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與愧——毛澤東詩詞中的楊開慧

2020-09-05 往事有料

對於普通人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感上的衝動往往會逐漸淡漠下去,思想上的保守成分也會越來越濃,所以才會有「老而不死是為賊」的說法。但是毛澤東卻不是這樣,他在73這個「閻王不叫自己去」的年齡裡,抱著「跌的粉碎」的勇氣,毅然決然地發動了一場新的「革命」,並且至死不渝。這就足以看出此人在精神世界上的與眾不同。

然而,與毛澤東的奮鬥相比,殘酷的現實只會讓他的理想變得越來越格格不入,越來越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所以毛澤東在晚年的時候,常常為這種孤獨的情感所困。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孤獨之中的時候,他就會選擇從早年的經歷中尋找慰藉。

毛澤東自己也說,「人對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故鄉,過去的伴侶,感情總是很深的,很難忘的,到老年就更容易回憶、懷念這些。」所以他才會在1961年、1973年兩次修改他早年送給楊開慧的那首《賀新郎》詞,才會在見到故人李淑一的信後,便填了一首《蝶戀花》,才會在見到自己的早年老友林業專家樂天宇、 湖南省副省長周世釗和武漢大學校長李達時,寫下《七律·答友人》。而這些詩詞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懷念他的髮妻楊開慧。

毛澤東一生中有無數的戰友、敵人、對手、師執、弟子,也做過無數高尚的、低下的,光明的、黑暗的,陽謀的、陰謀的事情。從政治家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好去評說這些行為是不是虧欠,會不會讓毛澤東內心有所愧疚。不過毛澤東畢竟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情感異常豐富的人。所以,他就不可避免地會對有的人有所虧欠,這其中,虧欠最多,也讓毛澤東愧疚最深的,還屬楊開慧。(圖楊開慧與他們的兒子岸英、岸青於1924年在長沙的合影)

楊開慧是一個性格很剛烈的女子,身上有著典型的湖南人「蠻霸」氣質。不同於賀子珍那種帶著綠林氣息的野性,楊開慧的剛烈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也是因為有了理想主義的刺激才形成的。她與毛澤東的結合,不僅僅是感情上的吸引,還有共同理想的推動。如果楊開慧是一個滿腦子「三從四德」的傳統女人,我想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跟毛澤東走下去。正是因為楊開慧能夠從思想深處理解毛澤東,所以毛澤東才會對楊開慧的犧牲抱憾終身,才會越是感到孤獨就越會想起她來。

1957年5月11日,毛澤東寫下了《蝶戀花·答李淑一》。李淑一是楊開慧的朋友,也是烈士柳直荀的遺孀。睹人思人,毛澤東在楊開慧死了27年後,第一次將心中的思念表達了出來: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毛澤東寫詩詞很少會用到「眼淚」這個意象。即使是在最低落的時候,他的詩詞依然是渾厚雄壯的,比如「寥廓江天萬裡霜」,比如「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比如「蒼山如海,殘陽如血」。但是在他回憶楊開慧的每一首詩詞裡,都必然會有「眼淚」出現,這就足以說明他的情感,他的傷心,以及他的內疚。

毛澤東是驕傲的,即使知道自己對楊開慧虧欠太多,但他還是不願意直接把這種虧欠寫進詩詞裡去。從感情上看,毛澤東1928年與賀子珍結婚,楊開慧是1930年被何健殺害,這兩年的「重婚」,無論如何都是對楊開慧的不忠。楊開慧給毛澤東生下了三個兒子,小兒子毛岸龍在上海不知所蹤,二兒子毛岸青腦部受損,生活難以自理,大兒子毛岸英,各方面都很優秀,算得上是毛澤東唯一的欣慰,但卻不幸犧牲在了朝鮮,如果楊開慧泉下有知,問毛澤東一句,「潤之,我死後,我們的孩子你照顧的怎樣?」我想,毛澤東是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的。

所以,毛澤東只願意從理想的角度來回想楊開慧。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毛澤東是想告訴楊開慧——我把我們當年的理想都實現了,雖然我虧欠你太多,但是這也是為了理想不得已而為之,有奮鬥就有犧牲,我想你是會理解的。

插一句題外話,有人說《答李淑一》裡其實也包含了對賀子珍的愧疚,因為賀子珍的小名叫桂花。我認為這是附會之說,因為毛澤東與賀子珍並無理想上的共鳴,在失意江西的時候,毛澤東甚至還說過「只要讀書就行,大不了離婚」這樣決絕的話。更何況,賀子珍此時還沒死呢,哪能說她就飛上九霄見吳剛去了呢!

