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六月二十二日電 題:海口百年騎樓老街的美麗與滄桑
中新社記者 莫成雄 王辛莉
海口騎樓老街近日入選首屆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歷經百年滄桑的海口騎樓再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海口騎樓老街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我感到很意外。」一位居住在海口騎樓老街的老大爺樂得合不攏嘴,他說:「騎樓老街將來價值無可估量。」
海口騎樓主要分布於海口市得勝沙路、中山路、博愛路、新華路、解放路、長堤路等老街區。騎樓老街覆蓋面積約二平方公裡,總長四點四公裡,共有大大小小的三、四層高的騎樓建築近六百棟。
記者踏訪海口騎樓老街,但見老街人流不斷,車水馬龍,騎樓依舊,店鋪依舊,商業氣息濃厚。騎樓下廊廊相接,顧客一路走來,既避雨又遮陽。
海口現存的騎樓是近代典型的商業建築。上世紀初,一批批早年去南洋謀生的海南華僑,在外闖蕩經商掙錢後又陸續回到海南,借鑑當時的南洋建築風格,在海口建起一座座騎樓。其中,最早的騎樓建於一八四九年,地點在海口四牌樓街又叫城內街,即現在的博愛北街。起初,博愛路、中山路的騎樓多為二至三層,新華北路和得勝沙路後來居上,多為三至四層。除了海關和一些國家的領事館略微高大的建築物外,最氣派的要數南洋歸僑建造的騎樓。
海口騎樓建築藝術具有濃鬱的歐亞混交文化特徵,建築風格多姿多彩。騎樓的窗楣、柱子、牆面造型、腰線、陽臺、欄杆、雕飾等都表現出獨特的風韻。騎樓外部立面簷口均為帶一個或多個孔洞的女兒牆,俗稱「風洞牆」,其造型主要是歐洲「巴洛克式」,多為橫向對稱式,頂部簷口天際線多有波浪形、渦卷形和幾何形雕飾。中式傳統浮雕花飾有:龍鳳松鶴、荷花蓮藕、梅蘭竹菊、回紋圈繩、福祿壽等,這些磚雕花飾使建築物增加了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海口騎樓是一筆厚厚的文化遺產,具有文物、經濟和審美價值。」 負責海口騎樓老街改造的海旅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南秋對記者說,海口騎樓老街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稱號,為歷史文化名街的保護利用與城市建設、歷史文化旅遊產業有機結合提供了一個平臺,特別是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中,海口將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調整城市旅遊產業結構、提升文化軟實力、展示城市個性、增強競爭力。
他透露,海口市政府將投入八億元人民幣啟動騎樓改造項目,海口騎樓老街將建成具有濃厚歷史文化氛圍的集娛樂、休閒、購物為一體的商業中心。他表示,海口騎樓老街將以新姿態迎接國內外遊客,並向世人展現海南歸僑創造的滄桑而又美麗的百年歷史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