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麼是達·文西不會的?

2021-02-07 光明日報

2019年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藝術家和科學家萊奧納多·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義大利、法國、英國、美國、西班牙等地紛紛舉行紀念活動向這位大師致敬,達·文西在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詩歌以及光學、數學、解剖學、天文學、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等藝術和科學領域的探索和成就令人驚嘆。

達文西自畫像

19世紀著名文化史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其經典巨著《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中,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描繪為一個「人」和「世界」的發現的偉大時代。宗教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衰落,人們開始關注自身的價值並探索周圍的世界。而人、自然及兩者的關係正是達·文西畢生藝術和科學研究的最終目標。就此而言,他無疑是時代之子。

達·文西於1452年出生在佛羅倫斯共和國轄下的芬奇鎮。佛羅倫斯是一個富庶的手工業和商業城市,也是人文主義文化和自然主義藝術的搖籃。彼時,在美第奇家族的創始人老科西莫·德·美第奇的積極斡旋下,義大利五大邦國在1454年籤訂了著名的《洛迪和約》,使義大利半島享受了半個世紀的珍貴和平。城邦間的大規模衝突停止,較量從刀光劍影的戰場轉向外交、慶典和贊助文化藝術。

芬奇鎮

宮廷、城市政府、主要的世俗和宗教團體以及家族和個人紛紛通過贊助藝術工程展示其身份、地位、財富並提升其名望,慷慨贊助藝術甚至被建構成統治者的一種必備美德。

15世紀的義大利尚不存在專門的藝術學校,藝術家通常是在傳統的手工作坊中成長起來的,達·文西亦不例外。1466年,14歲的達·文西跟隨父親來到佛羅倫斯後,即被送入當時享有盛譽的安德烈亞·韋羅基奧作坊學藝。達·文西在這裡不僅學會了多種藝術技能,而且接觸到新興的藝術理論。這種理論是15世紀早期佛羅倫斯一批精英藝術家率先提出並實踐的,其代表人物是人文主義者和藝術家萊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

在1435年撰寫的《論繪畫》中,阿爾貝蒂重新界定了繪畫藝術的本質和畫家的身份。他主張繪畫不是一門技術,而是以人文學科和知識為基礎的學科。最出色的繪畫是表現了豐富多樣的人物、運動、情感和風景的宗教或歷史敘事畫,只有這種畫才能激發觀眾的情感和心理共鳴。相應地,畫家應具備修辭學、歷史和文學知識,要研究人體的運動和構造,並通過學習數學和透視法在二維平面上建構三維空間。

達·文西可以說是阿爾貝蒂藝術理想的化身。他的畫以宗教主題為主,但具有顯著的人性化和世俗化特徵。達·文西早期與老師合作的《基督的洗禮》及獨立繪製的《天使報喜》、《荒野中的聖哲羅姆》、聖母子像以及《三博士來拜》草圖都表現了這一點。

《天使報喜》

15世紀晚期的義大利政治版圖基本上被大大小小的新君主國主宰。在君主的宮廷,對文學和藝術的贊助既是君主美德的體現,也是奢華和優雅的宮廷生活必不可少的點綴。在佛羅倫斯共和國,其實際統治者洛倫佐·德·美第奇不僅大力贊助文學藝術,而且利用「藝術外交」打造宮廷間的政治聯盟,提高個人的國際聲望。將佛羅倫斯的藝術品和藝術家作為「禮物」贈給其他國家是其「藝術外交」的主要內容。

1481年,達·文西奉洛倫佐之命前往米蘭為盧多維科·斯福爾扎公爵效勞。盧多維科的宮廷聚集著一批傑出的歷史學家、詩人、藝術家和科學家,安布羅斯修道院圖書館和米蘭附近的帕維亞大學也是重要的科學文化中心,這些均深刻影響了達·文西在科學方面的研究。

達·文西在給盧多維科的自薦信中列數了自己的十多項才能,包括軍事工程、武器設計以及建築、雕塑和繪畫等。

1489年,達·文西正式進入宮廷,直到1499年。其間,他為盧多維科的情人畫肖像(即《抱銀鼠的女子》和《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並在感恩聖馬利亞教堂的食堂繪製了著名壁畫《最後的晚餐》(1495-1498年),還作為建築顧問參與了城市規劃和米蘭主教堂圓頂設計。在此過程中,受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建築理論的啟發,他開始探索人體比例與建築和整個宇宙的關係,著名的《維特魯威人》由此誕生。其中,一個四肢伸展站立的裸體男子與一個正方形和圓完美內接。此外,他還製作了盧多維科父親的青銅騎馬像模型、組織了多場盛大的宮廷慶典並為其設計道具、服裝和機械裝置。

