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思想:湖湘文化的精神高地

2020-12-10 新湖南

船山思想:湖湘文化的精神高地

——訪湖南省船山學社副社長熊考核

熊考核 圖/張楊

5月16日,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船山書院。羅盟 攝

專家簡介:熊考核,湖南省船山學社副社長,衡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原黨組書記,衡陽市船山學會原會長,衡陽市首屆優秀社會科學專家。長期從事船山學和湖湘文化研究,出版著作主要有:《船山美學》《人文船山》《走近船山》和《衡陽歷史文化叢書》(主編);發表船山研究論文20多篇。

湖南日報記者 奉清清

今年是偉大思想家王船山先生誕辰400周年。如何認識船山先生、把握船山思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徵程中對船山思想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船山先生誕辰400周年之際,湖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湖南省船山學社副社長熊考核。

1. 船山一生最為卓絕之處,大義至上,奮鬥救國

湖南日報:作為王船山故鄉人,您畢生都在研究船山思想。今年是船山先生誕辰400周年,請您對王船山的一生,做一個整體的評估。

熊考核:王船山是生于衡陽、逝于衡陽的一位具有世界意義的偉大思想家,也是我們湖湘文化的精神高地。

我與船山先生有緣。我與船山同為裡,「私淑船山」,服膺其人、其學、其魂。

要認識船山,首先要認識其人,認識其獨特的人生經歷。王船山生逢「天崩地解」的明清之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大變局,歷史變局給船山人生烙下了無法抹去的血痕。他一生磨難,歷盡憂患,生死當前,孤心獨抱,擔當大義,貞固卓絕,抱獨奮鬥。如果要用一句話概說船山人生,那就是一生尋夢,卓絕奮鬥。

夢對於船山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夢是一種人生信仰,是一種家國情懷,是一種理想追求。有學者做過統計,船山一生寫了1900多首詩詞,描述了200多種人生夢境。我把船山的這些形形色色的夢歸納為三個大夢:「曉夢」「續夢」「圓夢」。「曉夢」是船山的青春之夢讀書仕進之夢,無奈破碎在農民起義和明清易幟中。「續夢」是船山續明王朝復興之夢,政治上扶傾明朝終究不成。「圓夢」即文化上「圓」民族復興的「新夢」,即使晚年退伏幽棲,依然埋心不死,壯志彌天。

在船山心中,生長著兩個「中國」。一個是王朝中國,一個是文化中國。王朝中國是一姓之私,代興代廢。唯有文化中國,從炎黃至今,貫穿中國歷史始終,只要守住中國文化,捍衛了中國文化價值,中國就永遠不會敗亡。船山以前無古人的卓識和擔當,以「埋心不死留春色」的奮鬥方式,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以「六經責我開生面」的氣概,擔當文化救國的歷史使命,「圓夢」文化救國,「圓夢」民族復興!

船山一生最為卓絕之處,是大義至上,奮鬥救國。

2. 船山對中國思想文化的批判總結和啟蒙開新,是超越前人、啟蒙後來的

湖南日報:做為一位思想家,王船山先生備受習近平總書記推崇。那麼請問,您認為船山先生的偉大之處究竟在哪裡?

熊考核:習近平總書記確實推崇船山先生。他稱讚王船山是一位具有深刻歷史影響力的思想家,並在多次講話中引用了王船山的語錄,推崇船山思想。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新故相推,日生不滯」,總書記就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引用了,以表達中國共產黨人改革創新謀發展、實現中國夢的信心。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這句話語出船山《尚書引義》這本書,意思是講事物發展規律是新舊事物變相更替,事物每天都在新生變化之中。船山哲學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高峰,「日新」哲學又是船山哲學的一大特點。船山哲學是船山思想的一大內核。船山思想博大精深,吞吐古今,可以說是「坐集千古之智」,集傳統思想文化之大成。

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發展是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儒學發展歷經四度開合,先後出現四座思想高峰。儒學發展第一度開合,是孔子開創儒學,孔子代表儒學發展的第一座高峰;儒學發展第二度開合,是董仲舒提倡的經學,董仲舒成為經學的高峰;儒學發展的第三度開合,是朱熹總括的理學,朱熹成為理學的高峰;儒學發展的第四度開合,是王船山開新的實學,王船山成為實學的高峰。他一生著述一百餘種,四百多卷,八百多萬字,涉及經、史、子、集各個方面,這在古代思想家中,罕有出其右者。可以說,王船山是中國文化的捍衛者,也是中國價值的提升者,是一位卓立古今的天地大儒。船山對中國思想文化的批判總結和啟蒙開新,是超越前人、啟蒙後來的。

