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與那個叫「麗莎」的姑娘

2020-12-17 菜鳥弟弟

《蒙娜麗莎的微笑》在被廣泛討論的時候,人們的關注點似乎總是聚焦在畫家達·文西身上,而不是這幅面貌的主人——麗莎·蓋拉爾迪尼。

在歷史記載中,這位女子名不見經傳。但在她的那個時代裡,社會風俗迅速變化,政治局勢衝突不斷,經濟生活動蕩不定,藝術創作靈感迸發。那時,西方文明又見新的曙光。她的人生看似平淡無奇,但是,我們500餘年之後回頭審視,她的生平細節構成了一幅非同尋常的畫卷,以直觀的方式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

本文講述了這幅肖像的創作過程,除了展現達·文西的繪畫技巧、理想和巧思,也意在揭示麗莎到底哪裡吸引了達·文西,她又因何被選為這幅畫作主體。

羅浮宮,《蒙娜麗莎的微笑》

如果我可以將麗莎·蓋拉爾迪尼人生中的一天定格,那肯定是1503年6月15日,她的24歲生日。在那個甜蜜時刻,她完全有理由開心。她所嫁的那個人可以給她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在舉行婚禮以來的8年時間裡,她接受了一個繼子,將他視如己出,而且還生下了5個孩子。雖然她只能在心裡愛著兩歲時去世的皮耶拉,但是她看到7歲大的皮耶羅像夏天的小麥一樣茁壯成長,依然心存感激。瑪列塔和卡米拉,一個3歲,一個4歲,都是她的小寶貝。安德烈亞是她心愛的小兒子。丈夫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給了她許多禮物,其中包括晚禮服和珠寶。而且,他還為人口不斷增加的家庭,購置了一處房產。現在,還有這個意料之外的燦爛日子。

大多數傳記作家一致認為,李奧納多·達·文西從1503年開始,為麗莎繪製肖像(有的傳記作者表示,李奧納多可能在一兩年之前便開始了創作)。也許,集中創作的時間始於那年春天他從波吉亞軍營返回之後,止於他秋天接手一個新的市政定製項目。麗莎大概並不知道相關安排的細節——那些全是男人們商討的問題。無論李奧納多和麗莎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初次見面,按照那時的習俗規定,當佛羅倫斯的一位著名長輩——他(已經51歲)足以當她的父親——與一位夫人正式見面時,兩人都應彬彬有禮。

麗莎身為行為規範的已婚婦女,慢慢伸出手來。李奧納多輕輕舉起,象徵性地親吻一下。即使她保持矜持,眼帘低垂,她也可以感覺到,眼前這位畫家與別的男人不同。他注視著她的面部輪廓,仿佛要將她的骨頭打碎,然後在自己的腦子裡重新組合起來。李奧納多說話聲音悅耳,一個句子聽起來就像一首歌曲,可以消除她可能出現的任何緊張情緒。兩人的生活軌跡不大可能出現交叉。麗莎明白這一點,心裡一片茫然。或許,她無意之間翹起嘴唇,露出一絲笑意。後來,她勇敢地抬起頭來,這讓李奧納多對她的兩隻眼睛有了初步印象:它們是「靈魂之鏡」。

麗莎兩眼深邃,存在著某種特別的東西,迷住了李奧納多。正如藝術批評家肯尼思·克拉克爵士所說,那是「他理想之中先天固有的東西」。克拉克接著說:「他曾經拒絕接受教皇、國王和王公的定製要求,卻使用了自己的終極技法……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佛羅倫斯公民的第二任妻子,精心繪製肖像。如果不是因為那種東西,還有什麼可以解釋這個事實呢?」

也許,麗莎的微小知名度反而增加了她的魅力。李奧納多將要做的事情不是粉飾一個喜愛虛榮的君主。他可以運用自己磨練出來的每種技法,使用他創立的每種理論,踐行他悉心積累的每個洞見,去捕捉一個真實存在的女人的風採。他可以再現一個具有多維度的平凡人,而不是任何人的典當品、財產或幻想。也許,李奧納多獨具慧眼,看到的並非僅僅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年輕妻子:小孩子給她帶來歡樂和苦惱,丈夫喜歡吹噓,幾代同堂的大家庭爭吵不斷。

