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一):全球陰晴不定 世界經濟呈現四大特點

2020-12-11 中國經濟網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一):全球陰晴不定 經濟呈四特點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二):美股全年零漲幅 明年推QE3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三):強震加深日本陰霾 難言復甦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四):歐盟出路 只有放棄歐元?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五):俄羅斯入世推動全球化發展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六):印度通脹放緩 明年或降息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七):北美併購熱 亞太穩步升溫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八):油價破百 明年關鍵看伊朗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九):美股領漲全球「金磚」失色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十):多哈回合談判或見「曙光」

 

    經歷2010年跌宕起伏後,世界經濟今年出現了許多意料之外的變化。從年初時的風和日麗,到年中時的陰晴不定,臨近年底世界經濟幾乎籠罩在一片陰雲之中,除個別國家(主要是新興經濟體)表現出眾外,大部分國家經濟狀況都差強人意。

    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還是聯合國(UN)都對2011年和2012年世界經濟做出了增速放緩的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年初時估計,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將從2010年的4.8%放緩到4.2%,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分別由2.7%和7.1%放緩到2.2%和6.4%。聯合國的預測認為,2011年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長速度將分別放緩到2.2%、1.3%和1%左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裡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9月份曾警告稱,世界經濟已進入一個「危險階段」。到12月份,她表示,那些威脅都正逐漸變成現實。「全球經濟前景將更加糟糕,在有些方面將比我們當初預想的糟糕很多。」從整體上看,2011年世界世界經濟主要呈現出了以下四個特點:

    特點一:工業發達國家陰晴不定 經濟增長一波三折

    雖然世界經濟已經從金融危機的深度桎捁中了出來,但2011年的全球經濟體依然處於療傷康復的階段,經濟復甦的步伐自然顯得緩慢和脆弱。據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11年全球經濟增速為4.0%,相比年初的預測值降低了0.4個百分點。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經濟在2011年第一季度同比僅增長0.4%,幾乎接近衰退邊緣,不過,接下來第二、三季度先後增長1.3%和2.5%。美國經濟增長提速降低了世界經濟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不過。美國經濟當前仍面臨著低增長高失業的局面,無就業增長給美國經濟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美國失業率高達9%。出於對歐債危機和國內財政赤字腫脹等風險因素的擔憂,美聯儲將2011年國內GDP增長速度預期由原先3.3%調低為2.7%。參見下表:

 


    與美國經濟相比,除了德國、法國等少數國家經濟表現較為靚麗之外,2011年整個歐元區經濟可謂差強人意。雖然第一季度歐元區取得了同比增長2.5%的成績單,但接下來連續兩個季度環比增長僅0.2%的殘酷結果將人們對歐元區前景的判斷打入冰點。更加關鍵的問題在於,由於至2011年11月份德國ZEW經濟景氣指數連續第9個月下滑,加之法國全年最多不超1.6%的經濟增速,德法兩國對於歐元區經濟的拉動作用日漸勢微。據此,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歐元區2011年年度經濟增長僅為1.6%,相比該機構早前的判斷結果下調了0.4個百分點。

    遭遇巨大地震災害和日元持續升值壓力的日本經濟自然難言樂觀。承繼著2010年第四季度經濟下挫的結果,2011年日本經濟出現兩個季度連續萎縮的慘狀,雖然第三季度GDP實現了1.5%的環比增長,但依然難改全年的弱勢。據日本央行最新公布的《經濟和物價形勢展望報告》,2011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僅為0.3%,而且相對此前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

    特點二:新興經濟體風景這邊獨好 但隱憂浮現

    與發達經濟體相比,2011年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前高后低的態勢格外顯著。具體來看,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分別同比增長9.7%、9.5%和9.1%;印度經濟分別同比增長7.8%、7.7%和6.9%;巴西經濟同比分別增長4.2%、3.1%和2.1%;南非經濟同比增長3.5%、3.0%和1.4%。參見下表:

 


