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題材歷史電影《1917》到底有幾分真,幾分假

2020-12-06 光影放映廳

導演薩姆 · 門德斯執導的《1917》為剛剛開禁的電影院貢獻了片最值得在電影院觀看的影片,鏡頭一路追隨一對英國士兵穿越一戰時期西部前線,執行一次的艱難的送信任務。一戰這個主題曾被大量拍攝,僅就這部《1917》就被影迷拿來和《敦刻爾克》和《拯救大兵瑞恩》來進行了各角度的對比。而我們想以這部影片為導線,來看看1917年的真實歷史。

儘管影片的主角和設定的這個任務是虛構的,但1917年從一戰戰場上的塹壕戰的殘酷到戰爭雙方衝突對平民的影響以及1917年春天的戰事的起伏卻是真實的。

正如導演門德斯早些時候接受採訪時所說,這部影片的靈感來自於他的爺爺,身為作家和一戰老兵的阿爾弗雷德.門德斯給他講的故事,一個在戰場上送信的故事。這個故事從導演的童年時代起就伴隨著他。

但這個撤退卻不很明確,相反,德軍的計劃是以退為進,他們準備整休一下,為可能到來的進一步進攻行動做準備。盟軍卻被德軍的行動搞懵了,他們無法準確判斷德軍是投降了、撤退了,還是在埋伏等待。

由於撤退都是在夜間進行的,英國和法國軍隊往往發現他們一夜醒來,面對的就是一片荒涼的毀滅景象,但又感到到處都是陷阱和狙擊手。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中,他們小心翼翼地向前推進。這部影片便是英軍次派兩個小兵卻阻止麥肯齊的部隊不要上當的事,人物是虛構的,但當時一定有類似事件發生過。為什麼要人送,因為一戰期間,電報電纜和電話雖然已經被用於通信,但是重炮轟擊使得大多數線路經常出現故障,人送信是更常見的。

劇中兩人發現廢棄的農場和小鎮也是真實的,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國際百科全書》 ,德軍在撤退時執行了一項被稱為「阿爾貝裡奇「的行動,他們摧毀了「任何盟軍可能發現有用的東西,從電纜和水管到道路、橋梁和整個村莊」。同時還撤離了多達12.5萬平民,把那些能夠工作的人送到被佔領的法國和比利時,留下老人、婦女和兒童在有限的配給下自謀生路。

