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柳永的一首《八聲甘州》,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2020-12-11 雲紅葉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閒愁。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八聲甘州》這一詞牌,源自唐朝邊塞曲,相比教坊曲,邊塞曲的節奏感往往更強,這點從柳永這首代表作中,表現得分外鮮明,全詞,尤其是上闕,格調宏大,一氣呵成,毫無滯澀處。上闕先寫景,大雨無邊,潑灑江天,仿佛把秋季的景物洗滌得更加清亮澄淨。此曲有多處須用單字領起,比如開篇的「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只是實景而已,加一「對」字,則將主人公置身在畫面之中,使情感的交融更為自然。然後,第二個領字是「漸」,從泛言的「清秋」完美過渡到了具體實景。實景首先闊大,是「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然後目光收回到身邊,「紅衰翠減」。詞人不禁慨嘆「苒苒物華休」,春夏之際的種種美景全都逐漸逝去了啊,還能剩下些什麼呢?

苒苒物華休

剩下的「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江水東流,所表達的意象源自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指無論白天黑夜,江水都在流淌,不肯停頓,不肯回頭,以江水比擬時光,一去無蹤,再難挽回。高明的是,詞人在這裡不寫「晝夜東流」,而用「無語東流」,江水無言,以示無情,以江水比擬時光,亦顯時光無情,在如此無情流逝的時光籠罩下,詞人顯得是這等孤清,這等無助,這等渺小。

江水

上闕寫景,下闕抒情。先寫「不忍登高臨遠」,可是上闕之景本來就是登高所見,而且還有一個「對」字,可見所謂「不忍」,並不是不去做,只是做了以後更覺悲傷,就如同「夜永對景,那堪屈指,暗想從前」一般。可是究竟悲傷些什麼呢?隨即點明「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乃是懷鄉之故。詞人感嘆自己江湖浪跡,他鄉滯留,都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何事),事情就發展到這一步了。要何時才能擺脫種種羈絆,回到家鄉去呀。

懷鄉

家鄉也只是泛指而已,家鄉是鄉梓、家族、家庭、父母、妻兒等各種懷思的代表,那麼,詞人最懷想的,是家鄉的哪一部分呢?其實是妻子。在這裡,詞人沒有明寫想念妻子,卻筆鋒一轉,開始設想起妻子在自己離去後的舉動了。想來她應該經常登上妝樓眺望,期盼我回家吧,但是一艘艘舟船從天際般遙遠之處歸來,上面卻都沒有我的身影。謝胱《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橋》,有「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句,在這裡柳永卻反其意而用之,說「誤幾回」,表面上說妻子識錯了歸舟,實際上是說根本就沒有她所期盼的歸舟存在。

眺望歸州

寫完自己想像中的妻子情況,詞人突然再繞一個圈,又想像妻子會怎樣想像自己呢?她應該不會知道吧,就在她思念著我的時候,我也正在思念著她啊。《藝衡館詞選》中引用梁啓超的話說:「飛卿(溫庭筠)詞:『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此詞境頗似之。」也就是說,柳永這種手法如同照鏡,鏡外人看鏡中人,鏡中人復看鏡外人,幻境與實景互相交錯,使得所要表達的情感色彩愈加濃厚。

思念妻子

歷代對此詞評價頗高,《候鰭錄》引用蘇軾的話說:「世言柳普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雲『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語於詩句不減唐人高處。」說柳詞精彩處可與唐詩相提並論。項安世《平齋雜說》甚至評價道:「杜詩柳詞,皆無表德,只是實說。」把柳詞與杜(甫)詩相提並論。在北宋前期,詞和詩相比,本為小道,所以叫作「詩餘」,而從柳永開始,詞開始擺脫了依附於詩的地位,真正成為一種嶄新的具備獨有特色的詩的形式,作為唐詩頂峰之一的杜詩,和作為宋詞頂峰之一的柳詞,確實可以說難分軒輊。

