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這處廟宇歷經千年風雨,現而今卻面臨著被拆遷的危險

2020-12-12 貓爺歷史觀

濟瀆廟,位於今天的菏澤市東方紅大街西段,與環城公園交匯處西北約100米處。最初的濟瀆廟是一個古建築群,頗具規模,現而今面積已經縮小為約三畝。但即便如此,濟瀆廟的三畝之地也危在旦夕,因為近年來菏澤城區大興土木大建特建,濟瀆廟周圍的民居已經悉數拆除,而迎接濟瀆廟的更是看不見的明天。說不定哪天,也就說拆就拆了。它歷經千年風雨,卻最終要徹底消失在這個自詡開明的時代。

瀆,泛指河川。顧名思義,濟瀆廟是一座供奉古老水系濟水水神的廟宇。關於濟水的最早記載見於《尚書·禹貢》,講大禹治理濟水疏導其流經菏澤東流入海。而關於濟水水神的傳說,相傳為大禹的父親鯀。鯀治水不力被舜殺於此,但鯀築堤防水的辦法卻保全了菏澤,人民感念鯀的恩德於是建廟祭祀之。而全國上下,也唯有菏澤祭祀鯀。

現而今的濟瀆廟建築都為現代新建,為民間募資捐建。正北一個大殿,供奉濟瀆神。西側殿供奉城隍,東側殿供奉王母。院中桐樹與槐樹數棵,看似無章法,實則道法自然。菏澤的濟瀆廟雖然沒有濟源縣的規模宏大,建築考究。但它依然代表了黃河衝積平原區數千年間對水的敬畏,依然佐證了中華先民篳路藍縷創業的奮鬥史,同樣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和精神遺產。

據史書記載,濟水起源於河南濟源縣的王屋山太乙池,是中國古代四瀆之一。所謂四瀆,也就是古代中國的四條獨立入海的江河。即黃河、長江、淮河、濟水。據說濟水「三隱三現,百折入海」而菏澤差不多位於濟水水系的中間地帶,古老的濟水同黃河一樣,在養育了兩岸人民薰陶了兩岸文化的同時,也是經常性的泛濫。古代先民為了祈禱濟水安寧,遂建濟瀆神廟祭祀之。以求豐年物盛,民安國泰。

菏澤的古濟瀆廟,具體於何年何月修建已很難考證。但據《曹州府志》可知,自後周曆經金朝、元朝濟瀆廟同曹州古城一起毀滅在了水患之中。到了明朝的正統年間,也就是明英宗時期,在當時的曹州知州範希正的帶領下又進行了重建。清朝康熙初年,當地居民也曾捐資重建過。民國時期政府和民眾也曾對濟瀆廟多多少少有過修繕,至今院內依然有馮玉祥將軍親筆題書的碑文。今天的濟瀆廟就是它最初的故址所在,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新中國建立後,經歷了文革後,濟瀆廟也未能倖免於難。古老的建築和記述性碑文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現而今的地面建築是2010年由民間捐資新建而成。但古老的廟宇,所幸還有幾塊殘碑倖存了下來。可以讓後代子孫有一條尋根之道,讓我們有幸得知先民與自然共存的偉大智慧。

濟瀆廟,是菏澤文化的一部分,是古老濟水文化的一部分,同樣也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入新時代,在今天這個更加開明的年代更應該得到應有的保護和尊重。因為在金錢面前,文化和精神的延續更是人類不息的最後和最忠實的動力。只可惜,今日之人追名逐利的多,對得起祖宗的少。

古老的濟水在若隱若現中是徹底成為了歷史,但尚有大清河和小清河這兩條河道的遺痕。濟瀆廟在頑固的唯物主義者面前曾也遭受了重創,但時至今日應該被保護被傳承下去。我們不希冀於鬼神的賜福,我們要的是古老文化和與現代文明的無縫對接。因為道法自然,人定勝天的同時別忘了生養生靈的根基是土地和山川。

今天的濟瀆廟,默默的被圍在了一大片待建的廢墟之內,未得到一點尊重。菏澤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素來不力,這座廟宇雖是現代重建,但卻在千年的故址之上也稱得上是一處文化的遺存。但現而今卻面臨著隨時被拆除的危險,若是拆了實在可惜。不僅是對文化的踐踏,對鬼神的褻瀆,更是靈魂的一種自我毀滅。與其整個城市都建成了現代水泥森林,不如給子孫後代留一個清幽的去處,也算是物慾橫流中的一流清泉。

人間有大美,不僅表現在對活物的善待上,更體現在對文化對傳統精華的繼承上。拆除一座廟簡單,但冥冥之中必有天譴。因為你拆除的不只是幾間房屋那麼簡單,你是拔掉了一方水土和一方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根。你可以不信,但在歲月面前人永遠是渺小的。今天的你重權在握,我行我素。但數十年千百年後必遭千夫所指,萬夫唾罵!或許那時你已作古,你的子孫和族人必遭殃。 最後,願濟瀆廟萬古長青、香火不斷。願天下生民都得安康、幸福!

