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騎樓"老街改造+"探索城市連片更新新路子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活化百年老街 留住城市記憶

①騎樓老街煥發新顏。

②鮮花映襯的騎樓老街。

③中外遊客慕名而來。

④「修舊如舊」的水巷口。

⑤佇立在騎樓老街的銅像。 海口日報記者 黃一冰 攝

⑥夜晚,中山路步行街上燈火輝煌。海口日報記者 吳祝好 攝

「原汁原味的老海口,古樸卻不失優雅」。4月15日,記者走訪海口騎樓老街區,不少市民遊客為「修舊如舊」騎樓點讚。步入老街區南洋風格的廊式騎樓群,俯仰之間,崇尚自然、古樸厚重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近年來,海口在推進騎樓老街區改造過程中,突出以人為本、和諧宜居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實施溫和漸進的「微改造」,充分挖掘老街區潛在的資源和優勢,保護和修繕文物古蹟,對歷史建築活化利用,延續歷史文脈,保存城市記憶,探索出一條適合海口現狀的「老街改造+」帶動城市連片更新的新路子。

老街改造+「復活」歷史建築

海口騎樓建築群始建於19世紀中葉,隨著海運和商貿的蓬勃發展,在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規模達到鼎盛,逐步形成了歐亞混雜、兼具南洋文化特徵的風貌。然而時過境遷,當年繁華的騎樓老街面臨建築結構老化、市政設施差、居住密度高、業態低端等問題。近年來,海口啟動騎樓老街區整治工程,讓百年騎樓煥發新顏。

「把騎樓歷史上有積極意義的幹預痕跡儘可能保護下來,對於建築肌理沒有大損傷、不影響未來功能使用的部分也儘可能予以保留,原汁原味地傳承歷史。」海口騎樓老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山介紹,在老街的修繕中,堅持了「搶救第一、保護為主、加強管理、合理利用」和「修舊如舊、恢復原狀」的原則。「要把歷史建築當作一個生命體來看待,這些修復後的騎樓還要繼續發揮建築的功能。」

「在牆面修復中,我們『復活』了彩色石灰水工藝,對窗戶的修繕也力求做到尊重歷史,原原本本地傳承。」 黃山介紹,石灰水是海南、廣東一帶牆面修復傳統的做法,是一種生態環保的傳統材料,價格低廉,又具有殺菌的功效,為了達到「修舊如舊」的效果,修繕人員採用了彩色石灰水的工藝,對立面牆體進行彩色處理,避免使用現代塗料帶來的破壞。在對保留了原色彩的窗戶進行取樣分析後發現,許多窗戶在歷史上都是彩色的。在科學依據的支撐下,老街窗戶的修復中沒有只採用保守的單一色調,而是大膽地使用冷色與暖色結合,使得百年老街不僅煥發出現代感,也能夠古色古香,與歷史一脈相承。

老街改造+補齊民生短板

「以前騎樓沒有停車場的時候,過來遊玩都不知道將車停哪。」市民周晨說,現在騎樓建設了配套的停車場,確實方便市民和遊客駕車前來騎樓景區遊玩。

近年來,每年到騎樓遊玩的市民及遊客數量都在遞增。新建停車場是騎樓改造的一部分。目前,騎樓老街區有三個露天停車場以及一個2層的地下車庫,可容納千餘輛車。其中,第三停車場於今年2月底建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騎樓老街區怎麼改,群眾說了算。海口在改造老街區的過程中,每一步、每一個方案都充分尊重民意,公開透明操作,始終把群眾的需求考慮在前。變城市美容為功能再造,把完善老街區基礎設施作為重要的民生實事,先後改造了聯戶巷道,改善了供水、排水、排汙等設施,著重打造「騎樓印象」, 使老街區「修舊如舊」,「逆生長」出新家園。

在改造市政道路和市政管網包括示範區內供水、排水、供氣等必設管網上,相關部門提前規劃科學布局,電力、廣電、電信、聯通和長途傳輸等「五線」入地,超前預設專業管線,設計建設地下綜合排水管道等。同時,更新和維護路燈照明設施,完善公交車站點,打通消防通道,增加了必要的消防設施、設備,並在公共地段設雕塑小品、座椅等,補齊騎樓老街區的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質,讓更多的市民遊客獲得更實在的文化認同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城市軟環境。