多樣的藝術工作使達·文西的視野不斷拓展。除了藝術,他開始深入研究數學、光學、解剖學和工程學等領域。他主要靠實踐獲得知識,也從宮廷學者和帕維亞大學的教授那裡獲得幫助。此外,他還盡力購買或借閱相關書籍來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得益於100多年來人文主義者對古代手稿的搜集以及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達·文西閱讀了許多重要的文學、軍事和科學著作。

1494年,法國軍隊入侵,義大利再次陷入戰爭的泥潭。為鑄造青銅騎馬像準備的70噸青銅熔鑄成了大炮,達·文西製作的黏土模型也被法國士兵毀掉。1499年,法國人捲土重來並佔領米蘭,盧多維科被囚。達·文西被迫離開米蘭,在曼託瓦和威尼斯短暫逗留後,於1500年回到佛羅倫斯。

在佛羅倫斯的6年是達·文西的另一個多產期,他創作了多幅經典名畫,如祭壇畫《聖母子與聖安妮》草圖(1501年)、肖像畫《蒙娜麗莎》(1503年)和市政廳的歷史題材壁畫《安吉亞裡之戰》(1503-1505年)等。在創作這些畫的同時,他還研究水文水利工程、幾何學等。此時,達·文西在藝術和科學領域的成就已獲得普遍認可,義大利和外國的君主、貴族爭相以獲得達·文西的服務或作品為榮。

《蒙娜麗莎》

1506年,達·文西再次前往米蘭,之後又去了羅馬、法國,並於1519年在法國去世。從1506年直至去世,除了為贊助人和朋友畫了少數幾幅宗教畫和神話畫外,達·文西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於修改舊作及科學研究。其中,《蒙娜麗莎》一直被達·文西帶在身邊並不斷修改。畫中,人物身體起伏的曲線、以煙霧法表現的輪廓線模糊的五官、瀑布般垂下的柔軟髮絲和略帶憂鬱的神秘微笑,與背景籠罩在霧靄中似真似幻的山巒、河流和樹木遙相呼應,人與自然由此融為一體。

正如英國藝術史家貢布裡希在《藝術的故事》中指出的,在中世紀,從事繪畫、雕塑和建築的藝術家通常被社會精英視為卑微的手藝人和體力勞動者,藝術家對自身的認識也很少超出這一範疇。藝術實踐則被視為技術,而非創造性活動。到文藝復興時期,隨著人文主義者對古代著作尤其是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的《自然史》的發現和閱讀,人們對藝術和藝術家的認識開始發生變化。

《最後的晚餐》

按照老普林尼的記載,在古代,繪畫不僅是貴族子弟必備的知識,也是一門藝術,傑出的藝術家會受到帝王們的普遍尊敬和禮遇。從14世紀開始,以彼特拉克為首的一些人文主義者率先接受了這種新藝術觀,並將其傳播給藝術家和君主、貴族等社會精英。到達·文西生活的時代,此種觀念在藝術家和社會精英中已廣為流傳,並激發了藝術家們對科學和藝術的熱情。從這一角度來講,達·文西既體現同時又促進了「傳統的手藝人向近代藝術家」的轉變。

(作者:劉君,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世界史系副教授)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15日 14版)

