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牛被稱作高原之舟,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

2021-01-17 草原上遊牧
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

犛牛被稱作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種,主要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犛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體兩側和胸、腹、尾毛長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犛牛生長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區,能耐零下30℃一40℃的嚴寒,而爬上6400米處的冰川則是犛牛爬高的極限。犛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

01犛牛分類

九龍犛牛

產地(或分布):四川省的九龍、康定等地

主要特性: 分為高大和多毛兩個類型,多毛型產絨量比一般犛牛高5~10倍。額寬頭較短,額毛叢生捲曲,公母有角,角間距大。四肢、胸前、腹側裙毛著地,全身被毛為多(3/4)黑色,少數黑白相間。頸粗短,鬐甲稍高,有肩峰,胸極深,背腰平直,尻欠寬而略斜,尾根著生低,尾短。四肢相對較短。3.5歲公牛體高為114釐米,母牛為110釐米,公牛體重為270千克,母牛為240千克。成年閹牛屠宰率為55%,淨肉率為46%,骨肉比1:5.5,眼肌面積為88.6平方釐米;公牛分別為58%、48%、1:4.8和83.7平方釐米;母牛分別為56%、49%、1:6.0和58.3平方釐米。馱載60~70千克。泌乳期5個月,產奶量約350千克,乳脂率5~7.5%。公牛產毛量為13.9千克,母牛為1.8千克,閹牛為4.3千克,絨、毛各半。母牛初配年齡為2~3歲,公牛為4~5歲,一般3年2胎,繁殖率為68%,成活率為62%。

青藏高原犛牛

產地(或分布):分布於青海省南、北部的高寒地區

主要特性: 該犛牛由於混有野犛牛的遺傳基因,因此帶有野犛牛的特徵,結構緊湊。黑褐色佔72%,嘴唇、目框周圍和背線處短毛,多為灰白色或汙白色。頭大,角粗,母牛頭長,額寬,有角。鬐甲高長而寬,前軀發達,後軀較差。乳房小,呈碗碟狀,乳頭短小。成年公牛體高為129釐米,母牛為111釐米,體重分別為440千克和260千克。成年閹牛屠宰率為53%,淨肉率為43%。泌乳期一般150天,年產奶為274千克,日產奶1.4~1.7千克,乳脂率為6.4~7.2%。成年犛牛年產毛為1.2~2.6千克,粗毛和絨毛各半,粗毛直徑65~73微米,兩型毛直徑38~39微米,絨毛直徑17~20微米。粗毛長18.3~34釐米,絨毛長4.7~5.5釐米。馱重為50~100千克,最大馱重為304千克。公牛2歲性成熟,母牛為2~2.5歲,繁殖成活率為60%,一年一胎佔60%,雙犢率為3%。

麥窪犛牛

產地(或分布):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數量:1981年存欄60萬頭,產區存欄20餘萬頭,其中適令繁殖母牛7萬餘頭。

主要特性: 被毛全黑為主。頭大小適中,額寬平,額毛叢生捲曲,絕大多數有角,角尖略向後、向內彎曲。頸較薄,鬐甲較低而單薄,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尻部較窄略傾斜。四肢較短,蹄較小,蹄質堅實。成年公牛體高為126釐米,體重為410千克;母牛分別為106釐米和220千克。馱重100千克,日行30千米,可連續走7~10天。成年閹牛屠宰率為55%,淨肉率為43%。泌乳期6個月,泌乳量365千克,乳脂率6~7.5%,乳蛋白為4.91%,乾物質為17.9%。年剪毛一次,成年公牛平均剪毛量為1.4千克,母牛為0.4千克。公牛肩毛長38釐米,股毛長47.5釐米,裙毛長37釐米,背毛長10.5釐米,尾毛長者超過60釐米。公牛初配年齡3~4歲,母牛3歲,三年兩胎。繁殖成活率為44%。

02國外的犛牛

犛牛是分布於以青藏高原為中心,及其毗鄰的高山、亞高山地區的特有牛種。飼養犛牛的國家除了中國以外,還有蒙古、吉爾吉斯、俄羅斯、塔吉克、不丹、錫金、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等國家和地區。