「賦予你筆下的人物一種態度,讓它展示人物內心深處的想法。」

李奧納多曾經這樣告誡年輕的畫家們,「如果不這樣做,你的作品就不應得到讚賞。」讓李奧納多著迷的正是麗莎的「態度」,正是她以個人特有的方式展現的蓋拉爾迪尼式特徵:她擁有大度情懷,將別人的孩子視如己出;她性情溫柔,馴服了喜怒無常的丈夫;她意志堅定——正如她在未來將要證明的——可以做出非常艱難的抉擇;她堅忍不拔,可以支撐她的家庭,度過將要出現的動蕩不定的黑暗歲月。李奧納多的視野超越了麗莎這個姑娘,可能看到了她將要成為的那個女人的本質。

過去的整個職業經驗將他帶到了這個關鍵之點,讓他創作出這幅名垂青史的肖像。他多年研習先進的數學計算,已經掌握了人的頭部的最佳比例。他進行了光學實驗,觀察到瞳孔對光影的反應。他解剖屍體,知道了哪些肌肉形成了指頭的曲線,哪些肌肉讓嘴唇形成微笑。以下兩個方面因素結合起來,極大提升了他的觀察能力,很好地引導他手中的畫筆:一是16世紀的科學可以提供的一切知識,二是其他人尚未了解的某些開拓性洞見。

在創作《蒙娜麗莎》的過程中,李奧納多以前所未見的方式,給藝術帶來革命性改變。他使用了所謂的「黃金比例」(他和數學家帕喬利一起,研究了這個理念),計算出頸部、眼睛、前額、鼻子和嘴唇之間的理想距離。此外,他還將物體置於空氣和光線之中,突出了麗莎柔韌的雙手,讓它們看上去就像自然的傑作。這種方法被稱為「空氣透視法」或「大氣透視法」。這樣一來,前景中的物體輪廓分明,遠處的物體稍顯模糊。而且,他將麗莎放在別具一格的場景中,讓她與蜿蜒的道路、拱橋、巖石和山水融為一體。

李奧納多就像普羅米修斯一樣,讓作品獲得了生命。畫面上的麗莎具有生命,既是人,又是某種難以捉摸的東西:「視覺詩歌」——那是他的終極目標。

在米蘭,李奧納多曾在胡桃木那樣密度很高的材料上,繪製了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情人們的肖像。但是在佛羅倫斯,他堅持使用當地藝術家喜歡的材料——楊樹板。(在當時的義大利,油畫布只在威尼斯普遍使用。)他使用取自樹幹中段的紋理細密的材料,做成30英寸長21英寸寬的木板。為了防止木板扭曲變形,李奧納多在木板的「外」面,而不是「內」面作畫。當時的標準基底使用石膏、白堊粉和白色顏料的混合物,加入黏合劑進行調製。他另闢蹊徑,在木板上塗抹一種鉛白含量很高的密實底層(現代化學分析探測到這一點)。

李奧納多從自己喜歡的藥劑師那裡,購買了價格不菲的顏料,例如紅如龍血竭的硃砂,以及從非常罕見、十分昂貴的青金石中提取出來的群青。他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用油將那些豐富的顏料混合起來。

與他在韋羅基奧的畫室中使用雞蛋調製的壁畫顏料相比,新顏料乾燥的時間更長一些。這可以讓他更好地使用佛羅倫斯其他藝術家不知道的獨門絕技,表現微妙的明暗變化。

李奧納多將麗莎的心臟置於構圖的正中心,讓她的軀幹呈坐姿,從兩手交叉構成的基線上直立起來,成莊嚴的金字塔狀,她的頭部在最上方。在佛羅倫斯,他曾為自稱雌虎的吉內芙拉·德·本奇繪製肖像。在米蘭,他曾為盧多維科公爵的情婦繪製肖像。在這幅作品中,李奧納多如法炮製,也選擇了面部朝前、身體偏轉四分之三的側面姿勢。他讓麗莎穩坐在一把帶有曲線扶手的直背椅子上,要求她轉動身體,呈一種均衡構圖的姿勢。她的右肩向後,面部轉向相反方向。

