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文西幽靈

2020-12-05 大劉說歷史

今天說這本《達·文西幽靈》,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達·文西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以及達·文西為何要創作《維特魯威人》。本書作者託比·萊斯特是《大西洋周刊》的一位資深編輯,也是聯合國觀察員,著有多本跨領域的社科圖書。這本《達·文西幽靈》在2012年被《經濟時報》評為年度圖書。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達·文西手稿。這些手稿數量繁多、內容深奧,涉及的領域多到令人驚嘆。譬如,超前幾個世紀的人體解剖圖,大到教堂穹頂、小到弓弩箭矢的建築工程圖,堪比工業革命時期的精密機械,等等。也因為這些手稿,李奧納多·達·文西是大家公認的天才。不過你們知道嗎,達·文西之所以能畫完這些手稿,除了他對於世界強大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的信仰。

達·文西始終相信,繪畫是神的工作,畫家是和上帝一樣的造物者,他可以通過繪畫窺探到宇宙的終極奧秘。這個想法呢,最終體現在達·文西的一幅素描裡,這幅素描就是作品《維特魯威人》。《蒙娜麗莎》無疑是達·文西舉世聞名的作品,但有相當部分的學者認為,達·文西最重要的作品,應當是這幅《維特魯威人》。

維特魯威是人名,是羅馬一位偉大的建築家,古羅馬城的設計師。他的著作《建築十書》至今還是建築系學生的必讀書目。羅馬帝國興盛之初,維特魯威提出,人體可以恰好放入一個圓形和一個方形之內,大約1500年後,達·文西用令人難忘的視覺形式展示了這個概念。

《達·文西幽靈》這本書,就是以《維特魯威人》這一作品為線索,追溯至古羅馬時期的維特魯威本人,然後又回到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的天才構想,講述這個站在圓形和方形中的、包含了微觀宇宙的人背後的故事,展示出古希臘羅馬與文藝復興這兩個時期,歐洲文化的發展變遷。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了解:幾千年來,為了探索人與宇宙的關係,那些天才的藝術家都有過哪些奇妙的靈感,以及為了求證這些靈感,他們所展現出的驚人智慧。

接下來,我們來看:古羅馬時期的建築家維特魯威與他對完美人體的研究。

相信很多人在看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時會感到疑惑,達·文西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他的靈感來源是什麼呢?這就要說到一個人,這個人的名字就叫維特魯威。維特魯威,是一名受僱於屋大維的工程師。他在屋大維對抗安東尼的戰爭中,負責挖築戰壕、建造弩炮、參與戰鬥、修理戰車、測量土地,可以說是羅馬帝國一名光榮的建築家。不過啊,這位光榮的建築家在當時籍籍無名,不為人所知。

為了讓自己不至於徹底湮沒在歷史中、不被後人知曉,維特魯威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寫下了《建築十書》,一本堪稱偉大的關於如何建造帝國的指導書。在這本書中,他不僅記錄了古羅馬城的重建過程,還總結了很多關於建築的知識,其中就包括他對於人體比例的研究。

古羅馬城的重建為什麼會和人體比例研究產生關係呢?這就要從屋大維,也就是後來的凱撒·奧古斯都大帝說起了。屋大維在打敗安東尼後,為自己改名為凱撒·奧古斯都。凱撒,是繼承他舅舅凱撒大帝的名字,而奧古斯都這個詞的意思是:雄偉、神聖。當凱旋的奧古斯都發現,羅馬城被戰爭蹂躪得殘破不堪,與自己的名號完全不相稱的時候,他決定,要重建羅馬城。

羅馬於是掀起了一股建築狂潮,它來得徹底、廣泛、熱烈,幾乎可以算是一次小規模的古典建築的文藝復興。羅馬的每個城市,都遍布著奧古斯都大帝的畫像與雕塑。這與今天一些城市的「大拆促大建」本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它帶著宗教的神聖性,與建立世界上最穩固、最雄偉都城的帝王決心。奧古斯都將這件事稱為:重建「帝國之軀」。為什麼這麼叫呢?這是因為奧古斯都對完美人體一直都有著痴迷的追求。什麼是完美人體呢?也許大家聽說過,古希臘著名的人體雕塑《持矛者》。它是古希臘的藝術家根據人體的完美比例雕塑而成的,完美體現了人體比例的協調與美感,被一再模仿和學習。這就是自古希臘流傳下來的完美人體。

