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在文化中極具爛漫色彩,人們對詩和遠方的憧憬遐想,讓被詩詞賦靈的鄉土、山水,萌生生機。
——題記
自然美景,各有千秋,隨著現代旅遊業發展,山水美景,已經不再局限於山是山,水是水,更多需要山水背後的故事,用文化賦能旅遊。
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和大運河詩路,是我省正在重點打造的「四條詩路」,它們將扮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花園建設」。作為「中國山水詩的搖籃」,永嘉以詩為源,今年,真正開啟文旅融合元年,讓詩歌再次激活山水。
永嘉縣鎖定「長三角一流的山水田園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以永嘉旅遊「12310」為發展路徑,致力打造「甌江山水詩路核心地」,提升縣域旅遊,以期讓以山水詩為代表的永嘉文化,為全域旅遊建設賦能,為鄉村振興、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打造一村一詩:古鎮振興新路徑
唐詩三百首,寫在石頭;詩經落在玻璃牆上,青山掩映成詩鏡;孩童入詩園,總愛站在詩石前,咿呀讀詩……在永嘉縣碧蓮鎮上村社區,一到傍晚,詩園裡就會熱鬧起來,這個公園,因為詩,熱鬧中平添了濃鬱的文化味。
碧蓮入口「最憶在碧蓮」
「公園佔地300餘畝,投資1000多萬元,隔壁村民們也很喜歡來。」為了建設詩園,在外能人劉建永回到家鄉擔任看上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不僅自掏腰包兩百萬餘元,還動員在外鄉賢集資100多萬元,參與詩園建設和鄉村振興。
「詩園」是碧蓮鎮「一村一詩」建設的縮影之一。邁入碧蓮鎮,詩在這裡隨處可見。
「詩與遠方」是立在碧蓮鎮入口的大型浮雕。進鎮道路兩邊,一首首詩歌夾道。在邵園村,「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與村莊的一亭一壩相得益彰;在缸窯村,「缸面酒華隨日轉,琴中松韻共風長」,缸窯古韻悠長;在碧蓮村,「江南風景秀,最憶在碧蓮」……
黃崗村「古窯蓮香」 選取白居易《憶江南》
「碧蓮自古以來就是詩詞孕育的好地方,現在我們將文化底蘊變成羅盤,描繪詩畫碧蓮。」 碧蓮鎮黨委書記戴曉智介紹,碧蓮鎮結合楠溪江「古窯蓮香」鄉村振興示範帶,推出「一村一詩」景觀打造,涉及沿線村居6個,景觀點11個。而帶上的每一個項目,也以符合其氣質的獨特詩句來展開。
以詩為媒,文旅融合中,碧蓮鎮已初步形成山水詩路+鄉村振興示範帶的「一帶一路」的發展框架。當地已建成有喬生態農業基地、邵詩蓮園等11個、總投資1.65億元的重點項目,建成集文化、旅遊、農業、研學為一體的旅遊精品線路。
巖頭古鎮近年來是永嘉旅遊重鎮,也在重新展開詩意的畫卷。去年底,麗水街揭開新面紗也有了新業態,作為該縣全域旅遊示範區核心區塊的重點項目,通過「旅遊+古村」融合發展,建設具有濃鬱宋元風情和休閒「慢生活」氛圍的歷史文化街區和休閒旅遊度假區。該項目圍繞巖頭「音樂小鎮」主題,打造一個集商業、休閒、旅遊、度假等功能於一體,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特色旅遊度假小鎮。
「還原」詩村詩貌:開發山水詩之旅
讓詩回來,讓文化回來。在鶴盛鎮鶴陽村,這種願望則更為強烈。
鶴陽是謝靈運後裔的聚居地,始建於北宋年間,後人繼承先祖衣缽,從宋朝到清六百年的時間,村內詩人輩出,但曾經的詩村在近現代一度落寞。
「從前村內道路狹窄,環境髒亂,從2018年開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進行環境整治,村容村貌已經煥然一新。」鶴陽村村幹部謝長榮介紹,借著詩路的建設,鶴陽村以鶴盛鎮打造山水詩畫示範帶為契機,復原「詩村」,修復鶴陽詩詞中的景色,建設詩詞交流文化中心,打造詩路、詩街……讓原本沉寂的村子「復活」。
