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思想,百年傳承

2020-12-10 湖南日報

船山思想,百年傳承

——船山學刊的故事

1991-1992年的《船山學刊》基本延用1984年以來的欄目體例,並增設了新欄目,發表了一批有價值的船山佚文和有相當思想深度的論文。(資料圖片) 湖南日報記者 田超 翻拍

周發源

郭齊勇

王澤應

朱漢民

湖南日報記者 陳薇 湯霞玲

8月20日,由湖南省社科聯主辦,衡陽師範學院、湖南大學嶽麓書院、衡陽縣人民政府協辦的「《船山學刊》創刊百年暨船山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在長沙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14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盛況空前。

千百年來,在三湘大地,湧現了一大批「領風氣之先」的傑出人物。王船山,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船山何人?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

王船山,名夫之,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生於公元1619年,卒於公元1692年。

王船山晚年隱居衡陽石船山下,以石船山自號,故後世學者以「船山」稱之。他生於明清之際的大動蕩時代,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潛心著述40年,留下著述百餘種,400餘卷,800餘萬字,思想博大精深,論述別開生面,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王船山以「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擔當精神,對中國歷史脈絡、現實狀況和未來發展,予以全面系統的總結和闡發,形成了體系完備的學術思想,同時還開創了清代以來的新學風。湖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周發源認為,王船山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精神源頭,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集大成者,同時,他也是民族復興的啟蒙先聲。

但是,周發源也認為,船山逝世後,船山思想很長時間湮沒不彰。直至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華民族面臨著亡國危機,渴望尋找救國救民真理和志在匡復華夏文明的志士仁人,逐漸發現了船山思想這座精神富礦,並使船山思想重新光耀於世。

「船山的思想被發現與活化,與他自己所預言的兩百年以後基本吻合。他真是位有先知卓見的奇人。」周發源不由得發出感慨。

百年學刊,三度復刊風雨堅守

為光大船山精神、激勵國人奮起,1915年湘籍學者劉人熙(改革志士譚嗣同的老師)在創建船山學社的基礎上,又創辦了《船山學報》(後更名為《船山學刊》)。百年風雨中,刊物始終與國家民族同呼吸,與時代社會共發展,期間歷盡艱難,三次停刊,三次復刊。

「所幸,船山先生『歷憂患而不窮。處死生而不亂』的精神一直貫注其中,刊物總能在各方鼎力相助下屢僕屢起,並在曲折中前行。」身為《船山學刊》現任主編,周發源對該刊物頑強的生命力敬佩不已。

流傳下來的幾段故事,似乎讓我們看到了《船山學刊》在歷史風雨中的光亮。

上世紀30年代,《船山學報》曾給個人、圖書館、黨政機構,社團組織等贈閱刊物。不少人在獲贈《船山學報》後,被其內容所吸引,從而正式訂閱。如湖南桑植縣立第一小學的校長王承讓在收到《船山學報》第一期後,認為學報「材料豐富,裨益後學,良非淺鮮」,他並寄上伍角錢,合此前寄的一共一元五角,訂學報全年。其中,也不乏有讀者來書商討某個問題的。《船山學報》得到廣泛傳播,產生了思想共鳴。

儘管刊物命途多舛,但國內學界從未停止過對於船山精神的研究。1962年,湖南、湖北兩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舉辦了「紀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學術討論會」,這是全國學術界的一次盛會,武漢大學校長李達等倡導並主持,出席者有馮友蘭、嵇文甫等大家。

始終弘揚愛國主義,維護民族獨立,倡導優秀中華文化、湖湘文化和船山精神,正是這些因素,才使得《船山學報》書寫百年傳奇。

船山精神,湖湘文化的重要精神源頭

作為中國明清之際早期啟蒙思潮的哲學代表,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王船山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關於王船山,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當年王船山到北京去趕考,結果考試期間,清兵入關,他親眼看到國家的滅亡,作為一個讀書人,他痛心疾首,痛不欲生。所以他要做孤憤之人,他房屋中堂有一副對聯:「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意思是說「六經這樣的文化在責備我,督促我打開新的局面,我這個七尺身軀已經隨從明朝的那個天走了,現在我可以把我活埋了。」當時,他萬念俱灰,最終,他還是堅持活下來。他立志要救這個國家的文化,讓國家的文化得到新生。

