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如何再次激活山水——永嘉山水詩路建設調查報告(下)

2020-12-13 溫州古道

詩歌,在文化中極具爛漫色彩,人們對詩和遠方的憧憬遐想,讓被詩詞賦靈的鄉土、山水,萌生生機。

——題記

自然美景,各有千秋,隨著現代旅遊業發展,山水美景,已經不再局限於山是山,水是水,更多需要山水背後的故事,用文化賦能旅遊。

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甌江山水詩路和大運河詩路,是我省正在重點打造的「四條詩路」,它們將扮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花園建設」。作為「中國山水詩的搖籃」,永嘉以詩為源,今年,真正開啟文旅融合元年,讓詩歌再次激活山水。

永嘉縣鎖定「長三角一流的山水田園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為目標,以永嘉旅遊「12310」為發展路徑,致力打造「甌江山水詩路核心地」,提升縣域旅遊,以期讓以山水詩為代表的永嘉文化,為全域旅遊建設賦能,為鄉村振興、社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打造一村一詩:古鎮振興新路徑

唐詩三百首,寫在石頭;詩經落在玻璃牆上,青山掩映成詩鏡;孩童入詩園,總愛站在詩石前,咿呀讀詩……在永嘉縣碧蓮鎮上村社區,一到傍晚,詩園裡就會熱鬧起來,這個公園,因為詩,熱鬧中平添了濃鬱的文化味。

碧蓮入口「最憶在碧蓮」

「公園佔地300餘畝,投資1000多萬元,隔壁村民們也很喜歡來。」為了建設詩園,在外能人劉建永回到家鄉擔任看上村社區黨支部書記,不僅自掏腰包兩百萬餘元,還動員在外鄉賢集資100多萬元,參與詩園建設和鄉村振興。

「詩園」是碧蓮鎮「一村一詩」建設的縮影之一。邁入碧蓮鎮,詩在這裡隨處可見。

「詩與遠方」是立在碧蓮鎮入口的大型浮雕。進鎮道路兩邊,一首首詩歌夾道。在邵園村,「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與村莊的一亭一壩相得益彰;在缸窯村,「缸面酒華隨日轉,琴中松韻共風長」,缸窯古韻悠長;在碧蓮村,「江南風景秀,最憶在碧蓮」……

黃崗村「古窯蓮香」 選取白居易《憶江南》

「碧蓮自古以來就是詩詞孕育的好地方,現在我們將文化底蘊變成羅盤,描繪詩畫碧蓮。」 碧蓮鎮黨委書記戴曉智介紹,碧蓮鎮結合楠溪江「古窯蓮香」鄉村振興示範帶,推出「一村一詩」景觀打造,涉及沿線村居6個,景觀點11個。而帶上的每一個項目,也以符合其氣質的獨特詩句來展開。

以詩為媒,文旅融合中,碧蓮鎮已初步形成山水詩路+鄉村振興示範帶的「一帶一路」的發展框架。當地已建成有喬生態農業基地、邵詩蓮園等11個、總投資1.65億元的重點項目,建成集文化、旅遊、農業、研學為一體的旅遊精品線路。

巖頭古鎮近年來是永嘉旅遊重鎮,也在重新展開詩意的畫卷。去年底,麗水街揭開新面紗也有了新業態,作為該縣全域旅遊示範區核心區塊的重點項目,通過「旅遊+古村」融合發展,建設具有濃鬱宋元風情和休閒「慢生活」氛圍的歷史文化街區和休閒旅遊度假區。該項目圍繞巖頭「音樂小鎮」主題,打造一個集商業、休閒、旅遊、度假等功能於一體,具有傳統文化底蘊的特色旅遊度假小鎮。

「還原」詩村詩貌:開發山水詩之旅

讓詩回來,讓文化回來。在鶴盛鎮鶴陽村,這種願望則更為強烈。

鶴陽是謝靈運後裔的聚居地,始建於北宋年間,後人繼承先祖衣缽,從宋朝到清六百年的時間,村內詩人輩出,但曾經的詩村在近現代一度落寞。

「從前村內道路狹窄,環境髒亂,從2018年開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進行環境整治,村容村貌已經煥然一新。」鶴陽村村幹部謝長榮介紹,借著詩路的建設,鶴陽村以鶴盛鎮打造山水詩畫示範帶為契機,復原「詩村」,修復鶴陽詩詞中的景色,建設詩詞交流文化中心,打造詩路、詩街……讓原本沉寂的村子「復活」。

鶴陽詩村效果圖

鶴陽詩村,是永嘉縣文旅融合的節點之一。永嘉在「甌江山水詩路」建設方面起步早,目前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獲得「中國詩歌之鄉」(全國第23個、浙江第3個)稱號,楠溪江風景區被評為全省首批10個(溫州唯一)詩路旅遊目的地。

