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本教「道教」

2020-09-25 邴山興789

福生無量天尊今天說一下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神仙方術衍化形成道教是封建統治者治國的良方,縱觀中國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鼎盛時期,無不是使用「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治國方針。道教「無為而治」的思想,重視輕徭薄賦、垂拱而治,使得「天下自正」,經濟繁榮發達,出現太平盛世。

1一炁化三清

三清是道教的至高神,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是大道生成規律,有「玉清上清、太清,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的說法。通常的道教宮觀內都要供奉三清的塑像,為三清專門建造的祭祀之處被稱為三清殿。

2道教三祖

「始祖」

「始祖」,黃帝,複姓公孫,因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據《史記*封禪書》說:與黃帝同時的蚩尤,暴虐無道,惡性好戰,使得天下生靈塗炭,諸侯共憤。後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大戰蚩尤於涿鹿,終擒而誅之,使天下太平。之後,他推算曆法,教人養蠶織布,播種五穀,造文字,定幹支,創醫療,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當天下大治之後,黃帝便生尋求道之心,逐往崆峒山(今陝西平涼市境內)向廣成子(上古時的仙人)問道。據《仙鑑》卷二載:黃帝問以治身之道,廣成子說:「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包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毋搖爾精,乃可以長生。」並授以《自然經》一卷。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並修煉的聖賢,故被道教尊為「始祖」。

我們現在所說的道歷4715年(即公元2018年)就是以黃帝問道廣成子之時為紀元的。

黃帝流傳下來的著作主要有《黃帝九鼎神丹經》、《黃帝內經》、《陰符經》等。其誕辰為農曆九月十六日,是日很多道觀將舉行隆重道場和廟會紀念等活動。

道祖

「道祖」,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陽,春秋時人也。也是偉大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對後世的政治、哲學、軍事、宗教、養生......影響巨大。故司馬遷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太史公論六家要旨》西漢王阜(84-86年)所作的《老子聖母碑》說:「老子也,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東漢張道陵在《老子想爾注》中說:「老子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由上可見,老子及其提出的道,是合而為一的,即老子就是道,道就是老子。東漢末期,道教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正式形成宗教組織後,即奉《道德經》為聖典,尊老子為「道祖」,亦即「道德天尊」,社會上通稱為「太上老君」。

近代,隨著《道德經》在世界上的廣泛傳播,老子的影響越來越大,致使被國際學界公認為世界上古今一百位「偉人」「作家」之首,及「世界哲學之父」。道祖老子的誕辰為農曆的二月十五。

「教祖」

「教祖」張道陵(約公元34-156年)沛國人(今江蘇豐縣)。據載,張道陵曾任東漢的江州令,終覺無益於年壽性命,於是棄官歸隱,修煉長生之道。在繁陽山他得到了《黃帝九鼎神丹經》。後又率弟子赴雲錦山(今江西龍虎山)修煉,三年丹成,龍虎齊現。他預知天命將移,遂又率弟子赴民風淳樸、巫風盛行的四川傳道。至蜀後,巫術之士常來破壞壇場,後張道陵在一次次的鬥法中,降龍伏虎,終於與東漢順帝時(公元125-144年)在鶴鳴山正式豎起了創立「道教」的大旗。

因張道陵是奉天行道之師,故教徒稱其為「張天師」,又因凡入教奉道者,需交納信米五鬥,故俗稱「五鬥米道」。

張道陵親著《老子想爾注》闡明教義,並另著道書二十四篇,作為教徒的行動綱領。之後,張道陵將數萬信徒分為二十四治,並下設「忌酒」等職,分管各地。

據陸修靜《道門科律》說:「五鬥米道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內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誅符伐廟(可見,當時蜀地有很多借廟斂財的巫術之士),殺鬼生人,蕩滌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地,不得復有淫邪之鬼。罷褚禁心(指霸除個人的私慾),請約治民(指廉政為民),神不飲食(即不用鋪張浪費,以供神靈),師不受錢(指不能受賄)。使內修慈孝,外行敬讓,佐時理化,助國扶命」。

由此可見,張道陵天師所創立的「道教」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傳統禮教,而且極大地穩定了一方的局勢,緩解了政治與民眾的矛盾。

張天師在123歲時與他的兩位得意弟子王長、趙升三人白日沖天而去。後世道教尊張天師為創教「教祖」,降魔護道天尊。

3道家聖典,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老子的哲學作品,《道德經》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教以《道德經》為修仙境界經典,憑藉服食仙藥、煉丹、養氣等手段追求修煉成仙。