鶴陽詩村效果圖
鶴陽詩村,是永嘉縣文旅融合的節點之一。永嘉在「甌江山水詩路」建設方面起步早,目前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獲得「中國詩歌之鄉」(全國第23個、浙江第3個)稱號,楠溪江風景區被評為全省首批10個(溫州唯一)詩路旅遊目的地。
但事實上,目前永嘉山水詩和旅遊融合深度還不夠。遊客在遊玩時,難以感受到「中國山水詩的搖籃」這一文化品質和內涵,文化資源的旅遊價值並未充分發揮。
「目前,永嘉文旅融合發展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有文化缺轉化,有概念缺理念,有盆景缺風景,有規劃缺謀劃。」永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朝陽介紹,如當地許多古村落,包括蒼坡村、芙蓉村等,景點內容單一,既缺乏「故事」和特色「文創品」,又缺乏互動、遊樂等項目和消費新業態,文化與旅遊的融合度及文化對旅遊的貢獻度偏低。
永嘉書院
提煉整合「SONG」 統領文旅融合發展
以山水詩為代表的永嘉文化,正在為旅遊賦「詩」。
「我們根據歷史文脈和現有發展實際,提出了永嘉『SONG』概念,來統領永嘉縣文旅融合發展,以打造『江南宋村』和『音樂小鎮』為核心,強化音樂和宋文化賦能。」葉朝陽介紹,針對永嘉縣文旅融合發展存在的短板和問題,近年來,永嘉從山水文化、非遺文化、名人文化、古村文化、甌窯文化等一系列旅遊文化符號中,提煉出「SONG」文化概念:S:以「山水詩」為代表的「詩歌」文化;O:以「甌窯」為代表的「甌」文化;N:以「南戲」(永昆、亂彈)為代表的「戲曲」文化;G:以「古村落」為代表的「耕讀」文化。
夜遊楠溪(芙蓉村)
楠溪江有宋文化獨特印記,去年底,楠溪江宋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高峰論壇舉行,浙江省錢塘文化研究會會長、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堅成為楠溪江宋文化研究院的首屆名譽院長。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楠溪江宋文化在浙江具有十分重要的代表性、典型性,楠溪江歷史上留下了無數的宋詞與宋詩,是浙江為數不多的遺留宋代建築式樣的地方。」胡堅建議,永嘉以宋文化賦能旅遊產業,將旅遊六要素「吃、住、行、遊、購、娛」向文化層面全面提升。
宋文化的賦能提升,正在逐步落地。「江南好」宋村項目落地巖頭鎮芙蓉古村,計劃通過項目活化芙蓉古村,重現江南文化中心,向世人展示甌江山水詩路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
夜遊楠溪(麗水街)
而在巖頭鎮,計劃推出「兩島兩村」旅遊新產品,隨著詩和歌聲響起,當地夜經濟被激活,「音樂小鎮」有著新律動。
古老的詩歌唱著新曲,當前,結合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永嘉正謀劃和推進楠溪?雲上溫泉旅遊度假區、桃花源文旅小鎮、亨嘉文化創意園等20多個重點文旅融合產業項目建設。
「我們將進一步做好文化深度提煉和文化闡釋,強化核心IP系統開發和整合營銷。」葉朝陽介紹,從謝靈運在永嘉種下的詩歌種子出發,在「SONG」賦能永嘉文旅融合發展中,當地將做好文化傳承和發展,講好文化故事。
「夜遊楠溪」成為永嘉旅遊新的「引爆點」和新的「增長點」。楊冰傑 攝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溫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金朝丹
圖片除署名外由永嘉縣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 王戀莉
審核 陸劍於
監製 朱聞武 劉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