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

現代研究者對畫作進行深層掃描後發現,麗莎最初可能左手抓著椅子扶手,仿佛要將身體支撐起來。後來,李奧納多改變了主意,讓她將雙手放在身體前面,左手靠著椅子,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美德的一種標誌),柔韌的指頭分開,輕輕放在左手衣袖上。這個姿勢很有創意,形成了一種幻覺:與身體的其餘部分相比,兩隻手似乎距離觀賞者更近一些。

假如我像麗莎·蓋拉爾迪尼那樣,穿著手工縫製的拖鞋,我可能會選配最時髦的罩衫——也許是一件帶有花式絲絨上衣的晚禮服。當然,服裝使用的是德爾·焦孔多絲綢商店裡最精細的面料。此外,我的脖子上可能戴著最搶眼的珍珠項鍊,指頭可能套著一枚——也許兩枚——鑲嵌大塊寶石的戒指。這就是喜歡顯擺的佛羅倫斯商賈希望示人的形象。可是,弗朗切斯科雖然定製了那幅肖像,不過對妻子的打扮,他似乎沒有什麼發言權。再則,在職業生涯的那個階段,沒有誰要求李奧納多繪畫時採取什麼方式,選用什麼題材。

在他的畫作中,李奧納多曾讓聖母們穿上一位學者所稱的「時髦的雅致服裝」;但是,他去除了麗莎身上的所有裝飾物品:沒有珠光寶氣的上衣,沒有錦緞面料的罩衣,沒有珠寶,甚至沒有結婚戒指。在李奧納多的筆記本上,我曾看到一條評論:「山區的一個農家姑娘,可憐兮兮,襤褸衣衫,沒有任何修飾。但是,她十分美麗,超過了穿金戴銀的女人。」那時,我便開始理解他那樣打扮麗莎的動機了。麗莎不是衣衫襤褸的鄉下女子,然而無須使用花哨的修飾來吸引觀賞者的注意力。

