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之一《周書》8句千古名句,經典睿智,值得一看!
《周書》為《二十四史》之一,內容上記載了自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下迄靜帝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共25年的歷史,為令狐德棻主編而成,其內容共分為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無志、表,共五十卷。令狐德棻,宜州華原人,博涉文史,早有文名。
1.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出自《周書·周官》。功勞高是緣於有志氣,事業大是源於自身勤勞。
2. 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
出自《尚書·周書·周官》。休:美善。行德,心情安逸而日漸美善;作偽,心情勞累而日漸笨拙。
3.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出自《周書·君陳》。五穀的美味並非是最香的,光明的德行才是長久的馨香。馨:散布很遠的香氣。
4. 周公作無逸,曰:嗚呼,君子所其無逸,先知稼穡之艱難。
出自《周書·無逸》。周公作《無逸》篇,說:「啊,君子不要貪圖安逸,要知道春種秋收的艱難。」「無逸」可理解為:要嚴格自律,不要放縱自己。
5. 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之基。
出自《周書·裴俠傳》。清廉是為官的根本,儉樸是立身處世的基礎所在。
6.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
出自唐·令狐德等《周書·盧誕傳》。經師,指精通儒家某一經典的老師。人師,指能教學生如何做人的老師。此言為人之師有兩個境界,一是傳授某一方面的知識或技能,一是善於循循善誘、教導學生做一個合格之人。
7. 學不精勤,不如不學。
出自《周書·庾信傳》。學習不精通不勤奮,還不如不學,學習貴在勤奮和堅持,如果總是只求一知半解而不加深入思考,不懂得堅持與勤奮,那肯定是很難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與其枉費時間,還不如多幹點其他有意義的事情。
8. 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
出自《晉書·帝紀》。長時間的積善,知道的人可能也不多;但是一時作惡,天下的人可能就會全部知道,有時候,偶爾所做的一些壞行為也會成為我們人格中的重大缺陷,影響我們的成功,因而,我們應該始終堅持良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