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的壯志到《八聲甘州》的抑鬱,竟是因一首詞

2020-11-28 南山史客

柳永,《望海潮》的壯志到《八聲甘州》的鬱郁,竟是因一首詞

柳三變,宋朝婉約詞派代表性人物,讓詞不再是高雅人士專用,而是開始走向平民化、走向大眾化。詞為柳永所做,皆為俗俚揉句,大俗亦大雅。柳永的詞大部分都是描述煙柳場所的事物,以及與歌姬之間的感情故事,亦有少部分描寫羈旅、描寫自然風光,羈旅大部分是柳永落第四處漂泊之作,自然風光則是柳永少年時,以及暮年之後所寫。

柳永的一生是具有極其鮮明對比的,少年時意氣風發、躊躇滿志,欲入仕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第二次落第之後,柳永鬱郁不得志,開始了四處飄零的生活,大部分羈旅詩都是這期間寫的,這種情況持續了大半生,直到暮年中舉,踏入官場,意氣風發了一段時間之後,又陷入了仕途上的不得志,舉薦不成、改官不成,仕途坎坷。皇祐二年,改官屯田員外郎,在潤州住了下來,並以此為仕途的終點。到皇祐五年,柳永還來不及去好好體驗穩定的生活,便去世了。

《望海潮》的遣詞風格很大程度能體現少年柳永的性格。少年躊躇滿志,欲功名濟世。這首詞是柳永在赴京途中,路經杭州所作,文中遣詞造句十分豪邁。文中一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體現柳永渴望得到好友的推薦,進而踏入官場,從此平步青雲。這首詞是柳永寫給孫何的幹謁詞,亦是柳永嘗試踏入仕途的敲門磚。這首詞讓少年柳永名動一時,在朝中也大受一眾官員以及皇帝好評。

《八聲甘州》是柳永確定自己不能踏入官場,而在四處漂泊,過著艱苦的羈旅生活時所寫的,詞中主要抒發了心中羈旅之苦以及懷才不遇的苦悶惆悵。柳永想要舉身報國卻不得用之苦,有家不敢回的苦悶,家中兄弟小輩都科舉進士,唯有他被當時皇帝封殺,才情高絕,也不得啟用,各種煩悶使得柳永離開了京師、家人,四處飄零,羈旅幾十年。「憑欄杆處」,依靠在欄杆上,「正恁凝愁」,愁緒就這樣凝結起來,愁的鬱郁不得志,愁的是不知何時能夠出頭。

那麼,以柳永高才,為何會數次落第呢?柳永第一次科舉考試時,因為其詞屬辭浮糜,被宋真宗所批判。許是少年意氣,心比天高,一腔不滿化作了一首《鶴沖天》,以發洩對科舉以及朝廷的不滿。當《鶴沖天》還是被皇帝知道後,皇帝大為震怒,特別關照柳永,也就導致於再後來柳永參加的三次科舉,或者被他人舉薦上去的時候,都被皇帝回復「且去填詞」,同時也造就了柳永後來幾十年的羈旅境地。

把浮名換做清酒幾杯,淺唱詞句,《鶴沖天》中所描寫的苦悶卻成了現實,雖屬無奈,柳永也只能放浪形骸在煙花之地奉旨填詞,也成了自己口中的白衣卿相。表面看,柳永對官場充滿了鄙視,憎恨皇帝以個人好惡將他從入試名單中划去,但他的骨子裡依舊忘不了功名,在景祐元年,特開恩科之下,柳永便屁顛屁顛趕往京師,蹉跎半生之後,成功在暮年踏入了並不平順的仕途。

柳永鬱郁半生,從一個躊躇滿志的少年英傑,變成了一個落第四次的暮年進士,卻只因為這一闕用來發洩不開心的詞。就此事而言,可以說是宋代作死小能手了,若第一次落第之後,修改辭藻風格,第二次科舉或非再次落第了。各位讀者,詞句可學柳永,這意氣用事可學不得!

本文由南山史客原創,喜歡小編文章的小夥伴們,請給小編點個讚,關注下小編,有了你們的鼓勵小編會更加努力,也歡迎有不同意見的小夥伴們在下方評論與小編一起討論研究!

