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丨焚的可是全國的書?坑的可都是儒生?

2020-12-10 悠然說歷史

俗話說得好,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秦始皇就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男人。他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修長城、修靈渠、統一貨幣、統一文字等等,這細數起來,每一件事情都是利於華夏發展的大事,但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是一件臭名昭著的事件:焚書坑儒。也正是因為焚書坑儒這件事,讓秦始皇背負了千年的暴君之名,但歷史的真相往往都是存在於細節之中,這焚書坑儒的真相它很有很能是另外一番模樣。

在秦始皇34年,李斯為了迎合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政治政策,他建議秦始皇把民間收集的《詩》、《書》等百家書籍和列國史記統統分燒掉,禁止他們私學,並禁止以古非今。像秦始皇這樣的男人,他只有在政治野心面前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奴隸,他毫不猶豫的採納了李斯的建議。這樣的舉措在當時就引起很多讀書人的不滿,當時對於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來說,你再怎麼不滿也只有忍著。

這焚書之事還得從一場宴會說起。宴會上,有個叫周清臣的文臣他出來大讚郡縣制,說秦始皇改諸侯分封制為郡縣制,簡直是國泰民安人民幸福。秦始皇他是沒什麼反應,可另外一個文臣淳于越卻住不住了,這淳于越是主張分封制的,而周清臣在皇上面前誇了郡縣制,所以兩人爭的是不可開交,這事頂多也就是兩個文人之間的觀點之爭,犯不著為此大動幹戈,舉行全國性的焚書行動。

可這問題就出在當時的丞相李斯那,他聽到兩個文臣在皇上那爭得面紅耳赤是勃然大怒。他人為文人就應該本本分分的為國家辦事,而不是以古非今,所以就建議皇上開始焚書。

秦始皇在焚書的時候也不是把所有的書統統都給燒掉,比如說像農牧、醫學技術類實用書籍都保存了下來,焚燒掉的主要是以有關思想的記載歷史的書籍。

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為什麼能夠保存下來呢?因為下令是30日後焚書,所以這些先秦諸子的門人他們完全有時間把這些書背誦下來,先秦諸子的文章特別好背誦,再加上這些門徒在學習的時候就已經把師父的書背的是滾瓜爛熟。書雖然被燒了,但是內容呢大家都記得,可以口耳相傳,然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既然是背下來了就難免會有記錯的地方,所以說這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在版本上可能就會有一些出入。但是不得不說的是這些舉措對於初試的中央集權政體來說,在當時也是非常有助於思想統治的,並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凡事有利就有弊,這一舉措在當時大大鉗制了人們的思想,它帶來的成功也是短暫的,而且對於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發展來說也是弊大於利的。

咱們再說說這「坑儒」,以史為證,我們拿證據說話。司馬遷的《史記》是距離秦始皇時期最近的,這對於歷史真相的還原度是最高的,司馬遷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他對自己千方百計收集來的歷史資料是不會隨意更改的,在《史記》當中提到這段的時候,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文章中用的是「諸生」而不是「儒生」,並且司馬遷本人從來沒有提到過「坑儒」二字。「坑儒」二字最早出現在西漢初年的典籍中,據秦始皇死後已有一百餘年,值得深思的是如果說秦始皇真的坑殺了儒生,秦朝的儒生為什麼不把這件事記載下來呢?就算他們沒有記錄下來,那緊挨著秦朝的漢朝儒生他們手中的筆也不會輕易放過秦始皇的,然而就連漢朝初年儒家有名的人物賈誼在《過秦論》中也沒有提到坑儒這件事。由此,我們推測,秦始皇坑殺的並非全都是儒家學士,而是當時引起秦始皇暴怒的方士術士。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一生都致力於求仙問道、讓自己長生不老,恰恰有這麼一群人就投其所好,自稱能找到仙草,煉得仙丹,讓皇帝長生不老。秦始皇就把這群人召進宮,好吃好喝好招待賞賜金銀珠寶,而這些方士術士根本就是一群騙錢的神棍,最終沒有煉得仙丹,於是他們攜帶珠寶逃走了,被發現後,秦始皇勃然大怒,於是下令要殺掉這些方士術士。

所以這坑儒,坑的不是儒而是方,在我們看來,秦始皇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確實是焚過書,但是他也是為了鞏固自己手中剛剛建立起來的統治大權,而「坑儒」這件事,他主要坑殺的主要是術士騙子,但是難免會波及到儒生,所以秦始皇也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蠻橫無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在某些方面確確實實是一個暴君。

在統一八方之後,秦始皇難免會驕傲自大,人在膨脹的時候難免會做出一些不可取的事情。歷史不會倒退,我們只能沿著時間的河流往前走。所以,我們後人就要多讀書從古人身上汲取教訓,取長補短、。

