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一些古詩詞的基本常識誤區

2020-12-16 騰訊網

有朋友問: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什麼分為律詩和絕句?

這其實是一個中國古詩詞的基礎問題,只不過在回答中如果概念不清晰,容易造成混淆。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區分的原則就是看這首詩是否遵守平仄格律,遵守的就是近體詩,不遵守的就是古體詩。

古體詩因為沒有規則要求,所以相對比較籠統。我們只要搞清楚一首詩不屬於近體詩,就可以劃入古體詩範疇。

近體詩的規則是清楚的,正因為規則的約束,所以近體詩下的幾種格式都有詳細的規定和命名。

在共同遵守平仄關係的律句規則下,四句五七言的近體詩,我們稱之為「律絕」,分別稱為「五絕」、「七絕」;八句五七言的近體詩,我們稱之為「律詩」,分別稱為「五律」、「七律」;超過八句,十句以上的近體詩,我們稱之為「排律」,即「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所以,按照題主的問題來回答的話,答案當然是近體詩。

但是又不那麼精準,因為近體詩除了律詩和律絕,還有排律。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題主的問題中問的是律詩和絕句,實際上絕句的概念又比律絕要大,並不從屬於近體詩。因為絕句是指四句成詩的作品,並不涉及到近體古體之分。

也就是說絕句就是四句的詩,它又可以細分為遵守平仄格律的律絕,和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體詩,我們稱之為「古絕」。

絕句分為古絕和律絕,而律詩就是近體詩,二者覆蓋面不同,不能對等放到近體詩下,所以這個提問本身就不精確。

當然,一般人講絕句,可能就是指五絕,雖然有正確的可能,但是並不精準。

舉兩個例子,《登鸛雀樓》和《江雪》都是五言絕句,但是《登鸛雀樓》是律絕,我們能稱之為「五絕」,而《江雪》押仄聲韻,不屬於近體詩範疇,我們同樣可以稱之為絕句,但它卻是一首「古絕」——我們如果用「五絕」來稱呼它,就是錯誤的——因為「五絕」是五言律絕的簡稱,而不是五言絕句的簡稱。

當然如果你學習過平仄專欄,我們就知道近體詩中其實還有一種仄韻近體詩,即押仄聲韻,卻遵守平仄「替、對、粘」關係的作品,我們也能稱之為近體詩。如果《江雪》是仄韻近體詩,那我們也就可以稱之為「仄韻五絕」。

實際上仔細分析的話,《江雪》還真是一首仄韻的折腰體五絕。

但是這裡面的平仄知識,就遠遠超出了這個問題的回答範圍——也許哪天有時間,寫個圖文詳細分析。

這其實是一種知識考據,於詩歌藝術本身而言意義不大。

我們只要能分清楚近體詩、古體詩就算不錯,能夠知道近體詩分為律詩、律絕和排律(注意都有個「律」字),而絕句卻分為律絕和古絕,那就已經超越了大批在網上胡標亂寫的「詩人」了。