責任編輯:王子墨

本期編輯:常瑩 孫小婷

相關焦點

  • 達·文西究竟長什麼模樣?
    《都靈肖像》在所有這些可能是李奧納多的肖像中,最出色也是最出名的一幅由達·文西親筆所繪,這幅被稱為《都靈肖像》的畫像因為其存放地而得名。達·文西在38歲時完成了這幅名作,與畫中的人物年紀相當。《老人與水流運動的研究》達·文西晚年時的相貌如何?達·文西的這幅草圖繪製於1512年左右,畫中有一位老人拄著拐杖坐在巖石上。這位年邁的藝術家注視著漩渦的圖景,也許就是達·文西60歲時候的模樣。
  • 李奧納多·達·文西
    還有一次,他在山裡探索時發現了一個洞穴,雖然害怕裡面會藏有怪獸,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最後還是進去一探究竟[11]。達·文西的童年已成歷史疑案[14]。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喬爾喬·瓦薩裡,記述了一個當地的農民做了一個盾牌,請達·文西的父親皮耶羅在盾牌上作畫。兒子達·文西在上面畫了一個吐著火舌的怪獸。
  • 達·文西逝世500周年 達·文西密碼仍未完全解開
    達·文西逝世500周年,全球眾多博物館已經和將要推出的相關特展多達數十個。人們發現——500年後,達·文西密碼仍未完全解開本報首席記者 範昕今年恰逢 「文藝復興三巨匠」之首的李奧納多·達·文西逝世500周年,藝術界儼然迎來「達·文西年」。
  • 全才達·文西是怎樣煉成的?
    達·文西所處的時代,現代科學體系遠未建立起來,學科之間的界限和壁壘並不存在,無論是水體的流動還是啄木鳥的舌頭,心臟的結構抑或永動機的可能,在達·文西的眼中,他只是想要去探究所有讓他感興趣的事物,只是想尋找「自然的萬千造化」所蘊含的規律。同樣,達·文西的觀察和研究,也就不會合乎現代科學的規範和評價體系。
  • 追尋達·文西的足跡
    今年1月已經結束的轟動性展覽「《萊斯特手稿》:水,自然的顯微鏡」為紀念達·文西的一系列活動開了一個好頭。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從比爾·蓋茨那裡借來達·文西珍貴的科學手稿《萊斯特手稿》,它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藉此一窺達·文西非凡廣闊的視野,以及他在佛羅倫斯的職業生涯中最具創造性的階段。
  • 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倫理素食
    ),亦不許傷害任何生靈,正如我們的李奧納多·達·文西。」信裡告訴對方有個名為古吉拉特人的印度種族,既不吃帶血的(動物)亦不許傷害任何生靈,接著他加了一句,就如我們的李奧納多·達·文西。」在《李奧納多·達·文西的一生》(英譯本1991)中,塞吉·布蘭姆利(Serge Bramly)寫道:「李奧納多熱愛動物,因而素食。」《李奧納多·達·文西:文藝復興思想家》一書(1997年譯自法文),也稱達·文西為素食者。
  • 蒙娜麗莎的微笑,達·文西因為什麼賦予它神秘莫測的微笑?
    站在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前,我們都會被畫中女子的微笑深深吸引。畫中蒙娜麗莎嘴角微皺,臉部的微笑似乎剎那而過,卻又能恰好被捕捉到。是因為出自大畫家達·文西?還是跟這幅畫的模特有關?自從這幅畫問世以來,在這幾百年的時間裡,世人爭論不休,很可惜並不能解開這個塵封已久的謎團。1、從審美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件藝術品不同的人來觀賞,或者說在不同時間段觀賞,感受和效果都是不一樣的。
  • 絕無僅有的全才達•芬奇
    在這「美術三傑」中,其中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均為佛羅倫斯人,而開拉斐爾也與佛羅倫斯有密切關係。 達·文西全名李奧納多·迪·皮耶羅·達·文西,他是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達•芬奇堪稱奇人,他沒有正式學過拉丁語、數學和幾何。而拉丁語在歐洲中世紀是羅馬天主教的公用語,學術上論文大多數由拉丁語寫成;數學和幾何則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
  • 《達·文西密碼》之亂
    還有被壞人的圈套搞得團團轉的警探讓·雷諾,差點都把他忘了。電影唯一可愛的人物只剩下伊恩·麥凱倫扮演的宗教狂熱老頭雷·提賓。說起「雷·提賓」這個人物,他的設定與《達·文西密碼》著作權官司還有些關係。小說借雷·提賓之口講述了「聖杯」的秘密,這正是被《聖血 聖杯》指控抄襲的內容。但後一個小說作者之一名叫理察·雷,玩笑話說,丹·布朗設定了「雷」這麼個人物,也算直接引語,不算抄襲了。
  • 達·文西:大BOSS來了
    1452年4月第二個星期六的晚上,萊昂納多·達·文西出生在託斯卡納的芬奇小鎮。他是私生子,爸爸是富有的法律公證人,媽媽是貧農之女,也有說是中東女奴。他在媽媽身邊長到5歲,然後搬去與爺爺奶奶同住。他爸結過4次婚,有12個婚生子。達·文西年齡大很多,與弟弟妹妹們幾乎沒來往。1460年代中,達·文西一家搬到佛羅倫斯。
  • 思想家系列——達·文西