相關焦點

  • 達·文西:天才與他的曠世傑作
    皮爾諾20歲左右從貧瘠的芬奇山區進入佛羅倫斯獨立創業,很快就成為一位活躍於上層社會、非常富有的公證人。1451年夏天,25歲的皮爾諾回到家鄉芬奇鎮,與一位山村姑娘相好;1452年4月15日,這位姑娘為皮爾諾生下了他的第一個孩子,即達·文西,然而,皮爾諾並沒有與這位姑娘結婚。達·文西生母的身份至今仍然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學術課題。
  • 達·文西為自己而畫的傳世佳作:《蒙娜麗莎》究竟好在哪裡?
    說起這幅畫,還得從達·文西第一次從米蘭回到佛羅倫斯說起。當時,一位叫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的絲綢商人,請達·文西為他24歲的妻子麗莎畫像,達·文西爽快答應了。但這裡邊有個疑問,達·文西回佛羅倫斯的路上路過曼圖亞城,那裡的貴婦伊莎貝拉也請他畫像,但他只畫了個草圖,後面就各種推脫逃避不想畫,那麼,他又為什麼同意給這位無權無勢的商人妻子畫像呢?
  • 達·文西筆下的女性,為何有種說不出的神秘?
    但很快公爵有了第二個情婦,於是又要求達·文西為新情人作畫。但達·文西沒能再找到為切齊利婭畫肖像時的默契。這個情人較為年長,已經擁有兩個孩子,在達·文西眼中不復少女的靈性,因此這幅作品遠沒有《抱銀貂的女子》精彩。達·文西自己喜愛有加的作品,也受到了其他人的偏愛,開啟了他在曼多瓦的下一段旅程。1500年前後,米蘭被法國入侵,達·文西只好逃離米蘭前往曼多瓦避難。
  • 李奧納多·達·文西傳之《蒙娜麗莎》背後的故事
    先來說說李奧納多·達·芬,那個時候列年近五十奧納多·達·文西在回到了佛羅倫斯,奧納多·達·文西的名氣在當時已經是聞名遐邇了,但請他畫一幅畫作有多難,我們來說一個故事來了解一下。蒙娜麗莎是一個絲綢供應商的妻子,這個絲綢供應商是給當時非常顯赫的美第奇家族供應絲綢的這麼一家人,這邊簡單說一下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家族出了2任教皇,文藝復興的興起就離不開這個家族,雖然這家絲綢供應商給他們供貨,但是他們並不是什麼達官顯貴。
  • 講座|達·文西的真面目與畫作背後,以及他最愛的那些發明
    「達·文西」不叫「達·文西」既然要說達·文西,就應該從他的名字開始說,上面這個名字是大家都熟悉的Leonardo da Vinci,下面這個是他的全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兩個名字的中文都翻譯錯了。
  • 李奧納多·達·文西:關於他的謎團依舊困擾著當今的人們
    達·文西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謎團,有人說他的母親是一個外國的奴隸,但是在達·文西出生之後,在所有有關他出生和受洗記錄都沒有他的母親。他的母親就如同神秘消失了一樣。500多年來歷史學家們一直為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的原型爭論不休。但是幾個世紀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畫中人是麗莎·蓋拉蒂妮(Lisa Gherardini),佛羅倫斯一名絲綢商人的妻子。
  • 達·文西最滿意的肖像畫《蒙娜麗莎》,臨終前送給了他
    達·文西有一名相伴30年的助手,名叫吉安·麥柯夢·達奧倫諾,綽號沙萊(Salai),或爾·沙萊諾(il salaino),他被瓦薩裡描述成一位「達·文西所陶醉的細捲髮優美青年」——這在達·文西的筆記中可以找到證據,一副有捲髮的男性圖畫。1490年,10歲的沙萊來到達·文西的身邊。
  • 李奧納多·達·文西
    Marco Rosci提出儘管現在已經有許多關於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推測,他的世界觀卻是從本質上符合邏輯的而不是神秘的,他使用的經驗主義的手法在那個時期也是不尋常的[3]。達·文西是公證員瑟皮耶羅·達文西和農民婦女卡特琳娜的非婚生子女,他在義大利佛羅倫斯中一個叫做芬奇的地方出生成長。李奧納多從小在著名的佛羅倫斯畫家安德烈·德爾·委羅基奧的畫室受教育。
  • 近日專家鑑定達·文西至少參與了作畫
    達·文西研究指,達·文西使用的是一種叫暈塗法(sfumato)的繪畫技巧,靠混合顏色削弱了觀眾的外圍視覺,令畫中人的嘴變成觀者的焦點。其實,其他畫家也曾使用過這種技巧,但無人可做到像達·文西般巧妙。曾經出現的《蒙娜麗莎》裸體姐妹作近日有法國專家指出,達·文西當年可能繪畫不止一幅《蒙娜麗莎》,更可能有裸體版的姐妹作。
  • 達·文西與湍流
    >等名畫,進而聯想到他發明坦克、撲翼機、降落傘和直升機等,遠遠超出他那個歷史年代的近乎神跡的事跡。作為文藝復興三巨匠之一,達·文西的成就並不局限於藝術創作,而是同時在工程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均有廣泛涉獵,成為他那個時代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 人人都知道的《蒙娜.麗莎》,還有這些秘密!