而奧古斯都這個人呢,原本身材矮小相貌醜陋,但古羅馬人卻以《持矛者》為範本,給奧古斯都雕了一個塑像,叫《第一門的奧古斯都》。呈現奧古斯都在第一門這個地方,取得勝利的那個光輝時刻。在這個雕塑作品中,奧古斯都有著高大英俊的相貌,他舉手示意遠方,顯得十分高貴。

這就是奧古斯都的自信,他堅信自己是神之子,是完美的人。同樣,他也相信,通過人的智慧可以完成世界上最穩固的城市設計;而這個設計呢,就像完美人體一樣,必須穩定和諧。他相信,通過帝國之軀這個項目的實施,羅馬將成為一個在地理和物理上都具有實際屬性的巨大軀體。這個巨人的身體由不同的省份構成,政府統一管理。那將是一尊完美的、屬於他的帝國之軀。而這個項目的實際執行者,就是維特魯威。維特魯威將這一過程記錄在《建築十書》中,並寫下了在這次設計中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關於完美人體比例的研究。

那是一個還沒有尺子和度量衡的年代,古羅馬人用天空測量土地。聽上去很神奇是嗎?測量過程更神奇:建築師在深夜站在山頂之上,遙望著弧形的地平線,從弧形的頂點處垂直往上,在夜空中尋找所謂的「宇宙支點」。古羅馬人相信,天空是靠著四個宇宙支點支撐的,正是因為這四個支點的存在,天空才不致分崩離析。古羅馬人靠著他們獨特的方法尋找到這四個支點,然後依據天空的劃分測量土地,設計城市。兩幅圖非常相似。

被四等分的天空圖

就這樣,一座起源於天空的城市誕生了。古羅馬的人民相信,這樣一來,他們的生命便和宇宙的神聖秩序相符合。他們的南北大道,是天體的旋轉軸,他們的東西大道,跟隨太陽的運行軌跡。羅馬城將堅不可摧。

但是,在具體的建造過程中,在不能用天空來測量的地方,譬如城牆的高度、教堂穹頂的高度等等,總需要具體的測量方法。而這種測量方法,需要全羅馬的建築師、工程師都能理解和採用。是什麼呢?維特魯威最終決定,用人體比例作為度量衡。所謂用人體測量——舉個例子,從小可能父母就告訴我們,我們的身高和雙臂完全展開的長度是差不多的。這就是一個人體比例的測量方法。直到今天這種方法也依然被廣泛使用,比如,英寸,是一個拇指的長度,英尺,是一腳的長度。當然,這尺寸必須來自一個固定的人體,不然得亂套。維特魯威呢,就選用了古希臘流傳下來的「完美人體」作為研究對象。

古羅馬城的設計圖稿

他最終的研究結果包括:從胸口到頭頂的距離應該是整體身高的1/4,從胸口到前臂的距離也是如此,等等。總之,這一研究結果非常精細,放在兩千年前,稱得上是了不起。

這個研究成果,在不同領域都產生了很大影響,譬如解剖學、建築學、雕塑繪畫、醫學和地理學,甚至還有宗教和哲學。人們將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中所記載和研究的這個人體,稱為維特魯威人。不過啊,這個時候只有文字描述,沒有圖畫。這就是達·文西的作品《維特魯威人》最初的靈感。起源於古羅馬城的重建,在一個建築師渴望青史留名的野心中產生。然而,《建築十書》並沒有讓維特魯威馬上聞名於世,相反,直到去世,他都是一個籍籍無名的人。而記載了古羅馬城的重建過程與維特魯威研究成果的《建築十書》,也直到第8世紀才重新被發現,但卻被當做一本宗教著作而流傳。

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這本建築學的書包含了太多神學和天文學的思想。舉個例子,維特魯威在《建築十書》裡曾寫過這樣的話:「一半為人,一半為神,人體是和諧與秩序的源泉,代表了萬物的尺度。」這種「人是宇宙的縮影」的思想在中世紀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當時很多思想的理論基礎,其重要性可以類比進化論在今天社會思想中的地位。

體現在實踐中,就是建造教堂。神學家們開始相信,教堂代表了整個世界的形象,代表了神創造的宇宙。而人體中,正蘊藏著宇宙的奧秘。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觀點,將教堂結構與人體類比:「祭壇代表頭顱;左右兩邊的耳堂代表手和手臂;其他朝西的部分代表了身體其餘部分。」(未完待續)

題外話:讀書可以擴充我們知識邊界,獲得更多看問題的視角,但盲從是要不得的...

