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院何紅舟:主題性繪畫創作經驗談

2020-09-03 水墨畫家陳莊

何紅舟丨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院長

我們這個時代談主題性繪畫創作,它包含了歷史題材的創作,作為我自己來講,感觸比較深的就是在2006年到2009年之間,參與了由文化部主辦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和黃髮祥老師合作了《啟航——中共一大會議》這幅油畫。

何紅舟 黃髮祥 啟航 270×550cm 布面油畫 2009年

確定主題的過程

2006年參加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時候,前期的稿子是我在畫,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想去畫中共一大會議這個主題。因為當時我在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的第四工作室,我所在的第四工作室叫多維表現繪畫工作室,是油畫系裡表現相對開放的帶有實驗性的一個工作室,所以當時來講,既然在這個工作室裡面,考慮到要根據工作室的研究方向選擇合適的題材來表現,當時想到的題材一個是「中國加入世貿」,還有一個是「中國女排」,感覺可以利用類似攝影中蒙太奇的手法使畫面的形式變得更新穎。但是剛畫出小稿,學校在往上報的時候就直接被否掉了。時任院長許江覺得我應該畫中共一大會議這個主題,他覺得雖然我在第四工作室,但是我畫畫的方式,對形象的塑造能夠達到一定的程度容易讓人接受,不至於太過於表現。

《啟航》定稿2-1

後來我就轉而構思以中共一大為主題的稿子。一大的會議是先在上海召開,後因租界密探的幹擾最後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閉幕的。根據這一史實,我選擇表現一大在嘉興南湖進行為主要內容。幾天後就提供了2張稿子,《紅船行天下》是其中一張,畫了13位代表,根據他們在黨史紀念館裡面的頭像,想像他們的身體動態,這樣創作的人物形象真實感容易把握,容易讓人辨認。稿子用一種象徵性的三截式構圖,把人物橫向紀念碑似地在中間排開,上面畫的是紅船行天下,下面畫的神州大地。然後同時完成的還有一張稿子《啟程》,以紀實的手法表現一大會議結束後,代表們依依惜別的場景。2006年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要求非常明確,需要寫實性的繪畫佔主導。兩張稿子交上去,《紅船行天下》立馬就被否定掉了,另一張《啟程》雖然稿子並沒有完全通過,但是明確了這個創作方向是可以的。

《啟航》定稿2-2

由此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對繪畫主題的把握不僅跟題材有關,同時與在這個題材裡面選取的角度,包括表達的所謂中心思想相關聯。更進一步,繪畫的主題,其實呈現的時候它不僅僅是題材,也不僅僅是要表達的所謂中心思想,還有對於繪畫的理解,包括繪畫本身發展過程當中所整合起來的對視覺感染力這麼一種形式上的探索,它們都可以構成繪畫主題的內容。所以在這個階段,要從主題選取的瞬間,來確定整個主題的表現,這是至關重要的,當然過程也是很痛苦的。

 稿3《啟程》

 稿6《啟程》

 稿7《啟程》

我後來接二連三畫了好多稿子,都是叫《啟程》,還不叫《啟航》,換了很多角度畫代表們從紅船上面下來行走的場景,基本上以寫實的方式去構圖,但是感覺並沒有真正地抓住要表達的主題。直到有一天許江院長對我說,不能叫《啟程》,一定要叫《啟航》,要畫上船。其實之前也有很多歷史學家,包括有些很有創作經驗的老師也在提醒我,會議還沒開完怎麼啟航?要往哪裡去?大家站在各自的角度提出質疑。我們在創作重大歷史題材作品的時候,應該不僅僅是還原事件本身,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我們今天回望歷史的時候,會對事件的發生在思想認識上有所提升,所以後來我從一種歷史回望的意義上去挖掘和把握繪畫的主題,開始轉變思路畫上船,這時候我很明確了,一定是啟航,不是啟程。進一步確立了該畫的主題思想以及與之相關的情節安排,確定以《啟航》為題來緊扣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細節的反覆推敲

