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的什麼書?坑了哪些儒?

2020-12-09 陽光舊事錄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功高無兩,但又殘暴奢侈,他的功過是非一直備受爭議。其中,他最受指責的行為之一,就是「焚書坑儒」。那麼他到底焚的什麼書?坑了哪些儒?秦始皇是否真的像很多人印象中那麼殘暴呢?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下這段歷史。

秦始皇

01泰山封禪,秦始皇不欣賞儒生

前219年,秦國統一六國後2年,秦始皇巡遊天下,到了泰山,就和隨行的大臣、儒生討論舉行封禪儀式。儒生們就提出各式各樣的建議,比如「古時候君王封禪,要用蒲草包裹車輪,不傷害一草一木,祭祀要用特製的草蓆」,每個人都各有主意, 又無法統一意見,而且很多都難以實現。經過這件事,秦始皇發現儒生們喜歡空談,所說的往往難於實施,因此並不太欣賞儒生

焚書

02李斯建議焚書

前213年,46歲的秦始皇在鹹陽宮飲酒設宴。儒生淳于越建議秦皇效仿西周分封子弟、藩衛皇室。這一建議遭到李斯嚴厲反對,李斯認為淳于越厚古薄今、目光淺短,看不懂郡縣制是「萬世之功」。

李斯借著批判淳于越的機會,向秦始皇進諫,指出讀書人厚古非今、妄議朝政、擾亂百姓,每次發布政令,這些人都按照自己的學說進行議論,入朝時口是心非,出朝後便街談巷議,通過標新立異來博取聲望。如果不加禁止,就會降低帝王威勢,造成臣下拉幫結派。所以,李斯請求讓史官把除了秦國自己的史書,全部燒毀;除了博士(官職)可以按職責收藏《詩》、《書》、百家言論等,其他一概燒毀,並禁止民間私藏這些書籍;只有醫藥、佔卜、種植等書籍不燒毀;如果想要學習法令,就跟官吏學習。秦始皇本來就不太欣賞儒家等學說,於是下令同意實施,這就是大家經常聽到的「焚書」了。

李斯進諫的內容,貼在下面和大家共賞:

「異時諸侯並爭,厚招遊學。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相與非法教。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藏《詩》、《書》、百家語者,皆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黔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李斯諫秦皇焚書

綜上可知,其實秦始皇真正焚毀的書籍是秦國之外的史書;《詩》、《書》、百家言論等書籍,官方都有收藏;醫藥、佔卜、種植等書籍則完全不受影響。焚書的目的則是為了統一思想,對百姓進行思想控制和「愚民統治」秦始皇這一行為確實十分可恥,是不可寬恕的。

坑儒

03方士和儒生誹謗秦始皇,導致「坑儒」

秦始皇晚年非常怕死,希望能找到不死藥。有不少方士投其所好,主動要求幫秦始皇找不死藥,來換取榮華富貴。比如,徐巿帶著童男童女入海求藥;盧生和侯生也在這些人之列,盧生曾經出海,帶回了「亡秦者胡也」的預言,導致秦始皇派蒙恬攻擊胡人,修築長城。

起初,秦始皇對這些尋找不死藥的方士非常支持和尊敬,賞賜豐厚。但是時間久了,遲遲沒有成果。比如,韓生拿了秦皇的錢財就躲起來找不到了;徐巿耗費超過萬金,卻毫無進展,偶爾回報一些無關緊要的搪塞之言;盧生和侯生騙了大量賞賜,也是毫無進展。

秦始皇對這些方士越來越不信任。盧生和侯生知道了,自知找不到不死藥,按照秦法要被誅殺,就謀劃逃跑。逃跑前,他們還不忘自我辯白,和儒生聚在一起指責秦皇剛愎暴戾、自以為是、肆意妄為、殘忍好殺,最後得出結論,說「(秦始皇)如此貪戀權勢,不能給他求取仙藥」,這樣做足了輿論,才逃跑躲了起來。秦始皇聽了盧生的議論和誹謗後,大為惱火,說:「我對他們這麼尊敬和信任,賞賜豐厚,他們卻反而挖苦誹謗我。我派人查問一些儒生,才發現有人在製造妖言邪說,惑亂百姓」。於是下令盤查儒生,追查參與誹謗的人,有些儒生為了自保,開始告發別人。最後,找出違法犯禁的460多人,全部在鹹陽活埋,並昭告天下,以儆效尤

