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要有中國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12 光明數字報

    【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 

 

    「這個戲唱來唱去,唱到底,拼的是什麼?拼的是文化,拼的是一個戲曲人的底蘊。」在第十次全國文代會召開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如是說。近日,在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與上海市戲劇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當代中國戲曲的核心競爭力」主題論壇上,他的主旨發言引人深思。

 

    「到現在,我仍然覺得,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要守護戲曲的本體生命、本體風格,解決僵化和異化的問題,就要加深文化修養。」他說,「作為戲曲人,現在遇上了好時代。我們在藝術創作上要有文化自信,這樣就不會盲從,就不會茫然,就不會徘徊。」

 

    戲曲是文化,極具民族特色,它潛移默化地傳遞著民族精神。「作為戲曲人,要追求有文化底蘊的表演。我現在最擔心的是顛覆經典、異化中國戲曲。從精神氣質來講,中國戲曲的內容核心是孔孟之道,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戲要有中國精神,我們不能背離這一精神氣質,在藝術上去中國化。我希望人們不要對傳統文化敬而遠之。當然,傳統藝術自身也要想辦法貼近當代人的生活。現在重新倡導小學生修習中國古典詩詞,倡導人們敬惜傳統文化,這些舉措正當其時。否則,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力將漸行漸弱。」

 

    「中國戲曲劇種之多、語言之豐富、旋律之優美、武打表演之精彩應該說是獨一無二的。中國戲曲的魅力真是獨特,又唱、又練、又表演,又有漂亮的身段和武戲,可是到了現在也確實面臨著新的挑戰。」尚長榮認為,中國戲曲要走出適合自己的道路。「好作品是精神產品。我們要有文化自信,如果亦步亦趨按照西方的模式去改良戲曲,是走不通的,我們要尋找自己的路。」

 

    「如何激活傳統,在京劇裡怎樣做到既有血有肉又好看好聽,還能撞擊心靈,孕育當代中國人的精氣神兒,我在演了《曹操與楊修》以後有很多思考。在表現傳統劇中的曹操一角,我就有意把他複雜化。這也是一種現代背景下的新詮釋,很多處理有現實性,引起了觀眾的共鳴。」

 

    對於戲曲發展,尚長榮秉承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精神家園,自己當然要守護。實際上,帕瓦羅蒂等三大歌王不是也放下架子聯手合作,做濃縮版的歌劇嗎?就像我們的折子戲那樣幹的!歌王們輪流唱,而觀眾只買一張票就能欣賞歌劇經典片段。以京劇為代表的中國戲曲的復興,也應該是多渠道的。」

 

    「『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是很有價值的八個字。」尚長榮說,「我們也要思考,演古典劇的怎麼深入生活?其實很簡單,你得看看現在人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化食糧?老百姓想看什麼、要聽什麼,需求是什麼?為此,我們也要加強自己作為戲曲人的責任和擔當,要多下去採風,去尋夢、尋根,這都是增強我們戲曲人的營養,增強我們智慧的好途徑。與人民隔絕是創作不出好作品的,我們的戲曲工作者,要善於到人民中了解他們的感受,尋找創作靈感。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生活真正的滋養。」

 

    (本報記者 郭超)

 