    雖然新興經濟體增速從整體上看仍居於世界前列,但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風險也不容低估。從上表看,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趨勢較為清晰。金磚國家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經濟增速都出現了明顯的放緩趨勢。而且,新興經濟體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的通貨膨脹的問題。金磚國家消費者價格平均指數整體漲幅超過6%,印度批發物價指數10月份更是一度接近10%。越南消費者價格指數最高曾超過21%。如此高的通貨膨脹率給經濟增長未來蒙上了陰影,也給社會穩定構成了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報告預計,2011年新興經濟體的總體增速為6.4%,該數值比年初的預測降低了0.2個百分點。

    特點三:新興經濟體普遍遇到通貨膨脹難題 

    2011年世界經濟出現的一個最明顯特徵是發達工業國家與發展中新興經濟體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情況。發達工業國家普遍經濟增長速度較低同時也保持著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則普遍面臨著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這些國家雖然官方公布的增長速度很高,但消費者價格指數漲幅也很驚人。為了遏制通貨膨脹發展中新興經濟體普遍採取了比較高的利率,而發達經濟體則因為沒有通貨膨脹的擔心普遍實行超低利率政策。參見下表:

 


    新興市場國家可以說是2011年通貨膨脹的「重災區」。數據顯示,2011年前10個月,新興市場經濟體的CPI一直呈現出單邊勁升的格局,乃至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掙脫通脹的魔掌,其中1-10月份巴西CPI累計上漲7.74%,俄羅斯通膨率累計達5.2%,印度物價漲幅累計達10.40%,中國CPI累計升幅達5.55%。而在所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中,越南的物價漲幅最為劇烈,不僅連續10個月保持在20%的高位,而且2011年前10月物價創出了累計漲幅21.8%的歷史新高。

    當然,受到貨幣政策收縮的影響,雖然從2011年10月開始新興市場國家物價上漲勢頭得到遏制並出現了下拐的趨勢,但由於前期漲幅過大,2011年全年物價總體仍處於高位,其中巴西通貨膨脹率全年將升至6.52%,俄羅斯全年通脹率將超過6%,印度將超過20%,南非將超過7%,中國將超過4.5%。各國全年物價上漲幅度均大幅超過了政府的年度物價控制目標。

    特點四:債務危機久拖不決愈演愈烈成全球最大擔憂

    歐洲債務危機在進入2011年後不僅沒有任何收斂,而且變得更加地瘋狂和不可遏制。不斷發酵的歐債危機已經成為籠罩在世界經濟上空最厚重的陰霾。 歐債危機在2011年的發酵與擴散進程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特別是在歐元即將崩潰和歐元區即將解體等駭人聽聞的輿論生態中,全球金融市場所產生的恐慌情緒加速升級,世界經濟復甦所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目前主要工業發達國家普遍面臨著債務負擔偏高的問題,參見下表:

 

圖片說明:歐元區核心國與日本債務在GDP所佔比例


    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是,債務危機正在開始捅破歐元區而向其他地區蔓延。中東歐國家可能最先被拖下水。由於債務總額上升到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82%,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8%,匈牙利政府不得不在2011年11月尋求IMF和歐盟的援助,匈牙利由此成為繼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之後尋求國際社會援助的又一個國家,而且是第一個被歐債危機拖下水的東歐國家。

    就在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之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上演一場讓市場驚魂落魄的債務鬧劇。由於8月2日美國國會批准的14.3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即將到期,如果不及時上調債限水平,美國將面臨債務違約風險。在共和黨與民主黨經過反覆的討價還價之後,兩黨最終達成了提高政府債務上限2.1萬億至2013年的協議,作為提高債務上限的條件,歐巴馬政府同意削減政府赤字約2.5萬億。美國債務危機也給全球市場造成了不大不小的衝擊。