那日我去時,一位大哥向我娓娓道來濟瀆廟的歷史和新修濟瀆廟的不易。從他的眼睛裡我能看到那份不舍。他向我講,濟瀆廟很可能會被拆遷。

相關焦點

  • 菏澤這座民間廟宇曾經香火鼎盛,而今卻人跡罕至被時代幽禁
    這是位於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大黃集鎮李八老行政村王莊村的一座民間廟宇,名為泰山奶奶廟。現今的建築為1995年重建後的樣子,泰山奶奶廟處在李八老行政村的地理中心。其實早在2010年以前廟宇周邊的環境並非今天的樣子,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夥搞農村房產開發的人在廟宇的西側和南側建起了兩排兩層高的門市房。在此之前,廟宇是在一片湖水中的,湖水面積大約1000平方米。廟宇處在水中央,有一條筆直的路連接著內外。按照當時的布局,若稍加修飾定是一處不錯的風景。但現而今,已經成了不可逆的回憶。
  • 寶慶府古城牆,宛如南方古長城,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
    寶慶府古城牆,宛如南方古長城,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資江與邵水匯合處旁的古城牆2020.06.02,乘著天氣不錯,專程趕到資江南路,盡情地觀賞這裡的寶慶府古城牆風姿,見證千年寶慶府古城牆古韻。這古城牆東瀕邵水河,北臨資江水東始沿江橋西頭處,西臨西外灣西湖橋南處。寶慶府古城牆,宛如南方的古長城。歷經千年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在資江河畔。
  • 菏澤大平調 風雨五百年 - 菏澤日報社
    A6] 菏澤大平調 風雨五百年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平調傳承人採訪掠影 遠方無窮,歷史無涯。   於菏澤而言,經典非物質文化遺產,俯拾皆是。菏澤在國家、省兩級非遺名錄和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傳承人三個方面,均居山東省之首。這些文化遺產,堪稱菏澤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和菏澤古老族群的身份記憶,它蘊含著菏澤人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創造性和文化意識。拾起其中厚重的文化力量,就是從中傳承前人的智慧與傳統文化的血脈。
  • 「花甲」天義客店關張半年 面臨拆遷
    海澱八裡莊內一條胡同東口,因「玲瓏巷和五路居地區綜合整治騰退搬遷工程」,歷經一甲子滄桑的天義客店已關張半年,並面臨拆遷。  這棟與周圍民宅並無多大區別的二層小樓旅店,曾在30多年前紅極一時。那時,它是北京僅有的一家私營夫妻店,也是「文革」期間北京唯一一家未停止營業的私營店。
  • 菏澤:城區唯一千年文化遺址
    目前,已知菏澤的堌堆有151處,以「堌堆」命名的村莊有100多個,佔全市「堌堆」的三分二。當時菏澤的很多地方都是沼澤與湖泊。先民們為了躲避洪水,便興建了一座又一座這樣的大土堆。每當洪水來時,先民們便躲到土堆上。每一個堌堆都是一處居民點。可想而知,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魯西南地區就應該是人口較為稠密的地方了。
  • 菏澤鏡頭:逐漸湮滅在資本大潮中的信仰之民間廟宇!
    這是位於菏澤城西李娥社區的一處民間龍王廟,據廟碑可知建於公元2002年的農曆六月份。像這樣的民間廟宇菏澤過去有許多,城鄉處處可見。這是一方人民的信仰,每逢佳節他們在這裡集會,敬天地,祭拜他們心中的神明,祈禱家人幸福安康!
  • 重點文物董府面臨倒塌危險
    新華網銀川3月29日專電(記者姜雪城)「董府這座西北地區稀有的近代將帥府邸建築群目前隨時都有倒塌的危險。」記者28日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董府採訪時,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的幹部憂心忡忡。  董府坐落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金積鎮,系清末名將董福祥的宅第,距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 從諗禪師幼時出家的廟宇,被稱為趙州祖庭,如今成菏澤最漂亮寺廟
    菏澤歷史上廟宇很多,以前菏澤又叫曹州,據有記載的資料,曹州大小寺院幾百座,後來時代變遷,寺廟毀滅的毀滅,凋零的凋零,不過現在也有幾座古廟香火鼎盛,菏澤歷史上不單單古廟眾多,對佛學有著影響力的大師也是不少的哦,今天我們說的寺廟就是跟這個大師有關的。
  • 歷經千年的風雨巍然矗立 毀建滄桑天寧寺