「船山思想」涵蓋歷史、哲學、美學諸多領域,隻言片語,並不能完全概括它的內涵。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認為,船山思想主要是解決人與自然,人與超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他引用了我國著名哲學家熊十力先生評價船山的八個字:「尊生、明有、主動、率性」來闡釋船山思想和人格的特點,即:尊重生命;強調有,反空泛;講現實,主動,強調事物的變化和創新,與時俱進;理欲合一,體用不二。

郭齊勇總結道:「可以說,船山思想是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是充滿民族精神和學術精神的一座精神富礦,是滋養一代又一代湖湘學人的一個學術家園。」

但是,由於歷史的局限性,船山思想也有其本身需要革新的部分。嶽麓書院院長朱漢民分析稱:「在弘揚和傳承王船山思想精髓時,我們也需要辯證看待。例如,他對於商人的價值看法就有待商榷。王船山認為『農人力而耕之,賈人詭而奪之』,他只認可了農民和手工業者的製造價值,沒有看到商品流通帶來的社會價值,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

回顧百年,傳承弘揚「船山精神」在當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新的時代下,船山思想也好,湖湘文化也好,中國傳統文化也好,都被賦予了新的使命。

當下,我們究竟要如何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服務當代社會文化建設呢?

北京師範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文化院院長許嘉璐說:「文化在街道上,在家庭裡,要關注當下,關注世界,關注未來,書院可以是一個很好的抓手。」

他以山東的尼山書院為例,山東依託全省153個縣和市,每個縣市建一個尼山書院,邀請教授、專家到書院講課,不是《弟子規》背誦,沒人去吆喝,老百姓們自發來聽,老頭、老婆婆們帶著小凳子、小椅子來聽,婦女帶著孩子來聽。從開講之後,不少村子面貌改變了,民風變了,婆媳不打架了,不孝的現象也大量減少了。湖南有很豐富的書院文化資源,同時也有很好的利用書院講舍等傳播船山思想的傳統,湖南應當繼續堅持這一傳統,創新弘揚形式,讓船山思想走進街頭巷陌,浸潤人心。

《光明日報》國學版主編梁樞在參觀完湘西草堂、衡陽船山研究基地、石鼓書院等地後感慨:「『船山文化』的影響,就像漣漪,是一圈一圈從內往外擴散的,可以源源不斷向外提供力量。」同時,他也建議湖南要利用好「船山學」這個精神資源,同時要推動「船山學」、「湖湘學」、「中國國學」學科建設,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到實處、落地生根。

郭齊勇補充道,船山精神的傳承還應該結合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特點,可製作成話本、歷史劇、小故事、微視頻等,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

《船山學刊》執行主編、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長王澤應說:「在每個時期,《船山學刊》都被歷史賦予了新的使命,在紛繁複雜的當代,年輕人更要深入學習像「船山精神」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紮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我們才能有足夠的定力面對外來文化的入侵。」

■連結

《船山學刊》百年曆程

一:創刊階段(1915年8月——1917年8月)由劉人熙(譚嗣同的老師)創辦《船山學報》,他在發刊詞中闡明辦刊宗旨:「願廣船山於天下,以新天下」。

二:首次復刊階段(1930年5月——1938年6月)停刊13年後復刊。共出版15期,後因抗日戰爭爆發而停刊。

三:第二次復刊階段(1984年3月——1989年11月)《船山學報》再次復刊,至1989年11月共出刊14期。這一時期發刊詞指出:「提倡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下,全面地、科學地研究船山的生平、著述和思想,揭示其內在的邏輯體系,弄清其學術源流,探討其歷史地位,總結其思維經驗教訓,以做到古為今用,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服務」。1989年底,因全國進行報刊整頓而再次停刊。

四、第三次復刊階段(1991年12月至今)1991年,在省內外許多學者的奔走呼籲下《船山學報》復刊,並正式更名為《船山學刊》,由湖南省社科聯主辦。經過努力,該刊多次獲得各種榮譽,並成為中國出版協會的常務理事單位。

