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昔孟母 擇鄰處《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2020-11-28 欣欣說國學

音頻.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啟蒙讀物

02:00來自欣欣說國學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譯文】孟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相傳他的母親為了給他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曾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氣得剪斷織布機上的線,並教訓孟子說:「學習就行織布,必須日積月累,如果半途而廢就無所作為。」孟子聽後深受感觸,從此日夜勤學,終於成為一代儒學大家。

【啟示】孟子所以能夠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做為孩子,要理解這種要求,是為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譯文】東漢郎中竇燕山,教育兒子很有方法,在當地廣為流傳,他的八個兒子均有才名,其中五個還名揚四海。

【啟示】僅僅教育,而沒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相關焦點

  • 【三字經】【二】昔孟母 擇鄰處
    2018年12月2日《三字經》學習第2天博一班 王康媞爸爸(10分)1.誦讀(2分):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2018年12月2日《三字經》學習第2天博一班 白羽軒媽媽(10分)1.誦讀(2分):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 小學老師質疑「孟母三遷」 刪掉三字經「昔孟母」一句
    長江網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羅欣)「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三字經》中,「昔孟母,擇鄰處」這句話還為許多中小學生誦讀。但在武昌區九龍井小學,該校老師在教學生國學經典時,重新編輯教材,捨棄了這一詩句。
  • 【謎語詳解】昔孟母,擇鄰處 (打一成語)
    謎面:昔孟母,擇鄰處 (打一成語)謎底:見異思遷 / 退避三舍制謎:鄧鳳鳴
  • 第二十篇 論語者,二十篇《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點擊播放音頻)20.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啟蒙讀物01:31來自欣欣說國學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分為二十篇,連重出二百五十三章,共計一萬五千九百一十七字,皆是孔子弟子所記之善言也。又有《齊論》,亦分為二十二篇,其次第章句多與《魯論》同。今齊論不見於世,取士出題,只用《魯論》。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譯文】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遵母之教,從學子思,遂成大儒。
  • 閒話《三字經》00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今天,我將繼續為你分享我在閱讀《三字經》時候的感悟。【原文】昔孟母,擇鄰處,有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就把織布機上的梭子拆斷來教育他。我們先來看前面的一句「昔孟母,擇鄰處」。
  •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共勉之!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今天的三字經是講孟子的故事,孟子是誰呢?這個問題是不是有點可笑,確實可笑,在中國你可以不知道長城,故宮,但是說到不認識孟子我想一千個中國人裡找不到一個吧。孟子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聖人之一,與孔子並稱二聖,孟子就是「亞聖」,嗯,簡單的說就是第二聖人。古代的讀書人言必稱孔孟,額,簡單地說就是那時候的讀書人跟人說話不討論孔子和孟子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小編算不算也是讀書人呢?嘿嘿!
  • 昔孟母擇鄰處---感恩
    昔孟母擇鄰處---感恩      文/李紅綱       「我感覺把幸福傳給大家,我們也很快樂!」       「我送了三杯愛心粥,我心暖暖的,太好啦!」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帶著孩子親身參加這樣的活動,正是覺知此事須躬親。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想跟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你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維。你必須尊重孩子的自尊,當你沒有尊重一個人的自尊的時候,你的所有的善意的建議、所有的故事都顯得蒼白無力,即使是對的,也都會被無情的拒絕,或者被無視,這就是所謂的逆反心理。尊重所有人的自尊,因為每個人都是天使。人都有善的一面,當然也有惡的一面。
  • 讀《三字經》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有感
    原文第5、6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出自《三字經》、王應麟原文註解過去孟母為了教育孩子,選擇好的環境換了幾個住處。孟子不好好學習,就折斷機杼來教育他。作者見解第5句:從第5、6句,我們都可以看到,孟母通過自己的行為和方法來教導孩子。從前一句我們可以知曉,一開始孟母看到孟子被人帶壞,被不好的環境影響。
  • 解讀《國學啟蒙·三字經》00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注釋】 昔:從前。  孟母:孟子的母親。孟子姓孟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國人。 擇:選擇。  鄰:鄰居。 處:居住。  子:孟子。 有一次孟子厭學,孟母就割斷織布機上的梭子來教育他,做事情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否則會前功盡棄。【啟示】孟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和孟母對孟子的教育分不開的。作為子女,我們要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他們平時對我們嚴格要求是為了讓我們成為有用之才。
  • 第九篇 曰水火,木金土《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點擊播放音頻)09.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啟蒙讀物02:24來自欣欣說國學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 陪孩子學完《三字經》後,才發現這真是國學啟蒙的寶典啊
    說起《三字經》,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作為985畢業的80後,在三十歲前對《三字經》的知曉程度僅僅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要不是家裡有個讀幼兒園的孩子,我想這輩子都不會有機會拜讀《三字經》。
  • 「昔孟母,擇鄰處.」孟子:爸爸去哪兒了?
    「昔孟母,擇鄰處。」孟子:爸爸去哪兒了?「孟母三遷」教子,孟子:爸爸去哪了?1/爸爸去哪兒了?
  • 第二八篇 自羲農,至黃帝《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點擊播放音頻)28.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啟蒙讀物02:14來自欣欣說國學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 昔孟母,擇鄰處.從孟母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哪些?
    三字經裡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
  • 第七篇 三才者,天地人《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點擊播放音頻)07.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啟蒙讀物01:59來自欣欣說國學三才者,天地人。
  • 三字經講解3 (昔孟母……斷機杼)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昔孟母,擇鄰處。注釋:昔:往昔、從前、以前。孟母:孟子的母親。 孟,孟子。 母,母親。昔孟母:從前,孟子的母親。擇:選擇。鄰:鄰居。處:待,居住。擇鄰處:選擇鄰居來居住。句譯:從前孟子的母親選擇鄰居來居住。
  • 第二一篇 作中庸,子思筆《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經典啟蒙之一
    (點擊播放音頻)21.三字經-跟讀+講解-國學啟蒙讀物02:12來自欣欣說國學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此二篇,在禮記,今單行,本元晦。【註解】此二篇:《中庸》、《大學》。單行:單本流行書。元晦:朱熹,字元晦。本:根據掌握。【譯文】《中庸》和《大學》本是《禮記》上的二篇,宋朝朱熹把這兩篇單獨成書。連同《論語》、《孟子》稱為四書。
  • 刪「孟母擇鄰」湖北部分學校推刪節版經典引爭議
    山東省教育廳日前下發通知,嚴禁該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向學生「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記者近日發現,此前湖北省已有部分學校專門對《三字經》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刪節。部分學校<<刪節版《三字經》據了解,湖北省一些學校給學生推薦的是刪節版的國學內容。
  •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 湖北部分學校推刪節版經典引爭議 孟母擇鄰被刪
    部分學校推薦刪節版《三字經》據了解,湖北省很多中小學都開展了《三字經》《弟子規》等誦讀活動。一些學校給學生推薦的是刪節版的國學內容。武昌區九龍井小學語文教研組主任魏賢佐介紹,該校在教學生讀經典時,重新選擇文章,對《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等經典文本進行了列印編排,「中國國學經典中大多數內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學或與時代發展相悖的東西,如封建思想嚴重,輕視女性、輕視勞動等」。記者翻看該校重新編印的經典讀本時發現,「昔孟母,擇鄰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句子被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