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用一首《八聲甘州》,訴說著成年人內心的苦悶與迷茫

2020-11-28 騰訊網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有的人覺得他能得到歌姬舞女們的青睞,一生風流,很是逍遙,但也有人覺得他,一生被打壓,一生不得志,心中鬱悶痛苦。大家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去猜想,去理解他,但柳永自己內心的想法,只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柳永

今天品讀的這首《八聲甘州》,一般認為是柳永遊宦於江浙之時所寫,當時的他,科舉為官的志向已經被打擊,只能是和伶工、歌妓為伴,填詞以發洩心中的苦悶,把自己的情感宣洩在一首首詞中。

《八聲甘州》全文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初讀這首《八聲甘州》,給我的第一感覺便是大氣,是的,尤其是開篇寫暮雨的景象,在柳永的眼中,這場雨洗滌天下,更洗滌了整個秋天,我讀到的,感受到的,是他那種文人的浪漫和灑脫。

柳永,用精煉的文字,將自己眼前的秋色記錄了下來,「漸霜」一語,在我讀來,意思便是暮秋時節,天氣逐漸寒冷起來,風也慢慢地變得冷冽刺骨,江河蕭索,殘留的斜陽,照耀在高樓上,秋日的肅殺之氣,躍然紙上,閉上眼睛,恍惚間,甚至能感受到蕭瑟的秋風吹到自己的臉上。

江浙美景

而後,用「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告訴我們,秋末時節,萬物蕭條,人們都回到了屋內,世界仿佛靜止了,唯一在動的,便是默默東去的長江水。以動寫靜,更顯得此情此景下,柳永眼中的世界,越發的靜謐了,也越發的符合他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山隱隱繞天涯怎覓青鸞信,水茫茫淹海角難尋錦鯉書。我想,柳永的心思中,有這份情感。

影視劇中的柳永柳三變

在這首《八聲甘州》的下半部分中,柳永沒有在繼續去寫景,而是由寫景轉為了抒發情感,自己也說,不忍登高臨遠,站在高處遠眺的柳永,只忍心看眼前的景色,不敢看向故鄉的方向,因為每多看一眼,心便多痛一分,多一分思鄉的情感,多一些對自己這些年來流浪的羈旅生活的嘆息和無奈。

和歌姬們在一起的落魄文人

到後來,柳永展開了自己的遐想,在故鄉的高樓,她憑欄遠眺,看著一艘艘前來的船上,有沒有自己,卻一次又一次的認錯,又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柳永自己心裡也苦,也想對家鄉等著自己的那人說,我現在也和你一樣,正倚靠欄杆,無限惆悵,滿心憂愁!

美人憑欄遠眺

回家去,他回不去,他不甘心,想著科舉為官,錦衣還鄉的他,回不去家鄉。前進去哪裡,他自己也不清楚,被統治者所打壓的他,似乎已經科舉無門,未來的路在哪裡,他自己也想知道,秋去冬來,一年又一年,柳永當然迷茫,自己的現在的人生,和自己從前的暢想,太不一樣了。

八聲甘州

柳永,他可是出身官宦世家,從小的教育就是科舉為官,但因為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玩笑話,讓他陷入了囧境。都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人生,努力奮鬥的信仰崩塌了,自己從前所有的努力都沒有了意義了,這樣的打擊,真的很讓人難受。記得不少人都覺得,從小學到大學,學習的所有東西,都是沒有用的,都是社會上用不到,不少人都在這個時候迷茫過,但好歹,我們現代若是改變心態,還能找到適應的方法,但柳永那個時代,他內心的迷茫和苦悶,是很難被排解的。

你我終究是凡人

本以為自己長大後,會是拯救世界的英雄,長大後,才發現,自己得到背影,好像一條狗。接受這樣的落差吧,然後就長大了。有空,喝上二兩酒,在下雨的秋天,依靠窗臺邊,讀讀柳永的這首《八聲甘州》,一杯敬過去,一杯敬未來。排解憂愁,而後,繼續前行。

