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的三月是我認為在一年中最好的一個月,天氣很好,溫度在23度左右,你穿一件衣服也可以,穿二件也行,走在外面到處是涼涼的風卻不冷,是一個適合戶外活動的月份。今天是元宵節吃過晚飯趁著這麼好的天氣出去走走,前二天看了馮導的電影《芳華》一下想到去騎樓老街逛逛,然後回來去電影院看《捉妖記2》,春節期間沒有來的及看。我住的地方離騎樓老街有3公裡,走過去可是不明智的選擇,在樓下開了一輛共享單車,18:00點鐘開始向騎樓老街出發了。
話說海口騎樓老街,是海口市一處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觀,其中最古老的建築四牌樓建於南宋,至今有700多年歷史。騎樓老街大約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裡,聽說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現在我們看到的騎樓大多是上世紀初一批批從南洋回來的華僑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所建。騎樓大多布滿優雅細緻的雕塑和洋派的裝飾,很有些巴洛克的味道。騎樓樓層都不太高,兩三層的居多,有些還保留著早前的商號,和憑欄、門窗等處的精美雕花,現在民國的特色保存較多。
18:15分踩單車就來到騎樓入口,今天來這裡參觀的人很多,大都是想看看什麼是騎樓,一睹它的風採,到處都是拍照的,我踩著單車、迎著涼涼的風走在石塊老街中,看著一棟棟的老騎樓,自已恍惚回到了三十、四十年代的民國時期,忘記了身邊的那些高樓大廈和現代化,騎樓大多還是民國時期的面貌,但很多騎樓已破敗不堪和廢棄,還有一個現代樓出現在騎樓邊上,很不協調,騎樓下面店鋪也是五花八門賣什麼的都有(吃、穿、戴、用),在二平方公裡內也只有一小段保護較好,最商業化、最繁華、人最多的地方,算是現在海口騎樓的完整版縮影吧,其它地方已沒有想像中的完美,出現和現在很多古鎮景點一樣的病,商業化和民用化不斷在縮減這二平方公裡的覆蓋面積。
前段時間播放馮導的電影《芳華》前面一段就是在海口騎樓取景的,我專門踩車過去走了一遍那些鏡頭之處,然後踩著單車穿了好幾條老街,越走騎樓越破敗、越現代,感覺著古人的智慧,造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風格,也很實用,也惋惜這些老建築的破敗和慢慢地消失在現代化的城市裡,不能真正回到那個屬於騎樓的時代,我們只能看看殘存的樣子,用想像去恢復它原本的面貌。
19:15分踩著單車回到了入口處,在裡面踩了1個小時,踩著返回的路,看著黃昏下的騎樓、看著燈光下的騎樓,它似乎又變了一個樣貌,變的更古老了,變的更神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