船山一生志在捍衛華夏民族、捍衛中國文化,力倡正學以救人心,開新文化以興中國。概括起來,船山思想的偉大之處,在四個方面:一是尋求中國文化的大本大源;二是提升中國文化的基本價值;三是開新中國文化的歷史發展;四是為中國強盛、民族復興尋求文化動力。

3. 船山的孤忠,根本上是忠於華夏民族,忠於華夏文明

湖南日報:說起船山語錄,最著名的莫過於「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這句話裡有怎樣的故事?

熊考核:「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是船山晚年為其隱居之所「觀生居」題的門聯,也是其卓絕奮鬥的自我寫照。意謂儒家正學責令我輩奮起,為中國文化發展開出歷史新局面;血肉生命順從天意而生,企求民族復興我寧可活埋自己。船山以殉道的方式把自己「自埋」在中國文化的批判總結之中,走出了獨特的奮鬥人生和心路歷程。

船山在總結歷史興亡經驗和進行思想文化批判過程中,得出了一個深刻而卓越的認識:文化興則中國興,文化衰則中國敗。中國要強盛,民族要復興,最根本的是要從文化本源上去正學開新。船山的孤忠,根本上是忠於華夏民族,忠於華夏文明。他以「埋心不死留春色」「殘燈絕筆尚崢嶸」的獨特心路歷程,堅守中國文化的精神家園,捍衛中國文化基本價值,為未來的民族復興埋下文化的種子。

4. 船山的《黃書》所宣示的民族復興和中國自強思想,直接成為辛亥革命的啟蒙先聲

湖南日報:在船山先生浩如煙海的著述裡,極具代表性的是《黃書》。請問這是一本怎麼樣的「書」?

熊考核:船山一生著述汗牛充棟,其主要代表作為《黃書》《周易外傳》《張子正蒙注》《思問錄》《尚書引義》《禮記章句》《讀四書大全說》《讀通鑑論》等。其中,《黃書》是經典之作。

可以說《黃書》是船山的政治宣言書。《黃書》的書名顧名思義,關於黃帝文明的書。《黃書》的主旨就是中國自強、民族復興!

《黃書》是船山1656年所作,是年船山38歲。船山中歲泣血扶傾,效命南明,坎坷從政失敗後,在流亡湘南期間,開始從理論上思考明亡的原因和探求中國興盛之道。《黃書》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他的人生從政治鬥爭轉向文化鬥爭的一個標誌。從《黃書》開始一直到其晚年完成《讀通鑑論》,其人生的奮鬥和著述,貫穿了一條大義至上的主線,凸顯了一個自強中國、復興民族的主題。船山在《黃書》中坦言:「中國財足自億也,兵足自強也,智足自名也。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休養勵精,士佻粟積,取威萬方,濯秦愚,刷宋恥,足以固其族而無憂矣。」他又說:「公其心,去其危。盡中區之智力,治軒轅之天下。」船山的《黃書》充滿了強烈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他倡言從經濟上、軍事上和文化上去強盛中國,華夏民族便可以永固於天下。船山這種強烈的民族復興和中國自強思想貫穿於一生的追求,可以說,船山的《黃書》所宣示的民族復興和中國自強思想,直接成為辛亥革命的啟蒙先聲。

5. 船山超越以往思想家的地方,是他從理論高度總結和開掘了傳統愛國主義

湖南日報:幾年以前,你曾經說過,縱觀歷史,船山先生是中國夢的第一人。您為什麼這麼說?他的「中國夢」是怎樣的中國夢?