相關焦點

  • 柳永,《望海潮》的壯志到《八聲甘州》的抑鬱,竟是因一首詞
    柳永,《望海潮》的壯志到《八聲甘州》的鬱郁,竟是因一首詞柳三變,宋朝婉約詞派代表性人物,讓詞不再是高雅人士專用,而是開始走向平民化這首詞讓少年柳永名動一時,在朝中也大受一眾官員以及皇帝好評。《八聲甘州》是柳永確定自己不能踏入官場,而在四處漂泊,過著艱苦的羈旅生活時所寫的,詞中主要抒發了心中羈旅之苦以及懷才不遇的苦悶惆悵。
  • 柳永《八聲甘州》賞讀
    因為這一句詞,柳永觸怒了宋仁宗,又因為仁宗皇帝「留意儒雅,而柳永好為淫冶謳歌之曲」,所以一生都以仁愛對人的仁宗皇帝,這一回卻是記恨在心,把柳永的名字從進士名單上劃掉,說了一句你且去淺酌低唱,要什麼功名。受到巨大打擊的柳永沒有徹底沉淪,雖流連於煙花柳巷,卻並不沉湎酒色,他尊重風塵女子的人格,同情她們的命運。
  • 王維《使至塞上》與柳永《八聲甘州》
    每日一首詩,領略詩詞之美; 每天一首詞,品味詞曲韻律。 每日詩歌分享 《使至塞上》 唐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 【詩詞賞析】唐宋詞:柳永《八聲甘州》
    ,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顧問,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這首詞是柳永另一種類型的代表作。
  • 柳永|八聲甘州
  • 八聲甘州
    唐玄宗在皇宮裡設有教坊,著名的《八聲甘州》即是由唐玄宗教坊大曲《甘州》中的一段改制的。之所以用邊塞之地甘州作為曲牌名,最主要還是源於張掖樂舞厚重的歷史。 漢武帝建立河西四郡後,就曾將張掖民間樂舞《文康伎》帶入漢宮。西魏時期,西涼州(州治在張掖城)的安國大商人安諾盤陀,財力雄厚,地位顯赫,極受西魏王朝器重。
  • 柳永 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今天和大家再分享一首柳永的詞,在柳永當時的朝代,他並沒有受到當權者的重視,但是因為他擅長填詞,所以在當時比較受歌妓們的歡迎,像柳永這樣的書生,在當時被譏為「無行」,但很顯然柳永並非像當時士大夫所料想的那樣微不足道,他寫下的幾篇名詞,無論是詞中的境界還是意象都是一絕,也因此柳詞成為詩詞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柳詞也被後人千古傳頌
  • 柳永的這首《八聲甘州》讓蘇軾都自愧不如,實則寫盡了一生的愁苦
    柳永,一個天生的作詞家,一個享譽盛名的詞人。人生的另一面,卻是科舉屢屢受阻,客居外地,流浪天涯。他的一首《八聲甘州》被蘇軾評價為期間佳句「不減唐人高處」,但是其實卻埋藏著他一生的愁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詞人柳永和他的《八聲甘州》01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 寂寞清秋,帶你去領略八聲甘州
    那些來自戰爭前線、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篇章,至今讀來依然令人心為之所動,神為之所傷。有宋一朝,有關甘州的文學作品,也就有了一種隱隱的、淡淡的低沉和憂傷。很多以《八聲甘州》為題的篇章,便是這種心境下與甘州直接或間接有關的文創作品。《八聲甘州》是詞牌名,也是曲牌名。 《八聲甘州》的曲調來源於《甘州》樂舞,而《甘州》樂舞源於龜茲樂舞。
  • 聊柳永《八聲甘州》‖文學渣渣眼中的「不減唐人高處」
    柳永的詞主要有愛情詞,如《雨霖鈴》,歌詠「太平時代的詞,羈旅行役詞三種,其中被蘇東坡稱讚為「不減唐人高處」的《八聲甘州》(對瀟瀟)便是柳永羈旅行役詞的優秀代表作品《八聲甘州》(對瀟瀟)一詞主要通過對詩人途中所見所聞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羈旅行役的思鄉之苦。整首詞從章法結構上來看,鋪陳敘述,結構緊密,寫景與抒情很好地融為一體。同時詞中還大量運用了白描手法,語言通俗,但意緒複雜,將遊子思鄉懷人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也因此被傳為詞壇史上的佳話,流傳至今。
  • 八聲甘州~天山
    八聲甘州~天山村夫醒玉龍玉柱抵蒼穹,正霞蔚雲驄。瞰三山五嶽,江河瀚海,談笑聲中。澹澹千年如夢,馭雪醉長風。一攬雄關盡,日落懷中。《八聲甘州》,簡稱《甘州》,源於唐代的邊塞曲。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
  • 【宋詞賞析】《八聲甘州》柳永
    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麼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心上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麼知道我,倚著欄杆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背景:柳永出身士族家庭,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
  • 涓涓雋語填詞一首八聲甘州.幾番訴怊惆:和大家共同領略宋詞之美
    暮靄沉沉,暮雨瀟瀟,天寒物衰,此情此景使涓涓雋語這個異鄉孤獨客更添悵惘之情,遂填詞一首《八聲甘州.幾番訴怊惆》。欲訴心中無限事,盡在八聲甘州中。涓涓雋語和大家一起領略宋詞之美。八聲甘州.幾番訴怊惆向沉沉暮靄罩山川,幾番訴怊惆。
  • 讀柳永的一首《八聲甘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八聲甘州》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八聲甘州》這一詞牌,源自唐朝邊塞曲,相比教坊曲,邊塞曲的節奏感往往更強,這點從柳永這首代表作中,表現得分外鮮明,全詞,尤其是上闕,格調宏大,一氣呵成,毫無滯澀處
  • ​柳永的詞作在當時傳播甚廣,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這首《八聲甘州》
    大家好,今天我來跟大家聊聊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本文由作者詩詞文化的解說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北宋)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 八聲甘州~鄉行
    八聲甘州~鄉行村夫任秋風細雨亂飄零,綠野墜清新。看山峰一線,幽幽碧色,薄霧輕沉。漫步山村小路,楓葉暖秋林,更有泥香送,洗我風塵。註:《八聲甘州》,簡稱《甘州》,源於唐代的邊塞曲。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八聲甘州》賞析
    作者:柳永(宋代)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冷,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流?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依欄杆處,正恁凝愁!
  •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為何會被譽為「詞史豐碑」?
    2.沉醉於溫柔鄉中的大才子在柳永的內心中其實非常渴望浪漫的愛情,以及無拘無束的閒雲野鶴生活。雖然他至死都未曾放棄考取功名及用世之志,但是卻在四次科舉皆失敗的情況下,徹底沉淪於鶯歌燕舞的溫柔鄉之中。但即便是在這種人生境遇之下,他依然沒有放棄創作詩詞作品。
  • 八聲甘州·柳永
    這樣詞人用一「漸」字,神態畢備。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覺涼風忽至,其氣悽然而遒勁,直令衣單之遊子,有不可禁當之勢。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悽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 讀柳永《八聲甘州》,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八聲甘州》·柳永對蕭蕭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