    萊奧納爾多.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這件傑出的藝術品可謂是人人皆知。它甚至比達.芬奇的另一偉大作品《最後的晚餐》還要出名。《蒙娜.麗莎》是佛羅倫斯一位婦人的肖像畫。觀看整幅畫,蒙娜.麗莎看起來栩栩如生,足以讓我們驚嘆。她像是正在看著我們,而且她有她自己的心意。她仿佛一個真人一樣在不斷變化。當然對於一個行外人來說,看見這幅畫的第一眼感覺她逼真極了,皮膚感覺飽滿且有彈性,讓人產生了視覺上的美感,這就足夠了!
  • 達·文西逝世500年|《蒙娜·麗莎》中藏著深情告白?
    在這本書的開篇,普利茲引述多位美術專家的觀點,有人認為畫中女子的頸部比起達·文西筆下的其他人物遜色,有可能被其他人潤色過,也有一些人相信肖像的手和臉部出自達·文西之手,而其餘部分是由別人完成的。蒙娜·麗莎基金會認為《艾爾沃斯·蒙娜·麗莎》可能是達·文西在1505年的時候沒完成的作品,第二年就交給了委託人即麗莎的丈夫。
  • 我陪達·文西、拉斐爾喝小罐茶
    達·文西、拉斐爾的「畫作」來北京啦!我遞給達·文西,他接過去很老練地揭開覆膜,聞了聞,「還真不一樣哎!」你們那個時代的畫家對一幅好的作品除了對技法的卓越追求,還在方方面面展示著大師對人體結構、空間透視、色彩變化的研究,使你們的作品紮實地建立在科學素養之上。」「你講得對!」達·文西拿起小罐茶研發的茶壺,給自己倒上一杯茶。然後指著壺嘴說:「這叫105°鷹式壺嘴免滴漏設計,精準的設計比例,讓倒茶收斷自如。這裡面就是你說的科學!」
  • 達·文西和他的《蒙娜麗莎》
    達·文西其人1452年的4月15日夜幕降臨後,達·文西出生在義大利託斯卡納小山鎮的阿爾諾河流附近的山谷裡,這是美第奇家族統治下的佛羅倫斯共和國的領地。達·文西的父親叫瑟·皮耶羅·達·文西,是佛羅倫斯的法律公證員,母親卡泰麗娜是農婦。達·文西是他們的私生子。達·文西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的姓氏,芬奇是小鎮的名字。
  • 意考古學家欲挖《蒙娜•麗莎》原型骸骨 望復原神秘微笑
    義大利考古學家4月5日宣布將組建一支考古隊挖掘達•芬奇名作《蒙娜•麗莎》的原型的骸骨據英國《每日電訊報》4月5日報導,義大利考古學家4月5日宣布將組建一支考古隊挖掘達•芬奇名作《蒙娜•麗莎》的原型麗莎•蓋拉爾迪尼的骸骨,以求找到足夠多的頭蓋骨碎塊供電腦復原蓋拉爾迪尼的面部圖像,從而與這幅傳世奇作中的神秘形象進行直觀比較。
  • 解讀《達•芬奇密碼》
    達·文西是個愛搞惡作劇的人。電腦分析顯示,《蒙娜麗莎》和達·文西自畫像在人物的臉部有許多相似之處。無論達·文西是怎麼想的,他的蒙娜麗莎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她巧妙地隱藏著雙性信息。她是兩性的融合體。細看《最後的晚餐》這幅畫,耶穌右手邊上的那個人…那個人的臉形和身材,不由得驚詫萬分啊!
  • 絕無僅有的全才達•芬奇
    在這「美術三傑」中,其中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均為佛羅倫斯人,而開拉斐爾也與佛羅倫斯有密切關係。 達·文西全名李奧納多·迪·皮耶羅·達·文西,他是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達•芬奇堪稱奇人,他沒有正式學過拉丁語、數學和幾何。而拉丁語在歐洲中世紀是羅馬天主教的公用語,學術上論文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數學和幾何則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
  • 達·文西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文西幽靈
    今天說這本《達·文西幽靈》,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達·文西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以及達·文西為何要創作《維特魯威人》。本書作者託比·萊斯特是《大西洋周刊》的一位資深編輯,也是聯合國觀察員,著有多本跨領域的社科圖書。這本《達·文西幽靈》在2012年被《經濟時報》評為年度圖書。
  • 世界繪畫史上最出色的大師:達.芬奇
    達·文西就是其中最出色的大師之一。1452年4月15日,在義大利的一個小城鎮裡,達文西出生了。達文西的母親是一個只有十七歲的農家姑娘,由於涉世不深被人誘騙,結果生下了達·文西。貧寒的家境和私生子的名聲使得達文西在很小的時候就嘗到了人間的辛酸。達文西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終於把他丟下,自己和一個外鄉人遠走高飛了。失去了母親的達文西被一個名叫李奧納多的人收養。
  • 達·文西 最後的晚餐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中文名:最後的晚餐外文名:The Last Supper作者:李奧納多·達·文西畫種:油畫(有爭議)創作時間:1494年~於是,猶大跟祭司長約好:他親吻的那個人就是耶穌。逾越節那天,耶穌跟12個門徒坐在一起,共進最後一次晚餐,他說:「我告訴你們真理,你們中間的一個會出賣我。人類的兒子,將如預定的一般,離開世界。但把人類的兒子賣掉的人要獲得罪譴,他還是不要誕生的好。」猶大,那個出賣耶穌的使徒,說:「是我麼?我主?」耶穌答道:「你自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