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一首詩

2020-10-18 凌潔漫談

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一首詩,那份小女人的柔情,盡顯其中。

詩的題目叫《偶感》。

天陰起朔風,濃寒入肌骨。

念茲遠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 寒衣是否備?

孤眠誰愛護,是否亦悽苦?

書信不可通,欲問無人語。

恨無雙飛翮,飛去見茲人。

茲人不得見,惆悵無已時。

詩裡的每一句,都是妻子思念的心,都是對丈夫的牽掛。她是多麼希望能看見自己的丈夫。

但是,年輕的毛澤東結婚不久就參加革命,總是不在家。對楊開慧來說,箇中滋味並不好受。

不僅如此,他還要承受丈夫的政治風險,東躲西藏。

最大的遺憾是,她寫滿思念丈夫的詩,主席到死也沒有看到。

最早發現楊開慧的這首詩,是在1982年,而毛主席在1976年,已經離開人世。

1982年,人們在修繕楊開慧故居時,在楊開慧臥室後牆離地面兩米處的泥磚縫中發現了一疊楊開慧寫給毛主席的書信手稿。

1990年8月中旬再次修繕時,又從臥室門右上角的磚縫中發現了一疊楊開慧的手稿。

兩次發現的楊開慧書信手稿,無一例外記述她對丈夫的無盡思念和憂傷。

伴隨在詩裡的,還有這樣的文字,現摘抄部分:

「第一次初見,你的言談舉止,憂國憂民、雄心救國的宏圖壯志,使我深感你是個不平凡的男子,令我著迷。喜歡聽你講話,幾天不見就心煩意亂,坐臥不安。」

「誰把我的信帶給你,把你的信帶給我,誰就是我的恩人。」

「革命有犧牲,若哪天你不幸離開了我,我和你一起面對!」

「即使你死了,我的眼淚也要纏住你的屍體。」

這是多麼深情的語言呀。讀之,柔腸寸斷。

楊開慧,1901年出生於長沙縣板倉。父親楊昌濟是聞名三湘的學者、教授。他思想先進,是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範讀書時候的啟蒙老師。

1918年夏,楊昌濟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後舉家北遷。毛澤東9月間來到北京,並經恩師介紹,在北京大學圖書館任助理員。正是在這一段時間,毛澤東和楊開慧兩人開始相愛了。

1920年初,楊昌濟不幸病逝,楊開慧隨母親回湖南。這一年冬天,在長沙市船山書院內,楊開慧和毛澤東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婚後的毛澤東和楊開慧聚少離多,這對革命伴侶為了執著的信念經常天隔一方。年輕的楊開慧畢竟是女人,情感世界裡,自然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

長期的分離,讓楊開慧承受了巨大的情感磨難。

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

1930年10月,楊開慧在板倉被軍閥何鍵抓捕。出身書香門弟的楊開慧幾乎每天都被提去過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她帶著兒子岸英在獄中度過了一段極其黑暗的日子。

曾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鍵獻策稱:「楊開慧如能自首,勝過千萬人自首。」於是,審訊官提出,楊開慧只要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係即可自由。開慧勇敢而堅決地拒絕了這個可以給她帶來生路的選擇。她說,「死不足惜,但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死於獄中,年僅29歲。

楊開慧犧牲的時候,毛澤東正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後來得知楊開慧被殺的消息,痛徹心肝,他在給楊家的信中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那個時候的楊開慧,不可能知道自己的丈夫日後會成為共和國的主席。她對丈夫的感情,就是一個普通人的感情。她信中的文字也有抱怨。

「你不至丟棄我吧,你不來信也許一定有你的道理。你難道不思想你的孩子嗎?不過,這是悲事,也是好事,因為我可以做一個獨立的人了」。

信中的哀婉、悽楚,恰恰表現了妻子最真實的情感。

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妻子,為了丈夫,以及丈夫的事業,至死不渝。

這又是多麼偉大的女性!

