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畢業生進街道辦:內地學霸選仕途,香港高考狀元愛學醫!

2020-12-06 康康觀世界

最近,浙江餘杭街道辦招收了近50名清華北大畢業生的事,還有先前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到深圳來教中小學的事,一時間成為了眾多網友熱議的話題。

其實這個問題,康康認為還是現在大學生的就業的形勢太嚴峻了。這麼辛苦的努力,城市的家長要把一個學生送入名校,精力和金錢的代價都是不菲的,到頭來畢業了,卻又想更有保障的工作。進「體制內」的就是一個圍城,城內的人想衝出來,城外的人卻想衝進去!

今天我們討論一個內地學霸和港臺學霸對於職業選擇的問題。當內地的畢業生還在擠破頭的無論什麼專業要考進清華北大的時候。香港那邊的高考狀元,有一個玩笑話,十個香港狀元有十二個學醫,可能有三個是同分的還會選學醫。

香港是一個政治比較邊緣化的地方,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從政的。香港的公務員收入也是很高的,但他們要適合的人就行了。好多警察的學歷都只是一般專科學校。不像內地,涉及到體制內的工作,現在是學歷要求越來越高。

香港這些年的教育已經脫離了官本位文化的影響,最優秀的都是去學醫學法律。醫學是救治人的健康的,法律是救治社會的疾病的,學這兩個專業也是需要有真正人文關懷的情懷。

現在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人類的科研在醫學方面也是一直在突破有貢獻。比如現在的新冠疫情這些新的挑戰面前,就需要大量的醫生來應對這種全世界都面對的難題。

當然,香港的醫生的薪資收入也是很體面的,社會地位也高,高考狀元們才會個個去學醫。美國也是這樣,據說賈伯斯的兒子,馬克扎伯伯的太太,這些美國頂級富豪的家長也同樣在從事醫生這個職業,臺灣也是這樣,目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就是從醫了幾十年的醫生。

深圳的學生和家長,最近幾年的擇業觀也在變化。有的人分數達到了清北分,也並不一定以清華北大為第一目標,而以自己的專業方向為選擇的重心。從今年深中有一個班公布的高考錄取榜單來看。50個學生裡面還是有七個進入了中山大學去學醫。中山醫科大的醫學專業強過北京大學醫學部的,錄取分都高過了北大。

這個倒是和香港的職業選擇有一點接近了。前些年有很多深中的畢業生,在高中的時候有人很想去學醫,都被家長給扼殺了。特別是女生,學醫的周期很長,本碩連讀要7,8年學出來都快30歲了。現在醫生的規培制度也很長,短期的經濟效益也沒有那麼的明顯。

國內醫院的醫患矛盾又很突出,出了很多極端的案例讓家長們心驚肉跳。「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家長的心態不願意孩子在學醫這種學業上吃苦。這就是很奇怪了,學霸家長在孩子年幼時,各種焦慮,各種剝奪孩子的睡眠時間運動時間去雞娃刷題得高分升學。但真正成年了升大學選專業又捨不得孩子吃苦了。

教育界一直沒有鼓勵學生自己志願的傾向,總是在壓制學生的希望,家長幫著包辦一切,不停的打擊學生,搞到很多人在畢業時還沒有工作的方向。又自卑又自大又妄自菲薄。像這種清華北大出來去街道辦幹「體制內」養老工作的,不知道有多少是被家長逼迫的。

好在深圳經濟比較發達,「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很多家長的觀念不再向內地家長一樣的保守。願意支持孩子去學醫,讓人看到未來社會人才補給的一點希望與慰藉。