初期小稿

我前面的稿子一開始很注重大場面的氛圍營造,後面逐漸意識到對這個事件的表達未必需要很大的氣氛,開始越畫越小,調整的過程是很糾結的。這時候還面臨著關於畫面中心的問題。當時黨的主要創始人李大釗和陳獨秀都沒有出席一大會議,而會議的主要的組織者是上海的共產主義小組的兩個代表李達和李漢俊,一大會議的時候他們是中心,但我們在回望這段歷史的時候,知道堅守到最後的是毛澤東和董必武。這兩組人物在構圖關係上面怎樣去平衡?我始終在表現代表們上船行進過程當中所呈現出的一種姿態,後來就把組織者李達、李漢俊、張國燾他們放在船頭,把毛澤東和董必武畫成是在上船的過程當中回望。如此一來,毛澤東幾乎是在畫面的中央,從視覺上看,雖然是突出了他,因他是在行進過程當中,其實是很自然的一種狀態。這個轉換基本上確定好了畫面的形式,大家也基本上認可了。創作過程中,董必武的登船姿態比較不自然,感覺像在上樓梯,當時詹建俊先生看到就說,這樣走上船沒有人扶一把會掉下去的,這無意當中提醒了我,因為旁邊人物和他缺少應和,詹先生已經覺得畫面中人物的不舒服,我馬上做了調整,讓後面的人伸手扶了董必武一把,在人物的神態和姿態上面不斷地推敲,在其中產生相互顧盼的關係。這個時候還有個問題,就是董必武往船上走的過程中,身姿看起來還是像在上臺階,儘管小船到大船是一個臺階,但感覺像是地面上很正常的一個空間關係,不太舒服,於是我在後來的創作中轉換成人物後背側過來多一點,這樣董必武的身體整個就回過來一點,感覺自然許多。細節畫得對不對其實觀眾一眼就能感覺到,畫家在經營畫面的過程中,要很費思量地來回推敲。畫面中我對有爭議的人物做了隱藏處理,但是仔細看都有。

稿1《天下紅船》

學校不斷地組織看稿,包括在正稿的創作過程當中,大家相互間交流是非常頻繁的,最後一次看稿的時候,我把天空做了調整。我當時還有張稿子,是和前一張同時畫的,也是表現上船,但兩張構圖不一樣。前一張表現的是一大代表乘小船陸續登紅船,這一張則是表現代表們從湖邊的跳板登船的場景。拿到北京去參加最後終審的時候,浙江省正好也在組織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北京多數評委認同從小船上大船這張草圖,正好就明確了,北京選一張,另外的一張作為浙江省重大題材創作用起來。

我覺得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在非常具體的創作經驗上,對有些關鍵性的話題的認識得到了不斷提升。比如,主題性繪畫創作,一開始要明確畫面形式究竟往哪個方向去,再一個,首先要強調一個核心,就是藝術家個人的體驗與自己民族或者國家記憶相融合,兩者結合得好,作品才更容易完成。圍繞這個核心,我們所展開的無論是繪畫主題的尋找,還是主題產生後的資料收集,以及創作過程當中對藝術語言的把握等等,都會變得非常具體。畫面明確了主題,然後在細節上的不斷反覆推敲,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註:圖文來自美術報

