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知識】古體詩與近體詩

2021-01-13 艾特詩藝生活

點擊關注 


古體詩與近體詩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一般又叫古風,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特點: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一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或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於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指初唐之後,形成的又一詩歌體裁。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限制。近體詩是唐代以後的主要詩體,著名的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遊等。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對於歷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特點:

        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詩體名。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同古體詩相對而言。句數、字數和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近體詩這一叫法在中國明代就已經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應詩集序》:「今秋,伯應(袁可立子袁樞)自睢陽寄近體詩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屬餘序。」


        觀點一:近體詩包括絕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種,以律詩的格律為基準。(絕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詩。排律則是律詩的延長)。


        觀點二:近體詩包括絕句(絕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簡稱五絕,七言的簡稱七絕。)、律詩(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簡稱五律,七言的簡稱七律,超過八句的則稱為長律或排律。)。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數、句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絕句不要求對仗)幾個方面,主要有三點:


        1、每句必須平仄相間,同聯的兩句必須平仄相對,聯與聯之間必須平仄相粘,即「句內相間,聯內相對,聯間相粘」;


        2、除首尾二聯外,中間幾聯必須對仗;


        3、一般來說,詩韻必須押同部到底的平聲韻。



點擊查看其他詩詞知識

【詩詞工具】平水韻

【詩詞知識】50個成語典故,來自《論語》

相關焦點

  • 五言律詩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 七言絕句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
    從小到大我們學過的詩詞不計其數,有七言絕句、五言絕句、七言律詩、五言律詩等,而我們學過的詩裡面又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麼五言律詩和七言絕句到底屬於古體詩還是近體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古體詩、近體詩、樂府、歌行:完整的詩詞知識,都在這裡了
    有一個詞叫詩語,意思是詩的語言。對於每一個詩詞愛好者來說,了解這些「詩語」,可以讓自己的詩詞鑑賞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層樓!【古體詩、近體詩、今體詩】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千萬不能將「今體詩」跟現在所說的「新詩」混為一談。
  • 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那麼古體詩與近體詩有什麼區別呢?總的來說可以從句法、用韻、平仄上來區別。 在句法上,古體詩每句的字數不一,每首詩的句數也可以不一樣。而近體詩只有五言和七言兩種(絕句為四句,律詩為八句。
  • 古體詩、近體詩、樂府、歌行:最完整的詩詞知識,都在這裡了
    有一個詞叫詩語,意思是詩的語言。對於每一個詩詞愛好者來說,了解這些「詩語」,可以讓自己的詩詞鑑賞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層樓!、近體詩、今體詩】都是指「格律詩」而言,主要分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等。
  • 十分鐘搞明白什麼是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
    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古體詩與古詩、古風古體詩也叫做「古風」。
  • 什麼是近體詩,什麼是古體詩,什麼是格律詩,什麼是新格律派?
    前言看評論裡有一些朋友不是太清楚什麼是格律詩,近體詩和古體詩有什麼區別?還有人問什麼是新格律派?如果這些搞不明白的話,很容易把詩詞搞成一鍋粥,平仄、格律、對仗什麼的就更搞不清楚了。老街按照時間的順序簡單說一說,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新格律派到底是怎麼回事?
  • 近體詩有嚴格的格律,那麼古體詩有格律嗎
    近體詩格律淺述中國古典詩歌,又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近體詩想必各位詩詞愛好者都非常熟悉,那些千古名篇,婦孺皆知的詩句,多是出自於近體詩。在我看來,近體詩的格律並非大多數人所說的束縛,相反,它賦予了詩歌極強的音樂之美和形式之美。還有一點,則是很多人沒有認識到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李白很多詩如《蜀道難》、《將進酒》等都是古體詩。相對於近體詩,古體詩的格律要寬鬆很多,但這並不代表其沒有格律。
  • 古體詩、近體詩、詞和曲,這些古典詩詞是怎麼分類的?
    中國詩詞是中國文藝百花園中一朵最為豔麗奪目的奇葩。幾千年來中國詩詞一路發展,創造了自已獨具一格的藝術形式和藝術風格,吟唱這些詩詞,令人嘗心悅目,飽嘗藝術和精神上的享受。每一個中國人無不為祖國的這份文化遺產而驕傲自豪。 我國最早的詩詞分類當追溯到《詩經》風、雅、頌的分類編排。