相關焦點

  • 內地高考狀元都不願意讀醫學,香港「高校狀元」為什麼愛學醫?
    文|冷絲欄目|絲說教育改革我國香港的中學沒有內地這樣大張旗鼓的高考,但有類似於高考的的中學文憑考試,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有7門課程,計分方式按照7個等級來計算,每次考試也都有若干個狀元產生。香港大學與內地不同的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高分獲得者,即「高校狀元」,其中50%都願意讀醫學,他們還願意一輩子全身心投入醫學和醫療事業。
  • 高考狀元不學醫 原因並非大家想的那樣
    點擊查看 又到一年放榜時,各地的高考狀元都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之一。近日,多家媒體均以《36名2016高考狀元竟無一人選擇學醫》為題對此進行了報導,並以香港醫、商兩科最受狀元青睞來反襯中國醫生的地位江河日下。
  • 四個狀元三個想學醫:香港醫科有多難考
    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上周發榜,今年共有 6.8 萬考生參與,當中有 4 位考生取得 7 科 5**的成績,榮膺「狀元」。4 名狀元當中,有三名表示立志行醫,一名表示想當律師。
  • 書田| 高考狀元拋棄港校的背後:香港究竟錯過了什麼?
    據相關報導統計,2019年,全國61位高考狀元竟無一人報考香港高校。 而國際高等教育信息機構QS公布最新的世界大學排名,也無法為香港高校「挽尊」。清華大學位列全球第16位,遠遠地甩開了香港大學這位昔日排名碾壓內地高校的霸主。
  • 2020年最令讓人惋惜的高考狀元,無緣清北,甚至連復旦都上不了
    江蘇省的高考成績是在7月24日晚上8點公布的,理科狀元是考了441分的時鵬揚,文科狀元是考了430分的白湘菱,但令人遺憾的是文科狀元白湘菱不但與清華北大無緣,就連復旦,上海交大、南大都上不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淺談清華北大畢業生進街道辦
    然而最近有一條新聞顯示,浙江杭州餘杭區一則公務員招錄,名單裡有48個清華北大畢業生。令人驚訝的是,竟然還有地球物理學博士也去了街道辦。讓人感到疑惑,為何會如此?一.學歷通貨膨脹學歷通貨膨脹,是指隨著越來越多人獲得更高的學歷之後,工作要求也會跟著增加。
  • 內地學生申請香港大學本科入學,參加高考還是去讀A-level?
    (留學SoEasy)香港大學在QS2018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第26位,是所有香港的大學中排名最靠前的。我國的北京大學才排名第35位,所以這也是港大每年吸引了眾多國內高考狀元的原因所在。01 如果你參加的是全國統一高考香港大學非常願意招收內地的學生,主要因為內地生勤奮好學、基礎紮實,同時內地學生來港就讀也促進了內地和香港間的進一步融合。申請資格及名額:2018年內地本科生計劃招收300名,各省市不設名額上限,擇優錄取。
  • 2021年香港地區大學內地招生新聞發布會成功舉辦
    2007年、2008年,內地考生報考香港高校達到高峰,其中香港大學每年報名人數超過萬人,香港高校也是內地狀元和高考高分同學的熱門之選。20所,名單如下:  明愛專上學院,明德學院,東華學院,恒生管理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演藝學院,香港樹仁大學
  • 狀元無緣清北,清華學子工地搬磚,留守女孩學考古學,他們怎樣了
    無緣清北文科第一名申請香港大學不久前,白湘菱以430分拿下江蘇高考文科第一名卻因選修的一門課程是B+,結果無緣清北的消息引起熱議。清北也就此做出了回應:規則和政策需遵循,不能夠破格錄取。為何一個B+的影響如此大呢?
  • 2019高考狀元去向最全統計出爐!
    2019年各省文理科狀元已知去向2019年,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宣傳"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的行為。看來這一指令起了很大作用,今年高考之後,與各地狀元、學霸相關的媒體文案與往年相比明顯減少。在調查的2007-2016年中國各地區高考狀元中,清華大學錄取的高考狀元人數最多,有393人,奪得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學367人,位居第2;兩校錄取的高考狀元佔全國總數的91.46%。真應了一句"鐵打的清北,流水的狀元。"