蒙古是中國以外犛牛頭數最多的國家。蒙古犛牛的來源,蔡立認為是由古羌人在青藏高原馴化的犛牛,隨著古羌人的遊牧和遷移,越過崑崙山和經由克什米爾、帕米爾、天山南北,最後到達阿爾泰山和杭愛山脈地區的。

犛牛酥油

吉爾吉斯犛牛主要分布於與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相鄰的吉爾吉斯東南部地區。蔡立認為是犛牛在我國青藏高原被馴化後,越過崑崙山脈,經由帕米爾進入吉爾吉斯的。

俄羅斯犛牛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南部與蒙古接壤地帶的阿爾泰和布裡亞特地區。蔡立認為中國青藏高原的犛牛翻過崑崙山脈進入阿爾泰地區後形成的。

塔吉克犛牛主要分布於塔吉克斯坦的帕米爾地區。其來源與以上吉爾吉斯犛牛、俄羅斯犛牛類同。

印度犛牛主要分布於印度北部喜馬偕爾邦及克什米爾地區和東北部阿薩姆邦北部地區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區。蔡立認為,是犛牛在青藏高原馴化後,翻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一些山口,進入南坡高山草地後形成的。與中國西藏的犛牛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犛牛

03普通牛肉和犛牛肉的差別

品種不同

犛牛是高寒地區的特有牛種,草食性反芻家畜。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哺乳動物。而其他像黃牛水牛等是中國固有的普通牛種。從生長環境和生態特徵等總體評估,犛牛的營養和食用價值最高。

犛牛肉

生長環境不同

犛牛主要產於中國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區,適應高寒生態條件,耐粗、耐勞,善走陡坡險路、雪山沼澤,能遊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稱。犛牛終身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長過程。而其他牛種大多以圈養飼養為主。

肉質不同

犛牛終身無勞役,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長過程,一生中攝入大量的蟲草、貝母等名貴中草藥,使犛牛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相比之下其他牛肉肉質次之

擴展資料:

犛牛肉的功效和作用

1、犛牛肉能補充營養

犛牛肉能為人體補充多種有益的營養成分。這種肉類食材中不但含有大量高質量蛋白,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另外胡蘿蔔素以及鈣和磷等微量元素也是犛牛肉中最重要的存在,它脂肪含量低,平時人們食用能補充營養而且不會發胖。

2、犛牛肉調理身體

調理身體也是犛牛肉的重要作用之一,它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也能促進人體發育,還有用於人類病後身體的調理,可以修復受損的組織細胞,能讓人體不適症狀快速恢復,對人類身體有明顯調理作用。