《1917》的故事事件發生在波爾克佩爾戰役之前,這是一場規模更大的帕斯尚爾戰役中的小規模衝突,但由於導演的爺爺親自參加了這場戰役,所以它便成了本片的主線。

所以這是一部虛實相交的電影,背景和細節都有歷史資料的支撐,但導演以他獨特的手法加進了虛構的情節,使得這部影片既有強大的視聽性,又有精彩的故事性。

相關焦點

  • 電影《1917》一部偽一鏡到底的硬核軍事題材電影
    這個人類歷史上無法原諒的愚蠢錯誤、這場奪走了超3500萬條生命的慘劇。 在一戰中逐漸奪得世界電影工業霸權地位的好萊塢,很意外地缺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述。 該片發生的時間是1917年4月6日,電影中的這一天德軍進行了一次戰術撤退企圖誘敵深入絞殺緊隨其後的英軍。
  • 5000字解讀電影《1917》,它的好不止于震撼的一鏡到底
    在今年的金球獎頒獎前,或許沒人能想到薩姆·門德斯的戰爭題材新作《1917》,竟然戰勝了廣受好評和矚目的老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和寡姐參演的《婚姻故事》,拿下電影類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兩個最具重量級的獎項。
  • 高分必看電影1917!用長鏡頭帶你看透戰爭的殘酷
    ————1917這是一部關於滅亡與拯救的電影,這類題材是經典戰爭電影的核心矛盾。在競爭激烈的頒獎季裡,這部《1917》無疑是除去《寄生蟲》外的最大黑馬:不僅在多個獎項評選中飽受影評人的青睞,更是在第七十七屆金球獎上爆冷拿下「最佳劇情片」與「最佳導演」,並收穫10項奧斯卡提名。
  • 戰爭大片《1917》全片「一鏡到底」
    近日,導演薩姆·門德斯在紐約動漫展上表示,由其執導的一戰題材影片《1917》將採用「一鏡到底」的方式拍攝,「這部電影的設計初衷就是一個鏡頭」。門德斯稱,這部電影是他迄今為止完成的「技術上最困難的事情」,但也是最令人愉快的事情。之所以全片只用一個長鏡頭,與電影的故事有關。
  • 論「一鏡到底」製作技術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導演山姆門德斯又拍了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電影,本文從兩名普通士兵的戰場經歷出發,回顧了戰爭的歷史。電影《1917》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故事,大量英國士兵駐紮在興登堡線的戰壕裡,只有16歲的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接受上級的任務,他們必須穿過封鎖公路,帶著屍體穿過交叉區域,隨時攻擊德軍,向前線發送信息。信息應在八小時內發出,否則,1600人將被摧毀。
  • 1917這部一鏡到底的一戰電影到底如何?
    (婚姻故事)相比起來,只有導演薩姆·門德斯能給《1917》帶來一些圈內的目光,這個曾執導出《美國麗人》的英國導演,在34歲的時候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但是,這部影片卻有一個最大的噱頭,那就是119分鐘的影片,一鏡到底。
  • 《1917》,詩一般的電影
    (海明威《 永別了武器 》)在歷年奧斯卡的最佳導演裡,有幾位導演屬於文武全才,這個意思是既能拍得了商業大片,也能駕馭得了文藝片,甚至有的時候還是特別小眾的作品,比如朗.霍華德(《阿波羅13》、《美麗心靈》、《星戰外傳:遊俠梭羅》),比如史匹柏(《辛德勒名單》、《ET》、《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比如彼得.傑克遜(《魔戒》、《金剛》、《可愛的骨頭》、《
  • 不聊電影《1917》的一鏡到底,背後一戰史全解析
    關於電影《1917》全程使用長鏡頭的技術奧秘,已經有很多專業文章,不做贅述。本文為你理清與《1917》相關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歷史,方便理解電影中的歷史梗。滅亡與拯救,始終是經典戰爭電影的核心矛盾。從技術角度看,《1917》最大看點無疑是超高難度的一鏡到底。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混音——三項奧斯卡技術獎項實至名歸。
  • 電影《1917》用兩個小時,無縫講述100年前的歷史,令人嘆為觀止
    如果電影的目的是向我們展示戰爭是地獄,他們也常常會讓人覺得戰爭是一部精彩的電影,充滿了鮮血和榮耀,還有崇高的犧牲。《1917》,薩姆·門德斯並沒有一個特別新的故事要講——這基本上是一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劇,比如《敦刻爾克》,《拯救大兵瑞恩》,以及之前的無數部電影——但他找到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新方式來講述它:通過一個鏡頭看似不間斷的凝視。
  • 《1917》一鏡到底
    其實在《1917》拍攝過程,並不是真的一個鏡頭拍到底(也不可能),而是運用了巧妙的運鏡和特效,把22個鏡頭完美地拼接在了一起。長鏡頭是電影語言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除了在表現力上有短鏡頭所達不到的效果之外,通常也是導演炫技裝逼的重要手段,因為隨著一個鏡頭時長的增加,在演員演技,場景搭建,拍攝技術等方面的困難也成倍增長,拍攝一個完美的長鏡頭的成本和工作量,不是一個幾秒鐘就過的短鏡頭能夠相比的。
