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300多年前,面對唐武宗滅佛運動的影響,他創叢林,建道場,完成了改變禪宗歷史的壯舉,續佛慧命;他用一些點撥,一些故事,甚至一些批評和辱罵,讓人醍醐灌頂,使人成佛;他繼承發揚了六祖頓悟的禪宗修行方法,提出的「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思想,至今仍對世人起著重要的影響。他就是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馬祖道一。
鳳凰衛視3月9日《文化大觀園》節目播出,以下為文字實錄:
磨磚成鏡 從師六祖高足懷讓
解說:是他給遊蕩已久的禪宗流浪漢,一個踏實的「安定」之所。是他讓踏破鐵鞋覓佛不見的迷惑者,回歸自性的家園尋得豁然開朗。
王魯湘:在禪宗發展史上,我們知道達摩、知道六祖惠能,但是有一個人物,他對禪宗的貢獻絕不低於這兩位高僧。這個人就是馬祖道一!從輩分上算,他應該是六祖的徒孫。說起馬祖道一,我先講一個有關他接引弟子的故事:有人初次參見他,問他何為達摩祖師西來之意?馬祖先是命前來求法的僧人到他膝下參拜,等對方跪下的時候,他出其不意一腳踢過去,僧人爬起來卻開懷大笑,從此大徹大悟。他告訴僧眾:自從吃了馬祖這一腳,直到如今笑不止。對,這就是天馬行空的馬祖式禪悟。如果不是一個修行到一定境界的人,怎麼敢如此不拘一格的接引弟子呢?想當年,六祖曾有一個預言:他告訴懷讓「向後佛法從汝邊去,馬駒踏殺天下人。」沒錯,這匹馬駒就是馬祖道一。他創叢林,建道場、門下龍象輩出。他承載了一段佛教史上的傳奇!
解說:馬祖道一,四川人,生於公元709年,即唐中宗景龍三年。他出身於貧寒之家,史書說馬祖容貌奇異。
王國榮:這個人是牛行虎視,跟人家不一樣。至於說牛行虎視這個姿勢是怎樣,那每個人只有每個人自己去揣摩了,只是從這裡可以看出他跟別人不一樣,他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也就從這幾個字體現出來。
解說:相對於他對佛教史上的貢獻和地位,馬祖留下的史料顯得語焉不詳。但是關於他師從六祖高足懷讓禪師的故事則是細節豐富。青年馬祖慕名前往南嶽衡山求法,他不與人來往,終日獨自在一塊石頭上坐禪,這引起了懷讓的注意。
「年輕人,坐禪是為了什麼呢?我是為了成佛,達到像佛一樣的境界。」
解說:可見,馬祖當年還是依靠最傳統的禪修方式,打下了自己的根基。懷讓感慨馬祖的刻苦、執著,心裡非常欣喜,暗自決定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接引馬祖。
王國榮:那就覺得說這個人是很可造就的,想去開導他,引導他。那就經常拿著一塊磚頭在他案前去磨,久了以後,馬祖道一就覺得很奇怪,就坐不住了,就上前去問他。問他說:你磨磚幹什麼?他說成鏡。
「大德師父,你磨磚做什麼?我想做個鏡子。磨磚還能磨成鏡子?磨磚不能做成鏡子,坐禪怎麼就一定能成佛呢?請師父指點」
孔刃非:因為佛不是坐坐的東西,叫做佛,是吧,禪也不是你坐在那就會成為禪。所以他就問他,就好像現在有一輛牛車,這個牛車呢不動了,你是打牛呢還是打車呢,他說那當然打牛了。所以呢修佛呢,我們這個身與心就好像牛跟車的關係,能不能成佛在你的心,所以你要修你的心,而不是你呆坐在這裡坐禪能夠解決問題。
「若說坐禪,禪非坐臥,若說坐佛,佛非定相。於法無住,不應取捨,你怎麼辦呢?你若坐佛即是殺佛,你若執坐相,絕非解脫之路。你就是我的師父啊!」
解說:馬祖聽了懷讓的啟示,醍醐灌頂,從此了悟正道,他跟隨懷讓整整十年。瓜熟蒂落,時機成熟,公元742年,他辭別師父,去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成佛之路。後來,馬祖來到了江西贛州,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弘法地。在贛州東郊,佛日峰的寶興禪寺有一個馬祖巖,是當初馬祖初來時的修行居所,這裡也是歷朝歷代佛子膜拜馬祖的聖地。
純正:馬祖道一禪師啊,在湖南南嶽懷讓座前悟道以後,得到他心法。因為當時懷讓祖師座前有六大弟子,而唯一馬祖道一禪師得到他心法,然後他離開南嶽,也到了廣東韶關,參拜當時六祖慧能禪師的肉身,然後離開廣東韶關,然後沿著這個梅關古道來到我們贛州,到這個地方就尋找到這個地方,這一片山,當時的山林,樹木非常之大,一片非常漂亮的山林,然後找到一個天然的巖洞,就是現在我們所見到的,當時這個巖洞他來的時候,這個巖洞不是這麼小的一個面積,外面有延伸過來,一個可以居息的地方。
《文化大觀園》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王魯湘【主持人專區】
首播: 周六 18:45
重播: 周日 14:02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