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而比。正歌二、四句押陰聲幽部韻,思字腳;副歌一、二、三、四句押陽聲陽部韻,矣字腳、思字腳
[注]
喬木 枝幹高聳的樹。枝幹高聳,因此樹蔭(yīn)不多,不能在它下面乘涼。休思 《毛詩》作「休息」,據《韓詩》改。休:通「庥(xiū)」,庇蔭(bì yìn),即為人遮蔽陽光。思:語氣詞。用於句末,相當於「啊」。漢 漢水。遊女 出遊的女子。《三家詩》認為是指漢水的女神。副歌 王力先生《詩經韻讀》說:「尾聲是詩篇的副歌,以同一形式出現在每章的末尾。」副歌至少兩句,獨立押韻。泳 遊泳。《廣韻》為命切,去聲。江 古時專稱長江為「江」或「江水」。永 《廣韻·上聲梗韻》於憬切。方 竹木或蘆葦編成的筏子。這裡用作動詞,是乘筏子渡過去的意思。
[章旨]
一個小夥子暗戀著一個姑娘,知道難成眷屬,可是不能忘懷,於是唱起了歌。這一章前四句以喬木不能給人遮蔽陽光起興(xìng),感嘆漢水女神是沒有辦法追求得到的。這是興的表現手法。副歌四句則以漢廣不可泳、江永不可方比姑娘不可求,「姑娘不可求」沒有說出來,所以是比的表現手法。先用興後用比,叫「興而比」。
正歌是興,但如果把「漢有遊女,不可求思」獨立出來,那麼這兩句是比,是以漢水女神暗比心中的姑娘的。這是興中有比。
興而比。正歌二、四句押陰聲魚部韻,副歌同上章
[注]
翹翹 高出於一般的樣子。翹,《廣韻》渠遙切。錯 雜亂。《廣韻》倉各切。言 句首助詞。已見《葛覃》。刈 割。楚 一種灌木,又叫荊。毛傳:「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後世因稱傑出人材為「翹楚」。秣 餵馬。餵馬是為了駕車去親自迎接新娘。
[章旨]
正歌四句以割荊條起興,說如果姑娘肯嫁給我,我就要餵飽馬兒駕車去親迎。割荊條與餵馬迎娶有什麼聯繫呢?明鍾惺說古諺有「刈薪刈長,娶婦娶良」(見陳子展先生《詩經直解》所引),則兩者含有相比的意思。清魏源《詩古微》則說:「三百篇言取(娶)妻者,皆以析薪(劈柴)取興。蓋古者嫁娶必以燎炬(火把。燎念liáo)為燭。」那麼兩者之間更有著具體的關聯了。
副歌(尾聲)用比,表現歌者對這場暗戀是有清醒的認識的。
[注]
蔞 即蔞蒿,一種水草,又叫白蒿,可以餵馬。《廣韻》落侯切,又力朱切、力主切。這裡念力朱切,與「駒」(舉朱切)押韻。駒 少(shào)壯的馬。
[章旨]
與上章相同,正歌用興,副歌用比。正歌改以割蔞蒿起興,割蔞蒿與餵馬迎娶有著直接的關係。
[提示]
這是江漢流域的一首情歌。清方玉潤《詩經原始》據詩中有「刈楚」「刈蔞」的話,認為是「樵(qiáo)唱」(砍柴人的歌)。
這首詩的主旨是借女神之不可求以喻心愛的姑娘不可得。
每章都分正歌和副歌(尾聲)兩個部分,正歌為興體,副歌為比體。
《詩序》說此詩讚美「文王之道被(及)於南國,美化(美好的教化)行乎江漢之域」。《詩集傳》也說:「文王之化,自近而遠,先及於江漢之間,而有以變其淫亂之俗。故其出遊之女,人望見之而知其端莊靜一,非復前日之可求矣。」《魯詩》《韓詩》則以為寫漢水神女的故事。
[叶音]
泳 為命切,葉於誑反。永 於憬切,葉弋亮反。馬 莫下切,葉滿補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