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是哪些「儒」

2020-12-06 醉千殤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

為秦始皇求取仙藥的兩個方士侯生和盧生莫名其妙有一天聚在一起討論秦始皇的為人問題。說秦始皇剛愎自用,認為從古至今沒有超越自己的。放任獄吏,獄吏都得到親近。博士雖然有七十個人,但卻不能得到重用。按照秦國法律,方術不能得到驗證,就要死。然後他們接著討論:「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意思就是說,天下大事不論大小都要取決於秦始皇本人,他用秤來稱量竹簡,白天黑夜都要呈送公文,不看完不能休息。這樣的人不能為他求取仙藥。說完就逃亡了。「

始皇說:盧生等人我對待很好,今天卻誹謗我。我使人調查了留在鹹陽的方士儒生,有的卻在民間散布不和諧言論。秦始皇的措施也是十分果斷,「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

以李斯主張的郡縣制獲勝,而儒生主張的分封制失敗並慘遭焚書而告終。這個時候,侯生和盧生卻又暗暗引出行分封制之說。犯了前不久才頒布的「以古非今者族」這一條。其次,秦始皇任用獄吏,也大概是從商鞅變法之後就沿襲了百年的傳統,並不為過。況且,最近頒布的新法令「以吏為師」也支撐了秦國將要大量啟用法律人才即獄吏的說法。侯生盧生說這個,又相當於是非議了李斯新法。再次,方術不能應驗就要被處死,他們的方術能否應驗,他們是心知肚明的。這又犯了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這一條。最後,他們把秦始皇的努力說成是貪戀權勢,這個大概可以算作是對秦始皇的「誹謗」。因此又犯了秦律「誹謗者族」這條。由此可以見得,就他們這幾句談話,就觸犯了數條秦國律法,而且尤其觸犯最新頒布幾條法律,似乎是在與李斯新法對著幹。秦始皇當然要下令追查了。

然而秦始皇下令御史審問諸生之後,諸生竟然自相告發其他人的犯罪事實從而擺脫自己的干係。侯生盧生的事沒查出來,卻查出來諸生違反秦國法律的人就有四百多,所以便對這些人進行坑殺處罰。所謂坑「儒」,本只是對方士和犯禁的諸生的一次坑殺。當然不能說被殺的四百六十餘人中沒有儒生,但是由其代表人物可推知,被殺者也有儒生,但被殺的主體應該是方士。司馬遷在《史記·儒林列傳》中也有明言:「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