    X精美的天寧寺塔廣安門外北護城河西側一裡許,有一座掩映在現代都市繁華之中玲瓏秀美的千年古塔,它就是天寧寺塔。走近古塔高聳偉岸的身軀,你會從它身上讀出一份歷史的滄桑,領略古塔巧奪天工構造的感嘆之餘,不由的使你敬佩古代工匠們智慧的高尚、技藝的神工。
  • 歷經千年風雨仍屹立不倒 俯瞰世界最大千年金絲楠木群
    金絲楠木生長緩慢,一株百年金絲楠木就已不多見,但是,在重慶酉陽兩罾(zeng)鄉的內口村,竟然保存著八株超過千年的古樹,歷經了千年風雨仍能展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這八株古樹,樹高超過50米,樹冠各覆蓋約500平方米的地面面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千年金絲楠木群。
  • 【清河史話】九冢閱盡千年風雨
    【清河史話】九冢閱盡千年風雨 2020-11-26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菏澤這兩棵大樹,歷經了歲月的滄桑,守護了一方淨土
    這裡是位於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王浩屯鎮西北4公裡處的一方沃野,麥田裡的冬小麥正蓄勢待發,籌備著一場春天的喜事——豐收。這兩棵樹葉落盡生長於灌溉河流北岸的大楊樹,不知何年何月由何人栽種於此,單看它們粗壯的樹身已知,歷經了不少的年月風雨。
  • 菏澤有座鮮為人知的千年古塔,是魯西南地區現存最早的地面建築
    菏澤文化旅遊關注菏澤市成武縣臥化塔,是魯西南地區現存最早的地面建築,系第八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菏澤乃至全國建築史上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價值。千百年來,它經過了風雨侵蝕、戰火洗禮和人為破壞,到2010年前後已損壞嚴重。
  • 寧波保國寺木結構大殿歷經千年風雨屹立不倒
    新華網杭州12月9日電 「鳥不棲,蟲不入,蜘蛛不結網,梁上無灰塵」,這是中國古建築奇蹟寧波保國寺大殿留給人們待解的難題。
  • 【我身邊的古塔】鹹陽永壽武陵寺塔:歷經千年風雨 侵染歲月滄桑
    這座古塔悄然矗立在那裡已有千年之久,見過它的人無不讚嘆它的秀美。記者:「永壽縣永平鎮是曾經的縣城舊址,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驛站。四周群山環繞,從縣城南門向西南看虎山,山勢蜿蜒曲折,山腰上的武陵寺塔更是雄渾深厚、俊秀挺拔,這座歷經千年風雨侵蝕的古塔至今仍在永壽虎山巍然聳立,遙望著南來北去的客人。」武陵寺塔又名永壽塔、永坪塔。塔高27.5米,七層八樓,磚質木式結構。
  • 千年昭惠廟重建落成 曾是蔡襄造洛陽橋的「指揮部」
    泉州市文管所文博研究員黃真真說,這口井雖然看起來普通,但已有千年的歷史。據傳北宋建造洛陽橋時,造橋的眾多男丁飲水全靠它。一米長寬的正方形井盤上,留下直徑約40釐米的圓形取水口。揭開木板伸頭去看,只見三四米的深度下,井水依然清澈。居民老張說,現在他們家還時常拿這口井的水去泡茶喝呢。伸手去觸那剛提上來的井水,在這隆冬裡,水還是溫暖的,叫人驚喜。
  • 泉州臺商區千年昭惠廟重建落成 廟後古井千年未涸
    千年昭惠廟為何香火不斷?因為供奉的是為「海上絲綢之路」保駕護航的海神。別說普通百姓,在兩宋時期,泉州郡首和市舶司提舉這樣的大官都要前往祈風呢。  洛陽昭惠廟從九日山分爐而來,還是泉州郡守宋代書法家蔡襄的功勞。當年蔡襄主持建設洛陽橋,橋墩位於江水入海處,工程十分艱巨。當時蔡襄親自往九日山迎海神「通遠王」到洛陽江邊,把唐朝初年所建的「鎮海庵」擴大。
  • 南京拆遷現3萬塊明城牆磚 達到現有庫存一半多的量
    揚子晚報記者 李衝 攝  「在秦淮區尚書巷附近,最近由於徵收拆遷,意外發現了一些用明城牆磚砌成的居民樓,磚上還刻有磚文,城磚數量驚人。」昨天,有南京市民在網上發帖爆料。隨後,揚子晚報記者趕往現場探訪,發現共有5幢用城牆磚建成的老房子,它們大概建於上世紀50年代。
  • ...貧困戶住宅現豪華家裝:有些家庭剛歷經拆遷 但因疾病等原因仍拮据
    崔傳鵬解釋,可能有些家庭剛剛歷經拆遷,政府提供的拆遷補償條件還是相當不錯的。但這些家庭之中,有的因疾病、殘疾等原因,經濟狀況仍然很拮据。萍鄉經開區管委會有關工作人員會也向記者證實,上述住宅系貧困戶用拆遷補償款自行裝修,在當地貧困戶中這類較為豪華的裝修不是普遍現象。
  • 菏澤市資訊|中秋遊記,菏澤開發區冉子仲弓祠,冉求也參與了稅制改革
    菏澤市的朋友們,一起來看下最近身邊發生了什麼新鮮事兒~~1、中秋遊記,菏澤開發區冉子仲弓祠,冉求也參與了稅制改革去年我來過這一趟,當時正為提升省級文物保護而修繕,現在還沒竣工。2、菏澤首次啟動直升飛機救援,現傷者已經脫離生命危險2019年9月22日05時50分許,一輛山西牌照的重型半掛貨車與一輛菏澤牌照的江淮麵包車在日蘭高速蘭考方向421KM處追尾相撞,造成半掛貨車側翻至道路右側邊溝內,導致貨車車頭嚴重變形,受傷駕駛員被卡在駕駛室內,隨時都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