相關焦點

  • 柳永《八聲甘州》賞讀
    《八聲甘州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就是柳永的一首傳頌千古的名作。蘇軾在評價柳永時說:「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雲』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能得到蘇軾如此高的評價,可見此詞非同一般。
  • 【詩詞賞析】唐宋詞:柳永《八聲甘州》
    ,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顧問,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這首詞是柳永另一種類型的代表作。
  • 王維《使至塞上》與柳永《八聲甘州》
    每日一首詩,領略詩詞之美; 每天一首詞,品味詞曲韻律。 每日詩歌分享 《使至塞上》 唐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 柳永用一首《八聲甘州》,訴說著成年人內心的苦悶與迷茫
    柳永 今天品讀的這首《八聲甘州》,一般認為是柳永遊宦於江浙之時所寫,當時的他,科舉為官的志向已經被打擊,只能是和伶工、歌妓為伴,填詞以發洩心中的苦悶,把自己的情感宣洩在一首首詞中。
  • 柳永|八聲甘州
  • 八聲甘州
    但到了後期,他沉湎酒色,荒淫無度,隨著「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直至公元960年北宋建立。 北宋安定統一後,隨著文人音樂的興起,出現了對固有音樂曲調填寫新詞的潮流,音樂的重心也逐漸由宮廷走向民間。在這樣的文化大背景下,屬於大曲形態的《八聲甘州》真正將其曲牌韻律發揮到了極致,深得宋詞壇文人的偏愛。
  • 柳永 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今天和大家再分享一首柳永的詞,在柳永當時的朝代,他並沒有受到當權者的重視,但是因為他擅長填詞,所以在當時比較受歌妓們的歡迎,像柳永這樣的書生,在當時被譏為「無行」,但很顯然柳永並非像當時士大夫所料想的那樣微不足道,他寫下的幾篇名詞,無論是詞中的境界還是意象都是一絕,也因此柳詞成為詩詞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柳詞也被後人千古傳頌
  • 寂寞清秋,帶你去領略八聲甘州
    山枕上,私語口脂香……」就是一首豔詞。唐宋時期的詩就是歌,詞就是曲。在很多場合,樂人直接將文人雅士的詞賦吟之唱之。每個時代的樂人生存環境大致相同,這和現在的包裝歌星一樣,誰能和大家合作,得到大咖的推薦,誰的粉絲就多,名氣就大,收入就高。北宋景德至慶曆年間,京都汴梁的主要娛樂場所,叫座率最高的是柳永。柳永不但工於詩詞,更精於音律。
  • 八聲甘州~天山
    八聲甘州~天山村夫醒玉龍玉柱抵蒼穹,正霞蔚雲驄。瞰三山五嶽,江河瀚海,談笑聲中。澹澹千年如夢,馭雪醉長風。一攬雄關盡,日落懷中。《八聲甘州》,簡稱《甘州》,源於唐代的邊塞曲。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
  • 一直被人瞧不起的柳永,終於以一首詞震驚了當時詞壇
    北宋著名詞人柳永,以畢生精力填詞,成為婉約詞派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柳永的詞只是在民間很受歡迎,在上流社會卻不被看好。尤其是在當時詞壇,很多詩詞大家都瞧不起他。柳永的科考之路也很不順利,先是因《醉蓬萊 慶老人星現》一詞中的「太液波翻」一句,莫名其妙觸犯了皇帝。醉蓬萊 慶老人星現柳永漸亭皋葉下,隴首雲飛,素秋新霽。華闕中天,鎖蔥蔥佳氣。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正值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
  • 聊柳永《八聲甘州》‖文學渣渣眼中的「不減唐人高處」
    柳永的詞主要有愛情詞,如《雨霖鈴》,歌詠「太平時代的詞,羈旅行役詞三種,其中被蘇東坡稱讚為「不減唐人高處」的《八聲甘州》(對瀟瀟)便是柳永羈旅行役詞的優秀代表作品《八聲甘州》(對瀟瀟)一詞主要通過對詩人途中所見所聞景象的描寫,表達了詩人羈旅行役的思鄉之苦。整首詞從章法結構上來看,鋪陳敘述,結構緊密,寫景與抒情很好地融為一體。同時詞中還大量運用了白描手法,語言通俗,但意緒複雜,將遊子思鄉懷人的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也因此被傳為詞壇史上的佳話,流傳至今。
  • 八聲甘州~鄉行
    八聲甘州~鄉行村夫任秋風細雨亂飄零,綠野墜清新。看山峰一線,幽幽碧色,薄霧輕沉。漫步山村小路,楓葉暖秋林,更有泥香送,洗我風塵。註:《八聲甘州》,簡稱《甘州》,源於唐代的邊塞曲。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