這時候我們再回頭來看最初的問題,坑了哪些人?也就有很明確的答案了。坑的是以犯法方士為主,以犯法儒生為輔的犯法諸生共四百六十人。那麼兩千年來為什麼對於「焚書坑儒」都是罵聲一片呢?我分析主要是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術在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中處於主導地位。治亂世用法家,治理太平社會用愚民的儒術,你方唱罷,我登場!統治者選擇的結果 更是兩種學說你死我活的較量!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的什麼書?坑了哪些儒?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功高無兩,但又殘暴奢侈,他的功過是非一直備受爭議。其中,他最受指責的行為之一,就是「焚書坑儒」。那麼他到底焚的什麼書?坑了哪些儒?秦始皇是否真的像很多人印象中那麼殘暴呢?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下這段歷史。
  •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是什麼人?為什麼說他們是活該
    ,尤其「焚書坑儒」一直為人詬病,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了解,當年秦始皇焚的是哪些「書」,坑的又是什麼「儒」?這就是早期「儒」的發展。在秦始皇出巡到泰山時,有意為泰山封禪,於是便令隨同的儒生操辦此事。但是關鍵時刻這些魯地來的名儒卻掉了鏈子,只會紙上談兵,他們覺得封禪不能修路,以免破壞草木土石,應按古禮造一「軟車」,這方法並不貼合實際情況,以至於事情拖拖拉拉一直沒得出結果。一向講究效率的秦始皇哪裡有耐心聽他們爭論,簡直太耽誤事了好麼?於是直接下令修了一條通到山頂,封禪儀式很快就完成了。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焚的是《尚書》、《道經》等;坑的是方士
    04.坑儒:坑的主要是欺騙、誹謗秦始皇的方士、術士在「焚書」的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並不是「焚書」的直接繼續,這兩者背景有異,性質不同,並無直接關聯,而是由於一些方士、術士誹謗秦始皇引起的。
  • 儒表法裡:秦始皇焚書坑儒,揭露儒、法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表裡關係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千古流傳,成為秦始皇暴虐不仁的罪過之一,後世對此事的說法各執一詞。 「焚書坑儒」又叫做「焚詩書、坑述士」,在一些史料的記載之中,「坑述士」也叫做「坑術士」。其中,「述」和「術」都是儒的典型特徵。秦始皇想要通過「焚書坑儒」毀滅的儒家思想起源於周禮。 周禮是夏朝、商朝禮樂雛形的延續,周朝已經制定了分明而嚴格、清晰的禮樂制度。所有關於禮樂的形成都是皇室從祭祀過程中演化而來的。
  • 儒表法裡:秦始皇焚書坑儒,揭露儒、法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表裡關係
    焚書坑儒的故事千古流傳,成為秦始皇暴虐不仁的罪過之一,後世對此事的說法各執一詞。「焚書坑儒」又叫做「焚詩書、坑述士」,在一些史料的記載之中,「坑述士」也叫做「坑術士」。其中,「述」和「術」都是儒的典型特徵。秦始皇想要通過「焚書坑儒」毀滅的儒家思想起源於周禮。周禮是夏朝、商朝禮樂雛形的延續,周朝已經制定了分明而嚴格、清晰的禮樂制度。
  • 秦始皇為什麼焚書坑儒?原因和尋找長生不老藥有關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實際上是極殘酷的文化專制政策,這焚書坑儒只是對民間,秦朝統治階級依然可以談論儒家文化,只是民間不讓談論了。秦始皇34年,儒生淳于越此時公然上書廢除郡縣制,力行王道,恢復分封制,給皇家子弟封侯裂土的請求。
  • 暴戾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很有名,書是焚了坑的或許不是儒生呢?
    暴戾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很有名,書是焚了坑的或許不是儒生呢?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往往大家一提到他就會想起焚書坑儒這個故事,是的,偉大的人物總是和他那犀利的脾氣相匹配的。他能幹出一統天下的事情當然也能幹出其他那些讓人們無法接受的事情。那麼燒了大量經典是真的,坑的到底是不是儒呢?
  • 焚書坑儒是正確的嗎?秦始皇是不是歷史的罪人呢?
    焚書坑儒是正確的嗎?如果沒有秦始皇 ,恐怕就沒有後來的中國,連「中國」一詞也不一定有了。焚書坑儒是後世給秦始皇安上的一大罪狀,事實上多種史書並未將此上升到一個十惡不赦的嚴重罪行。焚書,焚的是什麼書?坑儒,坑的是怎樣的儒生文人?也不過是巧言惑眾、靠嘴吃飯的江湖術士、騙子而已,一如現在的某些「公知」。如若不然,今天所知的秦之前的各種古籍何以留存至今?秦末各地起義中的大量讀書人又是如何苟活的?
  • 文化之殤: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到底誰罪過更大些?
