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是否必須嚴格遵照格律?絕句律詩是古體詩嗎?

2020-12-06 六甲番人

最近有很多朋友問六甲番人,古體詩都必須按照格律來寫嗎?句末必須押韻?句中平仄必須對應嗎?絕句律詩是古體詩嗎?對於這些問題,必須先從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說起。

一、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定義和基本要求

古體詩和近體詩都是中國古典詩歌體裁,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形成於初唐之後,而古體詩一般是指近體詩形成前已經存在的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基本的要求主要有三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

2、律詩,除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絕句則無此要求;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偶爾也有仄聲韻的,但不多見。一首詩限用一個韻,除第一句可以用韻或不用韻之外,其餘句子都是雙數句用韻。

而古體詩相比近體詩而言,則對格律要求要寬鬆很多,其特點如下:

1、格律不嚴格,除需用韻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2、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雜言體,從兩句到百句都有,允許散文化的句子;

3、用韻靈活:全首詩可以用一個平聲韻或仄聲韻,也可轉韻;一首詩中每句都可以用韻,用於韻的字可以重複;詩中用韻不限定在偶數句子上,奇數句也可以用韻;詩中可以用鄰韻和上去聲通押。

通過以上對比之後,那麼就會知道問題的古體詩是不需要按格律來寫的,但近體詩則需要。

二、關於平仄

至於平仄的問題,那是困惑當代人進行格律詩創作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因在於傳統的格律詩要求按古韻創作,也就是說一般要求參考平水韻和廣韻等古代聲韻表,而古聲韻和當代普通話的最大區別又在於普通話取消了入聲發音,所以只會講普通話或大部分北方方言的朋友是無法通過發音來判斷入聲字的,入聲字屬於仄聲字,但很多入聲字在普通話中已成為陰平或陽平字,這就容易造成平仄不分。

而會講吳方言、廣府白話方言、閩南方言、潮州方言、客家方言等南方方言的朋友則幾乎沒這個困惑,這些方言很好地保留了入聲發言,在創作一首格律詩後用方言讀一遍,基本可以剔除那些誤將入聲當平聲使用的字。

對於只會講北方方言或普通話的朋友,那只能藉助平水韻和廣韻等古代聲韻表了,所幸網絡上都能查到。一般來講,以下普通話發音特點的字不會是入聲字,普通話發音一二聲的可以放心按平聲使用:

1、凡是有鼻音韻尾n和ng的字,不是入聲字。

2、讀zi、ci、si三個音節的字,不是入聲字。

3、讀uei音節的字,不是入聲字。

4、韻母為er的也不是入聲字。

當然,如果還是覺得困難的話,對于格律要求不太嚴格的朋友也可以嘗試用普通話來創作近體詩,比如一二聲當平聲,三四聲當仄聲,不過最好註明是使用「中華新韻」,否則給有文化的噴子誤噴影響心情就不好了。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請您關注:六甲番人。

