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因為每一代人知識的傳遞和積累而不斷發展,但人類的感情卻止步不前,大約是因為感情只能在自身體會,其特徵化也無法傳承的原因吧!
宋詞是一種解釋,是一種闡釋,是作者自己的感情,是作者自己的體會。雖然後來人也可讀它們,但是能有同樣體會的人也只是鳳毛麟角而已!
-------------------------------------------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
柳永作詞時,想用這首八聲甘州闡釋什麼呢?一想到在某個時刻、某個讀者的意識中能出現與作者一樣的共鳴,這件偶然的事情本身就是極幸福的瞬間。
今天的啟發點:洗與冷、休與無語、歸與留、誤與凝愁。
洗與冷:該如何闡釋「幸福的假象」呢?江邊、暮雨、殘秋、風緊、餘暉,真箇「心遠地自偏」啊!很多的時候,也許比起現實,大部分人更加需要一個解釋,一個讓自己釋然的解釋,因為無奈總是「大概率事件」。「幸福的假象」就是你看哪裡都是「慘澹的景色」,就是你總是活在「別人的看法」裡,就是你的一切都被放到了「社會比較」中。否則,哪裡會有瀟瀟暮雨,哪裡又會有落日餘暉呢!
休與無語:該如何闡釋「瞬間的美好」呢?早點明白吧,凋零與美景都是瞬間,長江水與向東流都是永遠;吃喝玩樂等享樂終會醒來,人生的美好與樂趣還需自求。餓了吃、渴了喝,人總是跳不出「吃貨」的本能,可是享受美食的瞬間總是在勃發與凋零間轉換,也沒見幾個人逃脫這個「禁錮」。就算再多的懵懂,人總歸是要從「外部條件」中尋找「內心自我」,因為那才是不會停止的「瞬間的美好」。
歸與留:該如何闡釋「滯留的精神熵」呢?眺望、故鄉、迫切、嘆息、滯留,身心都需歸處。怎麼就那麼多雜念每天都圍繞著?怎麼選個前進的方向就那麼難?怎麼有那麼多信息可以讓人迷失?不要再提問更多的問題了,滯留在某一個狀態裡,滯留在某一個時間中,滯留在自己的「圈子」裡,每一個「滯留」都是自己的選擇。逆水行舟,人一旦停止的前行,滯留就會將精神能量帶走,讓一個失魂落魄。
誤與凝愁:該如何闡釋「誤認的目標」呢?畫餅充飢、望梅止渴,心中的那個「佳人登樓而待」的畫面,這些目標你就別執著了,因為都是海市蜃樓。工作、學習、生活太追求結果就會讓生活中充滿無聊與焦慮,就會讓社會價值觀把你淹沒!這些「誤認的目標」應該被「自成目標」所代替,就像心流中提到的那樣,事情本身就是目標、事情本身就是報酬、事情本身就是回饋。懂了就幸福點,不懂也別怕,人生很短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