1963年的《七律·答友人》其實也是這個思路: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

楊開慧的字是雲錦,號是霞。毛澤東在這裡甚至直接把她的名字嵌了進去。嵌名是詩人慣用愛用的小伎倆,把自己的內心所系偷偷塞到詩詞裡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想,毛澤東在寫「紅霞萬朵」的時候,內心必然有一些緊張,生怕別人看出來,又有一些得意,生怕別人看不出來。只可惜,後來的人都看不出來,胡亂去解釋,惹得老人家不高興,認為解詩人都不懂風情。他直接就說:「而『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就是懷念楊開慧的。楊開慧就是霞姑嘛!可是現在有的解釋卻不是這樣,不符合我的思想。」

是不是有一種很傲嬌的感覺在裡面?

在這首詩裡,毛澤東把楊開慧比作為舜殉情的妻子娥皇、女英,也是他內心對楊開慧的真實想法——這是一個為了我付出所有的女人。所以他才會看到紅霞就想起故人。只是這句「紅霞萬朵百重衣」寫得還不夠好,如果是我寫,我會說「紅霞萬朵幾重衣」——因為霞光的色彩縱然斑斕四射,但是在詩人的心中,應該只有那幾種記憶最深刻的顏色才對,百字用的太實,反而就不合適了。

這首詩的有趣之處在最後一聯。毛澤東說,「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這總讓人想起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也就是說,毛澤東想像李白一樣「夢遊仙境」,在「寥廓」之地,見到滿天朝暉——朝暉還是彩霞,而彩霞就是楊開慧!同時,芙蓉國裡盡朝暉,也很像佛教中極樂世界的模樣——這是在人間建立起來的極樂世界,也是毛澤東與楊開慧共同的理想。

到了1973年,時日無多,到了真要去見楊開慧的時候,他又把早年送給楊開慧的那首《賀新郎·別友》給改了改:

揮手從茲去。

更那堪悽然相向,

苦情重訴。

眼角眉梢都似恨,

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

過眼滔滔雲共霧,

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

照橫塘半天殘月,

悽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

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

要似崑崙崩絕壁,

又恰象颱風掃寰宇。

重比翼,和雲翥。

我們看看修改的後半闕。

當毛澤東再次想起「汽笛一聲腸已斷」的時候,內心必然湧起無限的虧欠內疚之情。腸斷是因為別離,而此時的別離,就不僅僅是與楊開慧的生死離別,也是毛澤東自己與理想的別離——他的理想失敗了,革命推行不下去了,時代終將改變。所以,他才會忍痛去說「憑割斷愁絲恨縷!」而最後的「重比翼,和雲翥」所表達的意思,其實也是兩層:與楊開慧的重逢和對理想最後的堅持。