老街改造+發展休閒旅遊

據黃山介紹,騎樓老街區的中山路步行街約300米長,2017年遊客接待量達46.7萬人次,2017年遊客接待量比2016年增長7.6%。

文化是旅遊的生命線。騎樓街區歷經風雨,見證海口城市的百年滄桑,它的靈魂不僅在於富麗華美的立面外形,更在於它揉刻在鋼筋水泥裡的「活」的印記。騎樓街區是海口城市最具「地域性」的代表,保留著百年的歷史文化積澱,每次漫步大街小巷,仍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氣息、鮮活的市井百態和純樸的民風民俗。

為了把騎樓的街區文化、歷史文明更具體地推向大眾,展現海口歷史文化的繁榮與演變,海口注重街區歷史痕跡的保留與挖掘,對街區內331處海口市第一批歷史建築進行分類保護修繕;挖掘恢復五條老街老商號牌匾近200個;整理出版騎樓文化系列書籍。媽祖廟紀念館2017年春節前建成開放,水巷口海口南洋騎樓老街展示館、中山路海口南洋騎樓文化展示廳、修繕工藝展示館堅持每日開放,做好最全面的海口歷史文化「導覽」與傳播。

騎樓獨特的南洋風格建築群讓人賞心悅目,吸引市民及遊客慕名而來。「我這輩子連英文字母都不懂得拼寫,現在遇到外國人都能跟他們說『Hello』啦。」住在附近的70來歲的陳玉英阿婆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旅客來騎樓遊玩拍照,他們也很熱情,跟我打招呼總是點頭微笑說「Hello」,久而久之我也會說了。

老街改造+豐富百姓生活

「老街有許多奇特旅遊商品,這裡從早到晚人氣都很旺。」住在騎樓老街附近的市民李小妹阿婆說。

老街不寬,兩側密密麻麻排列著各種店鋪,經營的商品多是時下商場、超市裡難以見到的商品,如舊式首飾、文房用具、南貨食品、服裝布匹等價格親民的傳統商品。除了這些小店鋪外,餘下的門店則讓小電器、藥房、茶館、客棧、雜貨店、理髮店、照相館及各類海南地方特色小吃排檔佔了去。

據介紹,根據《海甸溪城市更新項目行動實施方案》,騎樓公司配合華僑城公司,持續推動活化騎樓老街具體項目的落實,包括打造精品酒店、特色民宿,建設演藝中心,老街業態整治升級及打造騎樓片區特色街道等工作。中山路步行街共有123家商鋪。目前,已進駐業態商鋪有103家,騎樓老街在2017年引進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椰雕文化館」、海南本土特色品牌「京潤珍珠」、海南知名便民企業「海口市菜籃子公司」及海南票證博物館,豐富了中山路的文化業態,提高中山路的商家品牌形象。

改造後的老街業態更加豐富,方便了市民生活。平日這裡比較安靜,逢年過節及周末假日就會出現人如潮湧、車水馬龍的熱鬧場面,許多人到老街購買年貨和日常生活的零碎物品。這裡的物品豐富、價格實惠,到老街上走走逛逛,尋找那些還沒來得及褪去的歲月痕跡,在討價還價中完成交易已成為市民、遊客的一種享受。

記者手記

百年堅守 傳承鄉愁

漫步在經過百年歷史文化積澱的海口騎樓老街,仍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氣息、鮮活的市井百態和純樸的民風民俗。伴隨著海口城市的發展與變遷,傳統文化已成為騎樓老街不可割捨的記憶,海口騎樓街區作為海口城市最具「地域性」的代表,文化引領地位日益顯著。

海口騎樓老街是國內現今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的騎樓建築群之一。歷史上,隨著海口海上貿易與航運的發展,活躍於東南亞與大陸沿海區域的華僑將南洋的建築風格和樣式帶到海口,形成了海口近代騎樓老街的城市風貌。2009年6月,騎樓老街被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百年堅守,氣象萬千。老街的一磚一瓦是鄉愁的記憶,它串起了近代海口的變遷史,是那個時代至高至淳的精神寄託,也是華僑先輩們櫛風沐雨、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徵,更是當代海口城市文化生生不息最直觀的表現。

前人挖井,飲水思源。先人前僕後繼開創的天地,需要不忘初心與堅定不移傳承的決心。回望歷史,街區曾經的熙熙攘攘、商業與文化的繁榮不僅需要銘記,也需要我們在探索中傳承與創新發展。

