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一):全球陰晴不定 經濟呈四特點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二):美股全年零漲幅 明年推QE3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三):強震加深日本陰霾 難言復甦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四):歐盟出路 只有放棄歐元?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五):俄羅斯入世推動全球化發展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六):印度通脹放緩 明年或降息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七):北美併購熱 亞太穩步升溫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八):油價破百 明年關鍵看伊朗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九):美股領漲全球「金磚」失色
世經年終回顧與展望(十):多哈回合談判或見「曙光」
經歷2010年跌宕起伏後,世界經濟今年出現了許多意料之外的變化。從年初時的風和日麗,到年中時的陰晴不定,臨近年底世界經濟幾乎籠罩在一片陰雲之中,除個別國家(主要是新興經濟體)表現出眾外,大部分國家經濟狀況都差強人意。
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還是聯合國(UN)都對2011年和2012年世界經濟做出了增速放緩的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年初時估計,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將從2010年的4.8%放緩到4.2%,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分別由2.7%和7.1%放緩到2.2%和6.4%。聯合國的預測認為,2011年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增長速度將分別放緩到2.2%、1.3%和1%左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裡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9月份曾警告稱,世界經濟已進入一個「危險階段」。到12月份,她表示,那些威脅都正逐漸變成現實。「全球經濟前景將更加糟糕,在有些方面將比我們當初預想的糟糕很多。」從整體上看,2011年世界世界經濟主要呈現出了以下四個特點:
特點一:工業發達國家陰晴不定 經濟增長一波三折
雖然世界經濟已經從金融危機的深度桎捁中了出來,但2011年的全球經濟體依然處於療傷康復的階段,經濟復甦的步伐自然顯得緩慢和脆弱。據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測,2011年全球經濟增速為4.0%,相比年初的預測值降低了0.4個百分點。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經濟在2011年第一季度同比僅增長0.4%,幾乎接近衰退邊緣,不過,接下來第二、三季度先後增長1.3%和2.5%。美國經濟增長提速降低了世界經濟陷入二次衰退的可能。不過。美國經濟當前仍面臨著低增長高失業的局面,無就業增長給美國經濟前景增添了不確定性。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美國失業率高達9%。出於對歐債危機和國內財政赤字腫脹等風險因素的擔憂,美聯儲將2011年國內GDP增長速度預期由原先3.3%調低為2.7%。參見下表:
與美國經濟相比,除了德國、法國等少數國家經濟表現較為靚麗之外,2011年整個歐元區經濟可謂差強人意。雖然第一季度歐元區取得了同比增長2.5%的成績單,但接下來連續兩個季度環比增長僅0.2%的殘酷結果將人們對歐元區前景的判斷打入冰點。更加關鍵的問題在於,由於至2011年11月份德國ZEW經濟景氣指數連續第9個月下滑,加之法國全年最多不超1.6%的經濟增速,德法兩國對於歐元區經濟的拉動作用日漸勢微。據此,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歐元區2011年年度經濟增長僅為1.6%,相比該機構早前的判斷結果下調了0.4個百分點。
遭遇巨大地震災害和日元持續升值壓力的日本經濟自然難言樂觀。承繼著2010年第四季度經濟下挫的結果,2011年日本經濟出現兩個季度連續萎縮的慘狀,雖然第三季度GDP實現了1.5%的環比增長,但依然難改全年的弱勢。據日本央行最新公布的《經濟和物價形勢展望報告》,2011年日本經濟增長率僅為0.3%,而且相對此前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
特點二:新興經濟體風景這邊獨好 但隱憂浮現
與發達經濟體相比,2011年主要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前高后低的態勢格外顯著。具體來看,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分別同比增長9.7%、9.5%和9.1%;印度經濟分別同比增長7.8%、7.7%和6.9%;巴西經濟同比分別增長4.2%、3.1%和2.1%;南非經濟同比增長3.5%、3.0%和1.4%。參見下表:
雖然新興經濟體增速從整體上看仍居於世界前列,但新興經濟體面臨的風險也不容低估。從上表看,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趨勢較為清晰。金磚國家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經濟增速都出現了明顯的放緩趨勢。而且,新興經濟體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的通貨膨脹的問題。金磚國家消費者價格平均指數整體漲幅超過6%,印度批發物價指數10月份更是一度接近10%。越南消費者價格指數最高曾超過21%。如此高的通貨膨脹率給經濟增長未來蒙上了陰影,也給社會穩定構成了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報告預計,2011年新興經濟體的總體增速為6.4%,該數值比年初的預測降低了0.2個百分點。