所以,真的要想理解楊開慧之於毛澤東的意義,我想把楊開慧等同於毛澤東內心的理想,總也是不會偏離太遠的!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寫給妻子楊開慧的幾首詞,偉大領袖的人生追求與兒女情長
    這是毛澤東詩詞中真情流露最深切的一首,是一首長恨綿綿的寄思詞,更是兒女情長與革命豪情相融合的佳作。「算人間知己吾和汝」表達兩人相知相愛、毛澤東對楊開慧「人生得一知己足也」的真摯感情;「重比翼,和雲翥」是毛澤東給楊開慧的美好承諾——在將來的革命鬥爭中會晤時再在雲霄中比翼雙飛,是一個充滿革命人情味的希望。
  • 楊開慧,毛澤東心中的驕楊
    這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風靡於全國的毛澤東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甚至傳頌到了國外,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通過這首詞感動了億萬中國人。楊開慧(1901—1930),號霞,字雲錦,湖南長沙板倉人(現長沙縣開慧鎮),著名學者楊昌濟之女。
  • 七夕的紅色浪漫:毛主席詩詞中的楊開慧
    今天,讓我們重讀主席詩詞,感受革命者的浪漫愛情!別愁《虞美人·枕上》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  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這首詞最早發表在1994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詞本作於1921年秋天。1920年冬天,毛澤東在長沙與楊開慧結婚。
  • 毛澤東的初戀為何是楊開慧而非陶斯詠
    他認為,當年毛澤東之所以選擇楊開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楊開慧與毛澤東志同道合,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顧慶豐稱,毛楊之戀,並不是電視劇《中國1921》中所寫的「女追男」,根據楊開慧的手稿等證據,可以確定毛楊之戀是「男追女」,即毛澤東追求楊開慧。不過,毛澤東與楊開慧互相之間的愛,曾有過因性格而帶來的小波折。
  • 理論研究:毛澤東《賀新郎.別友》不是寫給楊開慧的
    1978年9月9日《人民日報》發表此詞時,以《賀新郎》詞牌作詞題;1996年9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詩詞集》,在詞牌《賀新郎》下增補標題《別友》。編者在注釋中說:「本詞最近發現作者有一件手跡,標題為《別友》。這首詞是作者寫給夫人楊開慧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沒有人對這個提法提出過疑問。
  • 鮮為人知:毛澤東第一首寫給楊開慧的愛情詞催人淚下
    豪放、浪漫是毛澤東詩詞的特徵,其實,毛澤東的詩詞也有其婉約的一面。毛澤東第一首婉約詞鮮為人知,是寫給霞姑楊開慧的,讀來無不為之動容,催人淚下。之前,毛澤東曾答應過霞姑楊開慧,要寫一首詞給她。也是在新婚不久,居無定所的毛澤東與楊開慧在小吳門外的清水塘安定下來,度過了他人生最為溫馨的日子。雖說有了一個安定的家,但毛澤東那時也是聚少離多,為了革命久常奔波在外。
  • 毛澤東與楊開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而毛澤東為楊開慧寫過三首詩,很顯然,他對楊開慧感情最深。 毛澤東和楊開慧志同道合,感情深厚,1920年冬結婚。婚後不久,毛澤東為楊開慧填了第一首詞《虞美人·枕上》:「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毛澤東忙於事業,東奔西走,夫妻聚少離多。但夜深人靜時,毛澤東也不免思念妻子。
  • 毛澤東第一次給妻子楊開慧寫情詩:虞美人·枕上
    「你……」楊開慧想阻止李淑一繼續說下去,但李淑一卻沒有理會她,仍一字一句解釋起來:「開慧,我對詩詞不太懂,但對這首詞好像看得懂一點點,這上闋前兩句,『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好像是潤之這個『不懂感情』的人抒發自己的相思之愁吧,因為相思之愁而徹夜難眠,堆積在枕邊,好像江海波浪翻滾。
  • 楊開慧:毛澤東心中的「驕楊」
    這位湖湘女傑、巾幗英雄就是毛澤東同志親密的戰友和親愛的夫人——楊開慧。楊開慧,1901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板倉。父親楊昌濟是一位思想進步的學者、教育家。1913年,楊昌濟到湖南省立第一師範任教,楊開慧也隨父親來到了長沙,並在這裡結識了毛澤東。1920年冬,楊開慧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為湖南第一批團員。
  • 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一首婉約詞《虞美人•枕上》,讓人為之動容
    #不只是歷史故事##情感#豪放、浪漫是毛澤東詩詞的特徵,其實,毛澤東的詩詞也有其婉約的一面。毛澤東第一首婉約詞鮮為人知,是寫給霞姑楊開慧的,讀來無不為之動容,催人淚下。之前,毛澤東曾答應過霞姑楊開慧,要寫一首詞給她。也是在新婚不久,居無定所的毛澤東與楊開慧在小吳門外的清水塘安定下來,度過了他人生最為溫馨的日子。雖說有了一個安定的家,但毛澤東那時也是聚少離多,為了革命經常奔波在外。
  • 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一首詩