當然,你也可以做一個隨心所欲,根本不在乎格律的詩人。寫現代詩也不錯,不必生攪古詩詞這趟渾水。

詩為心聲,本來就沒規矩。規矩都是後來定的。

從心所欲者,向來就不需要底線束縛。

相關焦點

  • 五言律詩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 七言絕句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
    從小到大我們學過的詩詞不計其數,有七言絕句、五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律詩等,而我們學過的詩裡面又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麼五言律詩和七言絕句到底屬於古體詩還是近體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近體詩,古體詩,律詩,對仗淺談
    律詩與絕句統屬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近體詩與古體詩對稱。古體詩也叫「古詩」、「古風產生較早。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各種體式。後來使用五言、七言者較多,不講究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律詩即因其格律嚴密而得名。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近體詩並不是表面理解的近代體裁詩,是形成於初唐的一種有著嚴格格律,即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代詩歌體裁。古體詩是專指漢代、魏晉南北時期的詩歌體裁。因為有這兩種體裁的詩歌,會讓初學詩歌者形成一個誤區,而且容易被一知半解的解釋而誤導。
  • 古體詩是否必須嚴格遵照格律?絕句律詩是古體詩嗎?
    最近有很多朋友問六甲番人,古體詩都必須按照格律來寫嗎?句末必須押韻?句中平仄必須對應嗎?絕句律詩是古體詩嗎?對於這些問題,必須先從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說起。一、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定義和基本要求古體詩和近體詩都是中國古典詩歌體裁,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形成於初唐之後,而古體詩一般是指近體詩形成前已經存在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 【詩詞知識】古體詩與近體詩
    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那麼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麼區別呢?總的來說可以從句法、用韻、平仄上來區別。 在句法上,古體詩每句的字數不一,每首詩的句數也可以不一樣。而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
  • 與古體詩相比,近體詩的特點有哪些!
    我國的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這是稍有認識的人都清楚的事情。但是,對於兩者之間有什麼的區別,近體詩有什麼樣的特點,不系統地進行學習,能夠清晰明了地說明白的詩詞中人,所佔比例就不高了。雖然知道近體詩與古體詩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有嚴格格律限制,因而它又稱之為格律詩;可在此之上的區別和特點有那些?其實概括起來,就是5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詩有定句。
  • 十分鐘搞明白什麼是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
    前言看評論裡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格律詩,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
  •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前言看評論裡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格律詩,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
  • 仿寫古體詩要嚴守平仄格律嗎,句式整齊基本押韻可以嗎?
    有朋友提問:仿寫古體詩要嚴守平仄格律嗎?句式整齊基本押韻可以嗎?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捋一捋啊,什麼叫做「仿寫古體詩」?什麼叫做「嚴守平仄格律」?中國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在唐朝發明平仄格律之後,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就是「近體詩」,而唐朝之前的作品和格律出來之後,不遵守格律創作的詩歌作品,我們就統稱為「古體詩」。
  • 古體詩和平仄格律的問題
    有朋友提問:仿寫古體詩要嚴守平仄格律嗎?句式整齊基本押韻可以嗎?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捋一捋啊,什麼叫做「仿寫古體詩」?什麼叫做「嚴守平仄格律」?什麼叫做「句式整齊基本押韻」?因為所謂「古體詩」本身就是中國古詩中不需要遵守平仄格律的詩體。中國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在唐朝發明平仄格律之後,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就是「近體詩」,而唐朝之前的作品和格律出來之後,不遵守格律創作的詩歌作品,我們就統稱為「古體詩」。所謂「仿寫」,就是亦步亦趨地學著寫,必須要有模仿對象。
  • 國學常識:什麼是詩詞、律詩、絕句
    詩詞,詩和詞的統稱,這裡的詩一般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 詞,特指宋詞。近體詩,亦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律詩、絕句的通稱,對於詩的句數、字數、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按照詩中每句字數的多少,分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等體裁。
  • 對於初學者,絕句、律詩和填詞哪個相對容易一些呢?
    對於初學者絕句律詩和填詞哪個相對來講容易一些呢?這個問題將詩詞門類分為三種「絕句、律詩和填詞」,實際上這三種詩詞概念是不大好放在同一個層面比較的。絕句與律詩先拋開詞牌不談,古詩就是以平仄格律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遵守格律的近體詩又細分為律絕、律詩和排律。注意看,這都帶一個「律」字。不論是四句,還是八句,或者超過八句以上的,都是格律規則之下的作品。
  • 古體詩比律詩好作嗎?也對也不對
    前幾天遇到的問題: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作嗎?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 近體詩又稱律詩,有格,有律,講究頗多。許多人學不來,又喜歡寫,於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寫。
  • 同樣是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有什麼區別?
    屈原·離騷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這便是詩的起源。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這是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謝眺等人把漢語的四聲與對偶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詩體,是格律詩產生的開端,至唐代沈佺期、宋之問時始定型。
  • 一文搞懂詩歌的各種分類:古體詩、近體詩、樂府詩……
    ——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這些我們熟悉的詩句,都屬於古體詩。唐朝詩人中,李白最喜歡寫古體詩,他的代表作《蜀道難》、《將進酒》等等,都是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這裡一定要搞清楚,近體詩不是指現代詩。近體詩是一種和古體詩相對應的體裁,包含律詩和絕句兩種。律詩和絕句詩我們從小學到中學學習最多的詩歌,它們句式整齊,平仄對應,押韻嚴格,特別好讀、好聽、好記。
  • 古體詩、近體詩、樂府、歌行:完整的詩詞知識,都在這裡了
    【古體詩、近體詩、今體詩】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千萬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形成於唐代。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分絕句和律詩。【絕句】即"絕詩"。亦稱"截句"、"斷句"。
  • 【詩詞樓閣】什麼是古風、格律詩、古體詩、近體詩、 今體詩?
    「這首詩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啊?」面對這類問題,恐怕有些小夥伴都是一臉懵,接下來我們仔細解說。首先標題中出現的那5種名稱,其實只是叫法不同,也就兩種:古體詩和近體詩,它們主要是依據出現時間的先後來劃分的,但這個時間點並不是現代,而是唐,也就是詩文化最鼎盛的那個時代。
  • 古體詩、近體詩、樂府、歌行:最完整的詩詞知識,都在這裡了
    千萬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包括唐以前各種形式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 近體詩有嚴格的格律,那麼古體詩有格律嗎
    律詩和絕句又有「五言」、「七言」之分,一句五字則稱為五言,一句七字則稱為七言。關於近體詩的格律,如今很多人認為是束縛,並且經常以李白不遵守格律,來為自己寫近體詩出律(不遵守格律)找藉口。其實這是忽視了近體詩的發展過程,在此我簡單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