熊考核:我說王船山是中國夢的第一人,是有歷史依據的。

我們知道,民族復興是貫穿中國近現代歷史一個宏大的主題,也是近現代中國人努力奮鬥的集體記憶。今天我們講的中國夢,其內涵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其核心就是民族復興。

船山夢的主旨就是中國強盛、民族復興。我前面說了船山一生三個夢「曉夢」「續夢」「圓夢」,歸根到底「魂夢相牽」的就是民族復興、中國強盛。船山一生的三個大夢,夢境一個比一個闊大、一個比一個深邃,始終把個人命運緊系在家國和民族命運上,尤其是以文化「圓夢」的方式寄望民族復興!可以說,船山夢的本質就是中國夢。船山超越以往思想家的地方,是他從理論高度總結和開掘了傳統愛國主義,提出了「三義說」, 以民族之興亡為「古今之通義」,視民族利益高於一切,民族復興重於一切,代表了中國傳統歷史哲學的一個高度和深度。

我之所以主張船山夢是中國夢的思想先聲,是因為船山夢與中國夢有著高度的契合,船山夢的本質就是中國夢,船山夢凸顯了民族復興這一歷史主題。

從一般意義上講,中國夢的開篇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篇,近代中國的主權危機與王朝危機交織出的空前民族危機,是中國夢開篇的特定歷史條件,也是船山夢「復活」的特殊歷史環境。在主權危機、民族災難、國家敗亡的歷史背景下,以復興民族為基調的船山夢得以重新解讀,雖然不同時代、不同階級、不同人物對船山夢有不同理解,但其復興民族、強盛中國的主題始終貫穿在中國人百年圓夢的歷史進程中。所以說,船山夢是中國夢的思想先聲。

6. 無論是洋務人士、維新志士,還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先驅,他們在向西方學習的同時,又都高揚船山思想的旗幟

湖南日報: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先生曾說:「昭蘇萬物天地曙,要憑南嶽一聲雷」,以此高度評價王船山思想對近現代思想界的影響。有當代學人認為,王船山思想,是中國近現代社會變革的原動力。為什麼會這麼說?

熊考核:船山思想是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原動力」,這不只是當代學人的看法,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是梁啓超。梁啓超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他親歷過那個時代艱難的思想啟蒙,對啟蒙的思想源頭最為敏銳,他見證和親歷過船山思想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巨大影響。所以他說:「清末民初之際,智識階級沒有不知道王船山的人,並且有許多青年作很熱烈的研究,亦可謂潛德幽光,久而愈昌了。」梁氏標舉船山是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的思想本源,可謂一語中的。

歷史發展的邏輯清晰顯示,船山思想對中國近代社會變革產生了巨大影響,發揮了啟蒙先聲的重要作用。船山思想影響到近世幾代中國人的中國夢的追尋。比如——

曾國藩力倡船山學,刊行《船山遺書》,讓船山學走出湘學地域成為中華顯學;

戊戌變法鬥士譚嗣同是在船山思想直接影響下走向變法之路的。他服膺船山之學,坦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以續衡陽王子之緒脈。」他懷抱船山精神,大義卓絕走向斷頭臺,以死喚醒中國,成為民族復興「第一烈士」;

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本部宣言》中,高揚船山等人的民族大義作為民族復興的思想先聲,認為其「義聲激越」,鼓舞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後,章太炎分析辛亥革命成功思想源頭時說:「船山學術,為漢族光復之原。近代倡議諸公,皆聞風而起者,水源木本,端在於斯。」現代新儒家代表熊十力也認為:「清季學人,都提倡王船山民族大義。革命之成也,船山先生影響極大」;

毛澤東的恩師楊昌濟一生景仰王船山。楊昌濟對王船山的認識深深影響到毛澤東。毛澤東一師畢業,就來到船山學社,並從這裡開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毛澤東到達延安後,開始從理論上探尋中國革命成功之道,撰寫《實踐論》和《矛盾論》。寫作「兩論」時,毛澤東曾寫信給長沙師友,請其找尋船山哲學著作。毛澤東的成功,根本一條就是把西方馬克思主義播種在中國文化的土壤中,其中也有船山思想的無形影響。

縱觀中國近現代民族復興的艱難歷程,有一個顯著特點,無論是洋務人士、維新志士,還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先驅,他們在向西方學習的同時,又都高揚船山思想的旗幟。他們先後吸取船山民族愛國主義和啟蒙思想,並熔鑄為各自的批判武器,去衝決羅網為民族復興尋找新路。如果尊重歷史的邏輯,不難發現,在馬克思主義和西方民主、科學傳播中國之前,船山思想便「破塊啟蒙」,成為近世中國社會變革和民族復興的思想啟蒙先聲。

7. 船山思想博大精深,吞吐古今。它不僅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也具有「日新」的當代價值

湖南日報:「苟日新,日日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們今天該如何弘揚、光大船山思想?或者說,船山思想的當代價值在哪裡?