相關焦點

  • 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選人產生-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張玉玲)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光明網主辦的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已產生30位提名候選人,現向社會公示。    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自啟動以來,得到廣泛關注,按推選規則,12月19日公布了100人候選名單。近日,經過光明日報非遺傳播專家委員會投票、評議,活動組委會綜合考慮候選人區域、類別、構成等多種因素,充分衡量候選人的標誌性、引領性、創新性、示範性及年度代表性,從100位候選人中確定了3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傳承人22位,研究者5位,管理者、策展人、企業家各1位。
  • 第二屆「中國十大婦幼天使」徵選揭曉-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3月17日電(光明網記者李然、李丹)由光明網與搖籃網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十大婦幼天使徵選活動」,17日在光明日報社揭曉結果。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陸先高在致辭中談道:「在大家抱怨掛不上號、排不上隊、看不起病的同時,也該替這些看似穩如泰山、實則心力交瘁的醫生想一想,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脫下白大衣之後,一樣是為人妻、為人父、為人子女,我們每年做這個活動,就是要讓廣大受眾能夠更加關注、理解和愛護這個群體。
  • 傳承與發展書院文化意義重大-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前,書院文化與書院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據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統計,近一個月來,相關話題討論量近2萬條。    多數網友認為,古代書院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與現代大學所追求的辦學理念一致。網友「用裡先生」表示,書院具有極強的社會開放性和包容性,它能夠接納各種身份、不同學派的人群,促進思想碰撞,相互借鑑經驗。
  • 「把中華書局的精神寫出來了」-光明日報-光明網
    著名學者袁行霈說,光明日報的報導,把中華書局的精神寫出來了,準確地表達了學者對中華書局的看法。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前總裁聶震寧說,百年中華書局,就是近代百年中國出版史。這篇報導牽出了近代中國百年出版中的很多人物和事件,作品與成果,讀後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這就是,拿出一百多年的出版史,你發現,100年的文化積澱、圖書出版,是我們出版界對時代最寶貴的貢獻,留下來的最珍貴的紀念。    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總裁、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萬雄發來簡訊:讀《光明日報》全面介紹中華書局百年歷史和功業的文章,可以說明中華書局實實在在是近代中國出版機構的典範。
  • 報社概況_光明日報報業集團
    2012年12月,光明網被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評為「輿情工作先進集體」,光明網員工榮獲「先進個人」稱號。2012年12月,光明網榮獲黨的十八大網際網路宣傳管理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吳小京同志榮獲黨的十八大網際網路宣傳管理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2年12月,光明圖片和《光明日報》軍事版聯手合作。
  •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藝術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人類雖然都要追求真善美,但中國傳統美學觀念和西方傳統美學觀念有很大的不同。這種不同,直接影響到中國藝術和西方藝術有很多明顯的區別。其區別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比較。
  • 追憶父親主持《光明日報》橫排版設計-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的報紙自誕生之日起,一直是豎排。民國時期曾有一家報紙嘗試橫排,但沒有一個月就夭折了。新中國成立前父親就在報社工作,對於報紙的編輯、印刷、出版業務都很熟悉。解放後到《光明日報》工作,主要負責編一、二版,三、四版也都涉及過。
  • 偉大抗疫精神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光明日報-光明網
    偉大抗疫精神,是支撐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英勇抗擊疫情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偉大民族精神和黨的優良精神傳統在新時代的新發揚,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抗擊疫情這一特殊戰鬥中的踐行和彰顯,是當代中國人民精神風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優勢的直接體現,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
  • 陳祖武:經世致用 以文化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早在幾十年前,我就是《光明日報》的作者了。」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從年輕學者到史學大家,陳祖武在《光明日報》先後發表《讀史可以知興替——談施琅與清廷統一臺灣》《漫談清代學術》《高尚之人格不朽之學術——紀念顧亭林先生誕辰四百周年》《〈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舉要》等諸多作品,與《光明日報》結下不解之緣。「讀《光明日報》是我幾十年的老習慣了。
  • 中國路徑的「道」與「本」-光明日報-光明網