  • 讀柳永的一首《八聲甘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八聲甘州》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八聲甘州》這一詞牌,源自唐朝邊塞曲,相比教坊曲,邊塞曲的節奏感往往更強,這點從柳永這首代表作中,表現得分外鮮明,全詞,尤其是上闕,格調宏大,一氣呵成,毫無滯澀處
  • 柳永的這首《八聲甘州》讓蘇軾都自愧不如,實則寫盡了一生的愁苦
    柳永,一個天生的作詞家,一個享譽盛名的詞人。人生的另一面,卻是科舉屢屢受阻,客居外地,流浪天涯。他的一首《八聲甘州》被蘇軾評價為期間佳句「不減唐人高處」,但是其實卻埋藏著他一生的愁苦。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詞人柳永和他的《八聲甘州》01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 【宋詞賞析】《八聲甘州》柳永
    嘆息這些年來的行蹤,為什麼苦苦地長期停留在異鄉?想起心上人,正在華麗的樓上抬頭凝望,多少次錯把遠處駛來的船當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麼知道我,倚著欄杆的時候,正這樣的愁思深重。背景:柳永出身士族家庭,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有求仕用世之志。
  • 歷史上誰的《八聲甘州》最為慷慨激昂?
    【八聲甘州】霾赴高臺四向辨西東,極目望鄉關。恨重樓隔阻,密雲橫亙,霧鎖河山。車笛馬嘶更甚,交替擾塵喧。疑此棲身處,不似人間。詞牌介紹八聲甘州,詞牌名,又名「甘州」「瀟瀟雨」「宴瑤池」,源於唐代邊塞曲。《詞譜》以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為正體,此體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另有變體六種。代表作品有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辛棄疾《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等。《八聲甘州》,簡稱《甘州》,源於唐代的邊塞曲。唐玄宗時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是唐邊塞曲,因以邊塞地甘州為名。
  • 梁羽生挑戰高難度詞牌《八聲甘州》,寫首妙詞,豪情痴情一樣不缺
    本期我們就來讀一首他在《七劍下天山》中的詞作:《八聲甘州》》這個詞牌始於唐代邊塞曲,傳到宋代後,有不少名家都寫過,其中最出名的是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大家如果翻看各類詩詞集時,會發現明、清兩朝,能看到了不少《蝶戀花》、《虞美人》,卻極少能看到《八聲甘州》,就算偶有作品問世,也基本上很難拿得出手。
  • ​柳永的詞作在當時傳播甚廣,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這首《八聲甘州》
    大家好,今天我來跟大家聊聊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本文由作者詩詞文化的解說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因而這類詞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傳統,往往融寫景、抒情為一體,語淺而情深。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這首《八聲甘州》。這首詞上片寫景,「暮雨」、「霜風」、「江流」這些意象聚集,風雨急驟,草木蕭條,秋江東流。開頭一個「對」字就已寫出登臨望極天涯的境界,暮雨鋪天漫地,洗出一派清爽秋景。「漸」緊承上句,在雨水洗滌後,時光景物煥然一新,又是一番現象。
  • 5首柳永的詞作,第一首廣為人知,最後一首可與《雨霖鈴》相媲美
    宋代詞人柳永是婉約詞牌的代表詩人,雖然身為男兒,但是創作詞風卻偏向婉轉唯美,甚至帶有一絲絲感傷,我們熟悉的《雨霖鈴》是柳永詞作中影響力最大的一首,它雖然在官場不得志,仕途坎坷,但是在文學創作上卻聲名鵲起,給後人留下來無數精彩的篇章。
  • 北海說詞:柳永的《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柳永此詞,盡得其意:當此清秋,復經雨滌,時光景物,遂再生一番變化——此所謂之「漸」也。而「霜風」照應「清秋」,「殘照」呼應「暮雨」,都因此一「漸」字關聯,將深秋「冷落」的畫面,塗上一層逐漸濃重的天涯遊客的憂鬱傷感色彩,讀來情景交融,悲壯闊大,難怪晚清詞人鄭文焯《與人論詞遺札》云:「柳詞本以柔婉見長,此詞卻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而這一句,蘇東坡也曾評價為:「不減唐人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