相關焦點

  • 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一首婉約詞《虞美人•枕上》,讓人為之動容
    #不只是歷史故事##情感#豪放、浪漫是毛澤東詩詞的特徵,其實,毛澤東的詩詞也有其婉約的一面。毛澤東第一首婉約詞鮮為人知,是寫給霞姑楊開慧的,讀來無不為之動容,催人淚下。之前,毛澤東曾答應過霞姑楊開慧,要寫一首詞給她。也是在新婚不久,居無定所的毛澤東與楊開慧在小吳門外的清水塘安定下來,度過了他人生最為溫馨的日子。雖說有了一個安定的家,但毛澤東那時也是聚少離多,為了革命經常奔波在外。
  • 毛澤東一輩子僅此一首婉約詩,寫給摯愛楊開慧,背後故事讓人感動
    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詩詞堪稱中國詩壇一絕,氣勢雄偉風格多變,被贊稱為「中國悠久史詩上風格絕殊的新形態的詩美」。毛澤東一生睥睨四方、胸懷天下,所作詩詞氣勢雄偉,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但有一首詞卻婉轉柔美,有著似水的柔情,這首詩背後有著一段刻骨銘心,讓人難以忘懷的美好愛戀,一輩子也就只有這麼一首婉轉柔美詩。
  • 理論研究:毛澤東《賀新郎.別友》不是寫給楊開慧的
    後來加入辯論的一些人,雖然文章中提到了毛澤東最早的這幅手跡,但對裡面最關鍵的兩句詞,沒有引起高度注意,自然解析不到位,因此對提出的觀點論述也就不充分。那麼有人就會問了:你能拿出這份最早的手跡嗎?你的觀點是什麼呢?我的回答是:我找到了這份最早的手跡,並根據裡面的關鍵句子,得出我的判斷:毛澤東《賀新郎.別友》不是寫給楊開慧的,極有可能是寫給陶毅的。
  • 鮮為人知:毛澤東第一首寫給楊開慧的愛情詞催人淚下
    豪放、浪漫是毛澤東詩詞的特徵,其實,毛澤東的詩詞也有其婉約的一面。毛澤東第一首婉約詞鮮為人知,是寫給霞姑楊開慧的,讀來無不為之動容,催人淚下。之前,毛澤東曾答應過霞姑楊開慧,要寫一首詞給她。也是在新婚不久,居無定所的毛澤東與楊開慧在小吳門外的清水塘安定下來,度過了他人生最為溫馨的日子。雖說有了一個安定的家,但毛澤東那時也是聚少離多,為了革命久常奔波在外。
  • 解讀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三首作品
    1920年《虞美人》,1923年《賀新郎》,1957年《蝶戀花》,這三首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作品,都寄情於月亮,都拋灑了眼淚。 其中《虞美人》更是毛澤東詩詞中惟一的一首純粹寫愛情的作品。 毛澤東詩詞中惟一的一首純粹寫愛情的作品 初戀,是人生最為珍貴,也最富有詩意的情感經歷。 在情人眼裡,河床上總是流淌著如夢如幻的清波,清波裡總是倒映著綠得發亮的垂柳,垂柳下總是生長著如詩如畫的花草,花草間總是旋轉著金黃的太陽和銀白的月亮。
  • 鮮為人知,毛澤東又一首悼念楊開慧詞作
    ……這是毛澤東主席非常著名,廣為流傳的詞作。是懷念楊開慧烈士,他親愛的夫人。人們深為他們的愛情感動。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毛澤東還有一首悼念楊開慧的詞作,此詞作於1930年,是毛澤東得到楊開慧確切犧牲的消息後,悲痛欲絕,在井岡山揮筆寫下了飽含他的歉疚和懷念,悲傷和憤怒的感情。《蝶戀花·向板倉》霞光褪去何悽楚,萬箭穿心不似這般苦。
  • 毛澤東《賀新郎·別友》是寫給楊開慧烈士的,不是寫給陶毅的
    有人說這首詞是毛澤東寫給陶毅的,不是寫給楊開慧烈士的。他們的依據就是說如果是寫給楊開慧烈士的,那應該是別妻,不是別友。有的甚至還說陶毅是毛澤東的初戀。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是錯誤的,是一些人為了惡趣味編造的。
  • 毛澤東第一次給妻子楊開慧寫情詩:虞美人·枕上
    聽到這裡,楊開慧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但她又特別叮囑了一句:「淑一姐,這首詞可只有你、我和潤之三人知道,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你可千萬不要說出去,特別不要和斯詠姐講,如果她一知道,憑她那張嘴,一定會『滿城風雨』了。」 李淑一用手點了一下楊開慧,說:「我的小姑奶奶,姐知道了,我不會說出去的!」
  • 朗誦:毛澤東與楊開慧的愛情之歌
    和毛澤東一道享受這一美景的,是一位十八歲的姑娘,她是毛澤東的老師楊昌濟的女兒楊開慧。正是在北京的公園和名勝一同觀賞冬春景色的日子裡,毛澤東和楊開慧確立了戀愛關係。初戀,是人生最為珍貴的情感經歷。在情人眼裡,河床上總是流淌著如夢如幻的清波,清波裡總是倒映著綠得發亮的垂柳,垂柳下總是生長著如詩如畫的花草,花草間總是旋轉著金黃的太陽和銀白的月亮。
  • 毛澤東寫給愛人最深情的一首詞,卻被八卦成婚外情
    ,1978年9月,《人民日報》發表了一首毛澤東1923年寫的一首詞,雖也有雷霆霹靂之語,可是整體上細膩婉約,深情蘊籍,與他一貫的詩作可謂風格迥異,簡直不類領袖之作。這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毛澤東嗎? 毫無疑問,這是一首寫給女性的詞,而且是一首送別詞。詩人與對方的感情,毫無疑問也是男女之情。他們曾因為書信上某一句表達不準確的話起過誤會,而在誤會冰釋之後,感情又得到進一步加深,以致讓詩人大有知己之感。然而,詩人因為革命事業的需要,不得不遠走他鄉,不得不和心愛的人分別,心中的痛苦無以復加,只有期盼將來有能夠再聚的一天,重新比翼雙飛,攜手相伴。