綜上可知,所謂的「坑儒」其實是坑殺了一些違法犯禁、誹謗秦始皇的方士和儒生,並不是很多人所理解的濫殺無辜,所以在「坑儒」這件事上,其實大家對秦始皇有些苛責了。

本文由陽光舊事錄原創。接下來我們將介紹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是怎樣防範反叛的,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的什麼書?坑了多少人?
    每周一至周五,【青賢時間】和你一起讀點《資治通鑑》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每個人都不陌生,並且提及此事,十之八九帶著憤恨與唾棄。但焚書坑儒真的只是秦始皇的暴虐統治手段嗎?「焚書」 焚的究竟是什麼書?真的焚盡了天下之書嗎?「坑儒」 坑的究竟是什麼人?又一共坑殺了多少人呢?通過閱讀《資治通鑑》,我們重新回顧這段歷史,這裡就對這些疑問做以解讀。
  •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是哪些「儒」
    為秦始皇求取仙藥的兩個方士侯生和盧生莫名其妙有一天聚在一起討論秦始皇的為人問題。說秦始皇剛愎自用,認為從古至今沒有超越自己的。放任獄吏,獄吏都得到親近。博士雖然有七十個人,但卻不能得到重用。按照秦國法律,方術不能得到驗證,就要死。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焚的是《尚書》、《道經》等;坑的是方士
    秦始皇認為李斯說得有道理,並說有什麼好建議就說來聽聽。千古一帝秦始皇李斯趁勢說,我建議為了統一思想,只保留有關秦國歷史、醫學、佔卜和種植的書,其餘的書通通燒掉。丞相李斯具體所焚何書?東渡蓬萊求仙藥具體所坑何人?所坑非儒,而是方士、術士。因方士所言長生非始皇帝所能修成,長生也非是小小丹藥所能達到。(有古文記載:「己心不淨,何以修行?何以長生?
  •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是什麼人?為什麼說他們是活該
    ,尤其「焚書坑儒」一直為人詬病,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了解,當年秦始皇焚的是哪些「書」,坑的又是什麼「儒」?這就是早期「儒」的發展。於是當有大臣上書建議把儒家的《詩》、《書》等書籍焚毀,嚴懲私下推崇古制妄議朝政的人,秦始皇立刻就同意了,「焚書坑儒」也由此開始。但「焚書」焚的是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且留有副本在博士官處。 「坑儒」坑的卻是方士而並非儒生。事情還要從戰國時期說起,當時有人大肆宣揚長生之術,使得很多儒生趨之若鶩,紛紛投入其中,受到貴族和掌權者的禮遇和青睞因此大賺一筆。
  • 暴戾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很有名,書是焚了坑的或許不是儒生呢?
    暴戾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很有名,書是焚了坑的或許不是儒生呢?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往往大家一提到他就會想起焚書坑儒這個故事,是的,偉大的人物總是和他那犀利的脾氣相匹配的。他能幹出一統天下的事情當然也能幹出其他那些讓人們無法接受的事情。那麼燒了大量經典是真的,坑的到底是不是儒呢?
  • 能讓秦始皇背上千古罵名的「焚書坑儒」,焚的是一些什麼書?
    前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鞏固這個新生帝國的統治,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有好有壞,歷史對秦始皇各種舉措的評價也是功過參半,其中使他背上千古罵名的,「焚書坑儒」在這些事中絕對是獨佔鰲頭,哪怕是時間歷經千載,這個罵名仍舊存在,那秦始皇做的這「焚書坑儒」到底是一件什麼事,為什麼會讓秦始皇挨了這麼多年的罵
  • ...焚書坑儒的真相:焚的是《尚書》、《道經》等;坑的是方士、術士
    秦始皇認為李斯說得有道理,並說有什麼好建議就說來聽聽。、醫學、佔卜和種植的書,其餘的書通通燒掉。 東渡蓬萊求仙藥 具體所坑何人?所坑非儒,而是方士、術士。
  • 何為焚書坑儒?焚的什麼書?坑的什麼人
    縱觀中華五千年光輝歷史,從帝王到販夫走卒,永遠都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秦始皇。始皇帝雄才大略,成為第一個統一中華,並將中華統一的信念根植人心的千古一帝。然後,後世多有誹謗,經常被提及的就是焚書坑儒。那麼何為焚書坑儒呢?
  • 焚書坑儒丨焚的可是全國的書?坑的可都是儒生?
    俗話說得好,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秦始皇就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男人。他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修長城、修靈渠、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等等,這細數起來,每一件事情都是利於華夏發展的大事,但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是一件臭名昭著的事件:焚書坑儒。
  • 文化之殤: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到底誰罪過更大些?