相關焦點

  • 暴戾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很有名,書是焚了坑的或許不是儒生呢?
    暴戾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很有名,書是焚了坑的或許不是儒生呢?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往往大家一提到他就會想起焚書坑儒這個故事,是的,偉大的人物總是和他那犀利的脾氣相匹配的。他能幹出一統天下的事情當然也能幹出其他那些讓人們無法接受的事情。那麼燒了大量經典是真的,坑的到底是不是儒呢?
  • 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的什麼書?坑了多少人?
    每周一至周五,【青賢時間】和你一起讀點《資治通鑑》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每個人都不陌生,並且提及此事,十之八九帶著憤恨與唾棄。但焚書坑儒真的只是秦始皇的暴虐統治手段嗎?「焚書」 焚的究竟是什麼書?真的焚盡了天下之書嗎?「坑儒」 坑的究竟是什麼人?又一共坑殺了多少人呢?通過閱讀《資治通鑑》,我們重新回顧這段歷史,這裡就對這些疑問做以解讀。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焚的是《尚書》、《道經》等;坑的是方士
    但廷尉李斯則堅決反對,認為春秋戰國諸侯之所以紛爭,完全是西周分封製造成的惡果,只有廢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禍亂。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意見,於是在全國實行了郡縣制。實行郡縣制的八年後,即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鹹陽宮設下酒席大宴群臣,當時全國70多個最有學問的儒生也前來祝酒,又發生了一場「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焚書」事件就是由此引發的。
  • ...焚書坑儒的真相:焚的是《尚書》、《道經》等;坑的是方士、術士
    但廷尉李斯則堅決反對,認為春秋戰國諸侯之所以紛爭,完全是西周分封製造成的惡果,只有廢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禍亂。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意見,於是在全國實行了郡縣制。 實行郡縣制的八年後,即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秦始皇在鹹陽宮設下酒席大宴群臣,當時全國70多個最有學問的儒生也前來祝酒,又發生了一場「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焚書」事件就是由此引發的。
  • 秦始皇焚書坑儒:焚的什麼書?坑了哪些儒?
    其中,他最受指責的行為之一,就是「焚書坑儒」。那麼他到底焚的什麼書?坑了哪些儒?秦始皇是否真的像很多人印象中那麼殘暴呢?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下這段歷史。儒生們就提出各式各樣的建議,比如「古時候君王封禪,要用蒲草包裹車輪,不傷害一草一木,祭祀要用特製的草蓆」,每個人都各有主意, 又無法統一意見,而且很多都難以實現。經過這件事,秦始皇發現儒生們喜歡空談,所說的往往難於實施,因此並不太欣賞儒生。
  • 歷史上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殺了多少儒生,原因何在?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統一六國的功績不可否認,但他也有不少令後人詬病的舉措,比如大興土木,採用嚴刑峻法等,其中最令人難以理解的莫過於焚書坑儒了,當時秦始皇用李斯計,整整坑殺了400多名儒生。那麼,為何秦始皇要坑殺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他們對秦朝的政權又有著怎樣的威脅?
  • 梁平甫品《焚書坑儒》
    品書與品茶不同,什麼西湖龍井、鐵觀音、大紅袍……而品書有古今中外、朝代歷史……,而今天我要品的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又稱&34;,秦始皇公元213年和212年焚毀書籍坑殺儒生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秦始皇在政治、經濟上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了鞏固秦的統治,禁止《醫學》、《卜筮》、《農家經典》等和其他歷史古籍,一律交官府銷毀,談論《詩》《書》者處死,並在全國各地點燃焚書之火併把反對焚書的儒生們抗坑埋殺。
  •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是什麼人?為什麼說他們是活該
    」一直為人詬病,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了解,當年秦始皇焚的是哪些「書」,坑的又是什麼「儒」?很多人都知道,秦國因為商鞅變法發展壯大,而作為商鞅變法的提出者,公孫鞅是十分排斥儒家理念的,也因此,在這樣禮樂崩環、強者為尊的時代,秦國最終能實現統一,由此可見,仁政並不適合當時的社會。
  • 能讓秦始皇背上千古罵名的「焚書坑儒」,焚的是一些什麼書?
    前言: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了鞏固這個新生帝國的統治,實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有好有壞,歷史對秦始皇各種舉措的評價也是功過參半,其中使他背上千古罵名的,「焚書坑儒」在這些事中絕對是獨佔鰲頭,哪怕是時間歷經千載,這個罵名仍舊存在,那秦始皇做的這「焚書坑儒」到底是一件什麼事,為什麼會讓秦始皇挨了這麼多年的罵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李斯建議:「史書只保留秦國史書,其他國家的史書都焚毀;《詩經》、《書經》及諸子百家之書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間的都限期交出燒毀;醫藥、卜筮、農業之書民間可以保留;想學法律的人以官吏為師。」秦始皇下旨同意。此一事件,史稱「 焚書 」。
