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信息】「去往從來」展覽藝術家——劉士銘

2021-02-08 上海油畫雕塑院

 提示:點擊上方"上海油畫雕塑院"↑免費訂閱上海油畫雕塑院最新活動資訊!



劉士銘


劉士銘(1926-2010),出生於天津。1946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中央美術學院前身),作為徐悲鴻先生親自招錄的該校第一批雕塑系學生,師從王臨乙、滑田友等。1951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學習一年,畢業後留校任職。


《小背筐》 陶 20×15cm 1980年

《午睡》 陶 11.4×20.7×15.5cm 1983年


自1955年起,先後在中國雕塑工廠、河南開封師範學院藝術系、河北保定群眾文化藝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任職。


《後臺演員》 彩陶 20.9×17.5×13.5cm 1996年 (左)

《媽媽回來了》 彩陶 33×10.9×8.6cm 1993年 (右)


《駱駝母子》 陶 21.8×22.8×13.8cm 1984年


《創作小議》(節選)

劉士銘


中國傳統的藝術和表現手法給我的印象特別深,秦代雕塑非常寫實,秦俑那種寫實的程度,比我們今天作品交代的還清楚,譬如手的關節,甚至指甲蓋都要作出來,不僅眼睛鬍子,甚至腳上系的鞋帶都要交代得清清楚楚,甲冑每片的結構都交代的很清楚,而且每個戰士的個性、面貌不相同,可以看出士兵的種族特徵。



《黃河魚鷹》 陶 30cm 1982年

《羊皮筏子》及手稿 陶 22×18.5×20.7cm 1998年


但是到了漢代,則重在精神上的誇張,漢俑的作法不是把東西看得那麼複雜,把什麼東西都搞得那麼寫實。漢代《說書俑》給我的印象特別深。《說書俑》整體動作的感覺和臉部表情那麼誇張,那麼生動到位觀察那麼深刻精到,骨骼筋肉解剖以至眉毛表情、皺紋誇張到位,甚至連腳指頭豆都有表情,但胳臂、手則很簡單概括。我還複製過一臺元代磚雕,一個伴有吹口哨的戲曲人物,還有宋代的美人磚浮雕,做飯的女人做的非常精彩。


《說書俑》速寫稿

《河南開封街頭印象》 陶 12.1×32.1×2.1cm 1993年

《外來打工妹》 陶 12.7×36.5×1.2cm 1980年


由土改到大躍進,以後的河南10年,河北3年,那時深入生活,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深感生活是基礎,否則沒有形象積累。陝西窯洞,河南風土人情,腦子裡有了生活感受的東西,放一小炮,就引燃了。



《黃河船工》 陶 12.5×42×22cm 1980-1990年


我喜歡民間地方戲,河南梆子,山西梆子,地方皮影戲和收集皮影人,我在創作過程中反覆做,做不出來就覺得不過癮,做不出來乾脆就把它毀掉重做,那腔調要喊出來喊得到家,喊不到家就覺得不過癮,勁兒就不夠。安塞腰鼓,那麼宏偉震撼人心的場面,黃土飛揚,鼓聲激昂,我要把鼓的聲音做出來,叫人感到聲音,嗩吶也要吹得讓人感到那種激昂的聲音,感到內心的愴涼和悲哀。


《地下塬》 白陶 50×50cm 1997年

《窯院平圖人物位置》手稿


《開風氣之先——劉士銘的雕塑藝術》(節選)
邵大箴


假如說劉士銘的早期作品,如《丈量上地》(1949)、《劈山引水》(1958)是嘗試在學院藝術造型中吸收民間藝術滋養的話,那麼改革開放之後,他的藝術方向越來越明確:走民族傳統雕藝術之路。


《濟公戲酒》 陶上釉 16.2×26.8×15.9cm 1985年

《豹》 陶 15.4×31.1×3.1cm 1986年


80年代,劉士銘專注於陶塑藝術,進入創作的高潮期。創造對他來說,是一種樂趣。他充滿激情,全力以赴地投入,精神高度集中又自我放鬆,在刻意追求和不經意之間,馳騁自己的才能。在創作過程中,他注意運用「一以貫之」的方法。即胸有成竹地以快速、連貫的動作做完作品,以達到一氣呵成的效果。他謹慎地追求「完整」和「完美」性,注意掌握「適可而止」即「不做夠」的原則,以保持在創作過程中顯示出的激情與生動性。