相關焦點

  • 何紅舟:水知道答案 無問西東
    1995年-1999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研究生班,1999年起在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2003-2007任教於油畫系第四工作室,2007至今任教於油畫系第二工作室。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教授。 置身中國美院為重塑繪畫表現力而孜孜以求的濃厚氛圍,於何紅舟而言是一場「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 美院教授何紅舟,人體油畫中的名校才女
    中國美院油畫系教授何紅舟,人體油畫中的名校才女!人體油畫是一種藝術,是一種美的藝術,在人體油畫中,人體的生命力、美感、自然永恆的美,也得到了人們廣泛的讚賞。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中國女人體油畫作品,何紅舟人物油畫作品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 于洋: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圖像困局」
    編者按:近年來,我國的主題性創作中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新時期的主題性美術創作,需要遵循怎樣的創作原則,有許多經驗和規律可以總結。藝術家的思想觀念是否創新,與時代同步伐,如何深入挖掘主題的思想深度,選取永恆瞬間,如何從生活體驗中尋找素材,強調繪畫語言表現的力度,如何開闊視角,拓展主題性繪畫的外延,這些都是創作中要重點關注的。
  • 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圖像困局」
    陷入「圖像」的繪畫,如何解套與破局?是否存在超越與升華的契機?在影像媒體文化語境下,如何以繪畫藝術的敘事方式再現過往歷史、表現當代社會?如何以繪畫特有的魅力感染觀者、回應新的時代課題?這些都成為擺在當下主題性繪畫作者面前的重要問題。
  • 于洋: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的「圖像困局」
    于洋丨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在當下的融媒體、全媒體時代語境中,大數據圖像對於美術創作的影響深入而廣泛,幾乎無處不在。這裡的「圖像」,在很大程度上意指作為藝術品與歷史文獻的繪畫及其他造型藝術作品。委羅內塞 伽納的婚宴 油畫 1562-1564年德拉克羅瓦 自由領導人民 布面油畫 1830年無論是歷史題材還是現實主題,主題性繪畫創作往往具有情節敘事性。
  • 圓桌|主題性美術創作古今皆有,在當下又該如何重看
    在前兩次基礎上,此次在上海美術學院的研討會的以上海及江南地區主題性美術創作生態為背景,並以上海美院師生正在進行的創作為例,進一步討論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性轉換問題。論壇現場中國美院副院長劉健,以新中國建立以來的主題性美術創作中的經典作品,提示當下藝術被裝置藝術、觀念藝術所提出的當代性誤導,但當代藝術還有一種藝術形式是指向社會。而經典作品中就承載著當代性的思想內涵。他尤其提到「當代性不是一時的,不是一個時髦的,而是具有歷史穿透性的一種藝術」。
  • 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思考
    主題性美術創作也再次從藝術史中被喚醒,而世界在變,中國在變,時代在變,當下進行的主題性創作被賦予了諸多當代文化的審美特徵,有關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當代價值也成為中國美術理論探討的重要命題。   主題性與藝術性統一而不矛盾   當下,重識主題性繪畫創作的藝術價值,探討主題性繪畫創作的藝術規律已成為解決與提高當代畫家思想認識的關鍵。中國美協美術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誌主編尚輝從東西方主題性繪畫創作的歷史,探討了被現代主義藝術理論所忽視的主題性繪畫的敘事特徵與審美價值。他認為,當代視覺史詩的創作,需要藝術理論的支撐引導。
  • 何紅舟:追求真實是繪畫恆久的話題
    何紅舟 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教授。「追求真實是繪畫恆久的話題。在一個充滿遐想與色彩體驗的時代,我只能從所見的人的狀態才能把握住對『真實』的感受。」——何紅舟人物寫生作品 2019《中學教師》100 cm X 100 cm何紅舟
  • 中國美院「畫說初心」圖片文獻展開幕儀式暨叢書新書發布會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胡鍾華講話胡鍾華表示中國美術學院走過了九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一代代國美人始終堅持為藝術戰、為民族戰的使命精神,創作了數量眾多的主題繪畫作品。中國美術學院紀委書記孫旭東、副院長姜玉峰分別向中國美術學院附屬小學校長胡君與清波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呂火良贈送叢書中國美術學院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黨支部書記王益主持圖片文獻展開幕儀式暨叢書新書發布會《啟航》創作者,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院長、教授何紅舟致辭
  • 方土:主題性創作必不可少