相關焦點

  • 【好詩】柳永: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推薦好書好詩好故事天天送好書,分享即快樂!——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 柳永用一首《八聲甘州》,訴說著成年人內心的苦悶與迷茫
    柳永 今天品讀的這首《八聲甘州》,一般認為是柳永遊宦於江浙之時所寫,當時的他,科舉為官的志向已經被打擊,只能是和伶工、歌妓為伴,填詞以發洩心中的苦悶,把自己的情感宣洩在一首首詞中。
  • 柳永《八聲甘州》賞讀
    因為這一句詞,柳永觸怒了宋仁宗,又因為仁宗皇帝「留意儒雅,而柳永好為淫冶謳歌之曲」,所以一生都以仁愛對人的仁宗皇帝,這一回卻是記恨在心,把柳永的名字從進士名單上劃掉,說了一句你且去淺酌低唱,要什麼功名。受到巨大打擊的柳永沒有徹底沉淪,雖流連於煙花柳巷,卻並不沉湎酒色,他尊重風塵女子的人格,同情她們的命運。
  • 【詩詞賞析】唐宋詞:柳永《八聲甘州》
    ,江蘇省中華詩學研究會顧問,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本欄目近期內容選自其國家級精品課程「唐宋詩詞鑑賞」中的精華部分。柳永《八聲甘州》今天我們講柳永的另一首代表作《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 柳永的《八聲甘州》,說出了秋意的蕭瑟
    柳永的詩詞很多,最喜歡的除了《雨霖鈴》,就是這首《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最美宋詞之柳永《八聲甘州》
    在這漫長的道路、漫長的希望與寂寞中,柳永寫下了大量的羈旅行役之詞。這類作品向來是受歷代學者稱讚的。清人陳廷焯《詞壇叢話》說:「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羈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晁無咎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最美宋詞之柳永《八聲甘州》
    柳永出身在一個書香門第,他的幾位叔父及兩位兄長都考中了進士,這樣的家庭背景和教育,使得柳永自然把功名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然而由於仁宗皇帝一句「且去填詞」,使他在榜單上被除名,以至於後來流連於歌舞坊。在這漫長的道路、漫長的希望與寂寞中,柳永寫下了大量的羈旅行役之詞。這類作品向來是受歷代學者稱讚的。清人陳廷焯《詞壇叢話》說:「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羈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晁無咎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
  • 柳永|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賞析:        這首是傳頌千古的望鄉詞,通篇貫串一個「望」字,作者的羈旅之愁,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融寫景、抒情為一體,通過描寫羈旅行役之苦,表達了強烈的思歸情緒,語淺而情深。是柳永同類作品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首。
  • 北海說詞:柳永的《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柳永此詞,盡得其意:當此清秋,復經雨滌,時光景物,遂再生一番變化——此所謂之「漸」也。而「霜風」照應「清秋」,「殘照」呼應「暮雨」,都因此一「漸」字關聯,將深秋「冷落」的畫面,塗上一層逐漸濃重的天涯遊客的憂鬱傷感色彩,讀來情景交融,悲壯闊大,難怪晚清詞人鄭文焯《與人論詞遺札》云:「柳詞本以柔婉見長,此詞卻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而這一句,蘇東坡也曾評價為:「不減唐人高處。」
  • 柳永最特別的一首詞,連蘇軾都稱讚不已
    但其實,柳永也有境界高絕的詞作,比如他的千古名篇《八聲甘州》,就一改柔術婉的詞風,變得氣韻沉雄,因此成為詞史上的豐碑。這首八聲甘州,連蘇軾也稱讚不已。八聲甘州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柳永的這首詞,是寫清秋薄暮時分,詞人登高臨遠,感嘆漂泊的生涯和思念情人的心情。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 【宋詞賞析】《八聲甘州》柳永
    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一「緊」字,又用上聲,氣氛聲韻寫盡悲秋之氣。再下一「冷」字,上聲,層層逼緊。而「悽緊」、「冷落」,又皆雙聲疊響,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量,緊接一句「殘照當樓」,境界全出。這一句精彩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緻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 ​柳永的詞作在當時傳播甚廣,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這首《八聲甘州》
    大家好,今天我來跟大家聊聊柳永的《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本文由作者詩詞文化的解說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北宋)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八聲甘州》賞析
    作者:柳永(宋代)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冷,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流?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依欄杆處,正恁凝愁!
  • 八聲甘州·柳永
    這一句精彩處「當樓」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氣一起襲來。「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詞意由蒼莽悲壯,而轉入細緻沉思,由仰觀而轉至俯察,又見處處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紅衰翠減」,乃用玉溪詩人之語,倍覺風流蘊藉。「苒苒」,正與「漸」字相為呼應。一「休」字寓有無窮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寫的是短暫與永恆、改變與不變之間的這種直令千古詞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 柳永 八聲甘州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賾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怎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 讀婉約派佳作《八聲甘州》,體會「奉旨填詞人」柳永的鄉愁與相思
    柳永的一生都在寫詞,如同記錄他一生的日記一般,從柳詞中我們能體會到詞人柳永每一個人生階段的內心情感。《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詞創作於柳永久居長安,掙扎於科舉和功名之時。經歷過一次次科舉失敗後的詞人,顯然沉穩了很多,除了讀聖賢書、填婉約詞,繁華巷陌的多彩生活再也遮掩不了詞人內心濃濃的鄉愁和對遠方意中人的思念。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 讀宋詞·八聲甘州北宋柳永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柳永作詞時,想用這首八聲甘州闡釋什麼呢?一想到在某個時刻、某個讀者的意識中能出現與作者一樣的共鳴,這件偶然的事情本身就是極幸福的瞬間。
  • 王維《使至塞上》與柳永《八聲甘州》
    每日詞曲分享 《八聲甘州》 宋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 柳永名詞《八聲甘州》:語言千錘百鍊,巧奪天工
    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宋·柳 永 對duì瀟瀟xiāoxiāo暮mù雨yǔ灑sǎ江天jiāngtiān
  • 宋詞排行榜·八聲甘州
    以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為正體,此體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代表作品有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辛棄疾《八聲甘州·故將軍飲罷夜歸來》等。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