相關焦點

  • 訪百年船山書院,憶先生風採
    今年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王船山先生誕辰400周年。 船山紀念郵票發行儀式已於10月7日在衡陽縣舉行,王船山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於2019年10月底舉行。 在船山先生誕辰紀念之際,跟樂遊君來船山書院走走看看吧。
  • 傳承船山思想 倡導文明家風
    紅網時刻嶽陽樓區11月30日訊(記者 花江柳)11月28日,湖南省王船山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多位愛好者相聚嶽陽,學習探討船山思想文化王船山,名夫之,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因晚年隱居湘水之西、蒸水之左的石船山潛心著述,世稱「船山先生」。近代以來,王船山一直被視為湖湘文化的象徵和湖南精神的領袖。船山思想的偉大之處在於以古代經典為核心,以「六經責我開生面」為責任擔當,以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為動力,以實現社會的和諧為最終的價值指歸,深刻影響當代文化自信理論。
  • 章敏:立足船山思想,倡揚湖湘文化
    章敏:《船山學刊》,原名《船山學報》,是我國現存刊出歷史最久的思想文化學術期刊之一。1915年8月,由改革志士譚嗣同的老師,我國著名學者劉人熙先生組織湘籍學者創辦,至今已有100年歷史。    刊物以船山思想研究為核心,以倡揚湖湘文化為主旨,同時兼容儒、佛、道及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研究。
  • 船山思想:湖湘文化的精神高地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這句話語出船山《尚書引義》這本書,意思是講事物發展規律是新舊事物變相更替,事物每天都在新生變化之中。船山哲學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高峰,「日新」哲學又是船山哲學的一大特點。船山哲學是船山思想的一大內核。船山思想博大精深,吞吐古今,可以說是「坐集千古之智」,集傳統思想文化之大成。
  • 王澤應:船山思想有超越時空的神韻和魅力
    明末清初湖南著名思想家王船山正是習總書記所推崇的「大家」。在多次講話裡,習總書記直接引用王船山的名言或警語,以此來闡述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與觀點。就如何領會船山思想的精髓、怎樣把握船山學獨特的神韻和魅力,記者日前採訪了王澤應先生。
  • 出船山記
    湖南作為船山的家鄉、船山思想的發源地,一直注重研究和傳播船山思想,並與民族復興、國家圖強的時代呼聲緊密結合,為傳承、發展、創新湖湘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一百年的風雨滄桑中,刊物始終與國家民族同呼吸,與中華文化共命運,與時代社會共發展,其間雖歷盡艱難,三次中斷,三次恢復,但船山先生「歷憂患而不窮,處死生而不亂」的精神一直貫注其中,刊物總能在各方鼎力相助下屢僕屢起,並在曲折中前行。
  • 衡陽東洲島船山書院,傳播「船山思想」最早的學府
    創辦在王船山出生地衡陽城內王衙坪的「船山祠」。書院內仍祭祀船山神位,旨在學習、研究「船山學說」、傳播「船山思想」,紀念明末思想家、史學家、學者王夫之。至清光緒11年(1885),彭玉麟認為「船山書院」逼近城市,不適合讀書,上書奏請朝廷,並獨捐銀12000兩將「船山書院」遷建於湘江中的東洲島,初時建築為三進四合院的古典式建築。
  • 王澤應:船山思想有超越時空神韻和魅力
    在多次講話裡,習總書記直接引用王船山的名言或警語,以此來闡述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與觀點。就如何領會船山思想的精髓、怎樣把握船山學獨特的神韻和魅力,記者日前採訪了王澤應先生。  1 數次引用船山名言,顯示出習總書記深厚而廣博的國學素養   湖南日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推崇歷代思想大家,注重從他們的思想精華中汲取治國理政的滋養。
  • 紀念船山學社成立100周年暨學社換屆選舉會議綜述
    2012年承辦「2012年王船山先生逝世320周年紀念暨『王船山思想與當代社會核心價值觀』國際學術研討會」。二是積極從事船山研究,學術成果豐碩。近年來學社成員先後出版《王船山研究著作述要》、《王船山研究史中關鍵術語的演變》、《王船山論文選集》、《走近船山》、《王夫之詩集校注》、《船山思想與湖湘文化研究論集》等專著;編輯出版《王船山論文選集》。
  • 會議|在誕辰四百年的節點紀念王船山,我們的時代問題為何?
    再則船山思想中對佛老的批判乃至陽明學等的批判從來都不是門戶之見,他的批判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和一種創造性的對話方式。這些都對今人應當如何做學問所有啟發。柯教授最後強調船山文氣之充沛,讀來令人震撼和感動。柯小剛教授致辭第一位發言人是來自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的陳贇教授,他主要結合古典與現代之爭來討論船山思想的定位問題。
  • 毛澤東對王船山哲學思想的繼承和發揚
    在毛澤東的哲學思想中,流淌著船山哲學的精華和智慧,更有對船山哲學思想的弘揚光大。經典著作《實踐論》,就充分體現了毛澤東對船山哲學思想的精髓知行觀的繼承和發揚。  一、毛澤東對船山學的認識過程  青年毛澤東對王船山思想的最初理解主要是通過楊昌濟先生講解船山學而實現的。
  • 船山學刊-中國現存刊出歷史最久的學術期刊之一