手稿

《想飛的人》及手稿 陶 12×18.4×8cm 1988年


劉士銘借鑑的是古代陶塑手法,再現的卻是當代的生活。他塑造的是他看到過的、經歷過的、觸動過他感情的人物和情景。他寫船工、農民、牧人、老嫗、娃娃,生動地刻畫出他(她)們的神態和性格,他(她)們生活的情景,但沒有一點醜化和矮化,也沒有一點獵奇的味道。



《自塑像》 陶 12.7×15.6×15cm 2002 年


表面上看他對這些人物和情景不作褒貶,他在平和地敘述,在客觀地呈現。不過被他敘述或呈現的,都經過他的選擇和提煉,只是他悄悄地把自己藏在作品的後面,把自我融在他的極有生活趣味的作品裡,把自己樸素和真摯的感情融在他塑造的形象和陶塑的語言之中。不像有些人在作品中突顯和張揚自我,猶如蹩腳的演員,在舞臺上只想到自我表現,忘掉了他正在扮演的角色。他沒有刻意追求作品的現代感,但時代的感覺自然地流露了出來。



劉士銘




展覽信息

開幕時間:2015年8月23日(周日)15:30
展覽時間:2015年8月25日 至 2015年9月6日



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金珠路111號



相關焦點

  • 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啟動 全球巡展即將開啟
    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現場2019年9月16日下午3:00,「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多功能會議室舉行。美美與共——劉士銘雕塑與中國戲曲專題研究展策展人:紅梅展覽以作為雕塑家的劉士銘與作為豫劇表演藝術家的「豫寶」馬金鳳之間惺惺相惜,美美與共的藝術人生之路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劉士銘雕塑藝術中中國傳統地方戲曲對他藝術觀念形成的深刻影響及意義。
  • 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辦
    劉士銘 三頭驢 1984 陶(4)、美美與共——劉士銘雕塑與中國戲曲專題研究展策展人:紅梅展覽以作為雕塑家的劉士銘與作為豫劇表演藝術家的「豫寶」馬金鳳之間惺惺相惜,美美與共的藝術人生之路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劉士銘雕塑藝術中中國傳統地方戲曲對他藝術觀念形成的深刻影響及意義
  • 「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舉辦
    「劉士銘雕塑藝術館的學術定位及三個品牌展」王少軍副書記談到,「劉士銘雕塑藝術館」於2018年6月28日在中央美術學院小營校區成立,旨在以終生立足中國民族雕塑藝術並進行現代轉換的藝術家劉士銘的雕塑藝術研究為基點,以重點梳理中國現代雕塑發展史中那些立足中國民族雕塑藝術並進行現代轉換的藝術家及藝術現象為主線
  • 展覽預告|出走與回歸——劉士銘雕塑藝術展
    主辦單位:中央美術學院展覽時間:2019.10.28——2019.11.08展覽地點:美國亞洲文化中心(美國·紐約)學術主持:王少軍策展人:紅梅劉士銘雕塑藝術展與一個科研項目密切相關我們將劉士銘個案研究作為基點,重點研究中國現代雕塑發展史中立足中國民族雕塑藝術並進行現代轉換的藝術家及藝術現象,梳理中國百年雕塑藝術發展中呈現出的迥異於西方現代性敘事的,具有中國特色,立足中國傳統文脈,本土化經驗進行現代轉換的現代化藝術實踐。
  • 劉士銘:「以中國做法」呈現普通民眾生活
    9月16日,中央美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學術項目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劉士銘雕塑藝術館展覽項目正式開啟。會上,中央美院黨委副書記王少軍介紹,劉士銘雕塑藝術館於2018年6月在中央美院小營校區成立,旨在以終生立足中國民族雕塑的藝術家劉士銘的雕塑藝術研究為基點,以重點梳理中國現代雕塑發展史中那些立足中國民族雕塑藝術並進行現代轉換的藝術家及藝術現象為主線,梳理中國百年雕塑發展中不同於西方現代性敘事的具有中國特色、立足中國傳統文脈,以及將本土化經驗進行現代轉換的中國自身現代性敘事