但事實上,目前永嘉山水詩和旅遊融合深度還不夠。遊客在遊玩時,難以感受到「中國山水詩的搖籃」這一文化品質和內涵,文化資源的旅遊價值並未充分發揮。

「目前,永嘉文旅融合發展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有文化缺轉化,有概念缺理念,有盆景缺風景,有規劃缺謀劃。」永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葉朝陽介紹,如當地許多古村落,包括蒼坡村、芙蓉村等,景點內容單一,既缺乏「故事」和特色「文創品」,又缺乏互動、遊樂等項目和消費新業態,文化與旅遊的融合度及文化對旅遊的貢獻度偏低。

永嘉書院

提煉整合「SONG」 統領文旅融合發展

以山水詩為代表的永嘉文化,正在為旅遊賦「詩」。

「我們根據歷史文脈和現有發展實際,提出了永嘉『SONG』概念,來統領永嘉縣文旅融合發展,以打造『江南宋村』和『音樂小鎮』為核心,強化音樂和宋文化賦能。」葉朝陽介紹,針對永嘉縣文旅融合發展存在的短板和問題,近年來,永嘉從山水文化、非遺文化、名人文化、古村文化、甌窯文化等一系列旅遊文化符號中,提煉出「SONG」文化概念:S:以「山水詩」為代表的「詩歌」文化;O:以「甌窯」為代表的「甌」文化;N:以「南戲」(永昆、亂彈)為代表的「戲曲」文化;G:以「古村落」為代表的「耕讀」文化。

夜遊楠溪(芙蓉村)

楠溪江有宋文化獨特印記,去年底,楠溪江宋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高峰論壇舉行,浙江省錢塘文化研究會會長、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胡堅成為楠溪江宋文化研究院的首屆名譽院長。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楠溪江宋文化在浙江具有十分重要的代表性、典型性,楠溪江歷史上留下了無數的宋詞與宋詩,是浙江為數不多的遺留宋代建築式樣的地方。」胡堅建議,永嘉以宋文化賦能旅遊產業,將旅遊六要素「吃、住、行、遊、購、娛」向文化層面全面提升。

宋文化的賦能提升,正在逐步落地。「江南好」宋村項目落地巖頭鎮芙蓉古村,計劃通過項目活化芙蓉古村,重現江南文化中心,向世人展示甌江山水詩路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

夜遊楠溪(麗水街)

而在巖頭鎮,計劃推出「兩島兩村」旅遊新產品,隨著詩和歌聲響起,當地夜經濟被激活,「音樂小鎮」有著新律動。

古老的詩歌唱著新曲,當前,結合國家5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永嘉正謀劃和推進楠溪?雲上溫泉旅遊度假區、桃花源文旅小鎮、亨嘉文化創意園等20多個重點文旅融合產業項目建設。

「我們將進一步做好文化深度提煉和文化闡釋,強化核心IP系統開發和整合營銷。」葉朝陽介紹,從謝靈運在永嘉種下的詩歌種子出發,在「SONG」賦能永嘉文旅融合發展中,當地將做好文化傳承和發展,講好文化故事。

「夜遊楠溪」成為永嘉旅遊新的「引爆點」和新的「增長點」。楊冰傑 攝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溫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金朝丹

