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名稱:1917豆瓣評分:8.5分影片時長:119分鐘 綜合影評:好於89%愛情片1917主要演員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
時間只有八小時,武器彈藥有限,無人知曉前方敵況:死亡寂靜之地、布滿屍體的鐵絲網、突入襲來的敵軍、隨時斃命的危險境況……
這一次兩個少年為救1600個人的性命,不完成,毋寧死!
————1917
這是一部關於滅亡與拯救的電影,這類題材是經典戰爭電影的核心矛盾。
在競爭激烈的頒獎季裡,這部《1917》無疑是除去《寄生蟲》外的最大黑馬:不僅在多個獎項評選中飽受影評人的青睞,更是在第七十七屆金球獎上爆冷拿下「最佳劇情片」與「最佳導演」,並收穫10項奧斯卡提名。
電影1917可能是無聊君看過最棒的一部戰爭電影。充滿詩意的一鏡到底創造了一種超現實的鏡頭語言,將觀眾放置在兩位16歲的少年身後,跟隨他們爬過戰壕,越過交戰區,躲避敵機,交戰,死亡,渡河,逃跑,聆聽清晨的歌謠,躲避槍林彈雨……
這場悲愴的長跑以寧靜的晨光結尾,留給觀眾巨大的情緒空間。
從技術上講,現場感一直是電影導演的難題。很多導演選擇使用越來越絢爛的焰火效果,卻未必能拉近觀眾與劇中人物的距離。
一鏡到底是技術上的巨大突破,伊納裡圖已成功嘗試,但《鳥人》畢竟場景極小、人物極少;薩姆·門德斯則通過《1917》的鏡頭,既展示了空前宏偉的戰爭場景,更挖掘出了只有足夠長時間、足夠近距離才能呈現的戰爭的深度(簡單理解:戰爭有多殘酷)。
正如戰地記者卡帕的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電影1917正是一部將觀眾送至前線的電影作品。
花香掩蓋了屍體的惡臭,掩蓋不了戰火的嗆味。 鐵絲扎破了手心,扎不破和平的嚮往。 匕首插進胸膛,鮮血澆灌土壤,就結出了和平的果實。
倚靠大樹,翻開家人照片,就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他討厭回家,因為回家就是離別的倒計時。 但他更討厭戰爭,討厭在衝天炮火奔跑,討厭在屍體之河漂流,討厭被亂石活埋,討厭被敵人追趕,討厭送走一個又一個兄弟。
於是,他用勳章交換美酒,大醉一場。 因為醉夢裡沒有以人肉為午餐的老鼠,沒有在屍體上棲息的烏鴉。沒有從天而降的飛機,沒有滿是屍體的河流,沒有恩將仇報的敵人。
沒有瑰麗璀璨又恐怖得讓人窒息的火光,沒有不知道是否會降臨的明天。 醉夢裡,他看見布雷克和哥哥解甲歸田,在果園採摘果實。
看見自己回到了家鄉,父母和妻子早已在門前等待; 看見不知道姓名的小女孩向他跑來,感謝他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