  • 「戳心尖尖的泥巴 拉話話的魂——劉士銘雕塑藝術展」籌備散記
    劉士銘的業務能力一直不錯,畢業作品《丈量土地》就拿過學校的「紅五月」展覽一等獎,還被送到布拉格去展覽。後來他留校做助教,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工作,再後來調到了新成立的中國雕塑工廠,專職搞創作。1958年,他的雕塑《劈山引水》被蘇聯專家克林杜霍夫選中,作為「七一」獻禮作品,安放在了中山公園的保衛和平坊門前。《劈山引水》還被《人民日報》登載,並送往蘇聯展覽,堪稱劉士銘的成名作。
  • 中國已故雕塑家劉士銘作品展華盛頓開幕
    近日,中國雕塑家劉士銘雕塑藝術國際巡展的第二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隆重開幕,展出劉士銘40多件陶塑、青銅和木質雕塑作品。本次活動由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聯合主辦,由美國亞洲文化中心承辦,邀請到了中美各界人士的參與。
  • 央美首展劉士銘90餘件雕塑作品
    已故雕塑藝術家劉士銘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本土雕塑家,他1946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學習雕塑,畢業後曾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雕塑工廠任教、創作,並參加過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浮雕工作,早年代表作《丈量土地》《劈山引水》等曾獲得廣泛好評。1961年,劉士銘主動申請調離北京,在河南、河北地區工作了十幾年,為日後創作積累了豐富素材。
  • 「中國做法:劉士銘雕塑藝術國際巡展」在紐約啟動
    中新社紐約10月28日電 (記者 廖攀)「出走與回歸——劉士銘雕塑藝術展」28日在紐約亞洲文化中心舉行,作為「中國做法:劉士銘雕塑藝術國際巡展」的首個展覽,展覽通過3個板塊近40件作品詮釋劉士銘在雕塑藝術理念上的「中國做法」。
  • 劉士銘雕塑藝術館開啟巡展,讓鄉土味兒的中國民族雕塑走向世界
    「農家院子」「趕集」「拉煤土」……在中國雕塑界,劉士銘是一位另類藝術家,雖然是在中央美術學院接受系統的西方雕塑教育,但最終走出了一條完全異於西方現代雕塑的道路。9月16日,中央美術學院劉士銘雕塑藝術館發布展覽學術項目計劃,已故雕塑藝術家劉士銘作品將開啟國際巡展,並將於今年在國內舉行劉士銘雕塑藝術館開館展。劉士銘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雕塑家,其雕塑藝術被譽為反映中國普通民眾生活的「百科全書」。
  • 【諮詢·展覽】北京近期展覽信息匯總
    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呈現大型群展「非物質 / 再物質:計算機藝術簡史」,以跨代際的30餘位藝術家,涵蓋20世紀60年代計算機藝術先驅到當下新興藝術家創作的70多件作品回顧「計算機藝術」的源起、當下發展,及對未來的展望。展覽回顧了20世紀60年代至今「計算機藝術」的發展歷程,並對機器學習美學、數字客體性以及科學技術的反思展開了探討。
  • 展覽丨「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當代藝術展開幕!
    現代以來至當代,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黃河引發了藝術家的嚮往,觸動著藝術家的心靈,激蕩起藝術家的創造情懷,關於黃河的藝術表達展現出黃河獨特的自然生態、豐厚的人文內涵和多彩的生活景象,猶如生生不息的黃河在敘述自己的前世今生。