海口在活化和修復騎樓的同時,鼓勵海南本土文化在這裡進行展演展示,支持廣大文人學者、文藝愛好者來到騎樓老街尋找創作靈感與展示作品,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在這裡交匯、融合,在騎樓街頭開花結果,把文化精品呈現給大眾。

每一種文化都是一個動態的生命體,它們遵守著自身的節律。如今的老街會像當初建起的中西結合的騎樓一樣,接納多元文化在老街的平臺上百花齊放,讓騎樓老街鮮活起來,傳承百年鄉愁,留住城市的記憶。

(責編:盧少雄、蔣成柳)

相關焦點

  • 海口百年騎樓老街的美麗與滄桑
    中新社海口六月二十二日電 題:海口百年騎樓老街的美麗與滄桑  中新社記者 莫成雄 王辛莉  海口騎樓老街近日入選首屆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歷經百年滄桑的海口騎樓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海口騎樓老街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我感到很意外。」
  • 新舊難融合,海口騎樓老街再現繁華之路漫漫
    每一個城市的老街區,無一不印證著這個城市的前世今生。對於上海,是小東門;對於福州,是煙臺山;對於海口而言,則是騎樓老街。早在2009年,海口騎樓就已經入選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並於次年開始實施改造。在經過三期修繕後,中山路的騎樓於2013年正式對外開放。
  • 越來越多自發的文藝活動在海口騎樓老街聚集 帶狀文化街區盛裝來襲
    的確,如果說美麗椰城的城市更新計劃過去相對集中在自然環境和基礎設施的改造升級上,那麼近年來以海口騎樓老街為代表的、注重城市「內裡」品質的帶狀文化街區的形成,則更加凸顯著這座城市的文化氣質,涵納了眾多的小眾藝術,在這一方土壤上得以展示。
  • 中國海口 騎樓老街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曾經沒落的海口騎樓老街軟體迎來新的生機,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下騎樓老街輝煌歷史,勃勃未來: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
  • 騎樓老街煥發生機 將打造海口「新外灘」的獨特風景線
    特別是2010年,海口市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綜合整治工程拉開序幕以來,通過多方面的改造,騎樓老街也得到相應修繕。今年海南省兩會期間,一份來自致公黨海南省委員會的《關於加快海口騎樓老街開發利用的建議》的提案,裡面闡述了騎樓老街應該建設瓊海關廣場和強化親水概念、恢復外灘和原有業態等觀點。
  • 海口騎樓老街保護:融合瓊州文化與南洋風格
    海口騎樓建築歷史文化街區  融合瓊州文化與南洋風格  ——關於海口騎樓老街保護的思考  海口市文物局 蒙文雷  近日,有幸參加經國家文物局下面,就海口騎樓街區的具體保護情況,結合研修班上專家們的指導建議,談一些對街區保護管理的觀點和看法。  統一保護認識 注重文化投入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所謂的「舊房改造」和「危舊房改造」逐漸在城市建設中蔓延開來。
  • 騎樓老街,海口最早的城市記憶
    海口騎樓最早出現於南宋,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這些騎樓柱廊相連,可隔壁陽光、遮擋風雨,也便於敞開鋪面、招攬生意。海口得勝沙路、文明東路、中山路、博愛路、解放路,兩側都是一幢幢始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南洋風格柱廊式騎樓。許多馬來西亞等第地的老華僑們在每年回國祭祖的時候,總是要到海口的「南洋街」轉轉,給身邊的孫子講講這裡當年的故事。
  • 「漫步海口騎樓老街」攝影大賽開鏡 展現騎樓老街魅力
    「漫步海口騎樓老街」攝影大賽開鏡。 蘇鳴飛 攝 中國僑網海口11月17日電 (蘇鳴飛)2018年「漫步海口騎樓老街」攝影大賽開鏡儀式17日在海口騎樓老街中山路舉行,眾多攝影愛好者聚集在此進行拍攝創作和相互學習交流。
  • 海口騎樓老街,不一樣的老街
    不知不覺已經來海口一年了,不知不覺已經有點愛上了這座城市,她的靜謐,清新,都深深吸引了我。海口騎樓老街更以它的魅力讓我對它刮目相看。無論你去沒去過騎樓,接下來就讓我帶你看看騎樓。小編上次去的時候是今年的清明節,4月的海南已經非常熱了。
  • 海口騎樓老街入選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圖)