4廣大精微,包羅萬象

《易經》與《道德經》同為道教經

典,《易經》是闡述變化之書,其理論滲透到神學哲學、符籙丹道和齋醮

科儀等各方面,是道教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魏晉時期茅山道人葛洪將道

教神仙方術與《易經》等儒家經典相結合,構建了一套長生成仙體系,為士族丹鼎道教奠定了理論基礎。

5純陽真仙

唐朝是道教最鼎盛的時期,唐高祖規

定「道大佛小,先老後釋」,奉道教為國教。進入全盛期的道教人才輩出道教學者對教義、修煉、齋醮及科學技術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呂洞賓是唐

代道教的代表人物,所著的《鍾呂傳道集》促進了內丹學說的興起,其人更在世間留下了不少傳說逸事。

6一言止殺

全真道是道教的主流教派,開宗於王

重陽,王重陽隱居終南山、修道三年,有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七名弟子,世稱全真七子。元朝前期丘處機

真人以74歲高齡西遊35000裡面見成吉思汗,成就了「一言止殺」的歷史創舉,贏得成吉思汗的崇奉,為全真道在元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7北建故宮,南修武當

張三丰是道家的內丹祖師,也是武當派的開山祖師,元、明、清的統治者對張三丰都尊崇有加,朱元璋建立明朝時,張三丰曾助其奪取江山,因此明朝諸帝對道教極為推崇,明成祖自詡為真武大帝的化身「北建故宮,南修

武當」,對張三丰推崇至極,一時間道宗極盛。

大家要理性信教,不要去辱罵和輕慢因為一件事情的存在必然有它的道理只要是向善積極樂觀的都是好的,用易經一句話說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要包容,要虛心的學習自然無往不利,當然前提是對有仁心的。謝謝