熊考核:船山思想博大精深,吞吐古今。它不僅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也具有「日新」的當代價值。船山思想的日新價值、大義價值、人本價值、仁生價值代表了中國文化發展的積極方向和基本價值取向,也體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積極思維成果和共同價值追求。其貫通古今,開新傳統,普適人類的基本價值可以成為當今中國實現中國夢的思想資源。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船山學的基本價值不僅沒有過時,反而歷久彌新,成為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動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今時代,船山思想所凝聚的船山精神,愈加顯示出其非凡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我認為代表船山思想精華的船山精神與當下時代精神高度契合。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船山大義至上精神與時代愛國主義精神高度契合。愛國主義是五千年中國文化生生不息,三千年儒家文化生生不已的核心價值。船山大義至上就是民族利益高於一切,民族復興重於一切。大義至上的本質就是愛國主義。今天我們講中國夢,就是要以愛國主義去集合民族的整體意志和整體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是船山主動「日新」精神與時代創新精神的高度契合。主動日新是船山思想的基本特點。運動變化是宇宙世界的本質,船山以「變化日新」去揭示自然和社會人生發展之道,認為一切事物生命活力都在「變化日新」之中。他主張「知其富有者,惟其日新」,以「日新」天下、「日新」人生去推動社會人生的發展。船山日新精神與時代創新精神本質相通。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創新發展的結果。我們要全面實現中國夢,就是要走創新發展之路!

三是船山卓絕奮鬥精神與時代奮鬥精神高度契合。船山一生都在奮鬥,奮鬥目標只有一個:自強中國,復興民族。一百多年來,幾代中國人的拼死奮鬥,才迎來新中國的成立,才迎來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復興之路。沒有奮鬥,就不可能擁有今朝燦爛的東方日出,更不會擁有更加輝煌的明天。奮鬥,是中國人的生命底色,船山以人生奮鬥作了最好的詮釋。

四是船山的實學精神與時代求是精神高度契合。船山為學一大宗旨是「明人道以為實學」。船山為學目的在經世致用,救世救心;探求學理之實,力促學術向「實學」發展,力求「實踐哲學」的突破。船山的實學追求與當今時代實事求是精神在學風上可以前後貫通。理論聯繫實際,實踐出真知,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思想前提,也是成功走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源頭。

船山思想「坐集千古之智」,提綱和提升了中國文化基本價值和基本精神,船山思想的創造性轉化,船山精神的可繼承性弘揚,以及船山思想與現代文明接軌,可以為現代社會和中國夢的實現提供諸多啟示和教益。

