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的壯志到《八聲甘州》的鬱郁,竟是因一首詞
柳三變,宋朝婉約詞派代表性人物,讓詞不再是高雅人士專用,而是開始走向平民化、走向大眾化。詞為柳永所做,皆為俗俚揉句,大俗亦大雅。柳永的詞大部分都是描述煙柳場所的事物,以及與歌姬之間的感情故事,亦有少部分描寫羈旅、描寫自然風光,羈旅大部分是柳永落第四處漂泊之作,自然風光則是柳永少年時,以及暮年之後所寫。
柳永的一生是具有極其鮮明對比的,少年時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欲入仕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第二次落第之後,柳永鬱郁不得志,開始了四處飄零的生活,大部分羈旅詩都是這期間寫的,這種情況持續了大半生,直到暮年中舉,踏入官場,意氣風發了一段時間之後,又陷入了仕途上的不得志,舉薦不成、改官不成,仕途坎坷。皇祐二年,改官屯田員外郎,在潤州住了下來,並以此為仕途的終點。到皇祐五年,柳永還來不及去好好體驗穩定的生活,便去世了。
《望海潮》的遣詞風格很大程度能體現少年柳永的性格。少年躊躇滿志,欲功名濟世。這首詞是柳永在赴京途中,路經杭州所作,文中遣詞造句十分豪邁。文中一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體現柳永渴望得到好友的推薦,進而踏入官場,從此平步青雲。這首詞是柳永寫給孫何的幹謁詞,亦是柳永嘗試踏入仕途的敲門磚。這首詞讓少年柳永名動一時,在朝中也大受一眾官員以及皇帝好評。
《八聲甘州》是柳永確定自己不能踏入官場,而在四處漂泊,過著艱苦的羈旅生活時所寫的,詞中主要抒發了心中羈旅之苦以及懷才不遇的苦悶惆悵。柳永想要舉身報國卻不得用之苦,有家不敢回的苦悶,家中兄弟小輩都科舉進士,唯有他被當時皇帝封殺,才情高絕,也不得啟用,各種煩悶使得柳永離開了京師、家人,四處飄零,羈旅幾十年。「憑欄杆處」,依靠在欄杆上,「正恁凝愁」,愁緒就這樣凝結起來,愁的鬱郁不得志,愁的是不知何時能夠出頭。
那麼,以柳永高才,為何會數次落第呢?柳永第一次科舉考試時,因為其詞屬辭浮糜,被宋真宗所批判。許是少年意氣,心比天高,一腔不滿化作了一首《鶴沖天》,以發洩對科舉以及朝廷的不滿。當《鶴沖天》還是被皇帝知道後,皇帝大為震怒,特別關照柳永,也就導致於再後來柳永參加的三次科舉,或者被他人舉薦上去的時候,都被皇帝回復「且去填詞」,同時也造就了柳永後來幾十年的羈旅境地。
把浮名換做清酒幾杯,淺唱詞句,《鶴沖天》中所描寫的苦悶卻成了現實,雖屬無奈,柳永也只能放浪形骸在煙花之地奉旨填詞,也成了自己口中的白衣卿相。表面看,柳永對官場充滿了鄙視,憎恨皇帝以個人好惡將他從入試名單中划去,但他的骨子裡依舊忘不了功名,在景祐元年,特開恩科之下,柳永便屁顛屁顛趕往京師,蹉跎半生之後,成功在暮年踏入了並不平順的仕途。
柳永鬱郁半生,從一個躊躇滿志的少年英傑,變成了一個落第四次的暮年進士,卻只因為這一闕用來發洩不開心的詞。就此事而言,可以說是宋代作死小能手了,若第一次落第之後,修改辭藻風格,第二次科舉或非再次落第了。各位讀者,詞句可學柳永,這意氣用事可學不得!
本文由南山史客原創,喜歡小編文章的小夥伴們,請給小編點個讚,關注下小編,有了你們的鼓勵小編會更加努力,也歡迎有不同意見的小夥伴們在下方評論與小編一起討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