典浩文言為《正序》十卷,五言詩之善者為《英華集》二十卷,雖著錄於《隋書》今亦不存。唯一完好流傳到今天的,就是他編纂的《文選》三十卷。明人集有《昭明太子集》五卷,系明遼府刊本,今收入《四部叢刊》集部中,另嚴可均《全梁文》有明太子集一卷。《文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選集,對後世影響較大。
  • 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原標題:昭明太子:走出烏鎮,走進歷史 有種說法,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典禮,就是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被立為皇太子。 南梁不算一個很了不起的朝代,但是梁武帝蕭衍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他不分春夏秋冬,每天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這種工作壓力下,居然還對詩文音樂書法繪畫都很有造詣。
  • 古代歷史,昭明太子,六朝遺勝書聲傳
    曾歷仕宋齊兩代、後助梁武帝蕭衍登位,升為尚書令、太子少傅的沈約沈尚書,回到烏鎮省親,為逝去的先人掃墓。久違了,烏鎮!街弄、老屋、舊鄰居,還有心心念念的市河,一如往昔,河邊的老柳又發新葉。一切是那麼親切、感動。沈約不禁老淚縱橫。「先生,別傷心,我們這不是來了嗎?」安慰先生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家都熟知的梁昭明太子蕭統,那時蕭統還不到10歲。
  • 《昭明文選》與南京的淵源
    作者:蕭統(501—531年),字德施,小字維摩,南朝梁代文學家。梁武帝蕭衍長子,未及即位即英年早逝,葬於南京棲霞區獅子衝。推薦人:汪政,著名文學評論家。推薦詞:由昭明太子蕭統主持編纂的《文選》一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文學總集,它選錄的作品上起秦漢,下逮南朝的梁代。這個時期的優秀作品,多數都保存在這本書之中。此書一經問世,即在後世文人中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隋唐之後,文人學士廣泛推崇,遂以之為學習詩文的主要範本。現在看來,依然如此。1.《昭明文選》的編撰工作主體應在建康(南京)東宮。
  • 昭明太子:黑夜之中的光輝
    這位太子的名字為蕭統,諡號為昭明。自古以來諡號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因為只有德行出眾才為"昭",只有光照四方才會諡為"明",這充分說明了他在梁朝文人心中的地位。昭明太子自幼聰慧,記憶力特別好,很小就能背誦典籍,在寫作方面也頗有天賦。他的父親梁武帝愛好佛學,太子在這方面更是天賦異稟,甚至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解釋經文,見解新穎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