喜歡我的文章就果斷關注轉發吧。

相關焦點

  • 關於《維特魯威人》,《達·文西密碼》所沒有告訴你的
    【編者按】在丹·布朗的成名作《達·文西密碼》中,名畫《維特魯威人》在情節線索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事實上,數百年來,這幅由李奧納多·達·文西創作的奇特畫像早已被賦予了無數種解讀,卻只是使這幅畫像顯得越加神秘。
  • 達·文西究竟長什麼模樣?
    《博士來拜》仔細觀察畫面最右邊的男孩,這就是達·文西29歲時的自畫像。男孩的鼻子、捲髮等特徵都符合對達·文西外貌的推測。《維特魯威人》不少人認為該畫中的人物就是達·文西自己。達·文西在38歲時完成了這幅名作,與畫中的人物年紀相當。《老人與水流運動的研究》達·文西晚年時的相貌如何?達·文西的這幅草圖繪製於1512年左右,畫中有一位老人拄著拐杖坐在巖石上。這位年邁的藝術家注視著漩渦的圖景,也許就是達·文西60歲時候的模樣。
  • 解讀《達•芬奇密碼》
    達·文西是個愛搞惡作劇的人。電腦分析顯示,《蒙娜麗莎》和達·文西自畫像在人物的臉部有許多相似之處。達·文西把這個秘密堂而皇之地畫在了《最後的晚餐》上。我又仔細地看了這幅畫。這本書的主要好處在於把大量有趣而聳人聽聞的知識凝聚在情節的行進中,不時的教導擺弄一番,這就增加了尋常通俗小說所匱乏的「知性」,使書的格調高了很多。《達·文西密碼》作為一部世界暢銷的小說,自是有其過人之處。
  • 追尋達·文西的足跡
    貫穿整個2019年,在李奧納多·達·文西逝世500年之際,從他出生的託斯卡納鄉村農舍到羅浮宮,歐洲的文化機構安排了各種紀念活動。本周《瞰天下》以達·文西一生的軌跡為線索,走他走過的路,看他看過的風景,以及最重要的幾個回顧展,通過這段長達900公裡的旅程,來追尋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科學家、發明家、博學者的足跡。
  • 李奧納多·達·文西
    這使他成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小行星3000為紀念達·文西而被命名為「李奧納多」。李奧納多·達·文西常常被描述成一個博學者中的典型、一個有著「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極其活躍的創造性想像力」的人。
  • 還有什麼是達·文西不會的?
    達·文西可以說是阿爾貝蒂藝術理想的化身。他的畫以宗教主題為主,但具有顯著的人性化和世俗化特徵。達·文西早期與老師合作的《基督的洗禮》及獨立繪製的《天使報喜》、《荒野中的聖哲羅姆》、聖母子像以及《三博士來拜》草圖都表現了這一點。
  • 讓達·文西靈魂徘徊的託斯卡納小鎮與這些義大利城市
    今年是達·文西逝世五百周年,羅浮宮的大型回顧展聚集了這位「全才」的多幅傑作,包括館藏的《蒙娜麗莎》與借展的《維特魯威人》《音樂家肖像》等等,引起了藝術界的轟動。而與此同時,在達·文西的出生地義大利,諸多城市與小鎮以自己的方式追溯了他的旅程。
  • 達·文西:大BOSS來了
    他畫壁畫,有了《最後的晚餐》;畫肖像,有了《蒙娜麗莎》,畫人體比例圖,有了《維特魯威人》。他把繪畫當成科學,再造了一個令人信服的世界。1452年4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晚上,萊昂納多·達·文西出生在託斯卡納的芬奇小鎮。
  • 達·文西逝世500年之際 世界各地有這幾家博物館值得看看
    參考消息網3月2日報導外媒稱,2019年是李奧納多·達·文西逝世(1519年5月2日)500周年,世界各地幾十家博物館紛紛搶辦畫展。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月28日報導,這些關於達·文西的展覽中包括首次公開展出的《三博士來朝》手部素描,以及很少展出的《維特魯威人》。
  • 世界名畫賞析45-達·文西第一幅名作「基督受洗」
    那時達·文西尚未離開老師的工場,和老師在一起工作,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幅名作《基督受洗》,因此,畫上的人物顯得呆板一些,充滿一種宗教圖解的味道。據稱這幅畫的主要構圖是委羅基奧完成的,達文西補充了剩下的部分。
  • 美一暢銷書稱:耶穌有妻子 達-芬奇是他的後代
    本版撰文:張揚  解讀《達·文西密碼》  新快報訊 美國暢銷書作家丹·布朗今年3月出版的《達·文西密碼》連續數月排在暢銷書排行榜小說類前幾位。除了小說本身博學而充滿懸念的風格深深地吸引讀者外,小說的內容更讓讀者入迷:耶穌原來是有妻子的,而達·文西竟然是他們的後代。
  • 《達·文西密碼》之亂
