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語中的花

2020-09-05 藍雯軒


源氏物語》成書於平安時代,同期大概是北宋初年。在剛剛感受了盛唐那包容萬象,極具氣魄的文化輻射影響力之後,日本似乎開始思考,什麼才是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在這一時期,日本古典文學無可逾越的兩大高峰《源氏物語》和《枕草子》橫空出世,它們所要完成的歷史使命,就是在文學藝術作品中(或者叫做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確立「和之精神」(《源氏物語》有多處提到這個詞)。

或許是因為身處資源貧瘠,天災不斷,地域又被限制的島國,日本人從一開始對確立了對四季風物獨樹一幟的敏感。四季之花,輪迴變化,比我們想像得更深的烙刻在日本人的世界裡,花人相融。《源氏物語》中每一位重要女性角色,都有自己的象徵之花,而這些日本人深愛的花,也從這個時期開始截然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所盛讚的牡丹、梅蘭竹菊之類,而是完完全全確立了幽靜細膩,纖巧樸素的審美。

如今正是夏暮將至之時,讓我們暫時用一種屬於日本文化的視角,去看看《源氏物語》中那些如花的美人,如美人般的花。




藤花:

藤壺,在《源氏物語》中,或許是比紫上更重要的人物,她是書中如光芒普照般耀眼的源氏的初戀,是他終生不斷追尋的殘影。

這樣一個絕對完美的女性,屬於藤花,這不僅是因為藤壺住在種著藤樹,開滿藤花的後宮院落之中,也因為她的顏色——紫色,這個色彩,似乎是紫式部最喜愛的顏色,是「和之精神」的代表色彩。以至於書中擁有最高貴身份的女性往往與它有關——源氏的女兒明石皇后,就直接用藤花作比。

倘把以前窺見的紫姬比作櫻花,玉鬘比作棣棠,那麼這小女公子可說是藤花。藤花開在高高的樹梢上,臨風搖曳的模樣,正可比擬這個人的姿態。

——第二十八回《朔風》

《源氏物語》對幽寂清雅的淡紫色的偏愛,從此成為了大和民族淵源深長的古老傳統。



櫻花:

毫無疑問,櫻花是日本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種花,所以它只能屬於書中絕對的女主角紫姬。在紫姬還是個卑微的,被人忽視的小姑娘時,源氏就暗喻紫姬為櫻花。

山櫻倩影縈魂夢

無限深情屬此花

——第五回《紫兒》


想來,那單瓣,柔弱,獨自開在深山的櫻花深深牽繞著源氏公子的心。

但在相伴二十多年後,按照源氏公子心願一手調教出來的紫姬越來越按照源氏期望的那樣,成為精通所有才藝,深具「和」的風度完美無憾的美人。那麼此時的紫姬,已經成長為濃豔的八重櫻,將日本豔麗典雅的風情,凝聚在自己的身上,甚至小十五歲的繼子夕霧,都對她憧憬了一生。

但見有一個女子坐著,分明不是別人,正是紫姬本人。氣度高雅,容顏清麗,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聯想起春晨亂開在雲霞之間的美麗的山櫻。嬌豔之色四散洋溢,仿佛流泛到正在放肆地偷看的夕霧臉上來,真是個蓋世無雙的美人!

——第二十八回《朔風》



龍膽:

明石姬屬於冬天,她不僅住在六條院中的冬院,而且生性冷靜、高傲、隱忍,理性,都註定她屬於蕭瑟的,蟄伏的冬季。

在明石姬的冬院之中,除了松樹和苦竹,還精心設計著籬笆,籬笆上培植著龍膽,這種小小的,看似柔弱實際上根扎得很深的花朵,也是明石姬性情的體現:出身卑微,心懷遠大,氣品高雅,心機深沉。

明石姬愛好龍膽和牽牛花,曾經用心栽植。如今這些花所攀附的短籬,都已被風吹倒,花也零落了,這些女童正在收拾整理。

——第二十八回《朔風》



夕顏:

很多人以為夕顏是牽牛花,其實並不是,這裡的夕顏是匏瓜花,真的只是微不足道的菜花而已。只有這種開在貧窮人家院落中,被人隨意踐踏攀折的花朵,才是無依無靠,單純天真、全心依附順從的柔弱夕顏寫照。也正是這獨特的卑賤花朵,給予了源氏從未有過的感動,讓他在開滿高貴花朵的名苑之中,獨獨鍾情了這一朵。