  • 「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一些古詩詞的基本常識誤區
    有朋友問: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其中什麼分為律詩和絕句?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區分的原則就是看這首詩是否遵守平仄格律,遵守的就是近體詩,不遵守的就是古體詩。 古體詩因為沒有規則要求,所以相對比較籠統。我們只要搞清楚一首詩不屬於近體詩,就可以劃入古體詩範疇。
  • 與古體詩相比,近體詩的特點有哪些!
    我國的古典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這是稍有認識的人都清楚的事情。但是,對於兩者之間有什麼的區別,近體詩有什麼樣的特點,不系統地進行學習,能夠清晰明了地說明白的詩詞中人,所佔比例就不高了。雖然知道近體詩與古體詩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有嚴格格律限制,因而它又稱之為格律詩;可在此之上的區別和特點有那些?其實概括起來,就是5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詩有定句。
  • 【詩詞樓閣】什麼是古風、格律詩、古體詩、近體詩、 今體詩?
    「這首詩是古體詩還是近體詩啊?」面對這類問題,恐怕有些小夥伴都是一臉懵,接下來我們仔細解說。首先標題中出現的那5種名稱,其實只是叫法不同,也就兩種:古體詩和近體詩,它們主要是依據出現時間的先後來劃分的,但這個時間點並不是現代,而是唐,也就是詩文化最鼎盛的那個時代。
  • 同樣是詩!古體詩和近體詩有什麼區別?
    屈原·離騷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這便是詩的起源。唐朝是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在唐以前的詩稱為「古體詩」(不包括所謂的「齊梁體」),還有唐以後不合近體的詩也稱為「古體詩」。近體詩就是格律詩,包括絕句和律詩,也稱為「今體詩」。這是南朝齊永明年間沈約、謝眺等人把漢語的四聲與對偶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詩體,是格律詩產生的開端,至唐代沈佺期、宋之問時始定型。
  • 近體詩,古體詩,律詩,對仗淺談
    律詩與絕句統屬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近體詩與古體詩對稱。古體詩也叫「古詩」、「古風產生較早。每篇句數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各種體式。後來使用五言、七言者較多,不講究對仗,平仄和用韻也比較自由。近體詩是唐代形成的,句數、字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律詩即因其格律嚴密而得名。
  • 為什麼有人認為遵守平仄格律的近體詩比古體詩更上檔次、更高級?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要的是要搞清楚近體詩和古體詩到底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讓有些人產生格律詩比古體詩高級的錯覺?近體詩(格律詩)——遵守平仄格律的五言、七言古代詩歌作品。古體詩(古風)——所有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代詩歌作品。也就是說中國古代詩僅有這兩大分類,而區別就是平仄格律的遵守與否。
  • 李白杜甫:古體詩與近體詩的接力賽
    可以說,李白擅長古體詩而尤其擅長歌行(歌行,樂府詩變體,以「歌、行吟、謠」為題的縱情唱歌),杜甫擅長近體詩尤其以七言律詩為代表。李白復的,是古體詩的古;杜甫革的,是近體詩的新。李白與杜甫,在沒有商量的情況下,竟產生了如此重要的默契:一位對古體詩進行盛大的總結,另一位拉開了近體詩成熟的大門。但,這並不是說李白就不寫近體詩,杜甫就不寫古體詩。斷章取義顯然是不應該的,王世貞的原話說的是:「五言律,七言歌行,子美神矣,七言律,聖矣。五七言絕,太白神矣,七言歌行,聖矣,五言次之。」
  • 詩詞分類知識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編輯:并州詩苑(bzsy)一、傳統詩詞主要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詩歌>作為一種文體,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大類。即近體詩是講究格律的,特別是講究平仄和對仗;古體詩是不大講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對仗。(當然,這樣講是一種很粗略的說法。)
  • 詩詞常識:什麼是近體詩和古體詩,它們有什麼區別和特點?
    古體詩並不需要嚴格遵循格律,而格律是初唐才正式成為唐詩為代表近體詩的規則。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古體詩格律自由,不要求對仗、平仄,押韻較自由,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也說古風、古詩。但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 近體詩古體詩填詞三種押韻有什麼區別 一文說明詩詞押韻的秘密
    問題:詩詞的押韻問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前言學詩的人都認為格律詩太難,個別人以為不寫格律詩(近體詩),寫古體詩的話是不是簡單些?的確是簡單多了,但有些人寫出來的還不是舊體詩,因為他們不清楚押韻的規則。詩詞的押韻是最基礎的知識,相對來說近體詩的押韻最難但是好理解,古體詩的押韻和詞的押韻形式更多,更複雜一些。下面,老街用儘量少的文字,說明一下近體詩的押韻,古體詩的押韻,詞的押韻各有什麼特點。首先有幾個名詞提前說明一下:1、每句最後一個字,押韻的字叫做韻腳,不押韻叫做白腳。
  • 李白為什麼寫詩能夠張口就來——「古體詩」與「近體詩」
    詩其實分為兩種,一種叫做古體詩,也叫做古風、古詩;一種叫做近體詩,也叫做格律詩、新詩。這兩個概念在唐朝以前就已經完全劃分開了。古體詩相對於近體詩而言,其限制非常少,近體詩非常講究格律,而古體詩則不同,在創作中還可以隨時穿插一點三言、五言的內容。
  • 詩詞創作入門 | 古體詩比律詩好作嗎?也對也不對
    前幾天遇到的問題:古體詩真的比律詩好作嗎?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的詩。近體詩又稱律詩,有格,有律,講究頗多。許多人學不來,又喜歡寫,於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寫。因為不講對仗,不顧平仄,感覺很容易,寫完之後,就自稱寫的是古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