    從第六屆至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的上百件作品入選,到「中國百家金陵畫展」的多次金獎,再到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創作工程、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等重大主題性美術創作中多件作品入選、入藏,廣州畫院可謂碩果纍纍。日前,記者專訪了廣州畫院院長方土,請他分享了這些豐碩成果的經驗。
  • 主題性創作如何構思
    編者按:主題性美術創作應遵循什麼?上期專家們分析了當代主題性繪畫創作面臨的「圖像困局」,並總結了許多新時期主題性美術創作的經驗和規律。本期主要結合個案,邀請藝術家們分享創作體會,從接到徵稿通知,到確定主題立意,再到具體的創作構思所經歷的一番過程,從不同角度提升大家對主題性創作的認識和思考。
  • 繪畫寫實風格的人物畫和主題性,是王徵驊先生的創作理論
    大家好,今天帶來的是王徵驊和他的作品,《武昌起義》一畫還是王徵驊學生時代的作品,那時新中國建立不久,可以說是革命歷史畫創作的高潮。時代的精神,強烈地感染了我,五年的學習生活中,得到學院的導師和革命博物館同志們的肯定,這對於學生時代的王徵驊的確是個很大的鼓勵。那時王徵驊曾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再創作些革命歷史畫,然而,由於種種原因,20餘年光陰過去了,願望並未能實現。
  • 中國美院教授、全國美展金獎得主何紅舟先生油畫作品精選!
    何紅舟 1964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 198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同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院)油畫系, 1988年7月畢業後在附中留校任教 1995年至1999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研究生班 1999年起在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2007至今任教於油畫系第二工作室,現為該工作室主持人、教授 2014年何紅舟先生作品《橋上的風景》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油畫展
  • 當下主題性美術創作之道
    金瑞 中學時代 中國畫 250×250cm 2018年 原標題:當下主題性美術創作之道   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的「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展覽」,以「新創作馬克思主義題材美術作品」作為其第三展廳美術創作專題的主旨標題,這次由中國美協主導的主題性繪畫項目選取了馬克思生平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片斷,最新創作了24幅馬克思主義題材中國畫和油畫作品,以視覺藝術創作的方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 範迪安:以大美之藝 繪時代新貌——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中央美術...
    【導語】2019年11月6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總結會在京舉行。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是繼原文化部組織實施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之後組織實施的現實題材美術創作項目,該項目自2016年啟動,歷時3年多。
  • 畫家李志向|超越技法與表現形式的「主題性花鳥畫」
    就在2016年這一年裡,由主題性花鳥畫創始人、中國著名花鳥畫藝術家——李志向,與他所執教指導的清華美院高研班「李志向主題性花鳥畫專項研修班」的學生們,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時,取得了入選84人次,獲獎26人次的好成績!一時間,李志向與他的主題性花鳥畫處於沸騰之中。
  • 畫家李志向 | 超越技法與表現形式的「主題性花鳥畫」
    就在2016年這一年裡,由主題性花鳥畫創始人、中國著名花鳥畫藝術家——李志向,與他所執教指導的清華美院高研班「李志向主題性花鳥畫專項研修班」的學生們,參加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時,取得了入選84人次,獲獎26人次的好成績!一時間,李志向與他的主題性花鳥畫處於沸騰之中。
  • 上海慶祝建黨百年主題性美術創作啟動
    「日出東方——上海市慶祝建黨百年美術創作項目」正面向社會徵稿。148項推薦選題串聯起與建黨百年主線相關的一個個重要歷史時刻,尤其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近事」「大事」,重點發掘新時代的精氣神。這是上海在總結「上海歷史文脈美術創作工程」「時代風採——上海現實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經驗基礎上,實施的又一項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首次聚焦青年美術創作力量,堅持「藝術創作」與「藝術育人」同步推進。
  • 中國美術學院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繪畫
    本專業以「繪畫東方學」思想為引領,努力打破繪畫不同專業方向間的學術壁壘,構築「大繪畫」時代的專業教學、創作與研究的新格局,並在繪畫方法論的構建之中,實踐一條中國繪畫藝術教育的新路徑。 持續打造Inter-Youth國際青年繪畫年展、CAA國際版畫三年展等多個國際學術交流展示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