    電影《達·文西密碼》並不是為了撫慰那些抗議者,而是為了取悅喜愛這本書的人。後來又來了198人,他們是等著湯姆·漢克斯為他們籤名。」電影《達·文西密碼》並不是為了撫慰那些抗議者,而是為了取悅喜愛這本書的人。
  • 靈感源自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
    據介紹,本屆峰會的會徽設計靈感來自於達·文西在1487年前後創作的世界著名素描作品《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 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 這幅由鋼筆和墨水繪製的手稿
  • 李奧納多·達·文西:絕無僅有天才的傳奇人生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小行星3000為紀念「達·文西」而被命名為「李奧納多」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維特魯威人》、《達·文西自畫像》、《安吉裡之戰》。達·文西是一個有著「不可遏制的好奇心」和「極具活潑的創造性的想像力」的人。
  • 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紀念展在法國羅浮宮拉開帷幕
    中新社巴黎10月24日電 (記者 李洋)歐洲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紀念展當地時間10月24日在法國羅浮宮拉開帷幕。據介紹,該展覽的策劃和籌備時間長達十年,共展出百餘件達·文西的作品,英國、俄羅斯、梵蒂岡以及義大利等方面都為展覽做出了貢獻。
  • 達·文西逝世500周年 達·文西密碼仍未完全解開
    羅浮宮的收藏實力使得這番豪言是有底氣的。目前確鑿無疑的達·文西畫作,總共只有15件左右,羅浮宮佔了三分之一,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巖間聖母》《未知女子肖像》《聖母子與聖安妮》《施洗者聖約翰》都在這裡。此前意法雙方籤署的協議顯示,羅浮宮此次還將從義大利租借除《三博士來朝》以外所有的達·文西繪畫以及主要的手稿。
  • 思想家系列——達·文西
    這些紀錄是達·文西在歐陸行程中透過觀察周遭並不斷的創作而來。他的著作《哈默手稿》中蘊含了大量的早期的科學知識但究其精密複雜程度仍可與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相媲美。這本著作囊括了幾乎其所有的研究方向,物理工程學,機械動力學,生物工程學,人體解剖學,天文學和建築學等一系列自然科學併力求用最完美的一系列數學公式將它們表達出來,他稱數學為「一門美麗的語言學」。
  • 中國雕塑家塑達·文西與齊白石銅像,永立義大利達·文西故鄉
    2020年1月17日,時值中意兩國建交50周年之際,由中國美術館館長、義大利藝術研究院院士、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大型雕塑「超越時空的對話——義大利藝術巨匠達·文西與中國畫家齊白石」在義大利芬奇市 「落戶」,標誌著為期一年的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系列活動完滿收官,這也是首次將中國雕塑家的作品永久立於達
  • 穿越時空的全才李奧納多·達·文西(《智慧財產權簡史》人物篇)
    我再推薦兩本書《天才、狂人與梅毒》,《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達·文西一生保持著對男孩子的愛戀,鄙視異性之間的性關係。達·文西在米蘭的17年間進行了很多科學研究,他畫出了著名《維特魯威人》,這幅畫表現的是人跟宇宙的和諧比例,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也成了達·文西終生的信念,讓他不厭其煩地進行關於人體的研究,他相信在人這個小宇宙之中,同時藏著宏觀宇宙的和諧比例。
  • 絕無僅有的全才達•芬奇
    在這「美術三傑」中,其中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均為佛羅倫斯人,而開拉斐爾也與佛羅倫斯有密切關係。 達·文西全名李奧納多·迪·皮耶羅·達·文西,他是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達•芬奇堪稱奇人,他沒有正式學過拉丁語、數學和幾何。而拉丁語在歐洲中世紀是羅馬天主教的公用語,學術上論文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數學和幾何則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