相關焦點

  • 近體詩有嚴格的格律,那麼古體詩有格律嗎
    妙達此旨,始可言文這種音韻之美,便是近體詩看似繁瑣的格律而造成的。近體詩分律詩和律絕,律詩一共八句,不僅有押韻的要求,還需嚴格遵守對仗、平仄要求。律絕則是四句,也有押韻和平仄要求。律詩和絕句又有「五言」、「七言」之分,一句五字則稱為五言,一句七字則稱為七言。
  • 古體詩和平仄格律的問題
    有朋友提問:仿寫古體詩要嚴守平仄格律嗎?句式整齊基本押韻可以嗎?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捋一捋啊,什麼叫做「仿寫古體詩」?什麼叫做「嚴守平仄格律」?什麼叫做「句式整齊基本押韻」?因為所謂「古體詩」本身就是中國古詩中不需要遵守平仄格律的詩體。中國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在唐朝發明平仄格律之後,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就是「近體詩」,而唐朝之前的作品和格律出來之後,不遵守格律創作的詩歌作品,我們就統稱為「古體詩」。所謂「仿寫」,就是亦步亦趨地學著寫,必須要有模仿對象。
  • 「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一些古詩詞的基本常識誤區
    有朋友問: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什麼分為律詩和絕句?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區分的原則就是看這首詩是否遵守平仄格律,遵守的就是近體詩,不遵守的就是古體詩。 古體詩因為沒有規則要求,所以相對比較籠統。我們只要搞清楚一首詩不屬於近體詩,就可以劃入古體詩範疇。
  • 古體詩比律詩好作嗎?也對也不對
    前幾天遇到的問題: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作嗎?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 近體詩又稱律詩,有格,有律,講究頗多。許多人學不來,又喜歡寫,於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寫。
  • 五言律詩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 七言絕句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
    從小到大我們學過的詩詞不計其數,有七言絕句、五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律詩等,而我們學過的詩裡面又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麼五言律詩和七言絕句到底屬於古體詩還是近體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詩詞知識】古體詩與近體詩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 仿寫古體詩要嚴守平仄格律嗎,句式整齊基本押韻可以嗎?
    有朋友提問:仿寫古體詩要嚴守平仄格律嗎?句式整齊基本押韻可以嗎?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捋一捋啊,什麼叫做「仿寫古體詩」?什麼叫做「嚴守平仄格律」?因為所謂「古體詩」本身就是中國古詩中不需要遵守平仄格律的詩體。中國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在唐朝發明平仄格律之後,嚴格遵守平仄格律的就是「近體詩」,而唐朝之前的作品和格律出來之後,不遵守格律創作的詩歌作品,我們就統稱為「古體詩」。
  • 古體詩與格律詩,之間的區別
    先來看一下我們標題,古體詩與格律詩之間區別,時下愛好詩詞的朋友也不少,但是橫亙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問題就是,古體詩與律詩,老虎和老鼠傻傻分不清楚!哈哈 。什麼詩,詩就是詩人和萬物的對話,是浪漫的產物,是含蓄內斂,抽血的藝術,是生活的調味劑,是人們抒發情感,見證過去嚮往未來的紐帶,是生活的修辭,更是國人深入骨髓的靈魂。不好意思扯遠了,我們回到主題上來,那說了半天,到底古體詩和律詩之間有什麼區別呢!先來講一下律詩,所謂的律詩又稱為近體詩,近體詩就是用來區別古體詩的。
  • 近體詩,古體詩,律詩,對仗淺談
    律詩與絕句統屬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近體詩與古體詩對稱。古體詩也叫「古詩」、「古風產生較早。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各種體式。後來使用五言、七言者較多,不講究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律詩即因其格律嚴密而得名。
  • 什麼是古風、絕句、律詩?三者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格律還要遵嗎
    什麼是古風、絕句、律詩?三者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格律還要遵嗎絕句、律詩屬於近體詩或稱今體詩,這是自唐代就有的說法。近體詩之外的部分,就稱古風,即古體詩。絕句,又稱截句、絕詩或斷句。一句之中必須平仄交錯,一聯之中必須平仄相對。上聯的對句與下聯的出句必須相粘。如果是律詩,還要求中間兩聯對仗。就這些要求,也還是音律已亡的情況下,大大簡化了的東西,嚴格說來,今日之格律,與唐、宋、六朝的格律已經不是一回事了。絕句包括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兩者起源相差至少有100年。
  •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那麼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麼區別呢?總的來說可以從句法、用韻、平仄上來區別。 在句法上,古體詩每句的字數不一,每首詩的句數也可以不一樣。而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
  • 詩詞創作入門 | 古體詩比律詩好作嗎?也對也不對
    前幾天遇到的問題: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作嗎?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近體詩又稱律詩,有格,有律,講究頗多。許多人學不來,又喜歡寫,於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寫。因為不講對仗,不顧平仄,感覺很容易,寫完之後,就自稱寫的是古體詩。
  • 詩詞創作入門|古體詩比律詩好作嗎?也對也不對
    前幾天遇到的問題: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作嗎?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近體詩又稱律詩,有格,有律,講究頗多。許多人學不來,又喜歡寫,於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寫。
  • 十分鐘搞明白什麼是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
    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古體詩與古詩、古風古體詩也叫做「古風」。
  •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1、格律詩以前的古體詩下面會說道格律詩出現的時間是在齊梁時期,這以前的詩人不知平仄四聲,因此也不存在格律的講究,所以以前的詩統稱為古體詩。詩經、楚辭、漢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詩歌都是古體詩,一直到齊永明之前所有的詩都是古體詩。
  • 無需嚴守平仄的古體詩,真的比格律詩更容易創作嗎?
    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作嗎?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近體詩又稱律詩,有格,有律,講究頗多。許多人學不來,又喜歡寫,於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寫。因為不講對仗,不顧平仄,感覺很容易,寫完之後,就自稱寫的是古體詩。 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寫嗎?以上是問題,以下是回答。我以前回答過從近體詩還是古體詩入手學習古詩詞創作的問題。當時我給的答案是寫古體詩確實比格律詩要容易。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還有雜言古詩也可以不遵守格律,也不一定非要每個句子字數一樣多。但是古體詩用韻,只是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古體詩並不需要嚴格遵循格律,而格律是初唐才正式成為唐詩為代表近體詩的規則。
  • 詩的種類和字數:唐代以後,詩分為兩大類:古體詩、今體詩
    唐代以後,詩分為兩大類: (一)古體詩;(二)今體詩 古體詩是繼承漢魏六朝的詩體;今體詩是唐代新興的詩體。 今體詩在字數、韻腳、聲調、對仗各方面都有許多講究,與古體詩截然不同。我們講格律,主要是講今體詩的格律。
  • 詩歌分類及古體詩寫作
    2、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①一種稱「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  ②一種稱「律詩」,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稱為排律(或長律)。  律詩格律極嚴,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韻有定位(押韻位置固定),字有定聲(詩中各字的平仄聲調固定),聯有定對(律詩中間兩聯必須對仗)。
  • 李清照的《分得知字》是古體詩嗎
    還是這是一首古體詩?出律就是古體詩,所以題主這樣問是不對的。也許題主認為李清照可能是想寫一首格律詩,結果沒寫好導致出律?可出律就是古體詩,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而且李清照寫詩本來隨心。初唐格律體興起之後,古體詩依然生機勃勃,並不是只有當時代的李白的歌行體。一直到今天,每個朝代中的詩歌創作,古體詩依然是主流。近體格律詩是在大眾古體詩創作上的一種提純,是一種少數派。雖然少,但是佔據了高端話語權,因為高層文人使用近體格律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