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日本《紅樓夢》之稱號的《源氏物語》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成書於公元1001-1008年之間。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是三千萬日本家庭不朽的國民文學,是世界上公認的亞洲文學十大理想藏書,亦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珍品。
一、《源氏物語》內容
《源氏物語》是日本的一部古典名著,對於日本文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日本文學的高峰。
《源氏物語》共54回,歷時70餘年,所涉人物400多位。全書以源氏家族為中心,上半部寫了源氏公子與眾妃、侍女的大量風流韻事;
以光源氏的故事為核心,帶出了眾多與之關係曖昧的女性。葵姬是他的正室,出身高貴氣質冷淡,光源氏冷落她,陸續有了藤壺、紫姬、明石姬等多位心愛的女子。
相繼和光源氏親近的女人還包括櫳月夜、夕顏、六條御息所等十數位貴族女性。或因偶遇生情,或有宿世之緣,書中大量寫實的白描讓貴族們糜爛而又出奇優雅美麗的生活橫陳在讀者眼前,相隔千年卻始終魅力不減。
後半部則以源氏公子之子燻君為主人公,鋪陳了複雜紛繁、纏綿悱惻的男女愛情故事。
《源氏物語》在創作方法上既繼承了物語的現實主義傳統,同時又摒棄了物語只重史實、缺少心理描寫的缺陷。
作者紫式部對「男女歡悅之事」也不惜筆墨,既顯示那是人間至極快樂,又讓其演繹出樂極生悲悽然破滅的結局,以傾訴繁華落盡的悲哀,不僅顯示出「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悲劇特徵,而且通達至日本文學的源泉。
二、《源氏物語》作者紫式部
979年,紫式部出生在一個有著深厚漢學素養的中等貴族家庭,她的父親藤原為時是當時著名的研究中國文學的學者,不僅擅長漢詩,和歌也寫得很出色。
受到家庭文化氛圍的薰陶,紫式部自幼不僅熟讀中國典籍,而且還擅長樂器和繪畫。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有了「才女」的稱號。
紫武部生活的平安時代,是日本歷史上較為特殊的一個時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穩定後,天皇的權力落在了大貴族藤原氏家族手中,出現了持續200多年的「攝政關白」時代。
998年,紫式部遵從父命,與父親的朋友,比自己年長20多歲的地方官藤原宣孝結婚,當時的藤原宣孝已經有了三個妻子。
婚後一年,紫式部生下了女兒,取名為藤原賢子。結婚三年以後,藤原宣孝因病去世,紫式部隻身帶著幼女賢子過著悽涼的寡居生活。
寡居期間,紫式部又重拾筆墨,寫她熟悉的漢詩與和歌,這期間,她開始創作《源氏物語》,並陸續寫出了一些文字。
這些文字後來被傳到了公卿藤原道長的手中,受到了他的高度讚揚。1005年,紫式部被藤原道長招入後宮,擔任自己的女兒,一條天皇的中宮彰子的女官,為她講授《日本書紀》和《白氏文集》等漢書。
無論是對婦女命運還是宮廷生活,紫式部都有深切的體會和了解,這為她創作《源氏物語》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使這部小說走向了與她在進宮前創作時截然不同的內容和風格。
三、《源氏物語》對日本文學的影響
日本是個充滿矛盾的國家,在歧視女性的傳統大行其道的同時,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源氏物語》偏又出自一位女性之手。
對於異國讀者而言,弄明白這部著作的首要問題是心隨意動,在沒有被大量的人名弄糊塗之前先領略到日本文化裡美麗和曖昧交錯互動的氣氛。
書裡有許多關於性愛的描寫,所以日後出現《失樂園》或是《感官王國》一類日式作品實在無須驚訝,畢竟1001年的時候,日本人就已經用他們的嚴肅態度來享受這道人生易垮的堤防。
川端康成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所做的講演上也曾指出:《源》是日本小說創作的最巔峰,他自己也不能與其相比較。這雖有幾分自謙的成分,但是這數千年來《源》確實影響著日本文學的發展,至今,仍無人能超過這部著作。
四、《源氏物語》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按照日本近世頂級國學家本居宣長的說法:「物哀是日本文學之源」。「物哀」,更是日本文化的特徵。
《源氏物語》在日本開啟了「物哀」的時代,「物哀」即見物而生悲哀之情。此後日本的小說中明顯帶有一種淡淡的悲傷。而「物哀」也成為日本一種全國性的民族意識,隨著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散文家、物語作者流傳了下來。
從一般的「哀」向「物哀」轉化的過程,正是源氏物語為日本這種審美劃下了基調。於是乎,日本之後很多作家都秉承了源氏物語這種審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