圖片除署名外由永嘉縣委宣傳部提供

編輯 王戀莉

審核 陸劍於

監製 朱聞武 劉曜

相關焦點

  • 讓山水詩重新「入世」——永嘉山水詩路建設調查報告(上)
    從謝靈運在這裡寫下中國第一批山水詩歌起,上千年來,永嘉詩脈傳承,耕讀傳家。如今,小眾化的詩以及詩歌文化,如何能夠更好地融入生活,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文化動能?隨著甌江山水詩路的打造,永嘉的山水詩文化在長時間沉寂後,邁入加速開發的元年。
  • 山水詩意美 永嘉山水詩 --2020年永嘉縣山水詩研究會「山水永嘉,文旅初探」專題研討會側記
    2020年永嘉山水詩研究會「山水永嘉,文旅初探」專題研討會於9月20日在甌北街道辦事處會議室閃亮登場。從永嘉各地和鹿城、龍灣、瑞安、平陽等地趕來的研究會會員,齊聚甌北,共同就發軔於永嘉的中國山水詩如何提升永嘉全域遊的文化品味,如何藉助謝靈運這一文化符號來打造永嘉山水遊的內涵,積極探索以山水詩為核心的永嘉文旅融合發展路子等內容暢所欲言。
  • 山水詩路 楠溪尋蹤 永嘉推動「SONG」文旅品牌提升
    浙江在線11月15日訊 近年來,永嘉縣聚焦「甌江山水詩路核心地」打造,將詩路建設作為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路徑,把詩路打造成為更好的項目發展平臺、產業聯動紐帶、經濟轉型動力,系統推動「永嘉SONG」文旅品牌提升,實現山區經濟發展綠色崛起。
  • 永嘉千年文脈與詩路建設同頻共振 在楠溪江邂逅「詩和遠方」
    近年來,永嘉深挖歷史文化,建設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文化旅遊平臺和產品,讓山水詩、永嘉學派、非遺文化、古村文化、甌窯文化、紅色文化等在楠溪江交相輝映,一場山水和文化融合的詩路建設正徐徐鋪開。作為全省「大花園建設」決策部署中重點打造的「四條詩路」之一,甌江山水詩路是詩畫浙江大花園的標誌性工程,是文化浙江建設的一張「金名片」。
  • 嶺上多白雲 何時到永嘉 ---「甌江山水詩路」記者採風行尋訪楠溪...
    編者按「甌江山水詩路」是全省「大花園建設」決策部署中重點打造的「四條詩路」之一,也是溫州的重要文化品牌。走進甌江山水詩路文化帶的首個站點——永嘉站(省數字詩路e站永嘉體驗中心),水系交通圖、詩人行跡圖、遺產風物圖、名城古鎮圖和哲學學脈圖等「五幅地圖」以別具一格的「數字」形式呈現在遊客眼前。通過3-5年的努力,永嘉將全力推進「甌江山水詩路核心地」打造工作,擦亮「中國山水詩的搖籃」文化金名片,將永嘉打造成為甌江山水詩路文化研究的先行地、文旅融合的樣板地、大花園建設的示範地。
  • 重陽「中國山水詩雅集」綻放溫州永嘉書院
    屆時,楠溪秋韻·中國山水詩雅集暨首屆中國詩歌秋晚將在永嘉書院隆重舉行,並和北京、開封重陽詩會遙相呼應。南、北、中三場詩會謳歌詩意重陽,詩意中國。主辦方表示,力求打造一場古今輝映、中外薈萃的山水詩文化盛典。華語之聲、永嘉傳媒集團、文旅直播等將面向全球直播。活動分上下午兩場。上午在永嘉書院思文閣舉行「甌江山水詩路與文旅經濟」事功沙龍。
  • 打造「甌江山水詩之路核心地」,浙江永嘉成功獲評「中華詩詞之縣」
    近年來,永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永嘉建設,以浙江省「四條詩路」建設為契機,圍繞打造「甌江山水詩之路核心地」目標,大力傳承和弘揚永嘉山水詩文化,對照「中華詩詞之鄉」創建標準要求,積極推進創建各項工作,不斷提高「中國山水詩搖籃」和「詩畫楠溪」的美譽度和影響力,推動全縣文化和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綱舉目張,執本末從。
  • 雁蕩,如何從「山水詩路」 走出文化帶發展之路
    踏著詩路覽勝,探討當下課題:前有古人,留下詩路瑰寶;後需來者,從詩路中開掘出更豐富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時代價值和經濟價值。如何古為今用,更得「寰中絕勝」與「山水詩路」交相輝映?答案正在書寫。「甌江山水詩路」作為全省「大花園建設」決策部署重點打造的「四條詩路」之一,承載著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 謝客去後的永嘉山水 錢志熙開講「謝靈運山水詩風及其在溫州詩風中...
    謝靈運在「郡有名山水」的永嘉創作了奠定中國古代山水詩傳統的一批詩歌。因為謝靈運,永嘉成為詩人心目中的山水名區。而謝靈運的永嘉之遊,「幾乎成了地域外部作者表現溫州的基本想像,或者說是有關永嘉主題詩的母題」。「雖然他在溫州才一年時間,但這是奇蹟的一年。」
  • 詩與遠方首批體驗地發布!甌江山水詩路主題活動在龍泉啟動
    沿著這一泓甌江山水,慢行駐留,守望著心中的詩和遠方。月10日,「對話甌江山水,共謀產業發展——全國媒體大咖甌江山水詩路行」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麗水龍泉舉行。活動旨在加快推進甌江山水詩之路建設,共推沿線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共建「詩畫浙江」大花園,共創高品質美好生活。