    近年來,社會各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餘先生的學術思想和成就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此次《光明日報》國學版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共同舉辦研討會,研究餘先生的學術理念和治學方法,探討餘先生的學術思想和取得的成就,學習餘先生的學術品格和創新精神,有助於推動當下中國古代文化史、哲學史和思想史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對青年學者,更有激勵和示範作用。
  • 光明日報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的創辦者、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原系主任、教授楊先讓等20人及團體被推選為2019「中國非遺年度提名人物」。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由光明日報社主辦、光明網承辦,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梳理一年中非遺領域的重大事件,記錄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
  • 核心價值觀要有中國元素與現實性-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近來發表了包心鑑、韓震、楊永志、王虎學、鍾哲明、宋善文等同志的多篇論文,思路不同,見仁見智,拜讀之後,覺得都很有見地,啟發我們進一步研究如何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亦覺有所不足,特撰拙文求教並商榷。    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搞清楚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是什麼」?
  • 【組圖】「中國夢·光明行」——「大河上下」徐惠君作品展在蘇州...
    光明網訊(謝俊彥、張舒煒)11月30日上午,以黃河為主題,謳歌時代精神的「中國夢·光明行」——「大河上下」徐惠君作品展在蘇州市李公堤圓融藝術中心開幕。光明日報《博覽群書》雜誌社長、主編董山峰,中國文聯黨辦主任、團委書記、青聯秘書長楊軍良,無錫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精神文明辦主任商明,光明天下傳媒執行總經理汪拓,光明網副總編輯張寧,江陰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薛建國,蘇州新建元控股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亢越,中國名家收藏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高為華,主展人、著名黃河畫家徐惠君以及策展人薛文崗等嘉賓出席畫展開幕式並參觀展覽。
  • 用「有血有肉」的文字記錄時代-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是張璋,一個大學畢業剛滿兩年的光明網編輯。很多媒體人知道我,是從去年9月6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喊著「下盤石」,我們哭了!》開始的;很多讀者、觀眾知道我,是從今年5月由社科院林燕平老師和我發起的「援夢西海固」活動開始的。
  • 張載四句:中國精神的絕句-光明日報-光明網
    認識《關學文庫》的學術價值,要把它放在理學史中去考察。也就是說,張載在理學史上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關學文庫》在理學史和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價值。在宋明理學史上湧現出許多思想家,其中以張載及其創立的關學、朱熹及其創立的閩學、王守仁及其創立的陽明學,堪稱三座高峰。
  • 《老人與海》:描述永恆的精神-光明日報-光明網
    【總書記的足跡·光明書屋】    2016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同時轉發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刊發的《習近平的文學情緣》一文,披露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脫稿講述的15個故事。
  • 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劉偉:傳播正能量是媒體人的責任
    原標題:光明日報副總編輯劉偉:傳播正能量是媒體人的責任   光明網北京12月14日電( 胡連娟)以 「傳播正能量,共築中國夢」為主題的「2013中國企業領袖與媒體領袖年會「今天在京開幕。政府官員、企業家代表、媒體負責人共300多人,分享了對企業和媒體社會責任的思考。
  • 中國文藝評論傳播聯盟公告-光明日報-光明網
    中國文藝評論傳播聯盟由《中國文藝評論》、中國文藝評論網、光明日報社文藝部、光明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綜藝節目中心(文藝之聲)、《中國藝術報》《文藝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文化報》《中華讀書報》《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新華文摘》《人民論壇》《現代傳播》《文學評論》《藝術評論》《中國文學批評
  • 光明日報2007年大事記
    7月  經編委會研究同意,光明日報社售房工作領導小組公布《光明日報社出售職工住宅實施方案》,報社開始出售職工住宅。  11月28日  編委會下發《關於轉發中宣部五期<新聞閱評>的通知》,這5期《新聞閱評》分別是《光明日報文化特色濃鬱》、《光明日報<高舉旗幟 科學發展>專欄有特色》、《通古今之變 揚文化之瀾 立精品之範 光明日報<百城賦>創新宣傳方式反響良好》、《光明日報刊文<江蘇: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用江蘇文化發展實踐詮釋十七大精神
  • 紀念錢學森歸國65周年 光明網「錢學森論壇」專題上線
    光明網訊(記者 蔡琳)10月14日,由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主辦,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應用諮詢工作委員會協辦的第七期錢學森論壇深度會議暨紀念錢學森同志歸國65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圍繞主題開展對話與交流,回顧和學習了錢學森作為「思想先驅、科技泰鬥、育人導師、做人楷模」的卓越功勳和偉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