只是不知若夕顏沒有早逝,是否還能在紫姬、明石姬、槿姬等一眾高貴女性的映襯下,掩蓋自己先天的缺陷。有時候,突如其來的失去,或許,才能在閱花無數的光源氏公子心裡,留下那瞬間成永恆的驚鴻一瞥。

夕顏凝露容光豔,

料是伊人駐馬來。


夕顏帶露開顏笑,

只為當時邂逅緣。

——第四回《夕顏》



朝顏

槿姬,是源氏所愛慕的女人中,身份最高貴的之一,僅次於初戀藤壺皇后。(並不是三宮,槿姬雖然只是親王之後,但當過齋院,是一品公主,三宮還只是二品公主。)她和源氏談了一輩子的精神戀愛,也成為源氏一生攀折不到的名花。對男人而言,得不到的女人,永遠是最好的。

朝顏和夕顏很相似,但卻根本上不同,凝結露珠的朝顏,不會讓人覺得傷感,反而有一種蓬勃不敢觸碰的美麗。嚴謹高雅,極具品位的槿姬公主,沒有陷入戀愛的身不由己之中,一生將主動權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

昔年曾贈槿,永不忘當初!

久別無由見,花容減色無?

——第二十回《槿姬》



橘花:

花散裡——出場戲份很多,卻往往容易被人遺忘,存在感甚至比末摘花、空蟬還弱。這或許是她刻意為之,因為她知道自己沒有容貌、也沒什麼出眾的才藝,一生唯有謙卑恭敬,才能勉強留住一絲情人的愛。源氏對花散裡,沒有多少情愛,卻多的是照顧和憐惜,這些許的體貼溫存,大概在花散裡看來,就值得用一生爭取吧。

所以書中給了花散裡一種容易被忽視,並不美麗的小花——橘花。小小的白色花瓣,蘊含著隱隱的芬芳,即使在許多花朵盛開的夏日,也不能隱藏她獨特的香味。花散裡無才無貌,也沒有高貴出身,更沒有為源氏誕育子嗣,但她還是很幸福的,結局也不錯——身為夕霧的繼母,可有幸福的晚年安度。

杜鵑也愛芬芳樹,

飛向桔花散處來。

——第十一回《花散裡》



棣棠:

日本人似乎很喜歡棣棠花,我們卻很少注意這種花,棣棠在《源氏物語》中對應的人物,是玉鬘。這位在源氏如日中天之時來到六條院的女子,雖然是夕顏的後代,卻不似其母柔弱,反而很有頭腦,十分克制,也正如棣棠一樣,在枝頭繁盛招搖。源氏希望憑藉玉鬘招引眾多求婚者,將眾人的目光集中於六條院中,玉鬘也成功地做到了。她最聰明的地方在於始終保持了和源氏的距離,最後理智的嫁給了雖然貌並不出眾卻深愛自己的髭黑,成為了太政大臣的正妻。


棣棠的美,也更多獨屬日本文化,正如夕霧看到的:

此人的姿色好比盛開的重瓣棣棠花,帶著露水,映著夕陽。用春花來比喻,雖然與這季節不符,但總有這樣的感想。花的美色有限,有時還交混著不美的花蕊。而人的容顏,其美實在是無物可以比擬的。

——第二十八回《朔風》



葵花:

氣品極度驕傲的葵姬,在書中存在並不長久。她和源氏並不算幸福的婚姻,只有到臨死前,才有了互相溝通的機會。葵姬確實實在太驕傲了,她當然有驕傲的資本,身份、容貌、血統、才藝……但太過矜持,對於年少的人來說,自然很難親近,若是葵姬能活到中年,也許紫姬的存在,便會弱勢太多,因為結髮夫妻的情感,畢竟難以替代。

葵姬的「葵」,大約並不是原產美洲的向日葵,而是原產中國,平安時代進入日本的蜀葵,在日本也被稱為「唐葵」。蜀葵有一人多高,花朵大而豔麗,顏色是略帶紫色的紅,也正符合平安朝的傳統色彩。和向日葵一樣,蜀葵也有向陽而傾的特點,而這想來正是紫式部將「葵」賦予葵姬的原因——雖然書中「葵」從來也沒有直接指代過葵姬,但那豔麗的,高高在上的蜀葵,永遠向著太陽,沐浴在光芒之中——對葵姬而言,似乎也找不到替代。



末摘花:

末摘花本身是指一種用來作為紅色染料的紅色花朵,花發於莖的末端。而日文中的花(はな,Hana)和鼻子的鼻(HANA)同音,源氏多次近乎諷刺的想起末摘花的鼻子,因此他也自然想起了末摘花這種「上不了臺面」的花朵。

