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生無量天尊今天說一下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道教是封建統治者治國的良方,縱觀中國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鼎盛時期,無不是使用「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治國方針。道教「無為而治」的思想,重視輕徭薄賦、垂拱而治,使得「天下自正」,經濟繁榮發達,出現太平盛世。
1一炁化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至高神,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大道生成規律,有「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的說法。通常的道教宮觀內都要供奉三清的塑像,為三清專門建造的祭祀之處被稱為三清殿。
2道教三祖
「始祖」
「始祖」,黃帝,複姓公孫,因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據《史記*封禪書》說:與黃帝同時的蚩尤,暴虐無道,惡性好戰,使得天下生靈塗炭,諸侯共憤。後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大戰蚩尤於涿鹿,終擒而誅之,使天下太平。之後,他推算曆法,教人養蠶織布,播種五穀,造文字,定幹支,創醫療,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當天下大治之後,黃帝便生尋求道之心,逐往崆峒山(今陝西平涼市境內)向廣成子(上古時的仙人)問道。據《仙鑑》卷二載:黃帝問以治身之道,廣成子說:「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包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毋搖爾精,乃可以長生。」並授以《自然經》一卷。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並修煉的聖賢,故被道教尊為「始祖」。
我們現在所說的道歷4715年(即公元2018年)就是以黃帝問道廣成子之時為紀元的。
黃帝流傳下來的著作主要有《黃帝九鼎神丹經》、《黃帝內經》、《陰符經》等。其誕辰為農曆九月十六日,是日很多道觀將舉行隆重道場和廟會紀念等活動。
「道祖」
「道祖」,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陽,春秋時人也。也是偉大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對後世的政治、哲學、軍事、宗教、養生......影響巨大。故司馬遷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太史公論六家要旨》西漢王阜(84-86年)所作的《老子聖母碑》說:「老子也,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東漢張道陵在《老子想爾注》中說:「老子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由上可見,老子及其提出的道,是合而為一的,即老子就是道,道就是老子。東漢末期,道教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正式形成宗教組織後,即奉《道德經》為聖典,尊老子為「道祖」,亦即「道德天尊」,社會上通稱為「太上老君」。
近代,隨著《道德經》在世界上的廣泛傳播,老子的影響越來越大,致使被國際學界公認為世界上古今一百位「偉人」「作家」之首,及「世界哲學之父」。道祖老子的誕辰為農曆的二月十五。
「教祖」
「教祖」張道陵(約公元34-156年)沛國人(今江蘇豐縣)。據載,張道陵曾任東漢的江州令,終覺無益於年壽性命,於是棄官歸隱,修煉長生之道。在繁陽山他得到了《黃帝九鼎神丹經》。後又率弟子赴雲錦山(今江西龍虎山)修煉,三年丹成,龍虎齊現。他預知天命將移,遂又率弟子赴民風淳樸、巫風盛行的四川傳道。至蜀後,巫術之士常來破壞壇場,後張道陵在一次次的鬥法中,降龍伏虎,終於與東漢順帝時(公元125-144年)在鶴鳴山正式豎起了創立「道教」的大旗。
因張道陵是奉天行道之師,故教徒稱其為「張天師」,又因凡入教奉道者,需交納信米五鬥,故俗稱「五鬥米道」。
張道陵親著《老子想爾注》闡明教義,並另著道書二十四篇,作為教徒的行動綱領。之後,張道陵將數萬信徒分為二十四治,並下設「忌酒」等職,分管各地。
據陸修靜《道門科律》說:「五鬥米道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內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誅符伐廟(可見,當時蜀地有很多借廟斂財的巫術之士),殺鬼生人,蕩滌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地,不得復有淫邪之鬼。罷褚禁心(指霸除個人的私慾),請約治民(指廉政為民),神不飲食(即不用鋪張浪費,以供神靈),師不受錢(指不能受賄)。使內修慈孝,外行敬讓,佐時理化,助國扶命」。
由此可見,張道陵天師所創立的「道教」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傳統禮教,而且極大地穩定了一方的局勢,緩解了政治與民眾的矛盾。
張天師在123歲時與他的兩位得意弟子王長、趙升三人白日沖天而去。後世道教尊張天師為創教「教祖」,降魔護道天尊。
3道家聖典,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老子的哲學作品,《道德經》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教以《道德經》為修仙境界經典,憑藉服食仙藥、煉丹、養氣等手段追求修煉成仙。
4廣大精微,包羅萬象
《易經》與《道德經》同為道教經
典,《易經》是闡述變化之書,其理論滲透到神學哲學、符籙丹道和齋醮
科儀等各方面,是道教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魏晉時期茅山道人葛洪將道
教神仙方術與《易經》等儒家經典相結合,構建了一套長生成仙體系,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論基礎。
5純陽真仙
唐朝是道教最鼎盛的時期,唐高祖規
定「道大佛小,先老後釋」,奉道教為國教。進入全盛期的道教人才輩出道教學者對教義、修煉、齋醮及科學技術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呂洞賓是唐
代道教的代表人物,所著的《鍾呂傳道集》促進了內丹學說的興起,其人更在世間留下了不少傳說逸事。
6一言止殺
全真道是道教的主流教派,開宗於王
重陽,王重陽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有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名弟子,世稱全真七子。元朝前期丘處機
真人以74歲高齡西遊35000裡面見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殺」的歷史創舉,贏得成吉思汗的崇奉,為全真道在元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北建故宮,南修武當
張三丰是道家的內丹祖師,也是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元、明、清的統治者對張三丰都尊崇有加,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張三丰曾助其奪取江山,因此明朝諸帝對道教極為推崇,明成祖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北建故宮,南修
武當」,對張三丰推崇至極,一時間道宗極盛。
大家要理性信教,不要去辱罵和輕慢因為一件事情的存在必然有它的道理只要是向善積極樂觀的都是好的,用易經一句話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要包容,要虛心的學習自然無往不利,當然前提是對有仁心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