3、犛牛肉能補血抗衰老

犛牛肉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別高,其中鐵這種物質能促進血紅細胞再生,能補血,也能預防缺鐵性貧血的發生,而犛牛肉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鋅則能促進人體內蛋白質的合成,也能促進肌肉生長,是一種天然的抗氧化物質,可以抗衰老,也能抑制細胞癌變,對提高人體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好處。犛牛肉的功效和作用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與喜馬拉雅山脈的隆起對中國歷史與地理帶來了哪些改變?
    喜馬拉雅山脈與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因為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擠壓而形成的。如果沒有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中國的地理環境和歷史進程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姑且先不說對中國歷史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地理環境肯定與現在的狀況大不相同。
  • 青藏高原巖畫——先祖留言
    很久以來,青藏高原的原始先民究竟從何而來,一直是考古界以及人類學家所關注的熱門話題。西藏藏北地區加林巖畫(圖3)從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國家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科學考察,先後在唐古拉山脈以南到喜馬拉雅山脈以北的西藏中西部採集到許多舊石器時代遺蹟。
  • 青藏高原所揭示岡底斯山是比喜馬拉雅更早的西藏山脈
    5月12日,Nature雜誌以《比喜馬拉雅更早的西藏山脈》(Tibet mountainous long before Himalayas)為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員為首的研究組在國際地學刊物《地球與行星科學通信》(Earth Planet. Sci. Lett.
  • 青藏高原八大山脈,你去過幾個?
    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高山眾多,到處都是冰與雪的世界。那麼,主要有哪些山脈呢?本篇文章,小編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青藏高原的主要八大山脈。由於,很多山脈的劃分標準千差萬別,本文僅以現代地理角度的山脈展開分享。
  • 穿越時空的「高原之舟」 西藏犛牛文化展走進羊城側記
    幾千年來,我們已經和犛牛融為一體了。」他說。  在西藏工作和旅遊過的人,對犛牛都不會陌生。巨大的體型,粗長的裙毛,碩大的牛頭和尖角,使得它們成為最能代表青藏高原的動物形象。  中國犛牛總數佔全世界犛牛總數的90%以上。主流觀點認為,早在4500年前到3500年前,藏族先民就將野犛牛馴化成了家犛牛。  從那時起,犛牛一直是藏族人民衣食住行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 閻萍:青藏高原上的「犛牛媽媽」
    堅守犛牛育種和生產研究第一線的她,被很多藏民親切地稱為「犛牛媽媽」。  初到高原也曾打退堂鼓  1984年,21歲的閻萍從青海畜牧獸醫學院畢業,被分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進入犛牛課題組。此時,在閻萍的想像中,青藏高原還帶著一絲美好和浪漫。  「第一次來到青海大通牛場的時候,我想著300公裡的路程可能很快就到了。
  • 比青藏高原更浪漫的高原在哪裡?
    攝/李志剛,圖/《地道風物·帕米爾之心》 儘管從體量上說帕米爾次於青藏高原,但它仍然是亞洲乃至地球上屈指可數的龐大高原之一。它橫跨中國、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它的形成和兩條構成亞歐大陸地表的「骨架」: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緊密相關。
  • 「高原之舟」犛牛產業託起農牧民致富夢
    2019年是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剩下的是最難啃的硬骨頭,脫貧任務艱巨。  隨著脫貧攻堅戰的不斷推進,西藏在重點打造青稞、犛牛、民族特色手工藝品等高原特色產業的同時,進一步拓展產業功能,完善產業體系,扶貧產業日益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10月16日,西藏自治區產業扶貧成果展在拉薩市開展。
  • 野犛牛憑什麼能夠在人煙罕跡的空氣稀薄的青藏高原上面生活呢
    野犛牛,是家養犛牛的野生同類。它們是高原上一種典型的耐寒動物,皮毛厚重,四肢強健,胸腹裹著又長又厚的毛髮,幾乎都要垂到地面上了。野犛牛的主要活動範圍在青藏高原附近,這是一片人煙罕跡寸草難生的乾旱地帶。犛牛分布在我國的青海,西藏,新疆甘肅等一些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地帶,是我國特有的野牛種類。野犛牛相比於其它的野牛,最凸出的特點就是它身上的長毛幾乎垂到地上,這些厚重的長毛就是野犛牛抵抗青藏高原這片高寒土地的法寶。夜裡的高原氣溫很低,野犛牛就靠著這身厚重的毛皮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寒冷的夜晚。野犛牛的體型巨大,行動笨拙,體長在2-2.6米之間,重達500-600千克。
  • 走近高原,走過犛牛的故鄉
    正因為人與生俱來的思考和情感,便有了在不同情境中應景而生的不一樣的情愫和感慨,近期,連去了幾次青海,對「高原之舟」和「全能家畜」之稱的犛牛有了一種別樣的情愫,這使向來對犛牛漠然置之地我不由得肅然起敬。