過早失去父母庇護的末摘花,養成了一種堅忍不拔,近似迂闊的固執性情,若是有別的優點彌補還好,問題是除此之外,她幾乎一無長處,處處顯得捉襟見肘。但她就守著源氏近似施捨的那份情分,百折不回,一心不變,似乎早已感覺不到世俗對她的嘲弄,這樣的末摘花,大概是幸福的。

在書中,倒是幾處提到末摘花時提到了紅梅花——想來除了鼻子上的那點紅色,或許紅梅的凌立傲霜,也多少有些末摘花的品格。




相關焦點

  • 論析《源氏物語中》源氏公子的人物形象
    事隔多年,源氏公子重新翻看這些情書,頓時覺得鬥轉星移,物是人非,不勝感傷。源氏公子命令侍女都拿去燒掉,還吟詠了一句和歌「思慕欲追故人去,觀其遺墨心猶亂」【8】。好一個多情男兒,此情此景,可嘆可悲。自從紫上逝世後,源氏公子一家逐漸沒落了,成為往日的輝煌,而源氏公子出家前大搞宴會排場,不由得令人覺得是迴光返照。可謂是「婆羅雙樹花失色,盛者轉衰如滄桑」。
  • 【賞析】紫式部《源氏物語》
    桐壺帝愛護小皇子,便將他降為臣籍,賜姓「源氏」。光源氏十二歲與左大臣之女葵姬結婚,感情並不投合,他戀慕父皇新娶的年輕繼母藤壺皇后,幾次暗渡陳倉,藤壺皇后終於珠胎暗結,生下一皇子。光源氏到處尋花問柳,他把深山中發現的貌似藤壺的美貌少女紫姬搶到家中秘藏起來,作為自己未來的夫人悉心教養。這期間,源氏又私通了末摘花、花散裡等不少女子,桐壺天皇的嫂嫂六條妃子也與他有染。
  • 讀《源氏物語》有感
    為了對抗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已經成為右大臣的藤原道隆贊助紫式部,寫了這部《源氏物語》。可見,《源氏物語》的誕生,源於權力與地位的爭鬥。附:不論是《枕草子》還是《源氏物語》,作者的名字都不是真名,而是官名。少納言的官位稍微比式部略高。
  • 夕顏:日本《源氏物語》中的如花女子,為愛化為幽靈
    ,1886夕顔是《源氏物語》中光源氏的戀人之一。源氏常常前往六條與自己的情人六條妃子(六條御息所)幽會。一日路過五條時,突然想去看望自己生病居於此的乳母。等候開門時,在乳母鄰居家門口看到白色的夕顏花。源氏命下人去摘花回來,屋中一女童卻遞出一把有題詩的白扇,囑咐下人夕顏花十分嬌弱,不能用手直接觸碰。下人把夕顏花放在白扇上,呈給源氏。
  • 紫式部《源氏物語》
    該作品無論是文章的構成,和歌的運用, 還是心理與自然的描寫都十分出色,因此也被譽為物語文學的最高峰。《源氏物語》不僅對後世的物語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日本文化史上也具重要地位。紫式部所在的年代與宋朝相當,所以這部小說比《紅樓夢》要早上大約六百多年。
  • 《源氏物語》
    【日】紫式部 著  林文月 譯  譯林出版社  2011年8月本周主打日前,日本文學翻譯大家林文月譯作《源氏物語》、《枕草子》、《伊勢物語》、《十三夜》已由譯林出版社引進出版,這是此套譯作首次和大陸讀者見面
  • 源氏物語五十四句
    我的精神園地寫在前面:《源氏物語》共五十四回,我摘錄了五十四個句子。此外,還附上了三月讀《源氏物語》的書評。1.其時涼月西沉,夜天如水;寒風掠面,頓感悽涼;草蟲亂鳴,催人墮淚。
  • 《源氏物語》千年紀
    不過,也要到不久前讀了《紐約時報》上的一篇遊記之後,才知道去歲(2008)竟是《源氏物語》成書千年紀。轉機過東京,居然未曾注意。《源氏物語》是本奇書。男人寫男主角女見女愛,這不稀奇,《紅樓夢》就是;女人寫這麼個角色,就讓人拍案稱奇了。
  • 生田鬥真中谷美紀乘牛車宣傳新片《源氏物語》
    《源氏物語》電影海報  搜狐娛樂訊 (aya/文)電影《源氏物語》(導演鶴橋康夫,12月10日公映)的特別宣傳活動於2日在位於京都市左京區的平安神宮舉辦影片中飾演光源氏的生田鬥真(主演電影《花水木》)、飾演紫式部的中谷美紀(主演電影《阪急電車》)出席了該活動。  平安神宮是第一次有電影宣傳活動在此舉辦。活動當天,主演生田鬥真和中谷美紀坐著古代貴族乘坐的牛車,在聚光燈的照耀下在應天門廣場亮相。他笑著說:「電影大部分鏡頭都是在京都太秦拍攝的,所以恨不能早一點讓京都的人們欣賞到影片。」
  • 《最強蝸牛》源氏物語屬性是什麼 源氏物語介紹
    最強蝸牛源氏物語屬性是什麼?
  • 《源氏物語》:日本的《紅樓夢》,美人如畫,價值斐然!
    《源氏物語》整部小說氣勢恢宏,以日本平安王朝全盛時期為背景,描寫了主人公源氏的一生生活經歷和盪氣迴腸、曲折迴環的愛情故事,內容複雜。全書共五十四回,近百萬字。包含四代天皇,歷經70多年,出場人物多達400多位。人物以上層貴族為主,但也有中下層貴族、宮女、侍女及平民百姓。