相關焦點

  • 章敏:立足船山思想,倡揚湖湘文化
    章敏:《船山學刊》,原名《船山學報》,是我國現存刊出歷史最久的思想文化學術期刊之一。1915年8月,由改革志士譚嗣同的老師,我國著名學者劉人熙先生組織湘籍學者創辦,至今已有100年歷史。    刊物以船山思想研究為核心,以倡揚湖湘文化為主旨,同時兼容儒、佛、道及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研究。
  • ...湖湘文化底色,首屆船山學與21世紀湖南人精神論壇紀念王船山...
    11月30日,紀念王船山誕辰四百周年暨第一屆船山學與21世紀湖南人精神論壇在嶽麓書院召開。此次活動由清風雜誌社、松坡學社、易寶支付、易寶公益聯合主辦,共5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以學術報告、分組討論等形式共同研討王船山思想及其對湖南人、中國人精神的影響。
  • 紀念王船山丨船山學說是重要的湖湘文化底色
    王夫之,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湖湘文化集大成者。先生字而農,號薑齋,因晚年隱居衡陽縣曲蘭鎮石船山下湘西草堂,著書立說十七載,自號船山老人、船山病叟,故世稱船山先生。 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九月初一日,王夫之生于衡州府王衙坪。王衙坪位於南嶽七十二峰之首回雁峰下。據王夫之八世重孫王之春撰《船山公年譜》記載,王氏系出太原,本姬姓之後。
  • 湖湘文化精神
    何為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源於先秦時期的楚文化;南宋胡安國以周敦頤思想為基礎,在湘潭建立碧泉書院,卒開湖湘學派,後經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南嶽衡山創立船山書院傳承至今;歷經千年的湖湘文化標誌性建築是嶽麓書院;在湖湘文化的薰陶下傑出代表有魏源,曾國潘,左宗棠......近代更有毛澤東,劉少奇等一代偉人。
  • 船山思想,百年傳承
    湖南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周發源認為,王船山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精神源頭,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集大成者,同時,他也是民族復興的啟蒙先聲。 但是,周發源也認為,船山逝世後,船山思想很長時間湮沒不彰。
  • 紅網:船山精神與湖南精神
    王船山歿後二百多年,其人格精神與思想學術卻得到了湖湘士子的大力表彰。尤其是晚清湘軍集團的將領,如曾國藩、郭嵩燾、彭玉麟、胡林翼、羅澤南等人,大多推崇船山學行。其中曾國藩在金陵刊刻了《船山遺書》;郭嵩燾上書清廷最終使得王船山得以入祀孔廟;彭玉麟則為王船山立傳,「親讀其書,私淑其人」。可以說船山精神,就是凝聚湘軍將領的一條重要的精神紐帶。
  • 傳承船山思想 倡導文明家風
    紅網時刻嶽陽樓區11月30日訊(記者 花江柳)11月28日,湖南省王船山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800多位愛好者相聚嶽陽,學習探討船山思想文化,深刻感受即事窮理、經世致用的求實精神。下午,王船山專業會員會相關成員在嶽陽樓區召開經濟文化論壇,意在廣接地緣地氣,為地方文化活動提供基金或環境保障。「新故相推,日生不滯。」王船山,名夫之,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因晚年隱居湘水之西、蒸水之左的石船山潛心著述,世稱「船山先生」。近代以來,王船山一直被視為湖湘文化的象徵和湖南精神的領袖。
  • 訪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力祥:船山思想是一條永不乾涸的河流
    船山思想一開始不為眾人所知,但因其本身具有極大魅力,後逐漸為世人所了解、熟知乃至推擴,從而實現了船山學由「隱」而「顯」。 船山作為學貫千古的文化大師,他的和合思想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他的道德神韻為我們解決當代社會的道德危機與倫理危機提出解答的方案。船山思想在文學、史學、哲學、經濟學、倫理學、政治學、醫學、美學等領域無不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王澤應:船山思想有超越時空的神韻和魅力
    船山學是指以船山思想和精神為核心,通過研究船山思想、弘揚船山精神所建構起來的船山思想體系和學術價值的統稱。早在1915年《船山學報》創刊之時,劉人熙就在《船山學報敘意》中指出,船山歸隱故山,矻矻窮年,上繼孔孟,下啟後賢,自濂溪以來,未能或之先也。「船山之學,通天人,一事理,而獨往獨來之精神,足以廉頑而立懦,是聖門之狂狷、洙泗之津梁也」。
  • 王立新作客思賢講壇 講解船山精神對後世的激勵作用
    (8月25日下午,思賢書院特聘深圳大學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立新老師作客思賢講壇,為大家講解船山精神的激勵作用。)王船山,衡州府城南王衙坪人,是啟蒙主義思想的先導者,為湖湘文化的精神源頭,與黃宗羲、顧炎武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船山精湛而深邃的思想,厄苦而堅毅的人生歷程,尖銳而積極的批判態度,啟迪、激發了無數的湖南後起之秀,如曾國藩、郭嵩燾、梁啓超、譚嗣同、毛澤東等,其傳承湖湘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寄望,復興未來中國的期待,可謂點亮了中國後世的理想之火。