相關焦點

  • 紫宸道:道教張天師的「四不吃」你知道嗎?
    張道陵本名張陵(34~157 年),字輔漢,道教尊稱為張天師。他於東漢末年創建五鬥米道,後被道教奉為創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稱號。張天師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又稱「降魔護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師」。
  • 道教天尊文化。「地母至尊后土皇地祇」
    大地一切萬物、花草樹木也都得到「地母」靈氣的滋養,包括五穀雜糧等..都是「地母」長來養育她的子民的,人人在世的時候依靠這些東西來過活,死後還是將肉體葬在「地母至尊」的懷抱中。各府州縣雖然劃分了區域,但是各個區域還在「地母」的土地上。各廟宇、寺院大大小小的神祇也都是用「地母」身上的東西建造或雕塑而成的。歷代的帝王、文武百官也都是得到「地母至尊」靈慧的孕育才能統攝國政,治理萬民。
  • 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道學的文化地位!
    壹作為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曾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作出過巨大貢獻,在中國文化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所以人們常說道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之一,更有人以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首先表現在哲學思想方面。
  • 西藏本教中的孔子形象
    西藏本教中的孔子形象 2018年08月28日 07:5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魏冬 字號 內容摘要:孔子注重禮儀,「刪定六經」,在漢文化中一向被看作是包括《
  • 道教文化就是最純正的中國符號!
    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教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尊道貴德、清靜無為、齊同慈愛、抱樸守真等理念不僅對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有著深遠影響,對於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也具有深刻的借鑑意義。從道教的基本教義中,我們看到最純正的中國符號。
  •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正式形成在什麼年代?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是世界上七大宗教之一,影響遍及朝鮮,日本,越南和東南亞一帶。它有與佛教不同的一套自己的道教神仙譜系。那道教正式形成是在哪個年代呢?春秋戰國時代當時有看病的巫術和追求長生不老的神仙方術。但是他們只是鬼神迷信,求取長生。巫術和神仙方術沒有宗教那樣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和配合宗教的系統理論思想。
  • 天主教最早傳入中國的先驅「景教」
    那麼天主教最早傳入中國算是什麼時候呢?今天就來簡單說一下「景教」。全球天主教會中心-羅馬梵蒂岡「景教」最早是被羅馬天主教會所稱為「異端」教派之一。該派為君士坦丁堡聶斯多略始創於公元五世紀初葉。景教為什麼要從敘利亞傳入波斯、阿拉伯、印度、再由波斯東傳中國呢?朱謙在199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景教】上這樣說:
  • 《道德經》:道教為何被稱為「玄門」,「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從《易經》坤卦的「天玄地黃」、《黃庭經》的「心為上玄」與《道德經》的「玄之又玄」來分別理解,因為「天玄地黃」用的是玄的本義,而《黃庭經》的「心為上玄」與《道德經》的「玄之又玄」分別是深奧、玄妙與天空、幽遠的二種引申義。
  • 道教修「長生術」,佛教修什麼?
    道教修「長生術」,佛教修什麼?道家乃為中土所發源之教門,以 太上李老君為祖,乃衍生為經、術、法三大流脈。所謂經,即乃老君之經教,如《道德》、《清靜》、《感應》等諸大教義。所謂術,乃指養生(長生)練氣、丹鼎等諸術。
  • 神道教與日本
    公元五至八世紀吸收中國儒家與佛教學說後,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明治維新(公元1868年)前因佛教盛行,神道教只處於依附地位。  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為了鞏固王權,將神道教尊為國教,是為國家神道,成為明治政府教導百姓忠貞愛國﹑誓死效忠天皇的工具,二次大戰日本神風特攻隊的「英勇表現」就是最佳證明。
  • 黃紹箕的「本教」思想
    黃紹箕的「本教」思想 2019年04月02日 08:1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晨 字號 所屬學科:宗教學關鍵詞:黃紹箕;「本教」思想;「神道教」
  • 中國古代哲學智慧,儒釋道之談
    在這裡,老師通過四個哲學上的基本問題來解釋中國哲學的基本架構:1.宇宙論「宇宙論」是道教與佛教理論得以成立的根基,諸如「生死」「命運」等問題就包含在「宇宙論」的認識當中。對於儒家來說,宇宙論是天下,儒家不問鬼神;對於道家老子來說,宇宙論是「經驗現實的世界」,還是天下。2.價值意識的本體論「本體論」通常由「宇宙論」演化而來。
  • 西藏密宗起源於道教?
    藏傳佛教的政教合一制度與活佛轉世制度,只在道教中發現最相似的先例和神學解釋。 藏傳佛教和道教都是中國的宗教。不過前者主要由印度密教和西藏本教融合而成,形成地為藏區。後者主要繼承了內地的古代宗教與文化,形成地主要為漢族地區。表面看,二者根源不同,流行的地域有別,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二者的歷史淵源很深。
  • 香港道教日 道教節緣起
    香港道教日緣起天地無垠,山川靈秀;日月星宿,惟我道生。
  • 神道教與日本_評論_騰訊網
    神道教與日本神道教(Shinto)簡稱神教,是日本的傳統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等為主,屬於泛靈多神信仰(精靈崇拜),視自然界各種動植物為神祇,也賦予各代日本天皇神性。 公元五至八世紀吸收中國儒家與佛教學說後,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
  • 孔子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
    從南北朝開始,就出現「儒教」的說法,與當時逐漸在民間流傳的佛教和道教,合稱為「三教」,有跟佛教和道教分庭抗禮的意味。「儒教」又被稱為「聖教」,而孔子也從「至聖先師」變成了「聖教主」。其實,這只是某些人想用另一種方式來將孔子神聖化,把他的言論和教誨奉為聖典的舉動,很難獲得真正儒家學者的認同。
  • 道教四不吃
    張道陵本名張陵(34~157 年),字輔漢,道教尊稱為張天師。他於東漢末年創建五鬥米道,後被道教奉為創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稱號。張天師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又稱「降魔護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師」。張天師世家,也講究居住廟觀,但可娶妻置室,傳宗接代,雖有齋戒,但在非齋之日,可以喝酒,嘗葷,據聞天師世家歷來傳有「四不吃」的規矩。所謂四大葷指的就是「牛肉、烏魚、鴻雁、狗肉」,這就是張天師家的「四不吃」。
  • 「A爆的景區」問道崆峒山...
    「A爆的景區」問道崆峒山...文旅中國導語:2020年,文旅小編將為大家帶來鼠年特別企劃——「A爆的景區」,在這一年中小編將會陸續為大家介紹全國近300家5A級景區!
  • 一個讓你「心想事成」的方法
    還有,為什麼你會對大樹說「我愛你」?……恭喜大家,如果對這棵樹說出了「我愛你」,我認為你非常非常棒。這棵樹代表的就是你,內在的自己。對這個樹說出「我愛你」的同學,說明內在的自己是和諧的。佛家說的「不二」,即你和內在的自己是合一的狀態,這種狀態是道家講的「真人」,是很難求的。
  • 道教十獻有哪些?
    燈明代道教祭壇張掛日月燈,即「在殿內兩楹之間,必用魚魷為燈,以雲霞覆之,高聳於楣枋之間,左用紅以象日、右用白以象月」。『廣成儀制』說法壇之燈燭,明宗離德,焰稟陽精。色絢紅黃之彩,燦爛成章;光分日月之華,煒煌著象。祝文曰:太上降慧光、華燭通精誠、神威皆朗耀、地府悉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