  •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是哪些「儒」
    放任獄吏,獄吏都得到親近。博士雖然有七十個人,但卻不能得到重用。按照秦國法律,方術不能得到驗證,就要死。然後他們接著討論:「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意思就是說,天下大事不論大小都要取決於秦始皇本人,他用秤來稱量竹簡,白天黑夜都要呈送公文,不看完不能休息。這樣的人不能為他求取仙藥。說完就逃亡了。
  • "焚書坑儒新解"作者:未讀全文就反對有失嚴謹
    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得很明白,被坑之人乃「犯禁者」。「犯禁者」即犯罪分子。故此,對秦始皇三十五年所「坑」之事,只能解讀為:秦始皇三十五年,國家坑殺了四百六十餘名犯罪分子。因為罪犯、儒生、術士是不同的概念,解讀為「坑儒」或「坑術」、「坑術士」屬文化造假。
  • 如果孔子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他會說些什麼?儒生:燒得好
    一、焚書「焚書坑儒」是秦始皇身上無可擺脫的一條記錄。有學者說,當時因為儒生議論朝政,惹得始皇帝憤怒,於是坑殺儒生;也有一些學者說,始皇帝坑殺的並不是儒生,而是當時的術士。坑的是誰讓學者們去討論吧,我們今天想聊的是,為什麼焚書?焚的是什麼書?
  • 王立群為「焚書坑儒」翻案 劇作家提出質疑(圖)
    魏明倫:不管「坑」誰,都是暴行  不論影視作品還是歷史書籍,凡說到秦始皇的暴政罪狀總逃不過「焚書坑儒」。焦點  「儒生」本是讀書人統稱  現行的歷史課本和影視作品在講到秦朝歷史時,都會將「焚書坑儒」作為秦始皇暴政的主要罪狀之一。王立群提出的不同觀點,主要聚焦於「儒」的定義上,他認為「坑儒」的說法不確切,應以「焚詩書坑術士」代之。
  • 秦始皇是否殘暴不仁 真相往往讓人大跌眼鏡 焚書坑儒背後有隱情
    問問百姓們,秦王為什麼把那麼多的書都燒了,而且還殺了那麼多儒生。你感覺秦王這樣做好嗎?百姓們肯定會回答你。這樣做當然不好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明白秦王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你告訴百姓們,秦王之所以要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國家的統一穩定,那百姓還是會認為這樣的做法過於殘暴!
  •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到底是什麼?看完後明白了!
    李斯建議:「史書只保留秦國史書,其他國家的史書都焚毀;《詩經》、《書經》及諸子百家之書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間的都限期交出燒毀;醫藥、卜筮、農業之書民間可以保留;想學法律的人以官吏為師。」秦始皇下旨同意。史稱「焚書」。 方士盧生、侯生,因為尋找不到始皇帝要的仙人仙藥,心裡害怕,擔心總有一天會被始皇帝殺掉。在散布了對始皇帝的種種不滿之後,他們終於跑得無影無蹤了。
  •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焚書坑儒呀?
    秦始皇焚書坑儒呢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件,在當時影響就很大,這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但這件事情呢,實際上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 ,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制,郡縣制和分封制差別非常之大,分封制的話呢就會是皇帝的子孫都可以得到封土建國的機會,而郡縣制呢就把皇子的這種權利全部給剝奪了,所以這件事情的話,朝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站在博士淳于越的這一面,但是只有當時的李斯反對這件事情,李斯主張不能夠實行分封制,因為分封制的結果是在後期,當分封的皇子皇孫血緣關係越來越遠的時候,他們就會為了爭奪最高權力,而實行相互徵戰,這就是春秋戰國的這個慘痛的教訓
  •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汙點是焚書坑儒,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汙點就是焚書坑儒。什麼是焚書呢?「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什麼是坑儒呢?「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鹹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總結起來,就是焚書坑儒:「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上述文字,均引用自司馬遷所著《史記》。
  • 何為焚書坑儒?焚的什麼書?坑的什麼人
    縱觀中華五千年光輝歷史,從帝王到販夫走卒,永遠都繞不開一個人,那就是秦始皇。始皇帝雄才大略,成為第一個統一中華,並將中華統一的信念根植人心的千古一帝。然後,後世多有誹謗,經常被提及的就是焚書坑儒。那麼何為焚書坑儒呢?
  • 焚書坑儒的「鍋」秦始皇不背,士大夫:真相其實騙了你千年
    說到秦始皇的千古罵名,很多人都愛揪著「焚書坑儒」這一條不放,自古至今,關於秦始皇這方面的罵名就沒有斷絕過。從小接受各種磚家、學者薰陶我們,自然對他這種行為嗤之以鼻,其實不僅是我們,歷朝歷代的平頭百姓們一起被忽悠了1000多年。