    但是,年輕的毛澤東結婚不久就參加革命,總是不在家。對楊開慧來說,箇中滋味並不好受。不僅如此,他還要承受丈夫的政治風險,東躲西藏。最大的遺憾是,她寫滿思念丈夫的詩,主席到死也沒有看到。最早發現楊開慧的這首詩,是在1982年,而毛主席在1976年,已經離開人世。
  • [詩詞]毛澤東詩詞中的詠月章句
    在古希臘神話中,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但她的故事,絕對沒有中華民族關於月亮的種種神話及傳說那麼有神那麼有情。據統計,《全唐詩》和《全宋詞》中,帶「月」的詩詞共有16044首,佔總量的1/4。詩仙李白的上千首詩詞中,涉「月」詩竟達400多首。詠月寄情,是中國文人的優良傳統,作為一代偉人的毛澤東,也不例外。月亮,這個地球人最親近的天體,也寄託著毛澤東的無限情思。
  • 楊開慧烈士陵園詩詞碑碑文敬讀
    1969年遵照毛澤東在楊開慧母親向振熙老人逝世後唁函中的「可與我親愛的夫人楊開慧同志同穴」的囑託,將楊開慧烈士和她母親的葬棺遷葬至陵園中央,形成現在的漢白玉墓,墓穴後方建設一座高5米、寬14米的詩詞碑,碑面是用全黑磨光大理石貼面的巨型毛澤東手書金字《蝶戀花·答李淑一》,碑文如下:蝶戀花《答李淑一》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 楊開慧給毛澤東的情書,情意綿綿
    1950年初、1982年3月、1990年8月,在楊開慧故居先後意外發現其當時所寫的彌足珍貴的手稿和信札多件,除1950年發現的楊開慧手稿下落不明外,其它兩次發現的手稿目前分別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和長沙博物館。楊開慧清新雋秀的字裡行間,充滿了對毛澤東的深深思念。
  • 【專家談】毛澤東詩詞中的男兒淚與領袖情
    詩人毛澤東的一生波瀾壯闊,有著「欲與天公試比高」的王者霸氣,「喚起工農千百萬」的躊躇滿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英雄氣概,「橫掃千軍如卷席」的雄才偉略,「寥廓江天萬裡霜」的博大胸襟。但他也有柔情似水、憂患如山、黯然泣下的另一面。儘管毛澤東曾經說他喜歡讀蘇東坡、辛棄疾,不太喜歡讀杜甫、白居易,甚至說過「杜甫的詩哭哭啼啼的」,但毛澤東在詩詞作品中也有多次灑淚。
  • 解讀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三首作品
    1920年《虞美人》,1923年《賀新郎》,1957年《蝶戀花》,這三首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作品,都寄情於月亮,都拋灑了眼淚。 其中《虞美人》更是毛澤東詩詞中惟一的一首純粹寫愛情的作品。 毛澤東詩詞中惟一的一首純粹寫愛情的作品 初戀,是人生最為珍貴,也最富有詩意的情感經歷。 在情人眼裡,河床上總是流淌著如夢如幻的清波,清波裡總是倒映著綠得發亮的垂柳,垂柳下總是生長著如詩如畫的花草,花草間總是旋轉著金黃的太陽和銀白的月亮。
  • 鮮為人知,毛澤東又一首悼念楊開慧詞作
    ……這是毛澤東主席非常著名,廣為流傳的詞作。是懷念楊開慧烈士,他親愛的夫人。人們深為他們的愛情感動。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毛澤東還有一首悼念楊開慧的詞作,此詞作於1930年,是毛澤東得到楊開慧確切犧牲的消息後,悲痛欲絕,在井岡山揮筆寫下了飽含他的歉疚和懷念,悲傷和憤怒的感情。《蝶戀花·向板倉》霞光褪去何悽楚,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
  • 楊開慧手稿披露與毛澤東的纏綿愛情(組圖)
    像毛澤東這樣著名的「紅腦殼」,自然是反動派槍口隨時瞄準的對象。  1927年,就在板倉,就在楊開慧簡陋的臥室,毛澤東夫妻一別,就再也沒有相見。楊開慧在手稿中寫道:  無論怎樣都睡不著,雖然是倒在床上。一連幾晚都是這樣,合起來還睡不到一晚的時晨(辰),十多天了,總是不見來信……  手稿中諸如此類的文字比比皆是,但這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少婦思夫。
  • 革命烈士楊開慧:毛澤東追念不已的一生最愛
    楊開慧是出身於長沙一家書香門第的閨秀,不僅是毛澤東早年革命活動的伴侶,也是一位賢妻良母,同時還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楊開慧在毛澤東早期情感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是毛澤東風華正茂時浪漫愛情另一半的營造者,而她29歲短暫的生命歷程,又與我黨波瀾起伏的革命鬥爭歷史緊緊相聯,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楊開慧和兩個兒子岸英岸青
  • 毛澤東一輩子僅此一首婉約詩,寫給摯愛楊開慧,背後故事讓人感動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詩詞堪稱中國詩壇一絕,氣勢雄偉風格多變,被贊稱為「中國悠久史詩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的詩美」。毛澤東一生睥睨四方、胸懷天下,所作詩詞氣勢雄偉,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但有一首詞卻婉轉柔美,有著似水的柔情,這首詩背後有著一段刻骨銘心,讓人難以忘懷的美好愛戀,一輩子也就只有這麼一首婉轉柔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