    (中國現存刊出歷史最久的學術期刊之一)    《船山學刊》(原名《船山學報》)。1915年8月,由改革志士譚嗣同的老師,近代著名學者劉人熙先生組織湘籍學者創辦。刊物以船山思想研究為核心,以倡揚湖湘文化為主旨,同時兼容儒、佛、道及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研究。自創刊之日起,一直以弘揚愛國主義,維護民族獨立,倡導優秀中華文化、湖湘文化和船山精神為幟志。一百年來,她一直是許多心儀船山思想、探究湖湘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和國學精華的華夏學子及海外學人的學術園地和精神家園,其間雖歷盡艱難甚至幾度停刊,但總能在各方鼎力相助下起死回生,並以頑強的生命力發展至今。
  • 噹噹「我是領讀者」,嶽麓書社總編輯帶你了解船山思想
    本書選目力求展示船山的卓越思想和精神風貌,希望讀者能藉此書領略到船山的獨特魅力。所有語錄共分為八類,每一類前加以評論,並對疑難字詞加以簡注,為讀者提供一個學習船山的入門版本,使普通讀者對船山宏大的思想體系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 專家學者共話船山 哲學思想碰撞激起火花
    王船山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哲學思想類分論壇在衡陽師範學院舉行。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分享船山哲學研究成果。社會各界人士一同接受思想文化洗禮。紅網時刻衡陽10月30日訊(記者 宋美君)10月29日上午,2019年王船山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正式開幕,當天下午,哲學思想類分論壇在衡陽師範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大著名高校的11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暢所欲言,分享船山哲學研究成果,為社會各界獻上了一場船山思想火花碰撞的盛會。
  • 船山文化園開園
    船山文化園開園
  • 14位專家學者齊聚湖南工學院論道船山政治思想
    記者王倩雯報導 10月29日下午,「2019王船山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政治思想類分論壇在湖南工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14位專家學者圍繞「王船山政治思想研究」議題進行交流探討。研討中,專家學者們結合對船山政治思想的研究各抒己見,並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大家進行分享。「船山思想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船山先生的思想為我們提供了什麼?現代社會我們要如何繼承發展船山思想?」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力祥,以創作性地繼承與弘揚船山文化主題,圍繞著船山學中「政即理也」、「人文主義思想」、對和諧社會的理想,倫理道德方等面如何在現代社會展現魅力進行分享。
  • 湯建軍:為啥習近平總書記三提王船山?
    王船山像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一是表明他高度重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二是反映他學習、研究和運用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哲學包括船山思想的大智慧和大修為;三是王船山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其思想對當代治國理政、實現中國夢依然還有重要借鑑意義。   (四)船山是中國文化名片。王船山主張「知而不行,猶無知也」「君子之道,力行而已」,治學當為國計民生致用,反對治經的繁瑣零碎和空疏無物。
  • 金珍根:我和船山和《船山學刊》
    有了李先生的幫助,我作為一個素不相識異邦人,得以了卻訪問船山故居、去感受先生生前生活氣息的願望。據我所知,李先生後來出任《船山學刊》社長,為《船山學刊》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去訪問的當時,船山先生的故居所在的曲蘭鄉是一個特別落後的地方。通往那裡的道路都是土路,而且那裡地處偏僻的鄉下,交通和其他各方面都特別不方便。在那裡我們很難買到所需的食品和其他的東西。
  • ...湖湘文化底色,首屆船山學與21世紀湖南人精神論壇紀念王船山...
    巍巍嶽麓,傳承千年文脈。11月30日,紀念王船山誕辰四百周年暨第一屆船山學與21世紀湖南人精神論壇在嶽麓書院召開。此次活動由清風雜誌社、松坡學社、易寶支付、易寶公益聯合主辦,共5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以學術報告、分組討論等形式共同研討王船山思想及其對湖南人、中國人精神的影響。
  • 訪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力祥:船山思想是一條永不乾涸的河流
    陳力祥:這次大會,研討船山思想的圓桌會議召開了3場, 600餘人次參加了研討會,這足以說明船山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哲學界的地位。圓桌會議之外,還在其他一些會場對船山思想進行了研討。大家主要探討了船山之實學思想、船山思想的經世致用、船山思想與陽明心學的區別與內在關聯、船山實學與新時代的轉換、船山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船山思想與人類和合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