    展望2012:不確定性增加面臨三大問題困擾

    12月17日由環球時報舉辦的"2012世界變局-中國戰略"年會上,多位專家共同把脈2012年世界經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認為,2012年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不確定、最難預測的一年。首先,明年歐洲如果挺不過主權債務危機,世界經濟形勢將倒退到二次大戰以後那種全面大蕭條困境。其次對美國來說高失業率和社會動蕩有可能導致第二次衰退。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看來,明年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可能還會惡化,新興經濟體受發達經濟體牽連,增長會下滑,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外部市場大量萎縮,歐美有貿易保護主義回潮的趨勢,貿易摩擦不可避免。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院張燕生則表示,明年的世界經濟面臨三個問題: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將會熄火還是繼續加把火;在缺乏需求、信心和辦法的情況下,經濟問題是否會政治化;如果全球金融貨幣、大宗商品價格,以及國際局勢不穩定,世界大國會如何調整經濟政策。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經濟網採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轉載和引用此文時請保留電頭,註明「來源於:中國經濟網」並請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中國經濟網-國際頻道-獨家專稿」 

(責任編輯:王慧綿)

相關焦點

  • 年終回顧展望(八):歐美綁架全球貿易中國應大膽發聲
    相關新聞:      世界經濟年終回顧與展望(一):前高后低 全球面臨五大風險     世界經濟年終回顧與展望(二):消費重啟美國經濟多雲轉晴     世界經濟年終回顧與展望(三):日本復甦乏力 明年或"觸底"
  • 世經回顧與展望(十):全球股市跌聲一片 滬指倒數第二
    相關新聞:      世經回顧與展望(一):全球經濟"探底回升" 中國領跑     世經回顧與展望(二):經濟升溫股市回調 美國三隱憂>     世經回顧與展望(三):日本"五病症"纏身 復甦靠中國        世經回顧與展望(四):歐盟復甦乏力 四大"軟肋"待解
  • 世經展望與回顧(九):油價80美元盤整 美覬覦中國
    相關新聞:      世經回顧與展望(一):全球經濟"探底回升" 中國領跑     世經回顧與展望(二):經濟升溫股市回調 美國三隱憂>     世經回顧與展望(三):日本"五病症"纏身 復甦靠中國        世經回顧與展望(四):歐盟復甦乏力 四大"軟肋"待解
  • 社科院世經政所光明網主辦紛繁複雜世界環境下的中國機遇與中國...
    11月28日,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光明網理論部聯合主辦的「紛繁複雜世界環境下的中國機遇與中國擔當——銳評2016:中國外交與世界局勢盤點與展望」研討會在中國社科院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副所長鄒治波,光明網副總裁陳建棟、總編輯助理吳叢叢等參加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薛力主持研討會。  會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及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等機構的20餘名優秀中青年專家學者圍繞2016年中國外交、川普當選的政策影響、未來國際局勢演變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 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文版
    受長期貿易爭端影響,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降至2.3%,為十年來最低水平。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2.5%,但在貿易局勢緊張、金融動蕩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影響下,全球經濟的復甦進程可能脫軌。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或將放緩至1.8%。
  • 柳英: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上)
    【編者按】本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柳英撰寫,今日發表內容為全文上半部分,將詳細回顧2018年臺灣地區整體經濟形勢。明日發表內容將展望2019年臺灣經濟五個風險點。  乏力增長與壓力重重  ——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上)  在全球經濟復甦及兩岸經貿帶動下,2018年上半年臺灣經濟表現出溫和復甦跡象,但下半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激化,
  •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召開「疫情後的世界秩序」線上研討會
    會議分為「大國關係與全球安全秩序走向」「全球化、全球治理和多邊主義的未來」兩個半場,分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經政所《世界經濟與政治》編輯部主任袁正清及全球治理室主任任琳主持,研討內容涉及經濟、社會秩序等諸多方面。
  • 全球經濟學家就2021年經濟做「展望」,中國被視作「希望」
    進入12月後的第一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CED)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而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三分之一。各國經濟學家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的復甦;關於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來自全球的各大機構又是如何展望的?不難發現,雖然最終各大機構推演的數字並不相同,但對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趨勢,基本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 【年終大戲、重磅來襲】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回顧與2021年展望