  • 山水清音,詩路甌江
    歷史上,兩地山水相依,文化同源,溫潤如玉的青瓷從這裡出發,漂洋過海,成為一帶一路上炫目的文化交流使者;數以百計的詩人騷客,不辭辛勞,爬山涉水,尋覓著詩歌的不朽精魄;心靈手巧的漁夫山民,跨越山海,追求夢想的傳奇;還有那為理想信念,捨生忘死的仁人志士,用鮮血在這片紅土地上催開了一朵朵芬芳的戰地黃花……風物、風雅、風俗、風採以活態的展示,讓人們看到鮮活的歲月痕跡,別樣的甌江詩畫
  • 永嘉:楠溪江謝靈運山水詩之旅上塘站
    這是謝靈運在公元422年時,登永嘉綠嶂山所作詩篇的開端。12月10日,楠溪江謝靈運山水詩之旅採風活動成員來到上塘中心城區東城街道立新村(原寺前村)。    登綠嶂山  此次攀登的綠嶂山,山路未經開發,多險阻,是謝靈運山水詩之旅目前最難攀登的一次。
  • 溫州學系列講座:謝客去後的永嘉山水——謝靈運山水詩風在溫州的承...
    公元422年,謝靈運任永嘉太守。在任期間,他遍歷諸縣,發現永嘉山水奇物幽美,寫下了許多傳頌千古的優秀山水詩篇,溫州的神奇山水也因謝靈運而聞名天下!做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山水詩創始人,溫州也因此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
  • 讀鬥城山水 訪謝客詩蹤
    呂進科 攝  編者按  「甌江山水詩路」是全省「大花園建設」決策部署中重點打造的「四條詩路」之一,也是溫州的重要文化品牌。省委書記袁家軍就全省詩路文化帶建設作出批示:「高水平建設詩路文化帶是全面展示浙江詩畫山水、推進美麗浙江和文化浙江建設的內在要求,是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舉措。」
  • 農村出生逆襲為詩歌研究大咖 這位溫州人開講「謝靈運山水詩風」
    錢志熙是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樂清白石人,深受家鄉山水詩的影響,一直以詩歌史為研究主攻方向,著有《中國詩歌通史:魏晉南北朝卷》等專著十餘種,並任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劉禹錫研究會副會長等。
  • 一段山水的獨白 永嘉的獨白
    跟隨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走進溫州永嘉,便是走進了一段山水的獨白。永嘉之美,在山水。一縣之域,看峰不似峰,清新如「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奇崛似「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看水不似水,錯落如「澗委水屢迷,林迥巖逾密」,風流似「石室冠林陬,飛泉發山椒」的風流;聽歌也不似歌,是「風和日暖船離岸,好風陣陣送舟船」的怡然,是「不管歲大或歲小,叫吾老大叫吾哥」的豪爽。
  • 文化浙江大講堂 | 甌江山水詩路:石豔青田 鶴鳴甌江
    去年以來,圍繞浙江四條詩路文化帶建設,推出了「浙東唐詩之路」「大運河(浙江段)」等專題節目。本季節目推出「甌江山水詩路」篇。   甌江,從山中來,到大海去;綿延八百裡,奔流不息;多少文人墨客徜徉於甌江山水之間,寫下一首首詩篇,傳誦至今,讓甌江山水詩路閃耀千古。
  • 「甌江山水詩路」初探 溫州·麗水 甌江山水詩路特展30日溫州開展
    歷史上,兩地山水相依,文化同源,溫潤如玉的青瓷從這裡出發,漂洋過海,成為一帶一路上炫目的文化交流使者;數以百計的詩人騷客,不辭辛勞,爬山涉水,尋覓著詩歌的不朽精魄;心靈手巧的漁夫山民,跨越山海,追求夢想的傳奇;還有那為理想信念,捨生忘死的仁人志士,用鮮血在這片紅土地上催開了一朵朵芬芳的戰地黃花……風物、風雅、風俗、風採以活態的展示,讓人們看到鮮活的歲月痕跡,別樣的甌江詩畫。
  • 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這樣看謝靈運與溫州山水……
    又被中國第一部詩歌評論專著、南朝梁《詩品》等引用,從此影響了後世無數文人。後,李白曾多次化用了「池塘春草」。如在《送舍弟》中,李白說:他日相思一夢君,應得池塘生春草。在《遊謝氏山亭》中,他猜想: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在《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中,他又再次提及:夢得池塘生春草,使我長價登樓詩。
  • 永嘉獲評「中華詩詞之縣」稱號 楓林鎮和鶴陽村同獲詩鄉詩村殊榮
    近年,該縣以浙江省「四條詩路」建設為契機,圍繞打造「甌江山水詩之路核心地」目標,大力傳承和弘揚永嘉山水詩文化,對照「中華詩詞之鄉」創建標準要求,積極推進「中華詩詞之鄉」創建各項工作,不斷提高「中國山水詩搖籃」和「詩畫楠溪」的美譽度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