  • 【熱門考區】高考地理常考的世界十大高原、中國四大高原知識點總結
    青藏高原 青藏髙原舊稱青康藏高原,是中國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極」之稱。它的邊界,向東是橫斷山脈,向南和向西是喜馬拉雅山脈,向北是崑崙山脈。它包括中國西藏自治區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雲南省的部分,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總面積250萬平方千米。
  • 從時光年輪中款款走來的犛牛,與雪域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相生相伴
    地域廣闊的青海省,就牧區面積佔總面積的90%以上,這裡作為中國五大牧區之一,青海擁有一樣得天獨厚的自然恩賜—犛牛。這些從時光年輪中款款走來的犛牛,與雪域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相生相伴,歷盡了幾百萬年的進化洗禮,完成了近乎完美的進化歷程,以卓越的生理品質雄踞於世界屋脊之上。一直以來,全世界數量最多,品質最好的犛牛,都生存在青海高原。
  •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是高原的一張「金色名片」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位於西寧城北的生物科技產業園區內,是一座規模很大的自然博物館,和內地不同,這裡展示了眾多青藏高原獨有的動植物、地質等標本和知識,是了解青藏高原獨特自然生態的絕佳選擇。博物館一共分為三層,館內有物華天寶廳、大地寶藏、鹽湖奇葩、蔚藍之海、高原隆起、冰雪地帶等24個展廳,展覽主要有動植物標本、礦石標本、鹽結晶標本、自然景觀復原等,藏羚羊、雪豹,還有青海盛產的鹽湖結晶也不容錯過。 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位於青海省西寧市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總投資1.2億元,歷時3年建成。博物館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主場館總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每天可接待2000名參觀者。
  • 初中中國地理知識點歸納:青藏高原(青海與西藏)
    青藏高原(青海與西藏)     1.位置和地形     位於青藏高原上,是我國藏族的主要分布區。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高原上湖泊眾多,鹽、硼、鉀資源豐富。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
  • 訪35年堅守青藏高原犛牛繁育的「犛牛媽媽」閻萍
    犛牛課題的第一位女性初見閻萍的人,很難想像,這位身材嬌小、和藹可親的女性,竟是一名青藏高原犛牛科研工作者。然而,就是這麼一個進入犛牛群都找不見蹤影的女性,卻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立足前輩的積澱,幹出了一番事業。1984年,剛剛大學畢業的閻萍被分配到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
  • 版納植物園發表青藏高原形成過程研究進展綜述
    「青藏高原隆升」這一術語,大量出現在地質學和生物學的文獻中。「高原隆升」通常把青藏高原看作一個平面整體的抬升。這一觀點主要依據過於簡化的地球動力學與氣候模型,以及對代理指標結果的不合理解釋,且認為青藏高原的隆升肇始於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65-55 Ma)及其後的持續向北推進。然而越來越多的地質學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形成過程極其複雜。
  • 監測結果顯示: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地區,其中,雪豹、藏羚、野犛牛、藏野驢、藏原羚、棕熊、巖羊等為青藏高原特有種,有許多已被列入全球珍惜瀕危物種。文/張添福 圖/曲麻綠色江源雪豹監測隊  中新社西寧3月9日電 (記者 羅雲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9日介紹,從近年監測到幾十萬張紅外相機照片和幾萬條視頻中分析得出結論,三江源地區是世界上食物鏈最完整的地區之一,同時青藏高原是目前世界上大型食肉動物種類最多的地區。
  • 犛牛為什麼能在高原生存
    點擊收看相關視頻>>>  說起這個牛,咱們都知道黃牛、水牛、奶牛,可咱們今天要說的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犛牛可是犛牛,總不能是因為長了毛,就叫作犛牛吧?您說哪頭牛能不長毛呢?這犛牛的毛究竟有什麼特別而導致名字裡都帶上毛了呢?45犛牛之所以叫犛牛,還真跟它身上的毛有關係。雖然是所有的牛都長毛,可這犛牛和其它牛最大的區別,就是它通身的毛明顯都比較長,而且是既長又密。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當你的目光掠過這些朝聖者,望向古寺、遠山、河流的上空,那一望無際的透明的藍天,在連綿的雪山之上,無垠、坦蕩、蒼茫,好像有一縷歌聲狼嚎一樣從喜馬拉雅高山之巔上傳來。因為,這就是青藏高原的神聖古老源頭。在距今17億年以前,整個亞洲還是汪洋一片。此後,亞洲地殼發生了「中嶽運動」:今中國華北和東北、天山一帶零星出現古陸。
  • 青藏高原的內部竟然是空心的?或存在海洋和地下王國!
    青藏高原,一個迷人又充滿神秘的地方,這裡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並且號稱世界屋脊和亞洲水塔。大約在7000多萬年之前,因為歐亞大陸和印度次大陸的相互碰撞,青藏高原便形成了,並且一直演變至今,形成了如今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