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學術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講,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獨上高樓·王國維誕辰140周年紀念展」近日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獨上高樓」便是取自王國維「三重境界說」之第一境界,不僅比喻令後人望其項背的學問大成就,亦喻其孤傲的個性和特立獨行的風格。
王國維,字靜安,是中國近現代學術大師。他早年追求新學,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上古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敦煌學和邊疆學等,在諸多學術領域均有開創性的貢獻。終其短暫的一生,著作60餘種,曾自編定《靜安文集》《觀堂集林》刊行於世,逝世後另有《遺書》《全集》《書信集》等出版。
展覽以「羅王之交」「平生交遊」「清園執教」「靜安不朽」四個板塊,按照作品內容和風格分類展示了王國維和故交好友的日記、書法、手札、書信以及與王國維相關的檔案、王國維遺書的石印本等共118件。
大眾對王國維的了解多側重於學術成就,此次展覽展出的手札、書信、書法等作品是其學養、治學精神和人生理念的綜合體現,也折射出這位學術大師的藝術境界。胡適、梁漱溟等人寫給王國維的求教信,顯示出時人對王國維深厚學養的尊重與認可。當然,王國維的手札有很多是寫給家人的,他的關注點包括孩子的工作、生活,孫女的病情以及對物價和時局的憂慮等,處處顯示出其細緻、耐心的特性。這些碎片化的生活場景在信札中娓娓道來,向大眾展示了王國維日常生活中的情懷與情趣,塑造了一個立體的王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