    一、歷史上多有罵秦始皇之言,自打嬴政整軍開赴六國開始,就有罵聲出現。從名人到白丁,從正史到野聞,罵聲迴響了兩千年。都罵秦始皇什麼呢?暴政:橫掃六國,殺戮太多。濫興土木:修長城、修陵墓、修阿房宮。毀滅文化:焚書坑儒、消滅六國文字。其中被文化人罵的最多的自然是「焚書坑儒」,第一個罵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是太史公司馬遷,他在《史記·儒林列傳》中說「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 焚書坑儒一事,秦始皇淪為背鍋俠,真兇原來是項羽
    2000年以來,焚書坑儒成為秦始皇是暴君的最大證據。然而,如果翻開歷史書細心了解的話,就會發現,秦始皇焚書坑儒並不嚴重,真正的元兇其實是大英雄項羽。「焚書坑儒」一詞出處《史記·卷121·儒林列傳》的說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一般來說有幾種看法: (1)第一是歷史上並無焚書坑儒一事,這純屬後人的杜撰。持這一觀點的是民國時期興起的「疑古派」,近幾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馬遷《史記》的真實性,從而證明了「疑古派」觀點的不成立; (2)第二是的確坑了一些人,不過那只是些方士,或稱術士。秦始皇焚《詩》、《書》,醫、卜之類的文籍,不在焚燒之列。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從未提起過「坑儒」二字。
  • 焚書坑儒是正確的嗎?秦始皇是不是歷史的罪人呢?
    焚書坑儒是正確的嗎?如果沒有秦始皇 ,恐怕就沒有後來的中國,連「中國」一詞也不一定有了。焚書坑儒是後世給秦始皇安上的一大罪狀,事實上多種史書並未將此上升到一個十惡不赦的嚴重罪行。焚書,焚的是什麼書?多是信口胡說、胡亂編撰的書籍,打個比方:90年代街頭上隨處可見的各種私印書刋報,不該禁了嗎?坑儒,坑的是怎樣的儒生文人?也不過是巧言惑眾、靠嘴吃飯的江湖術士、騙子而已,一如現在的某些「公知」。如若不然,今天所知的秦之前的各種古籍何以留存至今?秦末各地起義中的大量讀書人又是如何苟活的?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是什麼?可能很多人都誤會了秦始皇
    任何文章中只要談到秦始皇殘暴的話題,必然會提到「焚書坑儒」,但「焚書坑儒」真的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事件嗎?提到「焚書坑儒」,我必須告訴大家,所謂的「焚書」和「坑儒」是兩起獨立的事件,兩件事之間並無關聯。
  • 歷史上秦始皇真的焚書坑儒了嗎?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 儒表法裡:秦始皇焚書坑儒,揭露儒、法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表裡關係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千古流傳,成為秦始皇暴虐不仁的罪過之一,後世對此事的說法各執一詞。 「焚書坑儒」又叫做「焚詩書、坑述士」,在一些史料的記載之中,「坑述士」也叫做「坑術士」。其中,「述」和「術」都是儒的典型特徵。秦始皇想要通過「焚書坑儒」毀滅的儒家思想起源於周禮。 周禮是夏朝、商朝禮樂雛形的延續,周朝已經制定了分明而嚴格、清晰的禮樂制度。所有關於禮樂的形成都是皇室從祭祀過程中演化而來的。
  • 儒表法裡:秦始皇焚書坑儒,揭露儒、法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表裡關係
    焚書坑儒的故事千古流傳,成為秦始皇暴虐不仁的罪過之一,後世對此事的說法各執一詞。「焚書坑儒」又叫做「焚詩書、坑述士」,在一些史料的記載之中,「坑述士」也叫做「坑術士」。其中,「述」和「術」都是儒的典型特徵。秦始皇想要通過「焚書坑儒」毀滅的儒家思想起源於周禮。周禮是夏朝、商朝禮樂雛形的延續,周朝已經制定了分明而嚴格、清晰的禮樂制度。
  •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那今個咱就商量商量
    千古一帝 秦始皇始皇帝焚的什麼書?但在《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很明確,焚書的主張由李斯提出,始皇帝許可的: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到底是什麼?看完後明白了!
    李斯建議:「史書只保留秦國史書,其他國家的史書都焚毀;《詩經》、《書經》及諸子百家之書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間的都限期交出燒毀;醫藥、卜筮、農業之書民間可以保留;想學法律的人以官吏為師。」秦始皇下旨同意。史稱「焚書」。 方士盧生、侯生,因為尋找不到始皇帝要的仙人仙藥,心裡害怕,擔心總有一天會被始皇帝殺掉。在散布了對始皇帝的種種不滿之後,他們終於跑得無影無蹤了。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暴行,是為了一統思想,還是僅僅為了洩憤?
    據《秦始皇論》記載:"六國既滅,……李斯上言,百家之說燔,而詩書亦與之俱燼矣……豈必以焚詩書為快哉……彼之所坑者,亂道之儒,而非聖人之徒也。然則非秦焚之,處士橫議者焚之也。"但是秦始皇並不是針對儒家學子,他針對的是妄言妄語藐視皇權的人。從這點來看,似乎後人對秦始皇這個殘酷的暴行,有一種辯解在裡面。那麼焚書坑儒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是真的為了一統全國思想?還是為了打擊報復藐視皇權的反對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