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得時,日月無光,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奉旨填詞的柳永柳三變,有的人覺得他能得到歌姬舞女們的青睞,一生風流,很是逍遙,但也有人覺得他,一生被打壓,一生不得志,心中鬱悶痛苦。大家都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去猜想,去理解他,但柳永自己內心的想法,只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柳永
今天品讀的這首《八聲甘州》,一般認為是柳永遊宦於江浙之時所寫,當時的他,科舉為官的志向已經被打擊,只能是和伶工、歌妓為伴,填詞以發洩心中的苦悶,把自己的情感宣洩在一首首詞中。
《八聲甘州》全文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杆處,正恁凝愁!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初讀這首《八聲甘州》,給我的第一感覺便是大氣,是的,尤其是開篇寫暮雨的景象,在柳永的眼中,這場雨洗滌天下,更洗滌了整個秋天,我讀到的,感受到的,是他那種文人的浪漫和灑脫。
柳永,用精煉的文字,將自己眼前的秋色記錄了下來,「漸霜」一語,在我讀來,意思便是暮秋時節,天氣逐漸寒冷起來,風也慢慢地變得冷冽刺骨,江河蕭索,殘留的斜陽,照耀在高樓上,秋日的肅殺之氣,躍然紙上,閉上眼睛,恍惚間,甚至能感受到蕭瑟的秋風吹到自己的臉上。
江浙美景
而後,用「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告訴我們,秋末時節,萬物蕭條,人們都回到了屋內,世界仿佛靜止了,唯一在動的,便是默默東去的長江水。以動寫靜,更顯得此情此景下,柳永眼中的世界,越發的靜謐了,也越發的符合他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山隱隱繞天涯怎覓青鸞信,水茫茫淹海角難尋錦鯉書。我想,柳永的心思中,有這份情感。
影視劇中的柳永柳三變
在這首《八聲甘州》的下半部分中,柳永沒有在繼續去寫景,而是由寫景轉為了抒發情感,自己也說,不忍登高臨遠,站在高處遠眺的柳永,只忍心看眼前的景色,不敢看向故鄉的方向,因為每多看一眼,心便多痛一分,多一分思鄉的情感,多一些對自己這些年來流浪的羈旅生活的嘆息和無奈。
和歌姬們在一起的落魄文人
到後來,柳永展開了自己的遐想,在故鄉的高樓,她憑欄遠眺,看著一艘艘前來的船上,有沒有自己,卻一次又一次的認錯,又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柳永自己心裡也苦,也想對家鄉等著自己的那人說,我現在也和你一樣,正倚靠欄杆,無限惆悵,滿心憂愁!
美人憑欄遠眺
回家去,他回不去,他不甘心,想著科舉為官,錦衣還鄉的他,回不去家鄉。前進去哪裡,他自己也不清楚,被統治者所打壓的他,似乎已經科舉無門,未來的路在哪裡,他自己也想知道,秋去冬來,一年又一年,柳永當然迷茫,自己的現在的人生,和自己從前的暢想,太不一樣了。
八聲甘州
柳永,他可是出身官宦世家,從小的教育就是科舉為官,但因為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的玩笑話,讓他陷入了囧境。都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人生,努力奮鬥的信仰崩塌了,自己從前所有的努力都沒有了意義了,這樣的打擊,真的很讓人難受。記得不少人都覺得,從小學到大學,學習的所有東西,都是沒有用的,都是社會上用不到,不少人都在這個時候迷茫過,但好歹,我們現代若是改變心態,還能找到適應的方法,但柳永那個時代,他內心的迷茫和苦悶,是很難被排解的。
你我終究是凡人
本以為自己長大後,會是拯救世界的英雄,長大後,才發現,自己得到背影,好像一條狗。接受這樣的落差吧,然後就長大了。有空,喝上二兩酒,在下雨的秋天,依靠窗臺邊,讀讀柳永的這首《八聲甘州》,一杯敬過去,一杯敬未來。排解憂愁,而後,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