  • 街道辦招8人清華北大畢業生:理想主義者的陣亡
    餘杭區街道辦,究竟有什麼魔力,如此吸引精英人才趨之若鶩?餘杭區負責人表示,清華北大畢生來此,並非大材小用,他們需要專業性很強青年才俊。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到餘杭區街道辦,屬於專業對口、學識對標,剛剛好。深挖一下東湖街道辦,原來真不是一般的地方。2018年,北大法學院碩士柳雲南來此,一年後就升任街道的團工委書記。
  • 學霸媽媽把清北招生組電話當詐騙粗暴掛斷! 今年考進清北...
    就是此刻,清華北大各省招生組已拿到了各省高考高分考生名單,已開啟了新一年的「搶生源大戰」,各省高分考生不用去問,自有清北招生組主動聯繫你。梳理之前的媒體報導可以發現,清北兩校為「搶」生源,曾上演了一幕幕活劇。
  • 江蘇省文科狀元選擇香港大學被錄取,是在「打臉」內地名校?
    前段時間,江蘇省2020年高考文科第一名的考生白湘菱,因歷史科目等級為B+,不符合清華北大等大學的錄取規則,最終無緣這些名校。廣大的網友紛紛為她感到不平,一個省的狀元都沒資格上我國最好的大學,那誰有資格?
  • 小說推薦之中高考學霸系列:滑檔進公大!學不下去想蔣丞!
    再過幾十天就是高考和中考了,為此小編整理了一下書裡的那些學霸大佬們給大家參考,希望能給掙扎於考試的大家(包括面臨期末考試的小編)一個動力(學不下去想蔣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牛人們吧!!畢業院校+學霸語錄畢業院校:(排名不分先後)1:江停——中國公安大學2:賀朝(省榜眼)——清華大學3:謝俞(省狀元,744)——清華大學4:盛望——
  • 那些選擇了港大的「狀元」們
    01、香港大學向來是高分考生「收割機」1998年,香港高校本科課程開始招收內地生,開啟內地高中生赴港「求學之門」。那些年赴港讀本科的內地高分學生扎堆,曾掀起港校搶奪內地高考尖子的話題,也為香港本地生帶來良性競爭的衝擊。
  • 「港校熱」漸趨理性:費用高心理壓力大,連續有內地學霸棄讀
    「港校熱」漸趨理性:連續有內地學霸棄讀,雙方都有原因。 IC 圖                     內地「學霸」棄讀香港高校的例子接連見諸報端。       以雲南為例,今年,香港高校在該省遇到各級高考「狀元」的婉拒。其中,省理科狀元周權婉拒了香港中文大學66萬港元獎學金的邀請。       此前,2013年遼寧省文科狀元劉丁寧放棄香港大學全額獎學金,選擇復讀一年,今年再度成為2014年遼寧省文科狀元,她的目標是上北大。
  • 香港「高考」放榜 12名「狀元」誕生
    【解說】7月10日,俗稱「香港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放榜,共有9男3女12名考生,獲得7科5**,成為「高考狀元」。其中有5男1女,在數學延伸部分取得5**的好成績,晉升為「超級狀元」,人數居歷屆之冠。  【解說】據了解,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是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於2012年開始舉辦的公開考試,考試範圍包括4門核心科目及2至3門選修科。
  • 為學軍中學兩名學霸了學醫放棄清北!全班40人有13人選擇了這個專業
    有個40人的平行班裡,13人選擇學醫,其中8人考上浙江大學醫學院。 更讓人意外的是,這其中有兩名清北強基計劃A+的學霸,本來可以妥妥拿到清北的錄取通知書,但為了喜歡的醫學專業,放棄了清北。
  • 狀元劉昱昱:非典型學霸,不靠死讀書,高考720分被清北搶錄
    劉昱昱:高考成績720分,其中語文134、數學150、外語140、文綜276、政策加分20。文科高考能超過700分,實屬不易,應該在"學霸"堆裡,都是佼佼者。連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招生老師都一直圍著劉昱旻做她的工作,希望能夠到自己的學校開啟大學生活。
  • 2020湖北理科725分高考狀元酷愛彈琴:學音樂有助成學霸
    每年都有「某某省高考狀元從小酷愛音樂、喜歡樂器。」的新聞出現。大家會發現,93.7%的高考狀元的共同點之一就是都學過音樂!多位高考狀元,都喜歡音樂熱愛藝術,而且大多數已達到高級水平。2019年四川文科狀元呂濱睿,古箏八級,並獲得清華20分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