  • 「雕塑實踐與書學拓展」 上海油雕院「去往從來」第三回展拉開帷幕
    原標題:「雕塑實踐與書學拓展」 上海油雕院「去往從來」第三回展拉開帷幕陳國斌 敦煌沙張偉 所謂劉彥湖 觀國之光張羽翔 基因1月8日,「去往從來(2021)第三回展——雕塑實踐與書學拓展」在上海油畫雕塑院美術館拉開帷幕。
  • 展覽現場:柯芮斯畫廊藝術家近期全球展覽
    此項目通過展示藝術家在過去幾個月的疫情期間創作的六幅大型繪畫作品,探討資訊時代中的視覺層次與環境,反思當下人類的科學野心與缺陷,同時反映藝術家作為生於中國的亞裔藝術家在動蕩時期對偏見的抵制。數碼通訊競爭的衝突……張月薇的藝術實踐根植於當下,作為一位旅居倫敦的亞裔,她觀察到信息的現實與真理、全球與地方的兩極分化日益加重。
  • 新中國第一代雕塑家劉士銘藝術巡展亮相華盛頓
    當地時間11月14日,「仁者愛人——劉士銘雕塑藝術巡展」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幕。 陳孟統 攝中新網華盛頓11月14日電 (記者 陳孟統)「仁者愛人——劉士銘雕塑藝術巡展」14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幕。劉士銘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本土雕塑家。他1926年生於天津,2010年去世,享年84歲。1946年,劉士銘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前身——北平藝專,師從中國留法雕塑名家王臨乙、滑田友等人。此次展覽按照四大板塊,展示了劉士銘40餘件陶塑、青銅和木質雕塑作品。活動由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美國亞洲文化中心等協辦。
  • 大芬藝術家凡爾賽宮展覽拼貼畫
    受訪者供圖 深圳晚報訊(記者 易芬 通訊員 張可)7月1日,大芬油畫村演畫藝術家黃鳳榮啟程,前往法國,他創作的拼貼畫《自由引導人民》受邀參加7月4日開幕的凡爾賽宮公共圖書館展覽,這是一場紀念18世紀捍衛美國獨立戰爭的法國人民的展覽
  • 「雲展覽」「呼吸:2020 中俄藝術展」藝術家:焦小健
    9月20日至10月5日(線下展覽)9月20日至11月20日(線上展覽)01 展覽前言2020年是不平靜也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牽動著世界人民的心。展覽活動啟動後,俄方策展團隊在短短的時間內便組織了包括俄羅斯功勳藝術家特卡喬夫兄弟在內的,以及列賓美院、蘇裡科夫美院、莫斯科州國立大學的一系列優秀藝術家參展。同時,中國策展團隊發布展覽信息後,迅速得到許多優秀藝術家的響應。
  • 有個藝術家在黑市購買了 36.4 萬個人信息,在武漢做了場展覽
    「我們希望通過不同專業背景、不同藝術觀念的青年藝術家的藝術探索與實驗,以此呈現一種豐富的鮮活的當代藝術狀態,同時拓展美術館對外公共服務多元化的職能。」武漢美術館館長樊楓在展覽前言中說。這場名為《秘密》的展覽也是湖北青年藝術家鄧玉峰 2018 年的首個個展。展覽分為大數據、現場行為、手機發送平臺、數據人、文獻資料等幾個部分。
  • 北京展覽回顧系列|「工作方法:藝術家的時間、空間與身體」展覽
    北京,壹美美術館,「工作方法:藝術家的時間、空間與身體」展覽。北京,壹美美術館,「工作方法:藝術家的時間、空間與身體」展覽。北京,壹美美術館,「工作方法:藝術家的時間、空間與身體」展覽。北京,壹美美術館,「工作方法:藝術家的時間、空間與身體」展覽。
  • 廣州紅專廠7月展覽信息一覽
    【導語】:七月份去紅專廠有什麼好玩的嗎?7月紅專廠有什麼展覽值得一看?2013年廣州紅專廠7月展覽信息一覽 。》》》2013年7月廣州免費活動信息搜集》》》7月廣州哪裡好玩?廣州7月旅遊好去處 》》》2013年廣州7月打折信息匯總   問道:靳埭強作品展  開 幕 式:2013年7月5日 15:00-17:30  時 間:2013年7月5日-8月26日  地 點:廣州紅專廠C1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