    一、歷史上多有罵秦始皇之言,自打嬴政整軍開赴六國開始,就有罵聲出現。從名人到白丁,從正史到野聞,罵聲迴響了兩千年。都罵秦始皇什麼呢?暴政:橫掃六國,殺戮太多。濫興土木:修長城、修陵墓、修阿房宮。毀滅文化:焚書坑儒、消滅六國文字。其中被文化人罵的最多的自然是「焚書坑儒」,第一個罵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是太史公司馬遷,他在《史記·儒林列傳》中說「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 秦始皇焚書坑儒,一直背負罵名,此事孰對孰錯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真是假?到底利弊在哪裡呢?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原六國餘孽並不死心還妄圖推翻秦朝,恢復之前分裂割據為王的狀態。所以六國餘孽大肆傳播原六國書籍,宣揚原六國,希望以此來吸引百姓了解原六國、效忠於原六國。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暴行,是為了一統思想,還是僅僅為了洩憤?
    據《秦始皇論》記載:"六國既滅,……李斯上言,百家之說燔,而詩書亦與之俱燼矣……豈必以焚詩書為快哉……彼之所坑者,亂道之儒,而非聖人之徒也。然則非秦焚之,處士橫議者焚之也。"但是秦始皇並不是針對儒家學子,他針對的是妄言妄語藐視皇權的人。從這點來看,似乎後人對秦始皇這個殘酷的暴行,有一種辯解在裡面。那麼焚書坑儒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是真的為了一統全國思想?還是為了打擊報復藐視皇權的反對者呢?
  • 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的什麼書?坑了多少人?
    每周一至周五,【青賢時間】和你一起讀點《資治通鑑》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每個人都不陌生,並且提及此事,十之八九帶著憤恨與唾棄。但焚書坑儒真的只是秦始皇的暴虐統治手段嗎?「坑儒」 坑的究竟是什麼人?又一共坑殺了多少人呢?通過閱讀《資治通鑑》,我們重新回顧這段歷史,這裡就對這些疑問做以解讀。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一般來說有幾種看法: (1)第一是歷史上並無焚書坑儒一事,這純屬後人的杜撰。持這一觀點的是民國時期興起的「疑古派」,近幾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馬遷《史記》的真實性,從而證明了「疑古派」觀點的不成立; (2)第二是的確坑了一些人,不過那只是些方士,或稱術士。秦始皇焚《詩》、《書》,醫、卜之類的文籍,不在焚燒之列。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從未提起過「坑儒」二字。
  • 歷史上秦始皇真的焚書坑儒了嗎?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坑」是活埋嗎?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坑」的事件,可是歷史書幾乎都沒有對「坑」的具體含義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現代一般流行的說法是,「坑」就是「活埋」(比如林劍鳴《秦漢史》),可是比較權威的中國史著作比如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點明「坑儒」是活埋,但長平之戰只說「坑殺」)、呂思勉的《秦漢史》等只是引用古代史書上的「坑」或者「坑殺」的詞句,並不加以解釋。
  • 你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嗎?焚書坑儒對後世造成了哪些影響?
    一直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心懷芥蒂,於是便想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做一番推敲,弄清焚書坑儒的因果,從而正確認識這一歷史事件。焚書坑儒是大的歷史背景下所產生的社會思潮的變更到了東周,周朝廷的威嚴被消費得越來越少,諸侯之間互相傾軋,戰爭不斷,出現了春秋五霸,形成了戰國七雄。
  • 焚書坑儒一事,秦始皇淪為背鍋俠,真兇原來是項羽
    2000年以來,焚書坑儒成為秦始皇是暴君的最大證據。然而,如果翻開歷史書細心了解的話,就會發現,秦始皇焚書坑儒並不嚴重,真正的元兇其實是大英雄項羽。「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 「秦坑儒谷」沉思——秦始皇「坑」了誰?誰「坑」了秦始皇?
    1997年單位從輞川山溝裡搬遷到西安灞橋洪慶一帶,偶爾聽人說這裡的地名緣於歷史課上學過的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是活埋那些談笑有鴻儒的人的地方,最早叫作"鴻坑"或"橫坑",也有的說這些儒士先被弩機射死,然後才埋的,鮮血染紅了埋人的黃土坑,所以叫"紅坑",解放後當地人嫌原來的地名陰森不吉利,改了個喜慶吉祥的名字叫"洪慶",也適應了新中國火熱的紅色新氣象。
  • 秦始皇焚書坑儒存在著怎樣的原因?
    千百年來,有關焚書坑儒的議論和批評,如汗牛充棟,近代以來, 學術界對於焚書坑儒的研究 ,有了深入的進展 。概觀相關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焚書和坑儒的原因 、範圍和歷史評價的探討上面 。就筆者的管見而言 ,這些相關的議論和研究 ,都有一個基本的前提 , 就是承認 《史記 》所記載的焚書和坑儒(或者是坑方士 )是可信的史實 。
  • ...焚書坑儒的真相:焚的是《尚書》、《道經》等;坑的是方士、術士
    東渡蓬萊求仙藥 具體所坑何人?所坑非儒,而是方士、術士。方士接近秦始皇,不是要煉藥尋丹,而是要傳《道經》於天下。秦始皇惱羞成怒,認為方士們在耍弄自己。於是,先焚《道經》,後坑方士。當然,也有個別的儒生站出來說三道四,其結果是被一起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