    後來,達·文西記錄了他小時候的兩次小意外。一次是,有一隻鳥在他的搖籃上空盤旋,它尾巴上的羽毛掃到了他的臉。還有一次,他在山裡探索時發現了一個洞穴,雖然害怕裡面會藏有怪獸,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最後還是進去一探究竟。達·文西的童年已成歷史疑案。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兼畫家喬爾喬·瓦薩裡,記述了一個當地的農民做了一個盾牌,請達·文西的父親皮耶羅在盾牌上作畫。
  • 達·文西筆記裡的人生密碼
    然而這真真假假,恰是達·文西在逝世500年後依然能吊著大眾胃口的原因之一。這一次,我們決定徹底踏進「陷阱」,用第一人稱的筆記口吻,拼貼達·文西名畫之外的人生。材料取自艾薩克森的達·文西傳記和達·文西筆記。而決定讀下去的你,也將踏入一場與敘事者的博弈。
  • 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之間的趣事
    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各自被後人稱為是都是文藝時期的後三傑之一。足見,他們在藝術領域的影響力。他們之間又有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呢? 有一天李奧納多·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在街上相遇,當時李奧納多·達·文西已經50多歲了,米開朗琪羅還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
  • 達·文西與湍流
    芬奇自畫像每當提到達文西這個偉大的名字,腦海中總是首先浮現出他的自畫像(圖1),然後聯想到由他創作的《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芬奇筆下的尾跡流圖3 達·文西描繪的孔口出流作為藝術家的達·文西,對流水的複雜運動方式非常感興趣
  • 達·文西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來看看這本達·文西幽靈
    今天說這本《達·文西幽靈》,這本書主要講的是,達·文西名作《維特魯威人》的靈感來源以及達·文西為何要創作《維特魯威人》。本書作者託比·萊斯特是《大西洋周刊》的一位資深編輯,也是聯合國觀察員,著有多本跨領域的社科圖書。這本《達·文西幽靈》在2012年被《經濟時報》評為年度圖書。
  • 解讀《達•芬奇密碼》
    達·文西是個愛搞惡作劇的人。電腦分析顯示,《蒙娜麗莎》和達·文西自畫像在人物的臉部有許多相似之處。無論達·文西是怎麼想的,他的蒙娜麗莎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她巧妙地隱藏著雙性信息。她是兩性的融合體。傳聞列昂納多·達·文西的這幅《最後的晚餐》裡不止有耶穌和他12個門徒,裡面還有聖母瑪利亞和一個騎士,畫中耶穌右手邊的門徒約翰,其實是位女人,即抹大拉的瑪利亞,因此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至今仍無結論。
  • 《哈默手稿》:解開達·文西的密碼
    但達·文西不是,達·文西只是讓人為之絕望。  毫無疑問,達·文西首先是一位畫家,是所有的畫家當中最傑出的那一位,他被譽為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位人物肖像畫作能跟照相機拍的照片匹敵的畫家。  但是我們卻不能照此理解。繪畫並非是達·文西的終極藝術,而只是達·文西最基本的工具,他無比嫻熟地運用著這個工具描摹天地,洞察萬物之理。
  • 世界著名畫家的逸聞趣事(2):達·文西
    達·文西如果要在人間找個全才代表,那麼達·文西算是個無爭議的人選。據說,這位被現代學者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是個私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一個小村鎮裡度過的,陪伴他最多的是大自然。關於他和大自然的親密接觸還有兩個傳說:第一個傳說是,一次,有一隻鳥在他的搖籃上空盤旋,它尾巴上的羽毛掃到他的臉。在中世紀,人們都相信鳥是神的使者,所以不知他後來英俊的面容是否是因為被「神的使者撫摸」後的結果。據傳他的老師韋羅基奧雕塑的那尊俊朗的青銅大衛像(不是米開朗琪羅的那個石膏大衛)就是以年輕的達·文西為模特。
  • 中國雕塑家塑達·文西與齊白石銅像,永立義大利達·文西故鄉
    2020年1月17日,時值中意兩國建交50周年之際,由中國美術館館長、義大利藝術研究院院士、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大型雕塑「超越時空的對話——義大利藝術巨匠達·文西與中國畫家齊白石」在義大利芬奇市 「落戶」,標誌著為期一年的紀念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系列活動完滿收官,這也是首次將中國雕塑家的作品永久立於達
  • 文藝復興最強藝術決鬥:小冤家達·文西對壘米開朗基羅的
    不過這個故事裡沒有說明的是,達·文西本人是什麼樣的口吻?也許他的口氣真的是挑釁和嘲笑的,這些我們都不得而知,但米開朗基羅對達文西的反感是顯而易見的。如果不是因為嫉妒,為什麼會討厭這樣一個天才呢?讓我們來講講這兩位大師的故事。達·文西終日被人簇擁的天才大師蒙娜麗莎(局部)毫無疑問,達·文西是個天才。提起他的藝術人們會想到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