  • 革命烈士楊開慧:毛澤東追念不已的一生最愛
    楊開慧說:「你還是忘不了你那個湖南啊!」毛澤東笑著說:「希望你也快些回到湖南去呀。」毛澤東與楊開慧分別時,兩人曾約好以後互相通信,交流思想。毛澤東回到了湖南後就馬上給楊開慧寫了信,楊開慧回信。這時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信,稱呼就是一個字:「潤」。毛澤東的回信,稱呼也是一個字:「霞」。
  • 欠與愧——毛澤東詩詞中的楊開慧
    所以他才會在1961年、1973年兩次修改他早年送給楊開慧的那首《賀新郎》詞,才會在見到故人李淑一的信後,便填了一首《蝶戀花》,才會在見到自己的早年老友林業專家樂天宇、 湖南省副省長周世釗和武漢大學校長李達時,寫下《七律·答友人》。而這些詩詞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懷念他的髮妻楊開慧。
  • 毛澤東關於楊開慧的三首詩—至死無悔的情意,雖然短暫卻最為雋永
    一生俾睨四海的毛澤東,筆下文字向來激揚豪邁,他一輩子只作過一首情意綿綿的婉約詞,是寫給楊開慧的《虞美人揮手惜別後,伊人在水畔駐足目送,這一幕宛若照片,長久印刻在了毛澤東的心中。 遠行途中,毛澤東回想起每次分別的畫面,思及家中弱妻幼子,一股離情湧上心頭,於是提筆填了一首《賀新郎·別友》: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悽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
  • 郭沫若把毛澤東一首古體詩詞改成了新體詩,是改好了還是改壞了?
    1957年1月,毛澤東十八首舊體詩詞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 遠在湖南的李淑一讀完後,心情非常激動,歷歷往事湧上心頭。李淑一想到了已故好友楊開慧,曾經給她看過毛澤東寫的《虞美人·枕上》,但時隔多年,只記得詩詞最前面「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兩句,後邊的內容想不起來了。
  • 毛澤東與楊開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毛澤東有四次婚姻經歷。1906年,父母為毛澤東包辦了一門親事,女方姓羅,兩個人沒在一起生活,幾年後她因病去世了。毛澤東與賀子珍是患難夫妻,風風雨雨走過十年,但毛澤東沒有為她寫詩。1961年9月9日,毛澤東為江青寫了一首《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但這首詩不涉及夫妻感情問題。
  • 楊開慧,毛澤東心中的驕楊
    這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風靡於全國的毛澤東詩詞《蝶戀花.答李淑一》,甚至傳頌到了國外,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愛情,通過這首詞感動了億萬中國人。楊開慧(1901—1930),號霞,字雲錦,湖南長沙板倉人(現長沙縣開慧鎮),著名學者楊昌濟之女。
  • 毛澤東寫給妻子楊開慧的幾首詞,偉大領袖的人生追求與兒女情長
    毛澤東因愁苦而輾轉反側,因獨處而寂寞孤獨,自然而然深情思念新婚的妻子,到最後竟然「不拋眼淚也無由」了。這是毛澤東真性情的反映,更是對楊開慧無限愛慕的真實情感。 這是毛澤東詩詞中真情流露最深切的一首,是一首長恨綿綿的寄思詞,更是兒女情長與革命豪情相融合的佳作。「算人間知己吾和汝」表達兩人相知相愛、毛澤東對楊開慧「人生得一知己足也」的真摯感情;「重比翼,和雲翥」是毛澤東給楊開慧的美好承諾——在將來的革命鬥爭中會晤時再在雲霄中比翼雙飛,是一個充滿革命人情味的希望。
  • 夜讀丨楊開慧寫給毛澤東的最美情書
    寫信人是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中共第二位女共產黨員。在修繕她的故居時,在臥室內側牆壁離地面兩米的牆縫裡,發現了用蠟紙包裹著的書信手稿。收信人包括毛澤東以及弟弟等親人,但收信人都已經不在了,這些信他們終生沒有讀到,甚至不知道有這樣一封信的存在。
  • 楊開慧犧牲前給毛澤東的情書:千字皆血淚,發現時主席已逝世6年
    這是摘自其中一封寫給毛澤東主席的信,當然這封信並未寄出,主席終其一生也未能讀到。寫這封信的時候,楊開慧已經與毛主席分開兩年多,這裡面提到的「貴重的信」,是毛主席在1928年10月捎回來的,那也是一年前的事了。
  • 毛澤東的初戀為何是楊開慧而非陶斯詠
    他認為,當年毛澤東之所以選擇楊開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楊開慧與毛澤東志同道合,他們都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顧慶豐稱,毛楊之戀,並不是電視劇《中國1921》中所寫的「女追男」,根據楊開慧的手稿等證據,可以確定毛楊之戀是「男追女」,即毛澤東追求楊開慧。不過,毛澤東與楊開慧互相之間的愛,曾有過因性格而帶來的小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