    「V」型修復的態勢比較明確,各項細分指標均呈現這一特徵。 二、2020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展望 (一)外圍環境展望 在疫情仍會擾動2021年全球經濟的假設下,我們有理由相信
  •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回顧與展望
    2017年,由「一帶一路」沿線二十國青年評選出的中國新「四大發明」無一例外地都與數字經濟具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中國為世界展現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智慧的網信事業發展之路。 一、回顧 (一)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已步入成熟期 中國數字經濟早期發展得益於人口紅利的先天優勢,網民規模的高速增長為網際網路行業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優質土壤。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受新冠疫情這一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全球產業鏈突發性中斷,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斷崖式下跌。各國大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予以應對,並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進程,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逐漸觸底回升。IMF在10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4.4%,較6月預測的-4.9%略有上調。
  • 2008年中國紡織行業大事件回顧及2009年展望
    2008年中國紡織行業大事件回顧及2009年展望 2008-12-31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全球紡織網12月11日訊 暗潮湧動的2008年對中國紡織行業來說註定是不平靜的一年
  • 全球疫情陰晴不定 美國學術界將進行大罷工 現貨黃金緊盯1800!
    分析指出,長期來看,現貨黃金仍然有望達到1800美元,因規模前所未有的全球流動性有利於金價。不過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分析師Dan Yergin稱,由於世界各地經濟疲軟,全球石油需求可能需要「兩年」才能恢復到疫情前每天1億桶的水平。
  • 吳鳳嬌:2018年臺灣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
    ,呈現「由暖變涼」趨勢,經濟回溫曇花一現。第1季、第2季臺灣經濟延續了2017年回溫態勢,增長率保持在3%以上;但受到對外出口下跌的影響,第3季經濟增長急劇下降至2.27%,第4季更將經歷「保2」的嚴峻挑戰。2019年,在全球經濟形勢不樂觀的大背景下,在歐美等主要經濟體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升高、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油價上漲等多重因素的衝擊下,臺灣經濟遭遇寒冬將是大概率事件。
  • 2020:人造瘋牛,2021:人民幣硬通貨化、華爾街國有化、全球經濟滯脹...
    最近的研報中,美銀美林對過去一年的市場做了一番年終回顧,並對下一年度未來進行了展望。該行將2020年定義為一場「人造瘋牛」,並認為2021全球市場將迎來不小的變局,人民幣硬通貨化、華爾街國有化、全球經濟滯脹化等將成為關鍵性趨勢。
  • 不畏浮雲遮望眼 ——半年度宏觀經濟回顧與展望
    從分析中可以看出,2019年上半年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是消費與投資,而貿易戰對淨出口的負面影響尚未充分體現出來。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在2018年年初有過去兩位數的增速下降至單位數增速,並在2019年4月達到7.2%的多年來增速新低。近年來,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總體上在上升,但消費增速卻整體上呈現穩中有落的趨勢。
  • 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正當時——訪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治理...
    近日,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全球經濟治理研究室主任任琳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關於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倡議,為世界抗疫工作傳遞積極信號,給出科學路徑和建議。
  • 全球通大講堂 劉倩:新冠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展望
    經濟學人智庫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從先前預估的2.3%下滑至-2.5%,這是比金融危機更嚴重的收縮。全球經濟,未來何去何從?聚焦全球熱點,展望未來經濟。5月8日20:00,全球通大講堂邀請著名經濟學家劉倩,為你分析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究竟有多大,中國又將在其中扮演何種角色。
  •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研討中歐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特點、效果及影響
    9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與《世界經濟與政治》編輯部在京聯合舉辦「中國與歐洲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特點、效果及影響」學術研討會。會議邀請歐洲問題領域和醫療衛生領域的學者專家代表進行了分組討論,與會學者和專家分享了自己對相關問題的深度思考,對於讀者或有助益。
  • 溫故知新,今年以來A股市場行情回顧與年終策略
    但這些並不重要,關鍵是你要對行情進行一個回顧與總結,為什麼此時拉抬權重指標股?溫故知新,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中小投資者,此都非常重要。今年以來市場行情的回顧從今年市場總體走勢來看,A股市場總體呈現了震蕩走高,遇阻回落,形成箱體震蕩,指數幅度有限、年終拉抬指標股、品種分化明顯的市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