  • 何為湖湘文化
    何為湖湘文化?湖湘文化源於先秦時期的楚文化;南宋胡安國以周敦頤思想為基礎,在湘潭建立碧泉書院,卒開湖湘學派,後經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在南嶽衡山創立船山書院傳承至今;歷經千年的湖湘文化標誌性建築是嶽麓書院;在湖湘文化的薰陶下傑出代表有魏源,曾國潘,左宗棠......近代更有毛澤東,劉少奇等一代偉人。
  • 出船山記
    湖南作為船山的家鄉、船山思想的發源地,一直注重研究和傳播船山思想,並與民族復興、國家圖強的時代呼聲緊密結合,為傳承、發展、創新湖湘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當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我們相信,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以創刊百年為契機,《船山學刊》一定會有新進步,船山研究一定會有新發展,湖湘文化一定會煥發新活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會進一步發揚光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添光加彩。
  • 大咖齊聚衡陽縣 共探船山文化精粹
    石頭記梅花社暨「王船山與湖湘文化」主題讀書會。50多位王船山研究愛好者共同開啟了一場船山思想火花碰撞的盛會。紅網時刻衡陽1月9日訊(記者 宋美君 通訊員 邱鵬 )探尋船山足跡,了解船山文化精粹。1月9日,石頭記梅花社暨「王船山與湖湘文化」主題讀書會在衡陽縣曲蘭鎮船山文化園舉行,來自省內外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黨政機關、企業界以及當地的50多位王船山研究愛好者,共同開啟了一場船山思想火花碰撞的盛會。本次活動採用遊學形式,與會人員先後參觀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夏明翰故居,並進行了王船山公祭。
  • 《湖湘文化訪談》:找尋湖湘文化的根與魂
    在平實而真誠的對話中,探詢湖湘文化的歷史、閃光點、精神氣質、性格弱點等,並從近代人才群體、當代文化責任及湖湘書法、建築等多方面,系統探秘與思考湖湘文化的發展和弘揚,還從經濟學的視角觀照了湖南文化產業的新亮點。 在作者的思量之中,湖湘文化是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的融會。
  • 毛澤東:立起湖湘文化的豐碑
    一是湖湘文化中有一種深厚的「道」論傳統和「原道」精神,體現為湖湘學人對宇宙法則和社會人生根本性問題的強烈關注與追問。楊昌濟先生在湖南第一師範講課時就極為推崇這種「原道」精神,並將這種「道」稱之為「大原則」,要求學生認識宇宙人生的「大本大原」之道。
  • 紀念王船山誕辰400周年系列活動暨中國(衡陽)首屆船山書院文化旅遊...
    5月30日,我們又舉辦首屆船山書院文化旅遊節,讓衡陽旅遊再次迸發出新活力新魅力。記者:王船山是衡陽的名人,更是世界的名人,請問王酈君局長,作為文化旅遊管理部門,如何進一步宣傳推介船山思想,利用名人效應,促進衡陽文化旅遊的發展?
  • 紀念王船山誕辰400周年系列講座在長沙開講
    臺灣中華湖湘文化發展協會創始會長張京育先生發來賀信。王興國在講座中介紹,王船山思想的傳播,在近現代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1842—1895年,主要是其著作刊布、流傳時期;二是1895—1919年前後,為船山思想復活時期;三是1919—1949年,為船山研究學術化時期;四是1949年至今。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船山學研究獲得巨大發展。
  • 衡陽東洲島船山書院,傳播「船山思想」最早的學府
    衡陽的船山書院位于衡陽市雁峰區東洲島,為清末最著名的書院、衡陽市一中前身、湖湘文化文脈。古衡州有著名的八景,東洲島是其中之一,名為桃浪島。創辦在王船山出生地衡陽城內王衙坪的「船山祠」。書院內仍祭祀船山神位,旨在學習、研究「船山學說」、傳播「船山思想」,紀念明末思想家、史學家、學者王夫之。至清光緒11年(1885),彭玉麟認為「船山書院」逼近城市,不適合讀書,上書奏請朝廷,並獨捐銀12000兩將「船山書院」遷建於湘江中的東洲島,初時建築為三進四合院的古典式建築。
  • 趣說湖湘(十五) 羅汝懷:整理《船山遺書》,構建精神教父
    羅汝懷等於進入了湖湘最高層的官僚圈和文化圈。也就在這個交際圈,他認識了湖南著名的文獻學家鄧顯鶴,非常投契。後來,他和鄧顯鶴等人做了一件文化大事,發掘整理《王船山遺書》。鄧顯鶴鄉邦情結極濃鬱,畢生精力都投入到收集整理湘文獻中。他聽說湖湘大儒王船山留下篇幅浩瀚的遺書,一直在搜尋。
  • 專家學者共話船山 哲學思想碰撞激起火花
    王船山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哲學思想類分論壇在衡陽師範學院舉行。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分享船山哲學研究成果。社會各界人士一同接受思想文化洗禮。紅網時刻衡陽10月30日訊(記者 宋美君)10月29日上午,2019年王船山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正式開幕,當天下午,哲學思想類分論壇在衡陽師範學院舉行。來自全國各大著名高校的11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暢所欲言,分享船山哲學研究成果,為社會各界獻上了一場船山思想火花碰撞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