  • 《源氏物語》與日本香道
    源氏物語中就詳細記載了六種薰香的配方以及調配之法。木公子有話說《源氏物語》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學名著,對於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是日本古典文學的高峰,女作者紫式部是貴族出身,很有才情。後夫死家道中落,被招進到宮中做了皇后的侍讀女官。
  • 我看到的《源氏物語》
    至今看了三遍,《源氏物語》給我的衝擊依舊遠不及《紅樓夢》,大二那年每天看《紅樓夢》,看到最後每天都哭成狗,《源氏物語》別說哭了,我有時甚至覺得它很無聊。可能是翻譯的問題,也可能是文化差異的問題,我現在仍然無法打心眼兒裡愛這部作品。    但我對於《源氏物語》,還是有一種謎之情感,我討厭別人把它比作日本的《紅樓夢》,也討厭別人說它是一個富帥的和一群女人談戀愛的故事。
  • 《源氏物語》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被譽為日本《紅樓夢》之稱號的《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成書於公元1001-1008年之間。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是三千萬日本家庭不朽的國民文學,是世界上公認的亞洲文學十大理想藏書,亦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 《源氏物語》心得體會
    《源氏物語》是世界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部長篇寫實小說,作品流露出明顯的現實主義傾向,被認為代表了日本古典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給後世作家的創作帶給了藝術典範。《源氏物語》是一部讓日本民族整整驕傲了十個世紀的著作。川端康成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所做演講時曾指出《源氏物語》是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他自己也不能與其相比較。當然這是自謙的的說法。
  • 《源氏物語》全新譯本出版
    有日本的《紅樓夢》之稱,女作家紫式部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代表日本古典文學高峰的《源氏物語》,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新譯本。據出版方介紹,該書由日語翻譯大家與學者葉渭渠、唐月梅夫婦耗費8年時間,聯袂奉獻。
  • 林文月譯《源氏物語》、《枕草子》、《伊勢物語》、《十三夜...
    日前,臺灣日本文學翻譯大家林文月譯作《源氏物語》、《枕草子》、《伊勢物語》、《十三夜》由譯林出版社引進出版,這是此套譯作首次和國內讀者見面。《源氏物語》堪稱日本物語文學的高峰之作,在國內已先後有十幾個譯本,其中比較有名的是豐子愷譯本。而林文月的譯本雖在豐子愷之後,但翻譯時並未參考豐譯,反倒形成了獨特的譯風。
  • 觀影會 寶冢花組《新:源氏物語》,觀影tips+人物介紹!
    > 運動會假期就在明天了今晚,你有計劃了沒不如來和音樂劇社一起看劇啊《源氏物語
  • 日本文學界的《詩經》——源氏物語
    日本有很多文化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可是日本有這樣一部小說,也可以說是世界第一部長篇小說——《源氏物語》,這部小說在日本的影響力與《詩經》在中國的地位的一樣重要,不同的則是《詩經》由詩為載體,而《源氏物語》則是一部小說。
  • 走向世界的《源氏物語》
    傳說紫式部在石山寺(滋賀縣大津市)守夜,時當八月十五,望見琵琶湖中倒映的圓月,構思「源氏物語」,起筆寫「須磨」之卷。有關《源氏物語》的記載初見於1008年,這可比說不清道不明的天皇家萬世一系更讓日本人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