    海口騎樓老街是現今國內騎樓建築保留規模最大、保存基本完好、極富中西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 中新社發 善平 攝中新社海口六月二十二日電 題:海口百年騎樓老街的美麗與滄桑中新社記者 莫成雄 王辛莉海口騎樓老街近日入選首屆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歷經百年滄桑的海口騎樓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 打造歷史文化街區,海口的騎樓老街是否能成為城市的新地標?
    不過這次來到了海南海口,近距離接觸騎樓老建築後,才發現原來這裡曾經也差點成為了歷史,不過好在合理的保護,如今已經成為了海口一張嶄新的城市名片。騎樓有看過很多,特別是廣東地區,汕頭小公園、廣州上下九、廈門中山路、廣西欽州老街,多到有時候自己都記不起來,每個地方都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特色,但海口海口騎樓歷史文化街區這裡卻很不一樣。騎樓建築最早見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直到近代才流行於南歐及地中海一帶,並傳至東南亞。
  • 新春見聞:百年騎樓老街新生 漸成海口城市靈魂
    中新社海口2月14日電 題:百年騎樓老街新生 漸成海口城市靈魂  中新社記者 王子謙  海口市中山路81號「炭畫世家」傳人韓翠瓊的春節格外忙碌,看著熙熙攘攘的遊人,她說這條「最海口」的老街道終於迎來新生。
  • 海口騎樓老街,展現著海南獨特的城市風情,被稱作「小外灘」
    在四季如春、椰風海韻的海南島,最具國際化度假風的城市當屬三亞,而最富有文化底蘊的城市,莫過於有著「椰城」之稱的首府海口。來到海口旅遊,除了享受藍天白雲、陽光沙灘之外,不妨逛逛海口老城區的街巷,深入了解海口人文故事。
  • 「尋味南洋」走進海口騎樓老街 遊客品味騎樓文化
    海口網11月1日消息(記者李萬內 特約記者劉偉 攝影報導)琳琅滿目的南洋特色小吃、歡快熱情的歌舞表演……11月1日,由龍華區旅文局主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火熱開場,現場通過形式多樣的互動帶領市民遊客品味騎樓文化。「尋味南洋」主題活動現場氛圍熱烈。
  • 海口騎樓老街一日遊
    公司開年會選在了海口,忙裡偷閒一天逛逛海口的老騎樓。 好像不管到哪個城市都會有這麼一條充滿南洋風格建築的街道。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騎樓大多是上世紀初一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
  • 夜逛海口騎樓老街
    今天是元宵節吃過晚飯趁著這麼好的天氣出去走走,前二天看了馮導的電影《芳華》一下想到去騎樓老街逛逛,然後回來去電影院看《捉妖記2》,春節期間沒有來的及看。我住的地方離騎樓老街有3公裡,走過去可是不明智的選擇,在樓下開了一輛共享單車,18:00點鐘開始向騎樓老街出發了。
  • 海口騎樓老街修復城市記憶 最古老建築建於南宋
    海口騎樓老街修復城市記憶 最古老建築建於南宋 2014-12-15 16:57:39海口騎樓建築群街景。圖片來自網絡  本報訊(記者戴旻陽)建築就像人腦中的海綿體,其一磚一石一瓦,如同人腦中的一道道溝壑,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
  • 品瓊韻文化 海口騎樓老街讓遊客流連忘返
    海口的椰風海韻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的光顧,而藏在街頭巷尾的歷史文化場館,也正逐漸成為遊客進一步了解這座城市的重要內核。1月7日的海口細雨濛濛,不少遊客選擇了在鬧市區遊歷老街,賞特色建築、品傳統文化、嘗當地美食,在車水馬龍間探訪海口的古味瓊韻。
  • 尋味南洋走進海口騎樓 文化老街再現南洋風情
    「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海口騎樓老街舉行。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日消息(記者 陳望)11月1日下午,由海口市龍華區旅遊和文化體育局主辦,龍華區文化館、龍華區圖書館、海口騎樓公司協辦的「尋味南洋——海口市龍華區2020騎樓老街南洋風情」活動在中山路騎樓老街火熱開場。
  • 海口騎樓老街,南洋遊子的愛與寄託
    來海口多次,喜歡騎樓老街那一塊地兒。總感覺騎樓老街那些老房子充滿了歷史的厚重。 即使是現代社會已經飛速發展,但是對於有文化傳承的產物,無論是地下埋的文物,還是仍在使用的建築,都是一個民族的底蘊所在。海口騎樓老街,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裡,總長四點四公裡,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