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繁複雜世界環境下的中國機遇與中國擔當」研討會在京舉辦
中青年學者銳評2016中國外交與世界局勢
光明網訊(記者李澍、周明豔)11月28日,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室、光明網理論部聯合主辦的「紛繁複雜世界環境下的中國機遇與中國擔當——銳評2016:中國外交與世界局勢盤點與展望」研討會在中國社科院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副所長鄒治波,光明網副總裁陳建棟、總編輯助理吳叢叢等參加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薛力主持研討會。
會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及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等機構的20餘名優秀中青年專家學者圍繞2016年中國外交、川普當選的政策影響、未來國際局勢演變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會專家認為,2016年是中國外交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一年,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深度和廣度都得到大幅提升。專家建議,面對未來國際格局演變可能出現的不利局面,中國一方面要保持戰略定力,另一方面要主動出擊,化被動為主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以下為專家觀點摘編:
張宇燕(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目前,世界紛繁複雜,但美國仍然是這個世界的主要變量。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並不算意外。因為川普把很多美國人內心的東西激活了,很多有錢人投給他支持票。從戰略角度觀察,美國和世界有幾點沒變:美國基本憲法框架沒變;美國仍然是精英控制的國家不變;全球化進程還在加速,相互依存程度還是在提升,等等。全球化這條道路並不總是開滿鮮花,會有崎嶇路段。
中國到今天已經是一個大國,對外交往從應對外部衝擊轉變到營造外部環境,政策溢出效應日益明顯。這會為中國帶來不少機遇。
鄒志波(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今年以來,全球發生以一系列出乎意料的事件。比如,美國川普逆襲上臺、南美左翼政黨面臨下颱風險等。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我們要梳理現象背後的原因和動力。今天,我們以「紛繁複雜世界環境下的中國機遇與中國擔當」為主題,與光明網一起主辦這個會議,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充分發表意見,從多個維度分析國際形勢背後的原因,發表新銳評論,提出創見性意見。
陳建棟(光明網副總裁):
光明網是國內唯一一家定位於思想理論領域的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非常重視與理論界聯繫,並在發展過程中注意發揮自己在大眾傳播方面的優勢和特點,努力為研究機構和學者提供一個高端平臺。今天有很多青年專家學者參會,銳評2016年的國際事件,很契合媒體的特點和需要。在大家討論的過程中,會產生對讀者、用戶有傳播力的新思想、新觀點,有利於媒體讓大家通過網絡了解我們的外交政策和成果。
劉貞曄(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2016的世界局勢體現為「天」「南」「地」「北」四大特點。「天」指的是世界格局。當前,全球秩序的大局以及中美兩國佔世界經濟GDP主要比重這兩個大的硬體沒變。「北」指的是發達國家開始出現變化。2016年,許多北半球發達國家更換了「軟體」,在政治和經濟軟體上安裝了民族主義、民粹主義,全球化遭遇衝擊。「南」指的是南方發展中國家的興起,典型代表就是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地」指的則是落地,2016年,中國的「APP」亞投行、「一帶一路」倡議等健康快速落地發展。
[責任編輯:李貝]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