特點三:新興經濟體普遍遇到通貨膨脹難題
2011年世界經濟出現的一個最明顯特徵是發達工業國家與發展中新興經濟體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情況。發達工業國家普遍經濟增長速度較低同時也保持著物價水平的基本穩定,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經濟體則普遍面臨著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這些國家雖然官方公布的增長速度很高,但消費者價格指數漲幅也很驚人。為了遏制通貨膨脹發展中新興經濟體普遍採取了比較高的利率,而發達經濟體則因為沒有通貨膨脹的擔心普遍實行超低利率政策。參見下表:
新興市場國家可以說是2011年通貨膨脹的「重災區」。數據顯示,2011年前10個月,新興市場經濟體的CPI一直呈現出單邊勁升的格局,乃至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掙脫通脹的魔掌,其中1-10月份巴西CPI累計上漲7.74%,俄羅斯通膨率累計達5.2%,印度物價漲幅累計達10.40%,中國CPI累計升幅達5.55%。而在所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中,越南的物價漲幅最為劇烈,不僅連續10個月保持在20%的高位,而且2011年前10月物價創出了累計漲幅21.8%的歷史新高。
當然,受到貨幣政策收縮的影響,雖然從2011年10月開始新興市場國家物價上漲勢頭得到遏制並出現了下拐的趨勢,但由於前期漲幅過大,2011年全年物價總體仍處於高位,其中巴西通貨膨脹率全年將升至6.52%,俄羅斯全年通脹率將超過6%,印度將超過20%,南非將超過7%,中國將超過4.5%。各國全年物價上漲幅度均大幅超過了政府的年度物價控制目標。
特點四:債務危機久拖不決愈演愈烈成全球最大擔憂
歐洲債務危機在進入2011年後不僅沒有任何收斂,而且變得更加地瘋狂和不可遏制。不斷發酵的歐債危機已經成為籠罩在世界經濟上空最厚重的陰霾。 歐債危機在2011年的發酵與擴散進程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特別是在歐元即將崩潰和歐元區即將解體等駭人聽聞的輿論生態中,全球金融市場所產生的恐慌情緒加速升級,世界經濟復甦所承受的壓力與日俱增。目前主要工業發達國家普遍面臨著債務負擔偏高的問題,參見下表:
圖片說明:歐元區核心國與日本債務在GDP所佔比例
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是,債務危機正在開始捅破歐元區而向其他地區蔓延。中東歐國家可能最先被拖下水。由於債務總額上升到佔其國內生產總值的82%,10年期國債收益率突破8%,匈牙利政府不得不在2011年11月尋求IMF和歐盟的援助,匈牙利由此成為繼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之後尋求國際社會援助的又一個國家,而且是第一個被歐債危機拖下水的東歐國家。
就在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之時,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上演一場讓市場驚魂落魄的債務鬧劇。由於8月2日美國國會批准的14.3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即將到期,如果不及時上調債限水平,美國將面臨債務違約風險。在共和黨與民主黨經過反覆的討價還價之後,兩黨最終達成了提高政府債務上限2.1萬億至2013年的協議,作為提高債務上限的條件,歐巴馬政府同意削減政府赤字約2.5萬億。美國債務危機也給全球市場造成了不大不小的衝擊。
展望2012:不確定性增加面臨三大問題困擾
12月17日由環球時報舉辦的"2012世界變局-中國戰略"年會上,多位專家共同把脈2012年世界經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認為,2012年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不確定、最難預測的一年。首先,明年歐洲如果挺不過主權債務危機,世界經濟形勢將倒退到二次大戰以後那種全面大蕭條困境。其次對美國來說高失業率和社會動蕩有可能導致第二次衰退。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看來,明年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可能還會惡化,新興經濟體受發達經濟體牽連,增長會下滑,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外部市場大量萎縮,歐美有貿易保護主義回潮的趨勢,貿易摩擦不可避免。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院張燕生則表示,明年的世界經濟面臨三個問題: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將會熄火還是繼續加把火;在缺乏需求、信心和辦法的情況下,經濟問題是否會政治化;如果全球金融貨幣、大宗商品價格,以及國際局勢不穩定,世界大國會如何調整經濟政策。
特別聲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觀點,中國經濟網採用此文僅在於向讀者提供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立場。轉載和引用此文時請保留電頭,註明「來源於:中國經濟網」並請署上作者姓名。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中國經濟網-國際頻道-獨家專稿」
(責任編輯:王慧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