  • 偽「一鏡到底」,《1917》除了炫技,還有這些看點
    可是當我們看完電影會發現,這些在預告片中佔據了大量戲份和對白的大牌明星及其所扮演的高級軍官並不是故事的主角,電影的主角是兩個在殘酷戰爭中艱難求生的年輕士兵。正是這兩個士兵的充滿真情與血性的動人故事使得這部本來是以技術為重的頒獎季電影在「一鏡到底」的炫酷之外,還夾雜著令觀眾深有感觸的成長主題和人性抉擇。
  • 電影《1917》:劇情乏善可陳 拍攝手法可謂匠心獨具
    戰爭片是好萊塢的主要題材,本來應該沒有太多新鮮的話要說。然而,電影《1917》的導演利用」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讓一個劇情乏善可陳的故事,變得與眾不同。可以說這是一部能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什麼是」一鏡到底「「一鏡到底」這個攝影技法很容易理解。是指拍攝中沒有cut情況,運用一定技巧將作品一次性拍攝完成。也就是電影從亮屏的那一刻起,到結尾黑場與字幕止,只由「不被任何剪輯的一個長鏡頭」搞定。因高超的技術難度,影史上,「一鏡到底」的電影鳳毛麟角。最出名的要屬《奪魂索》《帝國大廈》《俄羅斯方舟》《鳥人》等。
  • 求變的門德斯:一鏡到底拍《1917》不是讓你欣賞戰爭背景的
    這也是繼《007:大破天幕殺機》之後門德斯第二部專門為IMAX製作的電影。電影技術的革新引領著電影的未來,也為電影的表達手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1917》中,門德斯與老搭檔攝影師羅傑·迪金斯勇於嘗試突破,他們用巧妙的剪輯實現了「一鏡到底」的特殊視效,這也是該拍攝手法首次完整運用到戰爭片中,360度的還原出戰爭的殘酷與無常。
  • 不要戰爭——2020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1917》
    電影《1917》,講述了兩位年輕的英國士兵在一戰期間,為拯救1600名士兵性命,穿越敵境至前線,傳達停止進攻消息的故事。影片已獲金球獎最佳劇情片獎,同時也獲得了頒獎季多個獎項和提名,是即將到來的奧斯卡頒獎禮中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 《1917》:披著長鏡頭的外衣,其實是對電影本源的一種回歸
    那就是他的祖父曾有不停洗手的習慣。這個習慣其實是戰爭留下的,「因為他永遠都記得戰壕裡的汙泥,所以他永遠也無法變得乾淨了。」正是這種過於真實的以身相傳,讓薩姆·門德斯萌發了拍一部真實的戰爭電影的想法。如何做到真實再現,薩姆·門德斯摒棄了誇張絢爛的宏大戰爭場面,而是選擇了大篇幅採用了長鏡頭的拍攝手法。
  • 《1917》的「一鏡到底」,更像是一場角色扮演「遊戲」?
    在近期上映的一系列電影裡,《1917》是一部不容錯過的作品。《1917》以其精湛的攝影和剪輯製造了「一鏡到底」的沉浸式觀影體驗(事實上是經過非常精密的計算,由無數個鏡頭構成的效果),為銀幕前的觀眾展現了一場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視覺奇觀。它再次證明了電影和影院的共生關係——觀眾只有在電影院IMAX銀幕前才能真正領略「一鏡到底」的美感;這也表明,電影院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具活力的公共空間之一。
  • 《1917》的「一鏡到底」:成也真實,敗也真實
    今年金球獎中,《1917》取得最佳影片被視為爆冷之舉,面對一眾強勁對手,以歷史、戰爭、「一鏡到底」這套組合成功突圍而出,亦完全擊中了筆者的口味。緊接著《1917》又在奧斯卡以10項提名而大熱,之前預測有說過,可能會憑藉此片的「一鏡到底」讓導演斬獲「最佳導演獎」。
  • 殘酷中的詩意,「一鏡到底」的《1917》到底優秀在哪?
    而我們今天要聊的這部電影,正是從這9部提名最佳影片的電影中脫穎而出、被列為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種子選手的《1917>》:截至昨天,《1917》已經獲得了包括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美國製片人工會最佳製片人的幾個重要獎項的大獎。
  • 電影《1917》:以高超的拍攝手法,帶你走入戰爭的殘酷
    2019年底上映的《1917》是一部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片,導演薩姆·門德斯與攝影指導羅傑·迪金斯的合作無間,拍攝手法極為高超,令觀眾猶如置身於戰場之中。為此,該電影榮獲了第77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以及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等多項大獎,也成為近年來最經典的戰爭電影。
  • 《1917》「一鏡到底」,長鏡頭影片有多神奇?
    編劇兼導演薩姆·門德斯在電影劇本的首頁上寫下了這句話。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已於2月10日落下帷幕,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一鏡到底」戰爭題材影片《1917》坐擁10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座技術類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